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59课文16六国论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59课文16六国论,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词句梳理,文化常识识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案[59] 课文16 六国论
一、重点词句梳理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 )
②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满足 )
2.解释加点多义词语的含义。
(1)兵
①非兵不利,战不善( 兵器 )
②斯用兵之效也( 战争,战事 )
③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
④草木皆兵( 士兵 )
⑤左右欲兵之( 伤害,杀伤 )
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策略 )
(2)得
①此言得之( 对,正确 )
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取得,得到 )
③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能够 )
④吾得兄事之( 应该 )
⑤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收获 )
⑥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实现 )
⑦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得意,满足 )
⑧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恩 )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思厥先祖父
古义:泛指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②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③其实百倍
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④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⑤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4.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①义不赂秦( 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词作动词,礼遇 )
③不能独完(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
④始速祸焉( 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
⑤李牧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
5.判断句式类型并指出标志词。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句 标志词:非 )
②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 )
③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诛:被诛杀 )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标志词:为……所 )
二、文化常识识记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父子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六国:又称“山东六国”,因均在太行山以东而得名。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C.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D.昭王,即秦昭襄王,昭襄为其谥号。谥号是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的文字。
【解析】 “山东六国”,因均在崤山以东而得名。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邑:泛指一般城市。大的叫“都”,小的叫“邑”。也指封地、采邑。
B.故事:旧事、先例。在古文中“故事”还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C.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土”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力。
D.“论”是我国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分为史论和政论。一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二是史论,通过评价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就属于政论。
【解析】 《六国论》属于史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54课文11与妻书,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词句梳理,文化常识识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65课文22兼爱,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词句梳理,文化常识识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55课文12促织,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词句梳理,文化常识识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