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 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用天然气烧火做饭 B. 蜡烛燃烧发光 C. 煤燃烧火力发电 D. 电水壶通电发热
2.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收集CO2气体
3. 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C.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6
D. 过氧乙酸中含有9个原子
4.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22
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B. CO2↔CaCO3的相互转化都可以在常温下进行
C. 实现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
D. 实现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原理,关于该装置和反应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 盛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前要先通CO,加热后B中出现浑浊
C. 已知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b→c→d
D. 这种方法“炼”出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不含碳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8. 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甲、乙、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9.0分)
9. 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适用于物体表面及公共场所等地的消毒。喷洒该消毒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84消毒液使用时不能与洁厕灵(有效成分为HCl)混用,因为二者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X,其原理为2HCl+NaClO=NaCl+H2O+X↑,则X的化学式为 。
10. 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
(1)墨是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墨属于 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 ______ 。
(2)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瓷中收集的黑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 ______ (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烧。
11. 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它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汽车尾气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为了减轻燃油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广电动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并积极致力于寻找新的环保型能源。写出一种人们正在利用的环保型能源: 。
(2)有科研人员研究出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用氢分子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将其直接转化为甲醇(CH3OH)燃料的方法,转化率高达79%,同时生成一种常见液体。该研究既可去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请写出该方法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12.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密切。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容易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共同作用而生锈,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人类产量最高的金属,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1)B的化学式可能是 。
(2)A−B的反应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3)A−C的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D→A的反应现象是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因此控制CO2的排放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为富氧燃烧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富氧燃烧技术产生的烟气中,CO2的浓度高达95%,不需要分离可直接液化回收,有效地减少了CO2的排放。
(1)除CO2之外,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有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设备1的作用是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的原理是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
(3)设备2中加入的煤要提前粉碎,目的是 。设备2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对CO2捕捉和利用,减少碳排放,获得的CO2可用于制干冰,干冰的用途之一是 。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5. 太阳能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包括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需改变传统能源利用方式,促进“低碳”生活,转向多途径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的储量丰窗,能量巨大,且可再生,无污染,也是最安全可靠的。目前太阳能在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集热领域应用广泛,同时全球也在进行太阳能多领域应用的技术革新。例如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分解二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和氧气,或在催化剂作用下把氢气和一氧化碳转化为常用的液态燃料(如生成乙醇,同时有水生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合理使用能源,注重环境增益,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
A.天然气
B.酒精
C.煤
D.石油
(2)“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 (填字母)。
A.有机物
B.碳原子
C.二氧化碳
D.碳单质
(3)化石燃料的形成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
(4)写出利用太阳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5)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需要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 (写一个)。
(6)除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能源外,请再写出一种新能源: 。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该仪器 (填“能”或“不能”)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 (填“a”或“b”)进。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7. 为研究“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假设】Ⅰ.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Ⅱ.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Ⅲ.可能与 有关。
【实验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1)实验一:为探究猜想Ⅰ,小红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锌和铁,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2)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Ⅱ,小军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对照实验,使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浓度分别为5%和15%的稀盐酸反应。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
(3)实验三:小军同学用压强传感器替换注射器进行数字化实验,测得两次实验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你根据该图中信息得出两条合理结论: 。
【拓展延伸】已知一种金属加入比它活动性弱的两种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液中,先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小敏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在A点时,溶液里含的金属化合物有 种;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8. 铜锌合金又叫黄铜,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______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用天然气烧火做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发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燃烧火力发电,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水壶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A。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16×3)=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过氧乙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氧乙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氧乙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
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g+(20g−8g)=20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10g−1g=9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20g−9g=11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X的值为11,错误;
B.由于该反应的表达式是W+O2→CO2+H2O,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1618=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1g×3244=8g,两者的质量和为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g−8g=12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g−8g12:9g−8g1=1:4,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解:
A、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有两种途径,分别通过与氧气、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常温反应转化成碳酸钙,碳酸钙既可以与稀盐酸常温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也可以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错误;
D、水通电生成氧气是分解反应,而氧气与氢气反应转化为水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的限制条件,考查该反应是否能否反应以及实现的途径是否唯一,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综合构建知识网络图,以便加强物质转化关系的认识和应用.
