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中考第七次模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中考第七次模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6)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7)还有各种花的香, 。(朱自清《春》)
(8)《关雎》中以“ , ”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9)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 ”两句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10)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淡定与从容”就是“ ,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豁达胸襟。
2.(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书籍——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之于青少年,意在促其成长,催其奋进。阅读名著,我们从众多英雄人物身上学会勇敢坚强,zhù蓄自身力量;品悟散文,我们从婉约优美的文字中体悟人生哲理,滋润干hé心田;诵读诗歌,我们从富有韵律的叙述中感受诗人情感,陶冶高尚情操;饱览史书,我们从生动鲜活的故事中观望历史演变,聆听古人教诲。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让我们奋进,让我们成长。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陶冶
②鲜 活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zhù 蓄
②干 hé
3.(2分)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所描写的人物是 。该书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4.(2分)小明打算把《骆驼祥子》加入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阅读中去,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请简述理由。
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②它们都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③西安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反哺城市、惠及人民。④西安市将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 、 、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⑤未来的西安,将持续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等待世人去感知、去体验、去融入。
(1)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传播
B.挖掘
C.阐释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的主干是“文物和文化承载基因和血脉”。
B.语段中加点的“都”“不”“深度”“持续”都是副词。
C.第⑤句有语病,应在“文化名城”之后加上“的(独特)魅力”。
D.画线短语“合理利用”和“工作方针”都是偏正短语。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请你参加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回忆•铭记】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了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为这本记录三年时光的班史起一个名字(不超过10字)。
【活动二:回忆•编辑】班委搜集整理了三年来班级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也找各位任课教师回忆班级大事,计划分四个板块来编辑这本班史。面对大量资料,班委只想出了下面两个板块的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剩下的板块设计。
A.班级留影,记录成长瞬间
B.班级大事记,文编三年经历
C.
D.
【活动三:回忆•采访】班级故事需要按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三年来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信息组的小西同学对小安同学进行了以下采访,请根据文段内容,拟写采访的问题。
小西:①
小安:班级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合唱比赛,我们班认真筹备,团结合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西:②
小安:重大事件应该指这次事件让班级得到了成长,或是增加了凝聚力,感受到了温暖,亦或让班级的同学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活动四:回忆•思辨】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在初中的终点,总结这一路收获,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请总结一条成长或学习路上的经验,指导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
三、阅读(46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开始被大量生产并进入人类生活。当前,塑料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一道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多达12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预计至2040年将增加两倍。
尽可能减少塑料污染,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加强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已为此作出了长足努力。除此之外,还应开拓新的减少塑料使用的生活方式,降低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占比,让人们能够选择更为绿色环保的材料制品来替换塑料制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减少塑料污染。
(刊载于2022.11.14)
【材料二】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研究显示,竹子的最高生长速度是每24小时1.21米,2﹣3个月即可完成高生长和粗生长。竹子成熟快,3﹣5年即可成林,且年年出笋再生,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已知有39个国家竹林面积总计5000万公顷以上,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
