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3次月考试卷
生 物
一、单选题
1. 生物学实验中,常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时,滴加染液后应立即用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B. 用藓类叶片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的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C. 用洋葱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时,应将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D.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的根尖应先漂洗后染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需要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3-5分钟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漂洗,洗去浮色,A错误;
B、藓类临时装片中的叶片应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使叶片保持正常生活状态,B正确;
C、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合成后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有特定的功能
B. 选用透气的料包扎伤,是为了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D. 秋天叶片黄化后,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红光会大幅度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2丙酮酸+4[H]→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或2丙酮酸+4[H] →2乳酸 (细胞质基质)
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①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②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度、光照和Mg等的影响。
【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RNA酶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就可以有特定的功能,A错误;
B、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因此选用透气的敷料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B错误;
C、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分子没有被彻底氧化分解,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乳酸中,C错误;
D、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植物叶片黄化,则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则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D正确。
故选D。
3.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两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次免疫反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抗体
B. 在反射弧中信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效应器
C. 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D. 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次免疫反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A错误;
B、在反射弧中信息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到效应器,B错误;
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C正确;
D、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4. 下面是反馈调节的模式图(“ +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以下各项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合的是
A. 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B. 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数量增多
C. 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D. 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示模型是一个负反馈调节模型。若种群数量增多,必然导致种内斗争加剧,种内斗争加剧,则一部分老弱病残个体会遭到淘汰,种群数量会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B、水体污染加剧,鱼虾死亡数量增多,而鱼虾死亡增多,会导致水体进一步污染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
C、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数量因食物来源丰富而增多,但捕食者数量增多,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但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睛】
5.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不仅起信使作用,还能为生命活动供能
B. 每种激素都有它特定的受体,作用具有特异性
C. 激素通过导管送到特定的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D. 激素对人体能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在血液中浓度比较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激素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动物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动物体要不断产生激素。只有部分动物激素属于蛋白质,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还有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
【详解】A、激素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每种激素都有它特定的受体,作用具有特异性,B正确;
C、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发挥调节作用,C错误;
D、激素是微量高效物质,D错误。
故选B。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比如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治理沙漠,我国平均每年以约1980Km2的速度将沙漠变为绿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树种草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沙漠治理丰富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简化了其垂直结构
C. 沙漠变绿洲有利于降低大气CO2浓度,缓解温室效应
D. 治理提高了“沙漠”恢复力稳定性,沙漠治理更容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CO2浓度升高,降低CO2浓度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
【详解】A、植树种草能防风固沙,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
B、沙漠治理丰富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也使垂直结构复杂化,B错误;
C、沙漠变绿洲增大了生产者的数量,提高了固定CO2的能力,有利于降低大气CO2浓度,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
D、治理后“沙漠”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关于破伤风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生命系统层次中都既属于细胞,又属于个体
B. 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染色体等结构
C. 二者在有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均好于在无氧条件下
D. 前者通过无丝分裂增殖,后者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酵母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酵母菌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属于真核生物;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酵母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二者在生命系统层次中都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
B、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染色体结构,B错误;
C、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破伤风芽孢杆菌通过二分裂增殖,酵母菌最常见的增殖方式是出芽生殖,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
A. 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B.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 细胞膜将细胞与体内液体环境分隔开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属于信息交流方式,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属于信息交流方式,B正确;
C、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具有保护作用,属于细胞膜的保护功能,不属于信息交流方式,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通道,交流信息,属于信息交流方式,D正确。
故选C。
【点睛】
