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隻立千古——《红楼梦》,百戏之祖——昆曲,国粹经典——京剧,传承经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明清时我国古代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思想上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经济上商品经济的繁荣。清军入关后为稳固统治,不断学习汉文化。但从康熙年间开始,统治阶级日益腐朽,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出现了不少揭露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展示了晚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与同此时,经济上经过几朝的努力,出现了康乾盛世局面。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平民的增多,使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增强,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戏剧发展起来。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昆曲艺术在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唱腔优美的京剧也不断创新。(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础知识由学生自主完成;问题分析能力有待提升,需要老师搭台阶进行引导。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四大小说有一定了解。新课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上予以构建。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通过史料分析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素养目标: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难点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 问题探究法 、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引入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明清小说反映了明清社会政治面貌。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清朝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基本意识。一、隻立千古——《红楼梦》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组织学生说说他所认识的曹雪芹,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够真正了解《红楼梦》这一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选取《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典片段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在观看表演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剧目中的细节并提出问题:(1)众人为何笑,其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2)刘姥姥见到的贾府生活是怎样的?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展示国家博物馆中的反映清朝社会生活的历史文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展示史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史料能够认识到《红楼梦》的深远影响。过渡:选取《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听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分析曲目词句之意,推断作品名。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红楼梦》这一作品的基本情况。说说你所认识的曹雪芹,并通过材料和图片感受作者的经历。《刘姥姥进大观园》情景剧表演,并回答问题。欣赏清朝历史文物。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百戏之祖——昆曲 (一)汤显祖《牡丹亭》观看视频《牡丹亭·游园》并提出问题:分析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引入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感受杜丽娘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 (三)孔尚任《桃花扇》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中《桃花扇》的故事梗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情节。选取《桃花扇》中的片段《桃花扇·寄扇》,组织学生进行品读,从中感受昆曲魅力。组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三)洪昇《长生殿》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中《长生殿》的故事梗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情节。选取《桃花扇》中的《弹词》 片段,组织学生进行品读,从中感受昆曲魅力。组织学生分析作者笔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结局的设计意图。 过渡:引入乾隆皇帝上谕,学生总结其中含义和影响。分析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解读史料,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对昆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绘制思维导图。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艺术作品的品读,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国粹经典——京剧 引入史料,引导学生总结京剧形成的基本步骤。邀请京剧社的成员上台给大家进行京剧讲堂,让有经验的同学向大家科普京剧小知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知道京剧的形成。 京剧讲堂。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四、传承经典 经典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红楼梦》、京剧等走出国门,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出问题: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开展与经典对话的小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课前京剧脸谱制作品。 感悟,各抒己见。 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含义。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教学反思一、深入挖掘,寻找设计亮点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其重要价值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包括文艺作品的历史、艺术价值。而要真正发掘出文艺作品的历史韵味,就要设置情境,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1.在学习《红楼梦》这一经典著作过程中,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精心挑选《红楼梦》中的经典桥段《刘姥姥进大观园》,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内在含义。2.在学习昆曲时,学生通过视频片段的赏析,还会感受到昆曲在唱词念白、唱腔风格和表演动作上的特点,这都是语言表达达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视频片段可以感受到昆曲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特点。学生通过经典片段赏析,体味到杜丽娘的百转千回,认识到昆曲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也对昆曲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对于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艺术形式来说,找寻文学艺术本身的价值所在,带领学生体会其巨大的魅力,也是历史学科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3.结合学校开展京剧社的情况,部分学生已经对京剧有所了解,因此设计京剧小讲堂,让对京剧有一定认识的学生扮演小老师来向其他同学科普京剧小知识二、精心挑选,巧用图文史料 文学艺术专业性极强,很多学生普遍缺乏知识背景铺垫。精选典型材料,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将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地方进行展示和介绍,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认知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时,运用大量的文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清朝社会生活,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真正读懂《红楼梦》。在介绍昆曲时,也运用大量经典昆曲作品中的片段与学生一起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去分析人物、结局。历史教学中的艺术史教学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在学生科普完京剧知识后,举行“猜一猜”活动,选用了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的典型形象图片,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京剧中的角色分工。在猜角色行当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京剧常识的理解和普及。京剧表演的角色行当,是京剧程序化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剧中人物分类的系统,又是表演程序分类的系统。人物形象在服饰装扮、面容化妆上的形象程序,区分鲜明。三、活动体验,感悟经典文化本课最后的环节为“传承经典”,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红楼梦》、京剧等走出国门,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京剧了解的兴趣,开展与经典对话的小活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京剧脸谱,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