|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试卷01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试卷02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试卷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上)期中
    语 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8分)
    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棱镜(léng) 拗(ǎo) 感慨(kǎi) 混为一谈(hùn)
    B.渊博(yuān) 确凿(záo) 倜傥(tǎng) 咄咄逼人(duō)
    C.着落(zháo) 绽开(zhàn) 粗犷(kuàng) 美不胜收(shèng)
    D. 姊妹(zǐ) 吝啬(sè) 莅临(lì) 恍然大悟(huǎng)
    2.(2分)下列选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朗润 诀别 徘徊 不求甚解
    B.嘹亮 淅沥 沐浴 花团锦簇
    C.抖擞 祷告 衣裳 人声鼎沸
    D.一霎 云宵 贮畜 翻来覆去
    3.(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B.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偷偷地笑。
    C.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卖弄:文中指炫耀,含贬义。
    4.(2分)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拟人)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C.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球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比喻)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
    5.(2分)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②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装饰图案则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
    ③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④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6.(2分)俞文同学要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帮助他按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给下列作品排序(  )
    ①《世说新语》②《论语》③《天净沙•秋思》④《次北固山下》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7.(2分)读书课上,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并交流读书心得。请问下面哪一位同学选择的作品不符合老师的要求(  )
    A.《西游记》 B.《论语》 C.《红楼梦》 D.《红岩》
    8.(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俞文同学的爷爷要过七十大寿,他决定写一副对联作为寿礼送给爷爷,但是只想出了上联,绞尽脑汁也对不出来下联。于是他到语文办公室向老师请教:“老师好,家君(A)七十大寿在即,我想为他写一幅对联,请敝人(B)指教。”老师说:“你的上联是‘一家欢乐庆长寿’,写得很好呀,下联可以这样写:  。”俞文同学高兴极了:“太好啦!谢谢老师赐教(C)。”寿礼那天,他将亲手写好的对联送给爷爷:“爷爷,这是我的大作(D),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请问这段文字中,谦辞或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家君 B.敝人 C.赐教 D.大作
    (2)适合填写在横线上的下联是   
    A.人如松柏长青
    B.七旬安康祝古稀
    C.七十耳顺贺新春
    D.寿比南山不老松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9.(7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儒家经典《论语》里有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对学子大有裨益。比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强调时常复习的重要;“   ,   ”,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要结合起来;“   ,   ,仁在其中矣”,警示我们学习知识要广博,志向要坚定,恳切求教,多多思考。
    三、名著阅读(共2题,5分)
    10.(3分)《朝花夕拾》中既有童真童趣,又有对亲人、朋友、老师的真挚情谊,更有对现实的讽刺或批判,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外),就以上要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示例:鲁迅在百草园可以看鸟飞,听虫鸣,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美女蛇的故事,还可以在冬天在雪地里捕鸟,这一切都体现了鲁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可以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11.(2分)《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四、古诗文阅读(共6题,14分)
    12.(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D.甲乙两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13.(1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下车引之 引:   
    ②不逾矩 逾:   
    ③三省吾身 省:   
    ④去后乃至 乃: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一章强调在复习旧知识时要有新的收获。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讲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C.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特别高兴,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乙文中的哪句话?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传不习乎
