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3779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3779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3779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展开这是一份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丙型肝炎病毒能引发丙型肝炎,影响人类健康。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 B.在肝细胞内寄生生活
C.有细胞结构,但无细胞膜 D.结构简单,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2021·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关于生物的营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菟丝子依靠吸器吸收绿色植物茎中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B.绦虫摄取人体内消化好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属于腐生生物
C.青霉通过菌丝吸取有机质中的养料供给自身属于寄生生物
D.小鸡刚刚破壳而出就可以独立觅食,因此属于自养生物
3.(2021·北京平谷·七年级期末)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很大不便,下列哪种生物是引起新冠肺炎的原因( )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寄生虫
4.(2021·北京大兴·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营养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霉菌和木耳都是腐生生物 B.绿色植物一般为异养生物
C.菟丝子营腐生生活 D.病毒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5.(2021·北京大兴·七年级期末)关于身边的病毒,细菌、真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B.病毒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C.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应尽量避免接触真菌
D.病毒,细菌,真菌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6.(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酵母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真菌 B.能进行呼吸作用
C.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D.能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7.(2021·北京昌平·七年级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植物的是
A.山楂 B.蘑菇 C.爬山虎 D.狗尾草
8.(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末)新冠病毒的的营养方式是
A.自养 B.腐生
C.寄生 D.寄生或腐生
9.(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末)夏天煮熟的玉米放久了会长“毛”,判断该“毛”属于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酵母菌
10.(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末)下列表示植物细胞模式图的是( )
A. B. C. D.
11.(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末)苹果、梨、葡萄、草莓等水果容易发生腐烂现象,引起腐烂的根本原因是
A.含糖量过高 B.细菌和真菌的侵染
C.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D.贮藏方法不当
12.(2021·北京密云·七年级期末)人们在用牛奶制作酸奶时所利用的一种腐生生物是( )
A.乳酸菌 B.青霉 C.酵母菌 D.黄曲霉
二、综合题
13.(2021·北京房山·七年级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1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帕诺拉县的一名61岁的男子因在家无缘由地晕倒后送医院检查,在医院用酒精呼吸测试仪进行测试,发现他血液中的酒精量在0.33%—0.4%之间,而美国判定司机醉驾的标准是0.08,但该男子否认曾饮酒。
为了查明真相,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三次结肠镜检查和三次内窥镜检查。在吃了一顿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大餐后,医生才得出诊断结果——他的血液中酒精水平高达每百毫升120毫克,这就像喝了七杯威士忌一样。经过研究,这位大叔患有罕见的“自动酿酒综合征”。
自动酿酒综合征,也被称为肠道发酵综合征,是一种在消化系统内通过内源性发酵产生的酒精使人致醉的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的肠胃就如同一个啤酒酿造厂,其中酿酒酵母的数量惊人。当他吃下面包之类富含淀粉的食物后,其中的糖分会在酵母作用下发酵,自行生成酒精,生成的酒精75%—80%由小肠吸收进入人体,使他由内而外“被喝醉”。酒精进入人体后90%在肝脏中代谢。若这种情况长期维持下去,患者很容易肝功能衰竭。
目前自动酿酒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严格采用无糖食谱,经过10周治疗,患者“醉酒”的症状大幅减轻,呼吸时的酒精浓度已经为0,酿酒酵母呈现阴性。
(1)据文中信息,自动酿酒综合征可能是由于患者胃肠道中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过多导致。
(2)患者食用面包之类富含淀粉的食物后,小肠内的_____________等消化液最终将淀粉消化为葡萄糖。
(3)吸收酒精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内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如图是小肠绒毛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1号血管为小动脉,3号血管为小静脉
B.血液流经2处,酒精和氧气含量增加
C.4是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上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
D.酒精进入2内,需要穿过一层细胞
(4)医院用酒精呼吸测试仪测试呼出的酒精含量是因为酒精分子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可以像二氧化碳一样向肺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后,进行了相关探究。
(1)他们在300ml纯净水中打入适量蛋黄搅匀,放在室温下培养一段时间,浑浊液有异味,检测发现含有较多细菌。将上述液体平均分装在A、B两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水稀释至300ml。向A瓶加入15ml草履虫培养液,向B瓶加入等量的_____,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2)一周后,观察A、B两瓶的变化。
①A瓶上半部基本清澈,无明显异味,B瓶_____,说明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浑浊液。
②用吸管吸取A瓶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观察时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加少许棉花纤维,目的是_____。图1为草履虫结构模式图,草履虫通过[ ]_____摄取浑浊液中的细菌,形成[ ]_____,在细胞质中酶的作用下将其消化分解。
(3)图2为细菌的结构模式图,细菌与草履虫都属于_____生物,但它的细胞与草履虫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因此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和细菌的共同点是都可以通过_____的方式进行生殖,并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1·北京丰台·七年级期末)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洋葱汁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将洋葱捣碎过滤,收集洋葱汁。
步骤二:在含大肠杆菌的两个培养皿中,分别贴上4枚浸泡过洋葱汁和无菌水的圆纸片。
步骤三: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步骤四:观察实验结果。
说明:抑菌圈内大肠杆菌被杀灭,形成透明圆环。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其中浸泡过________的圆纸片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每个培养皿中贴4枚圆纸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洋葱汁含有抑菌物质,据此推测培养皿_______(填“A”或“B”)为洋葱汁组。