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 倍。中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 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PVC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竹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人的坚持,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战场,其背后是新一代消费群体、商业群体的观念变迁。
科技加速了这个行业的更新迭代,随着新人的加入,竹材下游的消费者正在不断更新。
(刊载于2022.11.23)
【材料三】“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还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前,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J促进全球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竹代塑”倡议更具时代意义。这一倡议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有助于各国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刊载于2022.11.9)
【材料四】“以竹代塑”有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一是生产上“以竹代塑”,二是消费上“以竹代塑”。近年来,碳排放更低的竹制品正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然而在我国的消费环节,“以竹代塑”却做得远远不够,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认可度还明显不足,塑料制品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何以如此?生产成本高导致使用成本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消费,更青睐成本低廉的塑料制品。
因此,要让“以竹代塑”在治理塑料污染上发挥重要作用,就有必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降低消费成本。据专家介绍,当前导致“以竹代塑”产品成本较高的问题根源,在于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还没有大批量、规模化,更何况,目前我国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质量效益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保障不到位、创新能力不强,它们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使“以竹代塑”产品的技能成熟起来、规模化生产搞上去,这样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市场占有率也才会高起来。
(刊载于2022.11.13)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以竹代塑”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制品来替换塑料制品都能减少塑料污染。
B.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竹材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并且其发展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C.“以竹代塑”倡议完全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也顺应当前产业变革大方向。
D.碳排放更低的竹制品正在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其市场占有率、认可度已颇具优势。
8.(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麦淇琳
①14岁的夏天,马路两边的熊猫堇正在爆花,开出来的花像熊猫的耳朵,憨态可掬。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她的父亲是海员,长年在海上航行,母亲整天忙于工作,在她看来,自己在父母的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这让她很自卑。
②暑假,母亲打发杨采采到了乡下的外婆家。慵懒寂静的下午,杨采采在河边喝梨子水,那时候的杨采采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梨子糖水一样平淡无奇。她做的最无聊的事,就是长时间注视着蜗牛,看它在河边横跨一块大石头的旅行。
③日子枯燥无味,直到她遇见了一个放鹅的少年。
④已是七月,杨采采出神地望着四周如披炽焰的万物,一个放鹅的少年,就那样穿过时光,走进她的视野里。
⑤少年赶着一群鹅过来了。少年很瘦很高,皮肤黝黑。少年抓起一把海瓜子,扬起手,空中便多出一道灰绿色的抛物线。沙沙沙,每颗都落了地。那群鹅嘎嘎嘎涌过来,拍着翅膀,你争我抢着这种薄薄的绿色小贝壳。
⑥少年坐在河边,看着他的鹅群。鹅!少年突然一声喊,所有鹅都抬起头,屏息侧听,然后嘎嘎嘎地回应起来。
⑦这天杨采采很晚才到家,餐桌旁盛饭菜的外婆絮絮叨叨地说:“采采,你知道楼下那块荒地被挖了一个大坑吧?”外婆舀了一勺扁食汤到碗里。
⑧“有大坑吗?我没注意。”杨采采拿汤勺去够外婆碗里的扁食,外婆继续说:“那可不,那块地该是有鱼家的吧,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不知道要干啥。”
⑨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杨采采的出现让少年有些局促不安,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轻轻地拍了拍身上的灰。
⑩“我叫陈有鱼。”
⑪“哦,我听外婆说过你的名字。”
⑫“嗯,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怪?他们都说我在做一件蠢事,说我疯了。”
⑬“不会,你的鹅都听你的,这多酷啊。”杨采采露出羡慕的神情。陈有鱼回头,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盯着她说:“我养的鹅会飞,能飞很高很高。”
⑭“能飞多高呢?”杨采采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陈有鱼就指了指天,蔚蓝的天空有半轮残月,像道浅浅的牙印。“能飞到那儿!”说完他嘿嘿地朝她笑。
⑮杨采采偶尔会听到关于陈有鱼爸爸的事情:说他爸爸是养鹅的,整个村子,他爸养鹅最厉害,但他爸在一次台风天出去后就没有再回来。邻居们说陈有鱼的爸爸死了,救了三个溺水的人,自己却没能活下来。
⑯那以后,陈有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的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陈有鱼爬到高高的土堆上,拿起水壶喝个精光,然后张开细长的双臂箍了一个圆,说:“我要挖一个池塘。”
⑰杨采采惊叫一声:“池塘?”