9. 如图是胡萝 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 NO3曲线 。影响 A、B两点和 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横轴为氧浓度,即与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有关,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同时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载体蛋白,不同的离子运输所使用的载体蛋白不同,其在细胞膜上的数量也不相同。
【详解】无机盐离子K+和NO3-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Ⅰ、Ⅱ、Ⅲ代表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③代表生理过程,甲、乙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中都含有DNA分子
B. 甲、乙分别代表[H]、丙酮酸
C. ①过程释能较少,③过程释能最多
D. Ⅲ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Ⅰ为细胞质基质,Ⅱ是线粒体基质;Ⅲ为线粒体内膜;①~③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甲表示丙酮酸,乙代表[H]。
【详解】A、Ⅰ为细胞质基质,Ⅱ是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分子,A错误;
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B错误;
C、①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①过程释能较少,③过程释能最多,C正确;
D、Ⅲ是线粒体内膜,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与产物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1. 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和15N B. 可以在DNA中找到32P和15N
C.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 可以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答案】B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详解】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35S和15N,A错误;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32P和15N,B正确;
C、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蛋白质外壳中不含P元素,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32p和15N,C错误;
D、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NA中不含S,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不到35S,D错误。
故选B。
12. 图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B. ③过程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等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
D. HIV和T2噬菌体都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转运RNA,③表示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转录和复制都是以DNA链为模板,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复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转录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A错误;
B、③过程是翻译,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B正确;
C、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而苯丙酮尿症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C错误;
D、HIV是RNA病毒,侵入人体T细胞后,逆转录形成DNA,再进行①③过程;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人体细胞,因此T2噬菌体不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①③过程,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也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 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的改变,可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 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或幼苗
D. 三倍体西瓜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
B、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的改变,可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正确;
C、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没有种子,应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C错误;
D、无籽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其无籽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B
【点睛】
1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 只要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
C. 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和物种与环境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故A错。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不一定进化,故B错。生殖隔离意味生物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会形成新物种,故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5. 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下列有关该动物精原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B. 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4n
C.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经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的一半。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详解】A、动物的精原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精原细胞数量,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进行生殖,A正确;
B、精原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为4n,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经过染色体复制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故选C。
17.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 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
C、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
D、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正确。
故选A。
18. 下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猞猁和雪兔之间的关系
B. 图甲表示小家鼠和褐家鼠之间的关系
C. 图乙表示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
D. 图丙表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蝗虫与羊、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鸬鹚与鱼。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宿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与细菌。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大豆与根瘤菌。
【详解】AB、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猞猁和雪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小家鼠和褐家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AB错误;
C、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错误;
D、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C.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只是没有森林垂直结构明显,B正确;
C、人工群落在人的干预下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改变,置于人为调控之下,C正确;
D、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分层现象是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20.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一方面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池塘或湖泊的清澈与美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 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D. 人工种植的荔枝树比自然荔枝种群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C正确;人工种植的荔枝树通过人工管理,提高了荔枝树的产量,而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故选:C。
2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B.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D. 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解者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有动物如蜣螂,A错误。