    D.人不知而不愠
    五、现代文阅读(共7题,16分)
    14.(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没有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巴氏灭菌法,我们的味蕾,将会由此失去与美味葡萄酒万千次的亲密接触机会。法国报刊的这种说法,也许并不为夸张。
    ②葡萄酒是法国人的珍爱之物,甘洌纯甜、回味悠长。但最初,葡萄酒酿成后却不宜久放。因为新鲜的葡萄酒,不经处理很容易变酸,这一切,都是源于细菌的作用。但,如何消灭这种可恶的细菌呢?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不失为一个难题。冷冻或冷藏都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高温杀菌。1861年,巴斯德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起初,他把葡萄酒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到沸腾,如此一来,细菌是彻底杀死了,但每一次品尝,葡萄酒味道都异常苦涩,几乎难以入口。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那种刺鼻的气味始终难以改变,实验陷入了僵局。
    ③一天,巴斯德正在加热一锅新酿制的葡萄酒。突然,一个朋友找他有事,巴斯德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实验,他叮嘱助手琼斯,把葡萄酒加热后再仔细品尝,然后,匆匆离开。这一去,就是几个小时。等巴斯德回到实验室,却发现,火炉里面的燃料早已耗尽。原来,琼斯忘了在炉里添加燃料。巴斯德耸了耸肩,正欲生火重新加热,忽然,闻到实验室里有一股以前从没有过的甜甜的气味。巴斯德仔细品尝了葡萄酒,发现没有彻底沸腾的葡萄酒,不仅没有原先那股涩涩的感觉,相反,却有了一丝甜意。或许,葡萄酒不要加热到100度,就会保持最初的甘甜。这一偶然发现,让巴斯德(甲)(A.大喜过望 B.目瞪口呆)。
    ④后来,巴斯德改变了最初的实验方法。他不断尝试,把葡萄酒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一次次对比品尝,最终,他发现:把葡萄酒加热到55度,才是最佳度数。这样,不仅酒质非常醇厚,不失最初的风味,还能保持最适宜的甜度。
    ⑤同样是偶然。1894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终止了一天的工作。他将阴极射线管放在一个黑袋子里,关闭了实验室的灯源。然而,当他重新返回实验室,准备取回一件物品时,他惊奇地发现:当开启放电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居然发出了荧光。接着,他试着用书本、薄木板以及片状的金属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彷佛这些东西都成了透明物体。
    ⑥经过反复研究,伦琴发现了举世震惊的“x”射线,由此,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产生。然而,极具有调侃意义的是,在这之前,一位牧师在冲洗照片时,也曾偶然发现这一奇怪的现象。但,遗憾的是,那张照片却被他当做底片问题,随手丢弃在废纸篓里。最终,牧师也得到了底片销售商几美元的赔偿。直到伦琴公布发现一种不知名的简称为“x”的射线,他才如梦方醒。一个伟大的发现,就这样与他(乙)(A.阴阳两隔B.失之交臂)。
    ⑦一次偶然,巴斯德让葡萄酒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一次偶然,伦琴发现了“x”射线。巴斯德曾谦逊地说:“我的成功来自偶然”。爱迪生也有过“成功来自偶然,但偶然不代表成功”之说。其实,这偶然,总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最终被发现。成功不是偶然,所谓的偶然,是千万个成功者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也有太多的偶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心去品读和发现。
    (1)给本文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题目:   
    A.成功来自偶然 B.成功不是偶然的
    C.偶然带来成功 D.偶然带不来成功
    (2)最初葡萄酒酿成后不宜久放,其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3)给原文中的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序号。
    15.(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下列的问题。
    夹竹桃
    季羡林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甲)  (A.宾至如归B.不速之客)之感了。
    (3)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①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4)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5)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6)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乙)  (A.风风火火B.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7)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8)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9)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10)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③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花枝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1)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12)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962年10月17日
    (1)通读全文,说说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第四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自家小院四季轮转的繁荣花事,这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
    (3)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4)文中多处描写了夹竹桃,请从①②③三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进行鉴赏。(提示:分别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夹竹桃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写作(共40分)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并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16.(40分)题目一:
