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
    • 解析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docx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01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02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03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01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02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件包含考点0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docx、考点0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一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例题1 1.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神鸟,能够吞食蛇虫。日本正仓院藏伎乐面中即有迦楼罗面具(如图),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这表明当时     

    A.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              B.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

    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              D.艺术已有东西合璧色彩

    例题2 阿富汗的青金石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的行进而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作出了贡献。这说明丝绸之路的意义是(     

    A.文化交流     B.商品交流     C.宗教交流       D.军事交流

    例题3 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富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 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

    【解题技巧提炼】

    一、丝绸之路

    1.概念: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条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3.张骞通西域

    1)地位: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概况:BC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后虽未达成目标,但张骞深入了解到了西域的具体情况,并将此汇报给了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4.发展变化: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西南丝绸之路

    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2)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

    1)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2)宋元: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3)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技术交流方面

    1)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2)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2.物质交流方面

    1)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

    2)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3)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4)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3.文化交流方面

    1)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2)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题型二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例题1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例题2 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     

    A.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

    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

    D.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例题3 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请客,会给客人几片茶叶,泡水喝完,客人把茶叶夹在汉堡里吃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     

    A.英国人很节约茶叶 B.东西方贸易规模小

    C.英国人的风俗受中国人影响 D.茶叶有药用价值

    【解题技巧提炼】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新航路开辟后

    1)推动因素: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2)表现: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②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3)结果: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

    1)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结果: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阻碍因素:二战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②推动因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联系: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中国茶向外传播

    1)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2)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3)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3.服饰的相互影响

    1)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2)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3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4)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4.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5.其他: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题型一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1.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赞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3有学者指出,《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这两幅地图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朝贡贸易制度发展到顶峰

    B.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

    C.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

    D.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

    4.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计40多枚。这些金币跨越两个世纪(408610年),其中新疆出土5枚、宁夏4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1枚、陕西8枚。这说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

    B.政治动乱并未完全阻隔陆路贸易

    C.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

    D.西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5.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6.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     

    A.欧洲社会生活水平低下    B.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C.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D.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题型二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1.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32017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如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420206月以来,在美国民众发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运动中,多处哥伦布塑像被捣毁(见如图)这是因为哥伦布     

    A.最早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 B.是西方种族歧视的代言人

    C.开辟新航路造成物种灭绝            D.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

    5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汉语借词

    涵义

    创造者

    chinoiserie

    中国风格

    法国人

    sharawaggi

    中国的造园艺术

    英国外交官

    nankeen

    中国出口的土布—.“南京布

    欧洲商人

    kaolin

    产于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

    法国传教士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 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

    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 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6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期,文化消费成为中等阶层以上主体消费人群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这一现象(     

    A.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    B.源于中产阶级的形成

    C.表明启蒙运动的扩展     D.反映工业文明的繁荣

    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2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

    5.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

    6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     

    A.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 B.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 D.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7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算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 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

    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 D.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

    8.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9.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在我国广东等地人们也有喝早茶的习惯。下列对有关茶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茶文化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

    丝绸之路开通后,茶叶成为中西方交流中长盛不衰的商品之一

    15世纪开始,西欧形成广泛饮茶的风气

    日本人喝茶的习俗最早由中国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11.保罗·波烈(右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

    121825年至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18361837两年间,又通过了39项铁路法案。18451846年通过的铁路法案分别是120件和272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愈发的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法治进程

    C.产业革命推动国家治理方式转变 D.法律体系的完善助推工业现代化

    13.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这反映了     

    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

    C.西方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D.人们生活的彻底西化

    14.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15.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绘制献给万历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时,选择了欧洲人惯用的本初子午线以西170度的经线作为地图的中轴线,让中国贴近地图的中间。利玛窦对此的解释是他们(中国人)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世界)的中央。这说明     

    A.利玛窦所绘地图存在科学性错误

    B.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C.西学东渐进程体现出一定曲折性

    D.西方传教士引领明清新思想潮流

    16.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独特的建国历程,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美国的标志,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英国文化占主导,特别是语言与英国几乎一样

    B.种族融合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C.独立战争过程中,"美利坚人"成为共同名称

    D.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文化形成

    相关学案

    考点06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这是一份考点06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件包含考点0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docx、考点0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5 战争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这是一份考点05 战争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件包含考点05战争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docx、考点05战争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3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这是一份考点03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件包含考点03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解析版docx、考点03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考点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精练学案(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