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4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展开《对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1.通过对具有现实背景的具体实例的分析,经历数学推理的过程,了解对数函数刻画的变化规律的特征,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结合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会研究具体的一类函数的过程和方法,提升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由指数函数y=ax (a>0,且a≠1),推理得到对数函数概念的过程.
PPT课件,计算器,GGB课件.
(一)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引导语:在4.2节中,我们用指数函数模型研究了呈指数增长或衰减变化规律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在引入对数后,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其蕴含的规律作进一步的研究.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以及和前面课程的关系.
(二)新知探究
1.研究具体问题,进行数学推理
问题1:在4.2.1的问题2中,我们已经研究了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y随死亡时间x的变化而衰减的规律是函数.进一步地,死亡时间x是碳14的含量y的函数吗?你能设计一个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提出方案,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预设的答案:要判断其是否为函数,首先要从函数的定义进行思考,然后考察其是否符合函数的定义.在考察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观察图象上进行定性的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定量的推理判断.
设计意图:从另一个角度继续研究碳14衰减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对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并建立与指数函数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培养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首先应当做有条理的思考,然后制定方案,最后再实施,而不是盲目的乱做.
追问1: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要依据函数的定义.那么依据定义应该怎样进行判断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先回忆函数的定义,然后确定判断方法.
预设的答案: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所以要判断死亡时间x是否是碳14的含量y的函数,就要确定,对于任意一个y∈(0,1],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和它对应.
设计意图:与通过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同,这里是希望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对数函数的概念,因此就必须要有演绎推理的理论依据.
追问2:若已知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如何得知它死亡了多长时间呢?如图1,观察的图象,过y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0,y0)(0<y0≤1)作x轴的平行线,结合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这条平行线与的图象有几个交点?这说明对任意一个y∈(0,1],都有几个x与其对应?能否将x看成是y的函数?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按照追问1确定的办法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展示GGB课件“4.4对数函数第一课时-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指数函数图象的交点”,并演示动画效果.学生结合图象和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推理得出结论,教师予以补充完善.
预设的答案:从图象上看,这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的图象至少有一个交点(x0,y0),又因为指数函数为减函数,所以这个交点是唯一的交点.这个交点的意义是,已知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为y0,则可以找到与其对应的唯一的一个死亡时间x0.这说明对任意一个y∈(0,1],在[0,+∞)上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和它对应.所以x也是y的函数.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先从图象上获得直观认识,然后回到函数的定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追问3:能否求出生物死亡年数随体内碳14含量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提问回答.
预设的答案:根据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关系,可以将这种对应关系,改写为.习惯上用x表示自变量,用y表示函数值,于是就得到函数,它刻画了时间y随碳14含量x的衰减而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个具体实例的分析,得到一个具体的对数函数.为后面得到一般的对数函数作铺垫.
2.演绎推理,形成对数函数的定义
问题2:对一般的指数函数y=ax (a>0,且a≠1),根据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关系,转换成x=logay (a>0,且a≠1),能否将x看成是y的函数?
师生活动:利用解决问题1的经验,先由学生解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予以补充完善.
预设的答案: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当0<a<1时,y=ax单调递减;当a>1时,y=ax单调递增.所以考虑一般的指数函数y=ax (a>0,且a≠1),对任意一个y∈(0,+∞),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和它对应.因此,x也是y的函数.
教师讲解:通常,我们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为此,可将x=logay (a>0,且a≠1)改写为:y=logax (a>0,且a≠1).这就是对数函数.
设计意图:按照问题1的解决方案,分析一般的指数函数,经过演绎推理得到一般的对数函数的解析式.
追问:如果用解析式法表示一个函数,除了要确定其解析式,还要确定其定义域,才能确定下来这个函数.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一般的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y=logax (a>0,且a≠1),那么通过与指数函数对比,你能给出一般的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个别提问回答.