    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没有夏的酷热,没有冬的严寒,有累累的果实,有凌霜的秋菊,有满山的红叶;秋天又是一个引人愁思的季节,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北雁南飞……
    这学期,我们学了许多描写秋的诗句,也听史铁生讲述了发生在秋天的故事。那么,你对秋天有怎样的感受呢?你记忆中有没有发生在秋天,令人难忘的故事呢?请以“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可以写景,可以叙事,也可以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1)将题目抄在作文纸第一行
    (2)字数600﹣800
    17.题目二:
    每天,我们都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的人热情活泼,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勤奋踏实……请以“他/她,可真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在作文纸第一行
    (2)字数:600﹣800
    附加题一、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8.(14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7)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长恨春归无觅处,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1)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2)白首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课外文言文(共3题,6分)
    19.(6分)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②,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③,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⑤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
    ①诣:拜访。②进火:烧火。③箅:蒸食物用的竹屉。④糜:粥。⑤志:记住。
    (1)请解释句中加点字词
    ①俱委而窃听   ②尔颇有所识不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思考:为什么两个孩子会将饭煮成了粥?(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8分)
    1.【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着落”中的“着”应读zhuó,“粗犷”中的“犷”应读guǎng。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云宵”中的“宵”应为“霄”,“贮畜”中的“畜”应为“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分析】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能力。四个词语都是文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这就要求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加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卖弄”是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此处是贬词褒用,从听觉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鸣叫的可爱情态。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强识记和积累。
    4.【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对照括号内的修辞方法来判断正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从“害了羞”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5.【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解答】首句是③,紧承上文的“中国符号”谈吉祥物雪容融的节日气氛和美好寓意。其次是②,展开写吉祥物的顶部特色。再次是①,写吉祥物的面部特色。最后是④,从整体上介绍吉祥物的色调、寓意。综合排序为:③②①④。
    故选:A。
    【点评】句子排序的题目,就像是做拼图游戏一样,我们把能连接在一起的句子首先要连在一起,有前后关系的句子,要考虑到前后的顺序,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的要充分考虑。在做题时,也可以根据选项注意排查,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逐一甄别。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世说新语》创作于南朝宋。《论语》创作于春秋时期。《天净沙•秋思》创作于元。《次北固山下》创作于唐。故顺序应为②①④③。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不是小说。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分析】(1)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
    A.有误,家君指自己的父亲。
    B.有误,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
    C.正确。
    D.有误,大作是对他人作品的一种敬称。
    故选:C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要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一家欢乐”应对“七旬安康”,“庆长寿”应对“祝古稀”。
    故选:B
    【解答】答案:
    (1)C
    (2)B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写法)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断肠人在天涯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注意“罔”“殆”“笃”的写法)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名著阅读(共2题,5分)
