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
【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文件包含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高考内容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高考内容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难度分层·期末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湘教版(2019))提升卷【考试范围:高考内容】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城市绿心”,探索城市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如图示意城市组团绿心网络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商品谷物基地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2.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 )A.加剧城市就业竞争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增加地下径流量 D.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答案】1.B 2.C【解析】1.图中“绿心”位于城市群的中心部位,结合材料可知城市“绿心”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绿心”区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布局商品谷物基地,A错。苗圃园艺兼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B正确。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主要为经济功能,C、D错。故选B。2.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C正确。城市竞争与绿心建设关系不大,A错。绿心不是交通干线,不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B错。对城市部分水体有一点的过滤和净化作用,但难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D错。故选C。【点睛】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城市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关注城市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一般而言,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可采取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促使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外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分布,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绿地和水域,改善城市宜居环境;保护城市文化遗址遗迹,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措施。上海市临港新片区位于上海东南,北临浦东航空港,南接洋山枢纽港,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某国外知名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甲企业)落户临港新片区,并实现量产和整车出口,这是我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生产企业。下图示意上海临港新片区及甲企业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海发展新能源制造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土地资源充足,土地租金低 B.研发能力强,新能源丰富C.国家政策支持,投资成本低 D.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4.甲企业选址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原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通江达海,交通便捷③政府的政策支持④能源资源丰富⑤汽车工业发达,相关配套产业完善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5.甲企业进驻中国短期内给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是( )A.生产体系更加完善 B.核心部件供应紧张C.技术革命性的提升 D.国产车受到冲击【答案】3.D 4.B 5.D【解析】3.上海土地资源有限,且租金较高,A错误;上海新能源并不丰富,且本题新能源产业也与新能源是否丰富关联不大,B错误;投资成本较高,C错误;上海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高,D正确。故选D。4.由图文材料可知,临港新区通江达海,交通便捷,②正确;由材料“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说明汽车工业发达,相关配套产业完善,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③⑤正确;劳动力条件和能源资源条件无法从材料中进行推断,①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一个汽车行业对我国的生产体系影响有限,A错误;核心部件供应还是在国外,B错误;在短期内对我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影响不大,C错误;进驻中国后,与国产车形成竞争,受劳动力、关税等成本降低的影响,汽车价格降低,国产车价格等优势将不再明显,故国产车受到冲击,D正确。故选D。【点睛】汽车产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同时也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随着各国对全球变暖问题的不断重视,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常规能源汽车地位不断下降。读“我国某城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该城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条件改善 B.行政区划变动 C.生育政策调整 D.落户政策放宽7.2010年后,该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GDP增长缓慢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产业结构优化 D.环境承载力下降8.该城市可能位于( )A.成渝城市群 B.珠三角城市群 C.京津冀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答案】6.D 7.C 8.B【解析】6.根据图中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AB错误;如果是生育政策调整,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C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D正确。故选D。7.根据图中信息,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需求不再那么强烈,C正确;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AD错误;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B错误。故选C。8.根据图中信息,该市人口中户籍人口比例较低,而常住人口比例较高,应该存在大量迁移人口,且人口总数庞大,达到1千万以上,故最可能是深圳,其位于珠三角城市群,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深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2019年末),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增长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增长0.1%,占比重63.2%。内蒙古境内海勃湾水库至头道拐之间的黄河干流河段每年11月末至12月初开始流凌、封冻,翌年3月开始河道解冻、河冰消融。下图为该段黄河干流的四个子段分布及1989—2019年各子段河冰面积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014年后甲段河冰面积显著减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上游水库修建 B.流域植被增加C.全球气候变暖 D.河段流量减少10.乙段河冰面积远大于其他子段,主要是因为乙段( )①海拔更低②河谷更宽③纬度更高④河段更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甲河段( )A.封河时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同B.封河时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反C.封河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同D.封河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反【答案】9.A 10.C 11.B【解析】9.