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4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三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3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二概括内容要点和形象特征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6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一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6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一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6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一巩固文言基础第3课时了解词类活用 试卷 1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5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四解读词句标题与探究文本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5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四解读词句标题与探究文本,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案[15] 复习任务群二 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四 解读词句、标题与探究文本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窗外的春光庐 隐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红色的壁上,她连忙披衣起来,走到窗前,把洒着花影的素幔拉开。前几天种的素心兰,已经开了几朵,淡绿色的瓣儿,衬了一颗朱红色的花心,风致真特别。同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喷鼻醒脑,平板的周遭,立刻涌起波动,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但是一颗心灵涨得满满的,她深切地意识到,窗外已充满了春光。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影,从那深埋的心底复活了:一个仅仅十来岁的孩子,为了脾气的古怪,不被家人们的了解,于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会学校去寄宿。那学校的校长是美国人——一个五十岁的老处女,对孩子们管得异常严厉,整月整年不许孩子们走出那所筑建庄严的楼房外去。四围的环境又是异样的枯燥,院子是一片沙土地,没有树也没有花,所以也永远听不见鸟儿的歌曲。春风有时也许可怜孩子们的寂寞吧!在那洒过春雨的土地上,吹出一些青草来——有一种名叫“辣辣棍棍”的,那草根有些甜辣的味儿,孩子们常常伏在地上,寻找这种草根,放在口里细细地嚼咀。这可算是春给她们特别的恩惠了!那个孤零的孩子,处在这种阴森冷漠的环境里,更是倔强,没有朋友,在她那小小的心灵中,虽然还不曾认识什么是世界;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一个估价,不过她总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是有些乏味;她追求另一个世界。在一个春风吹得最起劲的时候,她的心也燃烧着更热烈的希冀。在下课后,她独自跑到地窖里去,那是一个更森严可怕的地方,四围是石板作的墙,房顶也是冷冰冰的大石板,走进去便有一股冷气袭上来,可是在她的心里总觉得比那死气沉沉的校舍,多少有些神秘性吧。最能引诱她的当然还是那几扇矮小的窗子,因为窗子外就是一座花园。这一天她忽然看见窗前一丛蝴蝶兰和金钟罩,已经盛开了,这算给了她一个大诱惑,自从发现了这窗外的春光后,在她生命上,也开了一朵光明的花,她每天一只猫儿般,只要有工夫,便蜷伏在那地窖的窗子上,默然地幻想着窗外神秘的世界。那里一切都是美丽的,和谐的,自由的吧!她欣羡着那外面的神秘世界,于是那小小的灵魂,每每跟着春风,一同飞翔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那盛开着美丽的花丛中翱翔着;有时她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直扑天空,伏在柔软的白云间甜睡着。她整日支着颐不动不响地尽量陶醉,直到夕阳逃到山背后,大地垂下黑幕时,她才怏怏地离开那灵魂的休憩地,回到陌生的校舍里去。她每日照例地到地窖里来,——一直过完了整个的春天。忽然她看见蝴蝶兰残了,金钟罩也倒了头,只剩下一丛深碧的叶子,苍茂的在熏风里撼动着,那时她竟莫名其妙地流下眼泪来。在她的童年里,便只能在梦境里寻求安慰和快乐,一直到她否认现实世界的一切,她终成了一个疏狂孤介的人。在她三十年的岁月里,只有这些片段的梦境,维系着她的生命。阳光渐渐地已移到那素心兰上,这目前的窗外春光,撩拨起她童年的眷恋,她深深地叹息了:“唉,多缺陷的现实的世界呵!在这春神努力创造美丽的刹那间,你也想遮饰起你的丑恶吗?人类假使连这些梦影般的安慰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怎能延续他们的生命哟!”但愿这窗外的春光,永驻人间吧!她这样虔诚地默祝着,素心兰像是解意般地向她点着头。(选自《人间世》杂志1934年第1期,有删改)1.(探究句子意蕴)请探究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深刻意蕴。(6分)答:示例:①“窗外的春光”既指现实生活中眼前所见窗外的阳光以及素心兰等撩起思绪的春光,又指美好、和谐、自由的生活;②美好的春光终会逝去,现实的世界总是充满着丑恶,是“多缺陷”的,“窗外的春光”不能永驻人间;③“但愿”既表达了对窗外春光终将逝去,人间生活冷硬淡漠的无奈和叹息,又表达了对人间生活永远美好、和谐、自由的希冀和祝愿。2.(分析词语含义)根据文意,说说“窗外的春光”的多层含义。(6分)答:示例:①现实中的春光:眼前所见窗外的阳光,以及素心兰等撩起思绪的春光。②回忆中的春光:童年时在教会学校地窖中“她”所见到并给心灵以安慰的窗外的美丽世界。③寄托中的春光:“她”曾幻想自己变成蝴蝶和小鸟自由快乐地飞翔。故“窗外的春光”象征着美好、和谐、自由的生活。3.(探究情感意蕴)请探究这篇散文的情感意蕴。(6分)答:示例:①对女孩虽遭压抑,但不甘寂寞,努力追求春光、自由的行为的赞美。②对压抑儿童成长的现实的批判。③对人间生活永远美好、和谐、自由的希冀和祝愿。二、综合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忆 平 乐冯 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势。从空间我又想到时间:在战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多少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蒙眬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选自《山水》)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文章叙述武汉撤退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B.文章写漓江山与水的关系,令人想到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应该是有所寄托的。C.文章说“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特意多给他点钱,可裁缝只接受应得的工资。D.文章中有两处“衣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某些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解析】 C.“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特意多给他点钱”错误。选项说法强加因果,作者多给他一点钱,是对裁缝的守时尽力心存感激,想以此略表心意。选项中的“裁缝处境艰难”,不能说是无中生有,当时的裁缝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又值战乱时代,其处境艰难可想而知。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文章不用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严肃朴素,抒情谦虚诚恳,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全篇行文风格沉着深婉,朴素隽永。B.文章回忆“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随意下笔,有感即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酿造出来的。C.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D.文章以“不变”反衬“变”,农夫和手工业者这些普通老百姓不会变,但有些衣冠人士却敷衍塞责,玩忽职守,胡作非为,变得不成人形。【解析】 D.“文章以‘不变’反衬‘变’”错误。选项说法主客颠倒,文章其实是以“那些衣冠人士”的变来反衬普通老百姓的不变,前者为客,后者为主。6.文章画横线句说“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作者为何会有这种特殊的感觉?请简要说明。(4分)答:示例:①这件夹衣是那位裁缝放弃了休息时间,连夜赶制出来的,凝聚着他的心血。②这件夹衣体现了很多人缺少、而那位裁缝却具备的认真守时的优良品质,这一点让作者心生感动。7.冯至先生曾经说:“无论在多么暗淡的时刻,《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闪着微光,使我生长,使我忍耐。”请结合文本,从风景、人物两方面分析“微光”的内涵。(6分)答:示例:①风景方面:“微光”指漓江山水等自然景物给予作者的启示,人事虽变化,自然却永恒。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是山水维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战必胜。②人物方面:“微光”指像裁缝那样的普通劳动者给予作者的启示,他们认真负责、不计报酬、恪守信用、待人诚恳的品质,滋养了作者的心灵,令作者感动欣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3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二概括内容要点和形象特征,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4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三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12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阅读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一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