    10.【分析】《朝花夕拾》由10篇回忆性散文组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中,既有童真童趣,又有对亲人、朋友、老师的真挚情谊,更有对现实的讽刺或批判,题目要求选择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的任意一篇,写出文章中所提人物、较具体的情节和相对应的情感即可。要注意人物和情节与情感的对应。如,对范爱农的描写,是对同乡的同情与思念之情,不能答成讽刺或批判。
    答数:
    示例: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写了自己在日本学医时藤野先生给他改讲义、关心他是否敢解剖等事,写出了与藤野先生之间真挚的师生情谊。
    【点评】名著阅读中,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11.【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
    【解答】鲁迅在《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回忆了鲁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要记住名著的情节、内容,了解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经历和命运。
    四、古诗文阅读(共6题,14分)
    12.【分析】《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炼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虽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却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次北固山下主旨: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两首诗内容的理解。本题需要了解两首诗的内容,通过分析可知:
    ABD.正确;
    C.有误,乙诗中重阳节诗人想要登高,表达他对国事的忧虑,而非饮酒的愉悦心境;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此题需要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可抓住“阔”“悬”“阔”是因为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悬”是因为有风,使得白帆高高挂起。然后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答案:
    (1)C
    (2)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波平浪静,一叶白帆迎风飘扬,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点评】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3.【分析】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⑤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⑥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
    ②句意为:不会超过规矩。逾:越过。
    ③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自我检查。
    ④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要正确。
    ACD.正确;
    B.有误,“舍”应译为“舍弃”,“乃”是“才”的意思。句意: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见友人是想来道歉,但是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到,以此表明自己对父亲友人的立场。
    故选:C。
    (4)本题考查《论语》名句的积累。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要回答的句子与“信”有关,根据积累可知,为《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句。
    故选:B。
    答案:
    (1)①拉,牵 ②越过 ③反省,自我检查 ④才
    (2)B
    (3)C
    (4)B
    【点评】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五、现代文阅读(共7题,16分)
    14.【分析】这篇文章的事例经典,观点鲜明。文章主体部分,列举了两个事例:巴斯德发明巴氏灭菌法,伦琴发现举世震惊的“x”射线,说明了“偶然”与“成功”的关系。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文章在最后一段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明确“成功不是偶然”。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拟定。这篇文章,在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其中“成功不是偶然,所谓的偶然,是千万个成功者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一句最为关键,这是全文主题的概括,可以用“成功不是偶然的”作为文章的标题。
    (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第②段中,说“葡萄酒酿成后却不宜久放”,“因为新鲜的葡萄酒,不经处理很容易变酸,这一切,都是源于细菌的作用。”可直接摘抄这句话作为本题的答案。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甲处,“这一偶然发现”,解决了大问题,因此马斯德的反应“大喜过望”。乙处,错过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应该用“失之交臂”;“阴阳两隔”是指人死后被分开,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
    (1)B
    (2)因为新鲜的葡萄酒,不经处理很容易变酸,这一切,都是源于细菌的作用。
    (3)A B
    【点评】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一般来说,标题总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和作品内容发生关系,一个好标题与文章的内容总是紧密相关的,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就理解了标题的内涵;反过来,如果要赏析标题的内涵,对文章内容就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整体感知。标题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透过这个“眼睛”(窗户)去分析理解文章的有关信息,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看出标题在内涵方面的妙处。