甲段位于海勃湾水库坝址下游,水库蓄水、调节径流、提高水温,可有效调凌、防凌,A正确;流域植被增加与否对河道中水体的温度影响微弱,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大空间尺度的背景,但不同小尺度空间区域的温度变化并不均匀,不能因此判断甲段区域冬季一定升温,且即使升温,对凌汛现象影响也较弱,C错误;由于甲段上游是海勃湾水库,可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故河段水量较为稳定,D错误。故选A。10.甲乙位于该段黄河干流上游,丙丁位于下游,乙段海拔高于丙丁,①错误;凌汛时上游来水,上涨的河水更易淹没两侧宽阔的河谷,增加河水、河冰覆盖面积,②正确;纬度高可能会使整体气温偏低,但题干是问影响河冰面积大小、而非冰期长短的原因,③错误;据图可以看出乙段河道明显长于其他河段,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C。11.调用所学凌汛形成原理知识,封河时,由于下游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先行结冰,冰凌阻塞河道,形成凌汛,应该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CD错误;开河(融冰)则恰好相反,即纬度较低的上游先行融冰,应该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开河,A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其形成的条件是: (1)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 (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舟山渔场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东北部,厚壳贻贝是其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研究表明,厚壳贻贝生长过程中释放CO2的速率与其耗氧率和钙化率大致呈正相关。图1示意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图2示意不同海水盐度下厚壳贻贝的耗氧率和钙化率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洋流 C.风力 D.径流13.舟山渔场厚壳贻贝释放CO2的速率先升高后降低的时段是( )①春季到夏季②夏季到秋季③秋季到冬季④冬季到次年春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12.D 13.A【解析】12.据图可知,舟山渔场附近海域夏季盐度最低,冬季盐度最高,春季、秋季盐度次之。舟山渔场附近海域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淡水汇入多,对海水稀释作用强,导致夏季盐度最低;冬季河流径流量小,淡水汇入少,对海水稀释作用弱,导致冬季盐度最高,故影响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径流,D正确;水温、洋流、风力对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季节变化有影响,但均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13.据材料可知,厚壳贻贝生长过程中释放CO2的速率与其耗氧率和钙化率大致呈正相关。由图2可知,盐度为25%时厚壳贻贝的耗氧率和钙化率最高。春季到夏季,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海水盐度由28‰降至24‰,厚壳贻贝的耗氧率和钙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其释放CO2的速率先升高后降低,①正确;夏季到秋季、海水盐度由24‰升至29‰,厚壳贻贝的耗氧率和钙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其释放CO2的速率先升高后降低,②正确;秋季到冬季,海水盐度由29‰升至30‰,厚壳贻贝的耗氧率和钙化率降低,其释放CO2的速率降低,③错误;冬季到次年春季,海水盐度由30‰降至28‰,厚壳贻贝的耗氧率和钙化率均升高,其释放CO2的速率升高,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一般而言,可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形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是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据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冰斗底部的高度可推断( )A.雪线海拔 B.积温大小 C.年降水量 D.寒潮频数15.下列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⑥⑧⑦ C.①②⑦ D.③④⑧16.两期U形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 )A.降雪量增加 B.冰川活动规模扩大 C.冰川面积增大 D.当地气候变暖【答案】14.A 15.B 16.D【解析】14.冰斗最初可在谷源或谷坡上发育,由于冻融风化的破坏以及冰斗冰川本身的刨蚀和掘蚀,会使冰斗不断地扩大加深,由于冰斗主要发育于雪线附近,因此根据古冰斗底部的高度可以推断当时雪线的位置,A正确;但难以推断当时的积温大小、年降水量或寒潮发生的频次,BCD错误。故选A。15.结合上题,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且结合材料“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可知。早期,冰斗形成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同期形成);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同期形成);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同期形成),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故选B。16.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形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形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形谷B);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D正确,C错。冰川面积减小,降雪量应减少,A错。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形成较窄U形谷B,表明冰川活动规模缩小,B错。故选D。【点睛】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形态,典型的冰斗是圈椅形的,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底部是一个洼地,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和斗壁的不断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渐渐变成刀刃状山脊,称为刃脊;而被几个冰斗所夹峙的山峰则变成金字塔形的角峰。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多发育“U”型岩溶槽谷地貌,地势高差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按用途可分为种植非粮作物、撂荒、生态修复、休耕等四种类型。经调查,谷底耕地的“非粮化”主要是种植非粮作物。下图示意该山区“U”型岩溶槽谷地貌。 (1)说明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的原因。(6分)(2)分析谷底耕地的“非粮化”主要种植非粮作物的原因。(6分)(3)若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请提出你的建议。(4分)【答案】(1)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休耕土地增加。(6分)(2)谷底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种植;非粮食作物经济效益高,利于增加收入;谷底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6分)(3)完善粮食种植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等。(4分)【分析】本题以“非粮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耕地、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应该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种植非粮作物如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经济收入高;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为恢复土壤肥力休耕土地增加。(2)谷底耕地土壤深厚、土地肥沃,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种植;谷底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价格高,经济效益高,利于增加收入;谷底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3)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可以完善粮食种植政策,出台优惠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保持粮食用地规模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冷涡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上部(一般在5000米左右)的闭合低压系统,其中心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一东亚地区的高空冷涡常形成于贝加尔湖附近,移至东北被称之为东北冷涡,东北冷涡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和移动慢的特点,其既可能长时间“盘踞”在东北上空,也可能是一个冷涡生消后,又有一个新的冷涡补充过来。