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形成酸雨 B. 用铁矿石炼铁
C. 石油炼制得到汽油 D. 铝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膜
2. 目前,新冠肺炎定为乙类传染病,出门戴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传播,其作用原理相当于下列实验操作中的( )
A. 过滤 B. 蒸发 C. 溶解 D. 结晶
3. 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目标,农民伯伯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应该施用下列哪种肥料( )
A. KCl B. CO(NH2)2 C. K2SO4 D. Ca3(PO4)2
4.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可回收垃圾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旧书报 B. 矿泉水塑料瓶 C. 玻璃啤酒瓶 D. 铝制易拉罐
5.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规范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取用液体
C. 溶解固体 D. 过滤泥水
6.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
A. 2个氯分子:2Cl
B. 铵根离子:NH3+
C.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Ca+2O
D. 铝片在空气中被氧化:2Al+O2=2AlO
7.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 硫酸铜溶液、盐酸、纯碱、苏打 B. 液化石油气、硫酸、熟石灰、碳酸钙
C. 冰水混合物、硝酸、烧碱、硝酸铝 D. 天然气、碳酸、氢氧化钾、生石灰
8.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中一定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C. 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9.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个分子中含有1个分子 B.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该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0. 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测定某工厂排放的中性无色澄清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下列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 K+、NO3−、Na+、H+ B. K+、OH−、Cl−、NO3−
C. Na+、Mg2+、Al3+、Cl− D. Na+、Ba2+、Fe3+、NO3−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C
除去粗盐水中的SO42−,得到精盐水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鉴别CO和CO2
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2. 借助模型建构的思维方法认识微粒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质的性质。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①④都属于阴离子 B. ①③两种粒子能结合成化合物
C.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3.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pH传感器分别插入三只盛有相同体积蒸馏水的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同时采集数据,再向三只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适量的柠檬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氢氧化钠溶于水,说明OH−浓度越大pH越大
B. ②表示氯化钠溶于水,pH=7说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
C. ③表示柠檬酸溶于水,说明H+浓度越大pH越小
D. 柠檬酸溶液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
14. 2015年10月,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分子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 青蒿素由青蒿素分子构成
C.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5:22:5
D. 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15.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的是( )
A. CO2→CO B. MgO→MgSO4
C. Fe→FeCl3 D. NaOH→Na2CO3
16. 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叶绿素C6H12O6+6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是O2 B. 该反应产物还有碳酸
C. 该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17. 如图所示实验,其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 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 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18. 甲、乙、丙三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 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D.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列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19. 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含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Mg(NO3)2
B. 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C.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
D. 滤渣中一定有Ag、Cu
20. 现代社会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化学与健康
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过量食用富含油脂的食物,会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B.化学与环保
将垃圾分类焚烧以减少垃圾的危害。
C.化学与材料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金属储量有限,目前正在积极寻找新型材料代替金属材料。
D.化学与能源
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A. A B. B C. C D.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1. 生物课上,同学们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使用到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1)生理盐水的溶剂是 ______ 。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生理盐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药匙、玻璃棒、托盘天平和 ______ (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烧杯
C.酒精灯
D.漏斗
(3)20℃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分别按照如下方法配制甲、乙两份氯化钠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 ______ 乙(填“>”“=”或“<”)。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标号)。
A.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
B.将4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6g
C.将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为100.0g生理盐水,需要加水82.0g
D.配制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50.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2. 氯化钠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创立“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生产原理如图1所示: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______ ,制碱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产物中可做氮肥的是 ______ 。
(2)产物中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请结合生产原理及如图2所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释其原因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3. 学习了水的净化后,小明取了一些河水和同学们一起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Ⅰ的名称是 ______ 。
(2)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 。
(3)上图中方框内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 。
(4)利用制取的蒸馏水进行电解水实验。若正极收集到4mL气体,负极收集到的气体为 ______ m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4. 利用下列装置完成气体制取的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 。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 (填“m”或“n”)口进。
(3)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供氧,工作原理如装置D所示。甲剂为白色固体过碳酸钠,乙剂为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将甲剂和乙剂加入反应仓,并加入适量水,第一步反应是过碳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25. 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
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
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 ______ ;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______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______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NaHCO3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步骤②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 Ba(NO3)2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6. 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佩酸酯,化学式为C15H10Nx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50。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______ 。
(2)二甲苯烷二异氧酸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27.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150g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______ g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形成酸雨过程中二氧化硫与雨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用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炼制得到汽油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铝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膜,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戴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传播,能将飞沫和空气分离,其作用原理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故选:A。
根据戴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传播,能将飞沫和空气分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过滤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含有氮元素的肥料是氮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是钾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是磷肥;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的肥料是复合肥,农民伯伯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应该施用氮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B。
根据常见肥料的成分及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常见肥料的作用是解答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旧书报不属于合成材料,说法错误;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D、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答案】D
【解析】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且胶头滴管应该排尽空气再取液体,故B错误;
C、溶解固体应该在烧杯中进行,量筒是测量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故C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分子可表示为2Cl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错误。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a+2O,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正确。
D、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述错误。
故选:C。
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D、关键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苏打、纯碱均为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则液化石油气、硫酸、熟石灰、碳酸钙分别属于混合物,酸、碱、盐,故选项正确;
C、冰水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据此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混合物、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8.【答案】D
【解析】解;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水、碱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如牛奶是乳浊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中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其pH一定大于7,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可表示如下:
。
A.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此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此选项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
D.该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含有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含有OH−,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黄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11.【答案】B
【解析】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量的铁屑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钡会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无味的气体,无法通过气味鉴别,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C