    15.【分析】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了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是因为作者不仅喜欢夹竹桃花,而且夹竹桃也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从对家乡的思念、对生命的感悟、对中缅友谊的象征。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夹竹桃之所以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是夹竹桃的特点及作者寄托在夹竹桃上的情感。因此答题时,可结合着夹竹桃的形象特点及象征意义分析。概括第2段和第3段,可知夹竹桃给人宾至如归之感;夹竹桃非常美丽;夹竹桃的颜色奇妙有趣;第5段,“从春天一直到秋天,”“这点韧性”表现了夹竹桃花期长久,韧性强劲,自然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第6段,“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可从夹竹桃花的美及给人的联想和想象角度作答;从第7、8段在作者小时候和离家后可知,夹竹桃花寄托着作者的思乡情感;第9段至第12段在缅甸所见到的夹竹桃花,“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表现了夹竹桃花是中缅人民的友谊。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第四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自家小院四季轮转的繁荣花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变化亦多。”通过各种花与夹竹桃的对比,突出了夹竹桃从春到秋,花开不断的韧性。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甲处,与“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相符的是“宾至如归”。乙处,形容“香气”,应该用“浓浓烈烈”。
    (4)本题考查句子的鉴赏。根据提示:分别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夹竹桃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选择三处中的任一句,按这个格式回答即可。如,第①句,“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夹竹桃红白相衬的美丽与和谐,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答案:
    (1)①花期长久,赞美花的韧性,借此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②花色奇丽,花影迷离,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幻想。③家乡之花,寄托了赞美与思乡之情。④中缅友谊的见证
    (2)与夹竹桃形成强烈对照(对比/比较),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3)(甲)A (乙)B
    (4)①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夹竹桃花比作“火”和“雪”,写出了夹竹桃红白相衬的美丽与和谐,表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②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静悄悄”“又”“无不奉陪”等词,体现了夹竹桃从春到秋默默开花的韧性,表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③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绿叶比成“绿蜡”,将花朵比作“红霞”“白雪”“黄云”,写出了夹竹桃花枝繁茂、浓翠逼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六、写作(共40分)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并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16.【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秋天”。本则材料中的内容,对“秋天”的描述已经很明白了,这对于本题的审题立意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材料中的问题对文章的行文、构思也有极大的启发作用。解答好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本文的行文过程。本文的文体选择上偏向于记叙文或是抒情类的散文,这两种文体更有利于写出秋天的故事或是感受。
    【解答】【范文】
    秋天
    这次,在秋天,我来景州,是来寻宁静的。
    没有心情看全能的熊,好玩的狗,滑稽的猴,稳健的羊,驯服的虎,温顺的狮的表演;也没有心情欣赏表现高山族的文化、他们打猎的勇敢、迎宾的热情,印证那句歌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的台湾民俗舞蹈;没有心情驻足观察昆虫馆、蝴蝶馆的标本、飞蝶;也没有心情投入到游乐场的喧闹中;更没有心情去回忆那令人窒息的,忙碌的紧凑的生活﹣﹣我是来寻秋的,寻找秋的宁静。
    于是我渡过悬木桥,踩过浮水索,可谓“翻桥越水”,终于来到了乐园最高的山﹣﹣金山的脚下。
    岩石、阶梯正快速向下退去。周围的景致,石刻一闪而过,我并不在意这些,觉得高的地方才最易找到宁静。
    相对于北方“一层秋雨一层凉”的说法,我们南方的秋就凉得毫无征兆,令人捉磨不透。前阵子一阵一阵的雨下下来,不见得凉多少。而同样是晴天,将昨天与今天的温度相比,感觉就很明显了﹣﹣更何况身处最高点。那儿有一个亭子,名叫“接天台”。顾名思义就可知其高。此时颇有“高处不胜寒”的之感﹣﹣刮来风的那个凉啊!好在不是冬天,寒风不刺骨,坚持着向四周一扫,哎,的确有一种“一览万类小”的样。这儿可以“练瞻”。远处海上,轮船、鼓浪屿和金门岛构成的朦胧画让我有点陶醉了。可惜这里凉风飕飕,冻得我的心与思绪一点也安静不下来。一会儿,我就受不住了。哎,匆匆上来,转眼又要匆匆下去,宁静啊,你为什么闪一下又不见了,你到底在哪里啊!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些陡峭的阶梯让我不得不放慢脚步。这也许是巧合吧。我发现了那些石刻上耐人寻味的字与句,无不讲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走好路,做好事,不贪,不躁……禅!嗯,处世如果有一颗淡定的禅心,相信不好的心情就不会有了吧。
    哦,看那莲花池。莲花有紫的,白的,红的,粉的,与翠绿的荷叶相映成趣。此时的花并没有完全绽放,像酒杯一样,亭亭玉立在水上,把游人灌得半醉。
    突然眼前一亮,因为那紫三角梅扎根荒岩傲然怒放,因为那苍绿劲松咬定坚石迎风招展。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回望山林,林中点点裸岩浮现。绿的范围大啊!绿还在草里,只不过不是油油的,那是一种干干的绿。草摸起来并不软,冻僵一般。特地再摸摸草尖,扎人,但和夏天旺盛的草扎人的感觉还是有不同的。向旁看一看,地面上还有其他小巧植物呢。叶片大多椭圆,软软的,极可爱。
    清风徐来,日月潭中水波的起伏错落有致,是谁让冰冷的水精灵们如此听话?漫步道中,眼前高山族勇士静静地端坐在路旁;举目遥望,远处荷兰风车悠悠转在几颗大石之上,而这几颗大石的顶部贴下来几片流水,水顺着岩壁滑下,融入池中,轻轻的,没有水花。哎,我怎么现在才发现,宁静,就藏在路上,躲在喧闹中的景里。
    朋友捅了捅我:“怎么了?看你痴痴的样子。”我回过神来,却没有回答他,虽然心里明白:今天,我收获了宁静。