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
C、异养生物有可能是消费者也有可能是分解者,C错误。
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一定要有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
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
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
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
生产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2. 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B. 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
C. 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绘制成数量金字塔,总是呈正金字塔型
D. 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会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营养结构,则①是生产者,②和③是消费者,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详解】A、图示为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图可反映能量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因为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态系统反复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A错误;
B、如果该图所示的是信息传递,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在①和②、②和③、①和③之间相互交流,B错误;
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如一棵树上可能有多只蝉,C错误;
D、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因缩短食物链,降低了③的营养级,则③会逐渐增多趋于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能使斐林试剂生产砖红色沉淀
B. 葡萄糖在叶绿体中生成,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
C. 用苏丹Ⅲ染液鉴别胆固醇,能观察到胆固醇被染成橘黄色
D. 脂肪中氧的比例高于糖类,氢的比例低于糖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①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②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③淀粉遇碘变蓝色;④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合成葡萄糖糖等糖类物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等有机物,葡萄糖的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详解】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
B、葡萄糖在叶绿体中生成,但是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
C、苏丹Ⅲ染液鉴别脂肪,不能鉴别胆固醇,C错误;
D、脂肪中氧的比例低于糖类,氢的比例高于糖类,D错误。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鉴定,葡萄糖的来源与去路,及糖类和脂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等问题,要求学生熟记并能区分该知识点。
24.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 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RNA不完全相同
C. 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具有生物活性
D. 组成RNA的碱基中不含胸腺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由C、H、O、N、P共5种元素构成,其基本单位为核苷酸(8种) ,其功能是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详解】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错误;
B、DNA、RNA都属于核酸,组成元素都是C、H、O、N、P,B错误;
C、变性后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其活性丧失,C错误;
D、组成RNA的碱基为A、U、C、G,不含胸腺嘧啶(T),D正确。
故选D。
25. 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4种
B. B被彻底分解后的产物有4种
C. B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D. B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A则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是氨基酸,A是蛋白质,b是脱氧核苷酸,B是DNA。
【详解】A、构成人体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是4种,A正确;
B、DNA彻底分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B错误;
C、DNA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C正确;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蛋白质)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不相同,但正常体细胞中的B(DNA)相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和DNA的基本单位,染色体组成等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根据组成元素判断生物大分子A、B的种类以及各自的基本单位的种类。
26.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信号分子都需要经过血液的传送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
C. 接受信号分子的物质位于靶细胞内
D. 相邻细胞间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左往右,图示的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依次为: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运到靶细胞,再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详解】A、综上分析,左图所示的信号分子位于细胞膜上,没有经过体液的传送,A错误;
B、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B正确;
C、图中所示的接受信号分子的物质均位于靶细胞膜上,C错误;
D、相邻细胞间,有的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有的不是,D错误。
故选B。
【点睛】【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据此依题意准确判断各选项。
27. 如图是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和d均具有膜结构
B. 在图中e结构内部,存在DNA和RNA
C. 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D. 内质网膜通过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1、激素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图中结构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细胞膜,e为线粒体。
【详解】A、图中结构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细胞膜,e为线粒体,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
B、e为线粒体,其内部含有少量的DNA和RNA,B正确;
C、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叫作生物膜系统,C正确;
D、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体现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之间以“小泡”的形式进行间接转化,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及线粒体膜之间可以进行直接转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28. 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醉酒后语无伦次与小脑功能有关 B. 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特定区域有关
C.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憋尿体现了神经系统对排尿的分级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醉酒后语无伦次与大脑皮层的功能有关,A错误;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功能,B正确;
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短期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期记忆,C正确;
D、“憋尿”体现了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即神经系统对排尿活动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A。
29.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切断③处,刺激⑤处,②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 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分布在神经元上
D.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
【详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若切断③处,刺激⑤处,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出现反射活动,A错误;
B、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B错误;
C、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上也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C错误;
D、⑥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故选D。