⑱陈有鱼点了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厉害的养鹅人,得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
⑲雨季提前来了,陈有鱼的池塘也完工了,大雨将池塘蓄满了雨水,附近的树叶都漂到池塘中心去了。在漫长的黄昏,陈有鱼把鹅都赶去池塘。鹅见到水,开始加快步伐。它们嘎嘎嘎叫着,伸长脖子,往池塘边探了探,然后扑打着翅膀,哗啦一声,跃入池塘中。
⑳陈有鱼不禁放声歌唱——“蓝天撇下了我,我点起一堆火。点起火,以便做火的朋友;点起火,好进入沉沉的黑夜;点起火,为了更好地生活……”
㉑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不想回城,但母亲严令她按时回去上课。杨采采决定离开前再去看看陈有鱼的池塘。远远地,她看见鹅群在金色的水面上嬉戏,村民们惬意地在池塘边闲聊……眼前的一切,安抚了她的焦灼和忧虑。
㉒开学季,杨采采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资料,偶然在书中翻到一张便笺纸,纸上写着一句话——青春最好的年华,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㉓那一瞬间,杨采采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见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星空之下,陈有鱼在池塘里一钉耙一钉耙抡得老高的模样。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还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1)请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梳理杨采采的心理变化过程。
胆怯自卑→① →漠不关心→② →焦灼和忧虑被安抚→恍惚→③
(2)文中多处描写陈有鱼挖池塘的情形。请从文中再找一句,并仿照示例做批注。
示例:语句:陈有鱼爬到高高的土堆上,拿起水壶喝个精光,然后张开细长的双臂箍了一个圆说:“我要挖一个池塘。”
批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爬”“拿”“喝”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有鱼挖池塘的日常状态及他的辛苦;“我要挖一个池塘”的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陈有鱼挖池塘的坚定态度。
语句:
批注:
(3)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与同桌对第⑳段中的歌词内容产生了争议,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
同桌:这段直接写“陈有鱼不禁放声歌唱”就好,歌词内容是赘笔,没必要写出来。
我:它不是赘笔,这段歌词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如鲸向海,似鸟投林”的理解。
(5)结合本文和《孤独之旅》,说一说陈有鱼和杜小康这两人在成长之路上相似的经历是什么?你更喜欢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9.(12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老》)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腰白玉之环
③莫逾自厌
④迨年事蹉跎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
以昭炯戒
B.久而乃和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当余之从师也
学者之大忌
D.四海亦谬称其氏
其友李生问之曰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小秦在默写这首诗时,由于不理解“白头搔更短”的意思,每次都把“搔”字写错,请你通过阐释句意的方式帮他记住这个字。
(2)下面五首诗歌展现了杜甫不同阶段的诗意风景,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诗歌
创作时间
写作背景
情感志趣
《望岳》
公元736年
进士落第
勇于攀登,积极向上
《春望》
公元757年
安史之乱
①
《石壕吏》
公元758年
途经战乱
厌恶战争,同情百姓
《春夜喜雨》
公元761年
暂居成都
赞美春雨,心生喜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元761年
战乱未息
②
四、作文(50分)
11.(50分)作文。
有一对孪生姐妹,长相十分相似,生长环境相同,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活泼明媚、独立自强,妹妹内向腼腆、依赖他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出生起父母给她们的“人设”就有明显不同:姐姐要负责照顾好妹妹,妹妹要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双胞胎姐妹俩的性格天差地别。
个体常常会误入“角色效应”的陷阱,对自己的言行乃至成长发展产生影响。面对父母给你的“人设”,你是如何做的呢?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⑤不少于600字。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
(2)莫笑农家腊酒浑
(3)停杯投箸不能食(注意“箸”的书写)
(4)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5)博学而笃志(注意“笃”的书写)
(6)雾凇沆砀(注意“砀”的书写)
(7)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注意“酿”的书写)
(8)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注意“哉”的书写)
(9)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10)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2.【解答】答案:
(1)①yě ②xiān
(2)①贮 ②涸
3.【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情节的掌握。第一空,需要结合平日积累的文学常识进行判断。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的关键词“不黑不青蓝靛脸”“项下骷髅悬九个”等可判断为沙僧。第二空,《西游记》中,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因王母没请他去参加蟠桃宴便偷吃蟠桃,毁了王母的蟠桃宴,逃后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返回花果山。玉帝大怒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最后还是玉帝下令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
答案:
沙僧/沙和尚/沙悟净 大闹天宫
4.【解答】本题考查《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骆驼祥子》通过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力车夫祥子堕落的故事呈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祥子的悲剧命运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强不息、叛逆精神是不相同的。
答案示例:
不赞同。最初的祥子淳朴善良、自尊要强,渴望用自己的力气努力工作来挣钱买车,改善生活,改变命运。但是在经历了小福子自杀等接二连三的打击后,祥子彻底沉沦,沾染了各种恶习,最终成为了命运的奴隶。
5.【解答】答案:
(1)逗号改为顿号;
(2)BCA
(3)A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解答】【活动一:回忆•铭记】示例:花季情,良师恩
【活动二:回忆•编辑】示例:C.班级故事,讲述成长故事
D.班级荣誉,记录辉煌时刻
【活动三:回忆•采访】示例:①初中三年让你印象最深的班级活动是什么?