    【点评】本篇习作用“这次,在秋天,我来景州,是来寻宁静的”开头点题,以“今天,我收获了宁静”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小作者“翻桥越水”来到了乐园最高的山﹣﹣金山,在那里赏山看景醉莲花,寻到了那份期盼的宁静。富有诗意的语言,把读者也引入那份宁静中了。
    17.【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定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这些关键信息入手,再结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材料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所填的内容,从材料中的提示可以知道是“热情活泼、才华横溢、勤奋踏实”等表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特点的词,这类似的词还有:可爱、好强、坚强等。选材上根据所填的词进行适当的选取,只要能很好地说明人物的这一特征就行。文体上偏向于记叙文,行文过程中可以多用描写或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以突出主题。
    【解答】【范文】
    她,可真坚强
    你姑妈真的是很坚强,妈妈曾经这样说过。
    自打那年哥哥决定在这所名校上学,姑妈便也马不停蹄地开启了“高中生活”。“倒数第一”,我是从未经历过,我的父母亦是。哥哥却和我截然不同。姑妈曾经说过此事,脸上有着复杂的笑容,似乎对此看得很淡,只是“一笑而过”。“你姑妈小时候就要强,班里总要争到前面去。”爸爸回忆道。我突然心里颤了一下,姑妈的笑容里,是饱含着些许无奈和难过吧?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哥哥定是难受,姑妈则承受得更多﹣﹣有对孩子的心疼,也有作为母亲的无奈。
    姑妈没有消沉下去。仿佛是将难过化为动力,每天四五点就起床,留一部分时间去学习哥哥所学的知识。
    生活嘛,磨磨才顺啊!姑妈笑着说。日子过得真快。哥哥高三那年,凌晨灯光映照下的,永远是两个人的影子。哥哥的成绩在稳步上升,带着两个人三年的付出,哥哥步入了高考的“战场”。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哥哥的成绩上不了自己心仪的学校与专业。“复读吧。”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只是不知道姑妈在知道哥哥成绩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也不知道他们选择复读时姑妈是否犹豫过。
    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没事,三年都熬过来了,就是再多一年的事儿。”又是这样“轻松”的语气。所幸,这次哥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也上了他最喜欢的建筑专业。
    四年里,姑妈所学到的,不比哥哥少,“女强人”﹣﹣周围亲人都这样评价姑妈。
    也许姑妈让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坚毅。后来姑妈开始忙自己的事业了。用“拼”来形容她真的是毫不夸张。即使是骨折了,也没有停歇前进的脚步,“负伤奋斗”。通过了“千里挑一”的司法考试。
    在我印象中,姑妈这几年来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作为母亲的陪伴,作为女性的“奋斗”。生活对于她来说,仿佛很少是“一帆风顺”,生活给了姑妈更多的是考验。也许正因为这样,姑妈的内心愈加坚强,我总感觉,这早已超出女性的承受范围。但是这份坚强,定是能唤出躲在乌云背后的太阳。“日子啊,磨磨才顺。”
    【点评】本篇文章写了姑妈陪伴表哥三年高中以及高考失败后的复读的艰苦生活,在面对儿子成绩差和高考失败的双重打击下,姑妈始终坚强地面对。语言描写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更好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坚强。
    附加题一、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写法)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不知何处吹芦管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莫道不销魂
    ( 6)千里共婵娟
    (7)艰难苦恨繁霜鬓(注意“鬓”的写法)
    (8)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注意“蓦”的写法)
    (9)乱花渐欲迷人眼
    (10)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总为浮云能蔽日
    (12)青春作伴好还乡
    (13)月是故乡明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课外文言文(共3题,6分)
    19.【分析】译文: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都停下来偷听。委:丢弃。
    ②句意为: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不:同“否”。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字词:如此,既然这样;但,只;糜,吃粥。句意:(你们)像这样的话只吃粥就可以了,哪里还一定要吃饭呢?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乙文中的“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可作答。即:“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答案:
    (1)①丢弃;②同“否”。
    (2)(你们)像这样的话只吃粥就可以了,哪里还一定要吃饭呢?
    (3)“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点评】文言实词“书”的用法: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②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
    ③一男附书至(书信)
    ④军书十二卷(文件)
    相关试卷

    2021北京昌平初一(上)期中语文(A)(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昌平初一(上)期中语文(A)(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昌平初一(下)期中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19北京昌平初一(下)期中语文(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示例,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下)期中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下)期中语文(教师版),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