30. 下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的A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
B. 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下丘脑渴觉中枢
C.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D. 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详解】A、图示A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并通过体液运送到肾小管和集合管处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
B、C为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B错误;
C、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C正确;
D、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调节过程的理解能力和对该过程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31.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 免疫细胞指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C. 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组成。
【详解】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
C、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组成,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例如溶菌酶,D错误。
故选A。
32.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腌制泡菜若时间过短,泡菜中杂菌少但酸性弱、亚硝酸盐含量高
B.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C. 家庭制作果醋和泡菜时,表面产生菌膜分别由醋酸菌、酵母菌形成
D. 制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1、泡菜腌制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详解】A、泡菜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酸性弱,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A错误;
B、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乳酸含量一直增加,所以泡菜坛中的酸度很高,PH逐渐降低一般的腐败菌是很难存活和生长的,但是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发酵液pH也逐渐降低,B错误;
C、果醋制作过程中表面长的菌膜是醋酸菌繁殖造成的;泡菜表面的白膜是酵母菌,因为一般泡菜坛子里是厌氧环境,在密封不好的情况下,有氧气进入,酵母菌快速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就会漂在最上面,C正确;
D、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而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使牛奶不能发酵成为酸奶,D错误。
故选C。
33. 在生产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首先将纯品CEA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两周后分离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所需的杂交细胞,再将筛选出的杂交细胞与生理盐水一起注入到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提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降抗体和人体内的天然癌胚抗原抗体的结构可能有差别
B. 将CEA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目的是增强免疫,增加体内记忆细胞的数量
C. 杂交细胞至少需经过两次筛选,选择CEA抗体阳性的细胞用于进行克隆化培养
D.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来检测人体内癌胚抗原的有无,从而判断肿瘤等疾病是否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是由于诱导融合后得到多种杂交细胞,另外还有未融合的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BB”细胞、“瘤瘤”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B瘤”细胞)才能生长得到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由于小鼠在生活中还受到其他抗原的刺激,所以经选择性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中有能产生其他抗体的细胞,用多孔培养皿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得到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A、杂交瘤细胞是由小鼠细胞生产的,由于生理结构等差异,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降抗体和人体内的天然癌胚抗原抗体的结构可能有差别,A正确;
B、将CEA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目的是诱导小鼠产生更多的能分泌抗CEA抗体的B淋巴细胞,B错误;
C、对杂交细胞一般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第二次筛选的方法为专一抗体检测阳性和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的杂交癌细胞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其中第二次筛选可能包含多次筛选过程,最终选择CEA抗体阳性的细胞用于进行克隆化培养,C正确;
D、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和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来检测人体内癌胚抗原的有无,从而判断肿瘤等疾病是否发生,D正确。
故选B。
34. 饮用被细菌污染的水后,细菌在消化道内会第哨并产生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方法,稳测饮用水的细菌含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保证统计的菌落更加准确,同一稀释度下需要培养三个培养皿
B. 三个培养量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103即为10mL样品中的细菌数
C. 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南后进行PH调整
D. 可用伊红美蓝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 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详解】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一稀释度下需要培养三个培养皿,可以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A正确;
B、三个培养量菌落数的平均值乘稀释倍数再乘10即为10mL样品中细菌数,B错误;
C、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菌前进行pH调整,C错误;
D、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但不能抑制杂菌的生长,D错误。
故选A。
35.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马铃薯是重要粮食作物,其普通栽培种是同源四倍体,这使得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变得十分困难。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了可行的育种方案。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B.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C. 可以利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
D. 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A正确;
B、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育脱毒苗是因为茎尖分生组织细胞中不含病毒,而不是因为其含有抗病毒基因,所以,此方法不一定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B错误;
C、利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扩大亲本范围,充分利用遗传资源,C正确;
D、愈伤组织具有分裂旺盛的优点,适于诱变育种的取材,能提高突变频率,D正确。
故选B。
36. 我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诱导产生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并将其注射到无法发育到成体阶段的四倍体囊胚中,最终获得克隆鼠,经鉴定证实克隆鼠确实从iPS细胞发育而来,并可繁殖后代。实验流程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鼠iPS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恢复受精卵时期的功能
B. 四倍体囊胚可能因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无法发育成体
C. 本实验使用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技术
D. 克隆鼠的肝脏移植给黑鼠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或者动物都是二倍体,可用电融合的方法使两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这样就获得了四倍体胚胎,四倍体胚胎是不能正常发育的,但是可以形成胎盘,如果将一种多能干细胞注入四倍体囊胚,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那证明移进去的干细胞是全能的干细胞。
【详解】A、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已被证明可以发育成个体,小鼠体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产生多能干细胞,表明其可恢复全能性,A正确;
B、四倍体囊胚是由两个二倍体细胞融合发育而来,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无法正常发育成个体,B正确;
C、本实验应用了细胞融合、多能干细胞移植、体外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并没有使用到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等技术, C错误;