6.【答案】C
【解析】解:A、盛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加热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会观察到B中出现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长导管是出水管,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c→b→d,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中含有碳等杂质,这种方法“炼”出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不含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说法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与水的用量没有关系;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若该溶质的溶解能力很小,溶解该物质量很少时就会达到饱和;因此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溶质含量较高的浓溶液;同理,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就是溶质含量不多的稀溶液;说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概念判断;
B、气体的溶解度只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水的用量无关;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浓、稀溶液是比较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大小,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D、根据结晶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溶液、气体的溶解度、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等基本知识,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是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
故选:C。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即可分析判断。
9.【答案】化学变化 Cl2
【解析】解:喷洒该消毒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3、1、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故答案为:
化学变化;Cl2。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混合物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充分
【解析】解:(1)墨中含有炭黑和天然胶等,不止一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炭黑主要成分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故填:混合物;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可以用于制墨。故填:不充分。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认真细心解答即可。
11.【答案】太阳能(合理即可)
【解析】解:(1)人们正在利用的环保型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由题意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将其直接转化为甲醇(CH3OH),同时生成一种常见液体即水,则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太阳能(合理即可);
。
(1)根据人们正在利用的环保型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氧气、水蒸气 含碳量不同
【解析】解:钢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则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故答案为:氧气、水蒸气;含碳量不同。
根据钢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HCl或H2SO4 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D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可能是HCl或H2SO4
(2)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
(3)铁和氯化铜或者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所以实质是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4)D是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D转化成A,发生还原反应,故现象是D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
故答案为:(1)HCl或H2SO4;
(2)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3)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
(4)D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
人类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能和铁反应的物质有氧气、酸、可溶性铜盐,且B能生成C,故若B是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则C是氯化铜或者硫酸铜,D能与酸反应,且能生成Fe,所以D是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4.【答案】CH4(合理即可) 沸点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解析】解:(1)常见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甲烷也能引起温室效应,化学式为CH4。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两者分离,氮气沸点低,先蒸发,留下的是液氧。
(3)①将煤粉碎可以增大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②设备2中主要发生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干冰升华吸热,是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1)CH4(合理即可);
(2)沸点;
(3)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1)根据常见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甲烷也能引起温室效应进行分析;
(2)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两者分离,氮气沸点低,先蒸发,留下的是液氧进行分析;
(3)根据将煤粉碎可以增大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设备2中主要发生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干冰升华吸热,是周围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B C 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合理即可) 风能(合理即可)
【解析】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B。
(2)“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C。
(3)化石燃料的形成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光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
(6)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故答案为:(1)B;
(2)C;
(3)化学能;
;
(5)太阳能热水器(合理即可);
(6)风能(合理即可)。
(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化石燃料的形成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分析;
(4)根据光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5)根据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进行分析;
(6)根据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集气瓶 不能 b BD或BE Zn+H2SO4=ZnSO4+H2↑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该仪器不能加热,只能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
(2)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b端进,瓶内的水从导管a端排出。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向下排空气法装置D或排水法装置E(气体从导管b端进)。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答案为:(1)集气瓶;不能;
;b;
(3)BD或BE;Zn+H2SO4=ZnSO4+H2↑。
(1)熟记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答案】盐酸的温度 锌>铁 收集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等量的锌片与酸反应,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量且过量的锌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酸反应,浓度大的酸产生氢气更多 3 Zn+Cu(NO3)2=Cu+Zn(NO3)2
【解析】解:【作出假设】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剧烈程度,除了与金属本身的性质和酸的浓度有关外,还可能与酸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1)小红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锌和铁,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锌>铁。
(2)注射器的作用是收集生成的气体且能大致测量出气体的体积。
(3)实验三:图2中的曲线斜率可以表示反应速率、压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产生氢气的多少,根据曲线图可知,等质量的锌片与酸反应时,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浓度大的酸生成的氢气更多。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u>Ag,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反应结束,继续加锌,锌再和硝酸铜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AgNO3=Ag+Cu(NO3)2
65 216
Zn+Cu(NO3)2=Cu+Zn(NO3)2
65 64
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金属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3种盐。BC段溶液质量增加,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其方程式为:Zn+Cu(NO3)2=Cu+Zn(NO3)2。
故答案为:【作出假设】盐酸的温度;
【实验探究】(1)锌>铁;
(2)收集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3)等量的锌片与酸反应,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量且过量的锌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酸反应,浓度大的酸产生氢气更多;
【拓展延伸】3;Zn+Cu(NO3)2=Cu+Zn(NO3)2。
【作出假设】根据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来分析;
【实验探究】(1)根据实验现象推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图象信息来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影响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从酸的浓度、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的状态等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18.【答案】(1)0.2;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20.0g · x 0.2g
=
x=3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90.2g−290.0g=0.2g。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20.0g · x 0.2g
=
x=3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根据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gN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