图为月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1)分析冬季东北冷涡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和移动慢特点的原因。(6分)(2)推测此次东北冷涡引发甲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3)此次冷涡过境导致乙地出现了雪崩,推测雪崩的形成过程。(4分)(4)为应对此次冷涡系统带来的极端天气,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牧民应做好哪些应对措施。(4分)【答案】(1)持续性: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近地面易形成冷高压,加强东亚冷涡。东北地区近地面的冷空气与其东南的暖湿空气势力相当,难以移动。反复性:贝加尔湖附近纬度高,高空易形成冷涡,东北地区与冷涡源地近,所以东北地区可能一次冷涡过程生消后又迅速生成一个新的冷涡补充过来。移动慢:地形对冷空气向东南移动的阻挡作用。东南的暖湿空气势力较强,阻挡其东移。(6分)(2)天气:降温、大风、降雪(降水可得分,降雨不给分)。东北冷涡为对流层中、上部的闭合低压系统,对应地面为冷高压,冷空气向东南相对暖湿空气移动的过程,即冷锋过境的天气,暖湿空气被迫抬升,产生强降雪天气;同时,气压梯度加大,风力加强,温度下降。(6分)(3)该地为山地的西北坡,坡度较大;冬季的降雪量大,气温低,山地大量积雪;此次冷涡过程,冷锋产生强降水,上层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4分)(4)提前储存大量牧草;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的积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积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牲畜冻死冻伤;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4分)【分析】本题目以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冷涡、雪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持续性:冬季,东北地区气温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因此导致近地面易形成冷高压,加强东亚冷涡。由于东北地区近地面的冷空气与其东南的暖湿空气势力相当,在原地附近徘徊,难以移动。反复性:由于贝加尔湖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高空易形成冷涡,且东北地区与冷涡源地近,所以东北地区可能一次冷涡过程生消后又迅速生成一个新的冷涡补充过来,反复性较强。移动慢:东北山地等地形对冷空气向东南移动有阻挡作用,且冷空气与东南的暖湿空气势力较强,阻挡其东移。(2)此次东北冷涡中心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可以引发甲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出现了降温、大风、降雪。据材料分析,东北冷涡为对流层中、上部的闭合低压系统,因此对应地面为冷高压,冷空气向东南相对暖湿空气移动的过程,即冷锋过境的天气,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冷却,产生强降雪天气;同时,气压梯度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加强,温度下降。(3)此次冷涡过境导致乙地出现了雪崩,原因是该地为山地的西北坡,坡度较大,积雪下滑速度快;是冬季风迎风坡,冬季的降雪量大,气温低,积雪难以融化,山地大量积雪;此次冷涡过程,冷锋产生强降水,增加了积雪重量,上层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4)为应对此次冷涡系统带来的极端天气,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牧民可以提前储存大量牧草,为牲畜准备足够的食物;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的积雪,减少棚顶的压力;及时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保证牲畜的休憩场所;积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牲畜冻死冻伤,提高防范意识;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建筑用海砂是指分布于海岸和近海的、以中砂和粗砂为主、包括部分细砂和砾石的砂质堆积物。分选良好、品质优良、经脱盐合格后的海砂,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公路、铁路和桥梁等混凝土结构建筑。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利用海砂配制混凝土,其海砂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量逐年攀升,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国,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海砂的生产规模。上图示意渤海、黄海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下图示意日本附近海域等深线分布。 (1)海砂主要是由海里的石头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颗粒。图1中某处海域的海砂主要由花岗岩发育而成,描述从花岗岩成岩后到形成海砂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6分)(2)与图1中海砂开发条件较好的乙地相比,推测甲、丙两地开发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6分)(3)分析海域辽阔的日本从我国大量进口海砂的原因。(4分)【答案】(1)花岗岩成岩后地壳上升,表层堆积物被风化、侵蚀后,花岗岩出露地表,外力作用进一步使花岗岩被风化、侵蚀形成碎屑,岩石中易溶解的矿物被水溶解,不易溶解的部分在波浪和沿岸流不断冲击下形成颗粒状海砂。(6分)(2)甲地在淤泥质海岸附近,海砂中含泥量大,海砂粒径小,不适宜开采。丙地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距海岸较远,海砂运输成本高。(6分)(3)日本海岸线密集,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浅海大陆架面积小,不利于海砂的沉积,海砂储量小;日本使用海砂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且对砂石的需求量大。中国海砂资源丰富,国内使用量小,价格低;中国与日本邻近,运输成本低。(4分)【分析】本题以海砂以及部分海域等深线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海砂主要是由海里的石头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颗粒,需要出露地表才能受到外力作用,所以花岗岩成岩后地壳上升,表层堆积物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后,花岗岩出露地表,外力作用进一步使花岗岩被风化、侵蚀形成碎屑在原地堆积,形成风化壳;岩石中易溶解的矿物被海水溶解带走,不易溶解的部分在波浪和沿岸流不断冲击下形成颗粒更小的碎屑物;受到海水的进一步磨蚀和冲蚀,形成颗粒状海砂。(2)如图所示,甲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在淤泥质海岸附近,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海砂中含泥量大,海砂粒径小,不适宜开采。丙地较乙地等深线数值大,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经济效益低;据图可知,丙地距海岸较远,海砂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低。(3)据图可知,日本海岸线密集,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经济效益低;日本浅海大陆架面积小,不利于海砂的沉积,海砂储量小,不能满足本国发展需要;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利用海砂配制混凝土,日本使用海砂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且对砂石的需求量大;中国海砂资源丰富,国内使用量小,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价格低;中国与日本邻近,运输成本低,可以保证经济效益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鲁教版2019),文件包含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鲁教版2019高考内容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鲁教版2019高考内容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满分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文件包含期末模拟满分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高考内容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满分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高考内容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文件包含期末模拟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高考内容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2019高考内容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