D、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可以经过诱导发育成特定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克隆鼠的肝脏移植给黑鼠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故选C。
37. 下列有关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试管牛和克隆牛均需要用到MII中期的卵母细胞
B. 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以由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发育而来
C. 胚胎移植的受体母畜必须经过免疫检验,以防止排斥外来胚胎
D. 同一胚胎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进行核移植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都用到培养至MII的卵母细胞。可移植的胚胎可以来自受精卵发育来的,重组细胞发育来的,胚胎分割而来等。
【详解】A、试管牛需要进行体外受精,体外受精选用的卵母细胞必须培养到MII中期,克隆牛选用的受体细胞也是培养至MII中期的卵母细胞,A正确;
B、核移植得到的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得到早期胚胎,所以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以由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发育而来,B正确;
C、胚胎移植的受体母畜对外来胚胎几乎没有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
D、同一胚胎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所以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以核移植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基本相同,D正确。
故选C。
3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进行了大熊猫异种克隆的研究工作,利用兔得到克隆大熊猫幼崽,标志着异种核质相容的问题得到解决。下图是该研究的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诱导超数排卵时选用孕激素,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性腺
B. 步骤甲可以将大熊猫供体细胞注入兔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中
C. 核移植成功后培育得到的重组胚胎在囊胚和原肠胚时期移入兔子宫为宜
D. 利用胚胎分割将桑葚胚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均等分割,可以得到同卵多胎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步骤甲为核移植,步骤乙为胚胎移植,其中诱导超数排卵用的是促性腺激素。
【详解】A、诱导超数排卵时选用促性腺激素,由于性腺上有其受体,故可作用于性腺,A错误;
B、步骤甲可以将大熊猫供体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法注入兔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中,B正确;
C、核移植成功后培育得到的重组胚胎在桑葚胚和囊胚时期移入兔子宫为宜,C错误;
D、利用胚胎分割将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均等分割,可以得到同卵多胎,D错误。
故选B。
39. 李劲松研究团队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且能让这一细胞替代精细胞使雌鼠产生的卵细胞“受精”,生产出半克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构建方式如下:精卵细胞结合排出第二极体后,在核融合之前,剔除卵母细胞的雌原核,诱导、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择卵母细胞进行操作是因为其具有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
B. 受精作用中透明带和卵细胞膜发生的生理反应可以防止多精入卵
C.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废物
D. 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包含两套完整且相同的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卵细胞结合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精原核和雌原核,在两原核融合前去除雌原核,经过诱导和培养后获得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可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获得半克隆小鼠。此过程中运用到动物培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
【详解】A、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受体细胞选择卵母细胞,是因为其具有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细胞核全能性易于表达等优点,A正确;
B、受精时,精子穿过透明带,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发生透明带反应,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后,立即发生卵细胞膜反应,两大生理活动都是防止多精子进入卵细胞,B正确;
C、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需要在无菌无毒的环境进行,这就要求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废物,C正确;
D、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在精卵细胞结合后,把雌原核去除后获得,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只含一套来自父本的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考点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要明确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只包括来自父本的染色体组,而没有来自母本的染色体组。
40. 胚胎工程在畜牧业养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繁殖具有高产奶性状的优良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繁殖所得子代的高产奶性状与供受体母牛均有关
B. 应使用性激素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C. 为保证移植后的胚胎正常发育需对供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 为使移入受体子宫的外来胚胎存活需给受体母牛注射免疫抑制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繁殖所得子代的高产奶性状与供体的优良性状有关,与受体无关,A错误;
B、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的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错误;
C、为保证移植后的胚胎正常发育需对供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两者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C正确;
D、受体子宫对移入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的存活提供了可能,故不需要对受体母牛注射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菠菜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菠菜叶肉细胞某些物质转化的情况,图丙表示光波长短与菠菜叶肉细胞利用光能的关系。请回答:
(1)图甲中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产生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图中B物质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B物质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物质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来进行检测。
(3)图丙中捕获光能的色素附着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对光吸收的主要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50nm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答案】 ①.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②. 光照强度 ③. ③ ④. ①②③ ⑤. 葡萄糖和水 ⑥.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⑦. (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 ⑧. 类囊体薄膜 ⑨.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⑩. 降低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该曲线是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曲线中,A点,光照强度是0,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O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AC段,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因此限制该阶段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点是光的补偿点,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呼吸速率=光合速率,AB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B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是光的饱和点,C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图, 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还原氢,C为酒精,D为乳酸。图丙表示光波长短与菠菜叶肉细胞利用光能的关系,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对光吸收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450nm左右)和红光(650nm左右);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450nm左右)。