【解析】解:A、①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③两种粒子分别是氧离子、铝离子,两种粒子能结合成氧化铝这一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④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④中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根据①③两种粒子分别是氧离子、铝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曲线①可知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增大,则溶液呈碱性,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NaOH,碱溶液中OH−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故A正确;
B.曲线②溶液可知的pH=7,则溶液一直呈中性,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NaCl,NaCl的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Cl−,故B错误;
C.曲线③可知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减小,则溶液呈酸性,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柠檬酸,酸溶液中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故C正确;
D.柠檬酸溶液含有H+,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OH−,则两溶液混合后能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增大,则溶液呈碱性进行分析;
B、根据pH=7,则溶液一直呈中性,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NaCl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减小,则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D、根据柠檬酸溶液含有H+,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OH−,则两溶液混合后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B
【解析】解:A、青蒿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
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C错误;
D、1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青蒿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不符合题意;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铁,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B、根据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分析;
C、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B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18,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6,6X中含有1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O2,故A正确;
B、由选项A分析可知,另一种产物是氧气,不是碳酸,故B不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水为无机物,C6H12O6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另一种产物是氧气,不是碳酸进行分析;
C、根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水为无机物,C6H12O6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C
【解析】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甲试管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有氧气接触,不会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B正确;
C.白磷燃烧,红磷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不正确;
D.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甲试管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有氧气接触,不生锈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燃烧,红磷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8.【答案】C
【解析】解:A.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则t1℃是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相等,故A正确;
B.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点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故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甲>乙>丙,故B正确;
C.只有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才是甲溶液,没有强调饱和溶液则无法比较,故C不正确;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乙、甲仍为饱和溶液且乙>甲,丙降温后溶液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向左平移至t1℃等高位置,降温后对应物质的高度乙>甲>丙,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解:A、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3、Mg(NO3)2,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A正确;
B、锌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故B正确;
C、滤液无色,说明硝酸铜与锌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Cu,即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镁,故C错误;
D、根据分析知,锌粉没有剩余,锌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Ag、Cu,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铜>银;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距离越远,越先置换,即“远距离,先置换”;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含有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锌不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铝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之后,锌粉还有剩余,锌粉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由题可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锌粉剩余。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A、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源,但过量食用富含油脂的食物,会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该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性物质,该选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都为合金,但金属储量有限,目前正在积极寻找新型材料代替金属材料,该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且燃烧会污染环境,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该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来分析;
B、根据环保的知识来分析;
C、根据材料的知识来分析;
D、根据能源的知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资源的保护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活经验、食品安全、燃烧和灭火、营养保健、环境污染、节约用水、能源保护等相关的知识,是化学考查的重要热点。
21.【答案】水 AB = AB
【解析】解:(1)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故溶剂为水;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生理盐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胶头滴管和烧杯;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甲中含有10g水和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乙中含有18g水最多只能溶解6.4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4)A、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减小,例如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正确;
B、将4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降温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0.6g,但析出晶体的质量不是0.6g,因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溶剂质量小于100g,所以析出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0.6g,故B不正确;
C、将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为100.0g生理盐水,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有(100.0g−x)×5%=100.0g×0.9%,x=82.0g,需要加水82.0g,故C正确;
D、配制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选AB。
故答案为:(1)水;
(2)AB;
(3)=;
(4)AB。
(1)根据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进行分析;
(2)根据用氯化钠固体配制生理盐水需要用到的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进行分析;
(4)根据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减小,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碳酸钠 二氧化碳 氯化铵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小;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的大
【解析】解:(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碳酸钠,俗称纯碱;制碱过程中,二氧化碳既是某个反应的反应物,也是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利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2)同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且反应时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大,则产物中碳酸氢钠比氯化铵先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
(1)碳酸钠;二氧化碳;氯化铵;
(2)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小;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的大。
(1)根据海水制碱的原理分析;
(2)依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海水制碱等的知识,属基础知识考查。
23.【答案】过滤 吸附异味和色素 蒸馏水 8 2H2O=通电2H2↑+O2↑
【解析】解:(1)操作Ⅰ能将滤渣和滤液分离,是过滤操作。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3)方框内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蒸馏水,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
(4)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若正极收集到4mL气体,负极收集到的气体为8mL。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故答案为:
(1)过滤;
(2)吸附异味和色素;
(3)蒸馏水;
(4)8;2H2O=通电2H2↑+O2↑。
(1)根据操作Ⅰ能将滤渣和滤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4)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自来水厂生产水的流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B m 2H2O2=MnO22H2O+O2↑
【解析】解:(1)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A、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A可以控制加入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装置B可以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装置收集,气体应从m口进。
(3)第二步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MnO22H2O+O2↑。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B;m;
(3)2H2O2=MnO22H2O+O2↑。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装置A可以控制加入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装置B可以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Na2CO3 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能 Ba(NO3)2也能跟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解:【提出猜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碳酸氢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故猜想二:固体成分为:Na2CO3;
【提出质疑】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小东的结论错误;
【实验探究】①实验结论为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拓展延伸】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也能得出固体中含碳酸钠,故能用硝酸钡代替氯化钡溶液。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Na2CO3;
【提出质疑】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①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产生白色沉淀;Na2CO3+BaCl2=BaCO3↓+2NaCl;
【拓展延伸】能;Ba(NO3)2也能跟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提出猜想】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提出质疑】根据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①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6.【答案】2 72%
【解析】解:(1)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即12×15+10×1+14×x+16×2=250,解得x=2;
故答案为:2;
(2)二甲苯烷二异氧酸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5250×100%=72%;
故答案为:72%。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00
【解析】解:(1)由图可知,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2)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652=x0.4g
x=13g
则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0g−13g20g×100%=35%。
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故答案为:
(1)100;
(2)35%。
(1)根据加入100g稀硫酸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来分析;
(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72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