②你认为班级重大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四:回忆•思辨】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将引导人们走向成功。
三、阅读(46分)
7.【解答】(1)第①空要求我们从【材料二】中找出“以竹代塑”的原因,通读【材料二】,由“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可以概括出其原因是:竹子成熟快、产量高、环境污染小。第②空要求我们找出政府推动“以竹代塑”的做法,通读四则材料,可定位到【材料四】,由“它们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可得出答案。
(2)题干已经给出答题范围是【材料三】,从中找出关键句子整理概括即可。由“‘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还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以概括出前两点。由“这一倡议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有助于各国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可以概括出后两点。
(3)A.正确;
B.有误,由【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中国竹材行业销售额逐年稳定递增,市场规模正在扩大,选项“表明中国竹材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表述不严谨;
C.有误,根据【材料三】中“‘以竹代塑’倡议更具时代意义。这一倡议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可知,“完全契合”表述有误;
D.有误,根据【材料四】中“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认可度还明显不足,塑料制品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可知,“其市场占有率、认可度已颇具优势”表述有误。
故选:A。
答案:
(1)①竹子成熟快、产量高、环境污染小。
②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
(2)①能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有助于促进各国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有助于各国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3)A
8.【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梳理。题干给出的示例中“胆怯自卑”在第①段,“漠不关心”在第⑧⑨段,“焦灼和忧虑被安抚”在第②段,“恍惚”在第②段前半段。因此第①空应从第②~⑦段中梳理,由第②段中“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梨子糖水一样平淡无奇”“无聊”,第③段中“枯燥无味”可以概括出杨采采的心理为:寂寞无聊。第②空应从第⑩~⑳段中梳理,由第⑬段中“杨采采露出羡慕的神情”,第⑭段中“杨采采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可以概括出杨采采的心理为:羡慕惊讶。第③空应从第㉓段后半段中梳理,由“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还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可以概括出杨采采的心理为:自信快乐。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赏析。通读全文可知,描写陈有鱼挖池塘的句子除了题目给出的示例语句外,第⑨段“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也描写了陈有鱼挖池塘的情形。接下来对这句话进行批注即可。根据所给示例可知,需从描写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其中“灰头土脸”是外貌描写,“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是动作描写,写出了陈有鱼挖池塘的辛苦与不易,以及他的勤劳能干。
(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可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这三个方面思考。内容上:由“我点起一堆火”“以便做火的朋友”“为了更好地生活”可知,歌词中的“我”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从“蓝天撇下了我”“我点起一堆火”“好进入沉沉的黑夜”可以看出,歌词反映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结构上:歌词表现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智慧,为下文写杨采采的焦灼和忧虑被抚平、有所成长等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效果上:连用三个“点起火”,属于反复修辞,又分别与后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读来富有节奏,情感奔放,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的理解。“如鲸向海,似鸟投林”的字面意思是像鲸鱼游向大海,像鸟儿飞向山林。深层意思可以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通读全文可知,第㉒㉓段中也分别提到“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且第㉓段中的抒情句“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还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为文章的主旨句,这是杨采采从坚强乐观、有人生方向的放鹅少年陈有鱼身上感悟到的,而之前的她认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没有归属感,像“站在最黑暗的时空”没有方向。据此可以分析出,这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的深层含意是:像鲸鱼回归海洋,像鸟儿回归山林一样,找到心灵的归属,明确自己该去哪里,即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即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回答喜欢某个人物的原因,需要结合人物形象、事迹及其带给自己的影响来回答。结合文章可知,陈有鱼是一个有坚定目标的人,他的目标就是完成父亲的愿望,挖一个池塘,即使遭受了父亲去世的打击,也依然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杜小康本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条件“一落千丈”,只好失学跟父亲去放鸭,由此他的“孤独之旅”开始了。进入“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杜小康感到恐惧和无助。到了芦荡,“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夜里“迟迟不能入睡”,大自然使他感到人的渺小与卑微。恐惧过后孤独又来临,这样空虚的日子让他格外想家。后来他和父亲习惯了孤独,也就“不再”感到“恐慌”了。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他和父亲奋力追赶惊散的鸭群,杜小康像大人一样地战胜了风暴,拢住走散的鸭子。他承受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所以当他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兴奋地大叫,叫喊声中有成长的自豪和骄傲。这两人都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又都在挫折中成长,他们的形象和事迹对我们都有启示意义,任选一个作答。理由充分即可。