【详解】(1)图甲中B点是光补偿点,该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图可知,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2)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即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③。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即产生能量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图中B物质为还原氢,来自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以及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B物质来自于葡萄糖和水,形成B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为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检测,出现灰绿色。
(3)捕获光能的色素附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对光吸收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当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50nm后,短时间内光反应增强,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量增多,C3还原速率加快,但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叶绿体中C3的含量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色素对光能的吸收、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一般。
42. 如图表示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②是______,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等。
(2)③是______,其除了能解除休眠外,还能促进生长,原理是_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3)①为______,激素①和②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4)将一定浓度的NAA喷洒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即可获得无子果实,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______________。
(6)适宜浓度的2,4-D可以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这种无子的性状变异属于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常用_________试剂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
【答案】(1) ①. 脱落酸 ②. 根冠、萎蔫的叶片
(2) ①. 赤霉素 ②. 促进细胞的伸长
(3) ①. 生长素 ②. 抗衡作用
(4)NAA可以促进子房壁细胞发育成果实
(5)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 ①. 不可遗传 ②. 秋水仙素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②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②是脱落酸;③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③是赤霉素;①能促进生长和果实发育,①是生长素。
【小问1详解】
②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②是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小问2详解】
③是赤霉素,除了在图中能解除休眠外,还能促进生长,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小问3详解】
①能促进生长和果实发育,①是生长素。生长素促进生长,脱落酸抑制生长,激素①和②的关系是抗衡作用。
【小问4详解】
将一定浓度的NAA喷洒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即可获得无子果实,其原理是NAA可以促进子房壁细胞发育成果实。
【小问5详解】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小问6详解】
适宜浓度的2,4-D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获得无子果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种无子的性状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变异。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常用秋水仙素试剂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3. 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红果多室番茄(Yymm)植株,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四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育种实验都运用了__________技术,培育中发生了脱分化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
(2)通过番茄植株的花粉融合得到细胞 A 的过程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如果植物体 C 仅是由花粉两两随机融合得到的,则植物体 C 的基因型是_____。
(3)图中植物体________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培育该植物体的过程采用了________育种法。
(4)上述四种植物体中,与母本性状相同的概率最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全能性 ②. ①③⑤⑥
(2) ①. 首先利用纤维素酶去除花粉细胞的细胞壁,再加入促融剂或利用物理化学方法使细胞壁融合 ②. YYmm: Yymm:yymm=1:2:1
(3) ①. D ②. 植物体细胞杂交
(4) ①. 植物体A ②. 培育该植物体的过程中只进行了有丝分裂(且没发生基因突变),使该植物体完全保持了亲本的遗传性状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内容分析可知,第一种为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种为单倍体育种,第四种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小问1详解】
以上四种育种实验中都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细胞培育为完整的个体,运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离体的植物细胞经过培养形成一个完整植株过程中,都需要发生脱分化,即①③⑤⑥。
【小问2详解】
通过番茄植株的花粉融合得到细胞A的过程需要进行的操作是首先利用纤维素酶去除花粉细胞的细胞壁,再加入促融剂或利用物理化学方法使细胞融合。如果植物体C仅是由花粉两两随机融合得到的,因为亲本红果多室番茄基因型为Yymm,能产生Ym、ym两种花粉,因此由花粉两两随机融合得到的植物体C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YYmm:Yymm:yymm=1:2:1。
【小问3详解】
植物体D是由两个体细胞融合发育而来,含有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所以图中植物体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培育该植物体的过程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方法。
【小问4详解】
上述四种植物体中,与母本性状相同的概率最大的是植物体A,该植物体由母本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培育该植物体的过程中只进行了有丝分裂(且没发生基因突变),使该植物体完全保持了亲本的遗传性状。
44. 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良种奶牛,对增强我国畜牧产业竞争力十分重要。下图是利用不同技术培育良种奶牛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公牛的精子必须在母牛的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这一生理现象称为______。受精作用经历的两个阶段是________,受精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2)受精卵经过b过程后,若采用c技术培育,则一般选用发育到_____阶段的胚胎进行处理,处理时应注意将[③]____均等分割,以免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过程称为______,此过程胚胎在母牛子宫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不同操作流程培育出的良种奶牛中,遗传物质相同的是_________牛(选填”A和B”或。”A和C”或“B和C)。
【答案】(1) ①. 精子获能 ②. 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 ③. 雌雄原核融合
(2) ①. 桑椹胚或囊胚 ②. 内细胞团 ③. 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3) ①. 胚胎移植 ②.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A和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繁殖良种奶牛的两种方法,其中牛C的培育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属于有性生殖;克隆牛A、B牛的培育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生殖。
【小问1详解】
自然条件下,公牛的精子必须在母牛的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这一生理现象称为精子获能。经过a过程形成受精卵,需要经历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
【小问2详解】
受精卵经过b过程后,即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若采用c技术,即胚胎分割技术培育,则一般选用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处理,处理时应注意将③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免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进而可提高分割后形成胚胎的存活率。
【小问3详解】
d过程为胚胎移植,该过程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胚胎在母牛子宫内不会受到免疫排斥,即受体子宫对移入的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
【小问4详解】
图示不同操作流程培育出的良种奶牛中,克隆牛A、B牛的培育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生殖,遗传物质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营养级,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