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垫江八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垫江八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安全重于泰山”,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垫江八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中国古代化学上的三大发明不包括( )
A. 造纸 B. 制火药 C. 烧瓷器 D. 指南针
2. 厨房发生的下列事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脐橙榨汁 C. 切碎黄瓜 D. 铁锅生锈
3. 关于“水”的分类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水为氧化物 B. 水为纯净物 C. 水为混合物 D. 水为化合物
4.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 倾倒液体
5. “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
A. B. C. D.
6.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应立即下洞救人
B. 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 家中电器着火,应马上用水浇灭
D. 火灾爆发后,应该顺风逃跑远离火源
7. 2002年夏天,多处经历了缺水问题,经过相关部门连夜突击,才成功将长江水引向高处完成净化,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难问题。关于长江水净化的主要操作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能够将固体与液体有效分离的步骤是( )
A. 沉淀 B. 过滤 C. 吸附 D. 消毒
8. 防疫药品“连花清瘟”被广泛热炒,据说它的有效成分为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具有较好的抵抗流感病毒的效果。关于薄荷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薄荷醇为氧化物
B. 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
D. 薄荷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10. 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不会点燃的原因是( )
A. 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B. 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C. 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D. 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11. 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石墨和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可燃冰和干冰的化学成分不同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 HCHO(甲醛)和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
13.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快速实现与神舟十四号的对接,实现了航天员乘组的在轨轮换。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出差”183天后,成功回家,圆满完成各项科研任务,这是中国航天的又一次壮举。火箭燃料一般用氢气、甲烷等,氧化剂一般用四氧化二氮、液态氧或过氧化氢。关于氧化剂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中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可燃性 D. 吸附性
14. 如图是 X、Y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为原子,Y 为离子 B. X、Y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 X 在反应中可失去 6 个电子 D. X 与 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YX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 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9:21 D.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电解水
D. 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17. 用化学用语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 ;
(2)两个铵根离子 ______ ;
(3)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
(4)标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8.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按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______不同。
(2)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19. 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初中化学学习,我对氢、氧、碳三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所认识。
(1)我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氧气由氧 ______ (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2)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由此得出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
(3)甲烷和酒精是两种最常见的燃料,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______ 。
(2)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 ,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______ 。
(3)一般而言,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也有特殊性。请在上表中找出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的元素: ______ 。
21. 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如图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填化学式)E______ ,F ______ 。
(2)C与X的反应属于 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在该反应中,X发生了 ______ 反应。
(3)写出C→H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2.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1)下列有关的实验现象或现象与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实验一: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实验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证明水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C.实验三: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D.实验四: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三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实验四中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______ 。
23. 制取气体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和必备的基本技能,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既能制取O2又能制取CO2的装置是 ______ (填“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序号),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应如何改正 ______ 。
(3)用装置F收集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在装置G中进行燃烧实验。
①若用水将F中气体压出,通入G中,水应从 ______ 端(填“b”或“c”)注入。
②可从G烧杯内壁是否有 ______ 生成,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
24. 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图象中a的数值为______;
(2)反应后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精确到0.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指南针不是化学上的发明,与化学无关。
故选:D。
根据与化学有关的化学工艺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熟记几个典型的关键的事例及其顺序,并将其与相关知识关联起来理解。
2.【答案】D
【解析】解:A、瓷碗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脐橙榨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切碎黄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铁锅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图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可以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正确;
B、图示表示循环回收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错误;
C、图示标志是节能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错误;
D、图示表示节约用水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标志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张贴环境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入含大量二氧化碳的洞中救人,非但遇难者不能得救还会使救人者同样遇难,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量煤气泄漏与空气充分混合,打开抽油烟机排气,产生的火花可能会产生爆炸,关闭气阀是正确的做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如遇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D、火灾爆发后,应该逆风逃跑远离火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产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电线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D、根据火灾爆发时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7.【答案】B
【解析】解:A、沉淀只是让水中较大的难溶性固体沉积到水的底部,实际上并没有除去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滤能将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分离出来,故B符合题意;
C、吸附可以除去的主要是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C不符合题意;
D、消毒主要杀灭水中的病菌、微生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8.【答案】C
【解析】解:A、薄荷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薄荷醇是由薄荷醇分子构成,每个薄荷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20+16=156,故选项说法正确。
D、薄荷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20)=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薄荷醇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应用依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纸是可燃物,接触氧气,没有燃烧的原因与温度有关,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不会燃烧。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故正确;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是12:(16×2)=3:8,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是12:16=3:4,元素的质量比不同,故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氧化不能与水化合,故错误;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故正确。
故选:C。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2.【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它们的化学成分不同,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不符合题意;
D、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2+1×2+16×100%=40%,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612×6+12+16×6×100%=40%,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微粒性进行分析.
B、根据可燃冰和干冰的组成差别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判断进行判断比较.
D、根据化学式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或比较最简式。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与结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难度不大。
13.【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火箭燃料一般用氢气、甲烷等,氧化剂一般用四氧化二氮、液态氧或过氧化氢。氢气、甲烷具有可燃性,在火箭发射中作为燃料使用;而四氧化二氮、液态氧或过氧化氢都含有氧元素,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故选:A。
根据题意,火箭燃料一般用氢气、甲烷等,氧化剂一般用四氧化二氮、液态氧或过氧化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X、Y 两种微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X、Y 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2,分别是氧元素和镁元素,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X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Y元素显+2价,X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垫江第八中学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垫江五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人类每年使用最多的金属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酉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