预设的答案: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可知,在对数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于是就得到了:
定义:一般地,函数y=logax (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
设计意图:两个函数如果解析式相同,但定义域不同,那么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强调函数定义域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与指数函数对比的基础上,建立关联,得出包含定义域的对数函数的完整定义.
3.初步应用,深化理解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log3x2; (2)y=loga(4-x) (a>0,且a≠1).
追问:求解的依据是什么?据此求解的步骤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
预设的答案:求解的依据是对数函数y=logax (a>0,且a≠1)的定义域(0,+∞).那么(1)中的x2和(2)中的(4-x)的取值范围就是(0,+∞),于是得到不等式,将定义域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问题,进而求出定义域.
解:(1)因为x2>0,即x≠0,所以函数y=log3x2的定义域是
{x |x≠0}.
(2)因为4-x>0,即x<4,所以函数y=loga(4-x)的定义域是
{x |x<4}.
设计意图:通过求对函数的定义域,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定义域的特殊性.在中学阶段,对数函数是为数不多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R的函数,这属于一个特殊情况.此前遇到的特殊情况还包括分母不能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放数不能为负数.可以前后形成对比,加深对函数定义域和一些特殊情况的理解.
例2 假设某地初始物价为1,每年以5%的增长率递增,经过y年后的物价为x.
(1)该地的物价经过几年后会翻一番?
(2)填写下表,并根据表中的数据,说明该地物价的变化规律.
物价x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年数y | 0 |
|
|
|
|
|
|
|
|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顺着题意,理清思路.
预设的答案:对于(1),先写出x关于y的函数,再根据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转换为y关于x的函数.对于(2),利用计算工具,快速填好表格,探索发现,随着x的增长,y的增长在减缓.
解:(1)由题意可知,经过y年后物价x为
x=(1+5%)y,即x=1.05y (y∈[0,+∞)).
由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可得
y=log1.05x,x∈[1,+∞).
由计算工具可得,当x=2时,y≈14.
所以,该地区的物价大约经过14年后会翻一番.
(2)根据函数y=log1.05x,x∈[1,+∞),利用计算工具,可得下表:
物价x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年数y | 0 | 14 | 23 | 28 | 33 | 37 | 40 | 43 | 45 | 47 |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该地区的物价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大约每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在逐渐缩小.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对数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进一步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对数增长的特点,为后面的课程内容作铺垫.
(三)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问题3:回顾本节课,谈谈我们是怎么得到对数函数概念的?对数函数的现实背景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完善.
预设的答案:(1)本节课我们先通过4.2.1的问题2中所阐述的实际问题,利用图象上x与y的对应关系,并结合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理解x也是y的函数,再利用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关系依据函数的定义,从交换自变量与函数值“地位”的方向进行研究,得到对数函数的概念.
(2)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呈指数增长或衰减变化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描述,还可以从对数函数的角度进行描述,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研究其中蕴含的规律.
设计意图:得到对数函数概念的基本过程,是函数研究的基本路径“背景—概念—图象和性质—应用”中的“背景—概念”环节.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方法.
明确对数函数的现实背景,可以使学生明白这类函数区别于其他初等函数的主要特征,为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奠定基础.
作业布置:教科书习题.
(四)目标检测设计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4) (a>0,且a≠1).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函数与分式、绝对值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进一步体会对数函数定义域的特殊性,考察学生对其定义域的理解.
2.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2).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结合,进一步体会对数函数定义域的特殊性,并通过图象直观反映出这种特殊性,考察学生对其定义域的理解.
3.已知集合A={1,2,3,4,…},集合B={2,4,8,16,…},下列函数能体现集合A与集合B对应关系的是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通过列数据的方式,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进行对比,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 (2). (3). (4).
2.(1)图略,定义域为R,图象是一条直线y=x.
(2)图略,定义域为,图象是y=x的直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
3.①,③.
高中人教A版 (2019)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新知探究,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4.2 指数函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4.2 指数函数教案设计,共9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4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4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