答案:
(1)①寂寞无聊
②羡慕惊讶
③自信快乐
(2)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灰头土脸”的外貌描写,写出了陈有鱼挖池塘时满面灰尘的样子;“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陈有鱼挖池塘的辛苦与不易,表现了他的勤劳能干。
(3)内容上,呈现出一种虔诚的向上向美之感,可以看出陈有鱼是一个在逆境中心有归属,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积极乐观的人;结构上,为下文写陈有鱼的池塘为杨采采抚平焦灼和忧虑、带来成长等情节做铺垫;表达效果上,连用三个“点起火”,构成反复和排比,节奏感强,情感奔放.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表层含意:像鲸鱼游向海洋,像鸟儿飞向山林;深层含意:我们要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5)示例一:我更喜欢陈有鱼。陈有鱼想要完成父亲挖一个池塘的愿望,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他是一个有理想且目标坚定、勤劳勇敢、能吃苦的人。他让我明白,即使生活中存在黑暗,我们也要积极向上,寻找光明,热爱生活。
示例二::我更喜欢杜小康。杜小康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经受了放鸭的恐惧、孤独,但最终他走出了放鸭的“孤独之旅”,成为性格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孩子,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9.【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支:同“肢”。
②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挂。
③句意: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厌:满足。
④句意:等到你年纪大了。迨:等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用/来;
B.而:无实意/表转折关系;
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
D.其:他/他。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逆旅,旅店;日再食,每日两餐;句意为: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②重点词语:悉,全;识,记;句意为: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通读全文,把握文意,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明确自己的启示。根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语句中我们应该知道: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盖学贵善思”启示我们学习要边学边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答案:
(1)①同“肢”。②腰挂。③满足。④等到。
(2)D
(3)①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②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4)①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②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10.【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白头搔更短”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搔”应该是用手挠的意思。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是“蚤”的声旁“sao”。这样就能够记住了。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春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1)此句译为白发越搔越短。“搔”是用手挠。左边形旁“提手”旁,右边是声旁“sao”。
(2)①忧国伤时、念家悲己;②心系苍生,忧国忧民
译文:
春望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四、作文(50分)
11.【解答】
回首我的“叛逆”生活
青春就是一把任我挥霍的刀,青春就是一团燃烧的怒火,青春就是疯狂。我撑着青春的风帆,任我叛逆,任我疯狂。
小学时代的“我”,在父母的要求下,很乖,很听话。由于青春的到来,叛逆也紧随而来。我的初一生活,便是在叛逆中度过的。刚上初中的我很坏,在学校弄得老师对我无语,在家让父母无言以对。
初一的我很坏,坏心眼多。总是在下课与同学对着开,上课让副科老师总点名。回家与父母顶嘴,整天像个疯子一般,胡作非为。
记得那是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讲完课后出去取东西,我却与同桌在教室后面打闹。不料,老师进来逮个正着。完了完了,这下又要被批评了。唉,坏了其实也不好,还是做个好孩子吧!
说说与同学间的事吧,还真觉得自己有点傻。那一次,我打同学了,因为她在背后骂我。当时听了非常生气,于是,就找了几个朋友去打。没想到,我竟犯了如此愚蠢的错误。虽然过去一年了,想起来还真觉得可笑。
再谈谈与父母顶嘴的事吧!很多次,因为一件小事与父母起争执。比如父母不让我早去学校,我偏去;父母让我做些对自己有利的事,可我却偏要做一些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父母让我交一些学习好的朋友,而我却要跟别班的二货玩。如今回想,发现自我好愚蠢啊!
现在的我变了,变得没有那么坏了,变得知道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变得不和二货玩了。但是,我并不后悔我曾经做过的那些傻事。因为每个人都有青春叛逆期,这很正常嘛!
青春是丰富的,叛逆的时光是我永恒的记忆。
当岁月流逝,长大了的我,更懂得如何去做最好的自己!
谁的年少不轻狂?当叛逆的青春悄然结束,我要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未来会怎样,需要我勇敢去闯。不再叛逆不再疯狂,安静地实现心中的梦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请用直径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中考第七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填空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