(3)有同学提出:熟洋葱还具有抑菌效果吗?为此,同学们开展了进一步实验探究。
①在本实验中可将上一探究实验步骤二修改为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四、资料分析题
16.(2021·北京平谷·七年级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口腔里的细菌就像肠道里的细菌一样,分为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二者相互抗衡。当口腔里的有害菌增多时,菌群失调,则口腔就容易生病。
我们口腔里的有害细菌如变异链球菌可能会导致龋齿(蛀牙)的产生,它们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斑,利用食物残渣分解产生酸,慢慢酸蚀牙齿,让牙齿长洞并慢慢变大。所以,提倡每天清洁口腔的目的就是清除食物残渣,防止其被有害细菌利用而滋生,从而减少有害细菌的繁殖,保持细菌菌群平衡,保护口腔健康。
青少年患龋齿后引起牙齿疼痛,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影响学习和生活作息,也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细菌的侵入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口腔疾病。侵蚀的牙齿作为各种细菌的藏匿地。还可以通过变态反应等方式,诱发诸如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肾炎、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疾患。
虽然有害细菌非常可怕,但是也不必过于恐慌,我们的口腔里面还有有益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抗衡有害细菌。
(1)引起龋齿的变异链球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需要借助_________才能观察。
(2)细菌在引起龋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
A.细菌生成釉层 B.细菌生成糖
C.细菌生成矿物质 D.细菌生成酸
(3)18世纪食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龋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普遍问题,右图展示了不同国家食糖消费量和龋齿数量间的关系,一个圆点代表一个国家。以下描述符合图中所给数据的是_________。
A.一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的公民更勤于刷牙
B.糖吃得越多,产生龋齿的可能性越大
C.近年在一些国家龋齿患者比例有所上升
D.近年在一些国家食糖消费量有所上升
(4)研究人员发现,唾液的分泌量和龋患的发生率也有很大关系,口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龋病发病率远远高出正常人群龋病的发病率。唾液是由________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分泌正常的人,能够将滞留在口腔中的_________进行初步消化,减少细菌的营养来源;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能直接杀死一些细菌,这是对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5)下列关于蛀牙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坏牙根不能很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B.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卫生恶化
C.蛀牙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D.龋齿还会引起其他器官的疾病,睡前必须用大剂量的消毒液漱口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
A.病毒十分微小,必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病毒,这就是它的生殖方式。病毒一旦离开寄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B符合题意。
C D.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营养方式。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详解】
A.菟丝子没有根和叶,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吸器吸收其他绿色植物茎中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故A正确。
B.绦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和人的小肠内,摄取猪肉和人体内消化好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其属于寄生生物,故B错误。
C.青霉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基质菌丝吸收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腐生生活,故C错误。
D.小鸡刚刚破壳而出就可以独立觅食,但小鸡不能合成有机物,属于异养生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各种生物的营养方式。
3.A
【分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三类。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真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既表现为友好的一面,也表现为不友好的一面。
【详解】
新冠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型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很大不便。
故选A。
【点睛】
这属于一道常识题,平时需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4.A
【分析】
细菌和真菌细胞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其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
【详解】
A.木耳是典型的腐生生物,它们大都生活在枯死的树枝、树根上或富含有机物的地方;大多数霉菌也属于“腐生生物”,A正确。
B.绿色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但也有寄生现象,如菟丝子,B错误。
C.菟丝子营寄生生活,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生活在活的细胞内才能生活,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
5.C
【分析】
(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3)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
(4)病毒有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方面,如流感病毒使人得流感,乙肝病毒能制作乙肝疫苗。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体积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详解】
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作酸奶用到乳酸菌,A正确。
B.病毒体积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正确。
C.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蘑菇可以食用等等,C错误。
D.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6.A
【分析】
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体内不含叶绿素,进行腐生生活,在有氧的情况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进行出芽生殖,也能进行孢子生殖。
【详解】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A错误。
BCD.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体内不含叶绿素,进行腐生生活,在有氧的情况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酵母菌能进行呼吸作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进行出芽生殖,也能进行孢子生殖,BC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菌的结构特征及生活方式。
7.B
【分析】
此题考查真菌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真菌细胞不具有叶绿体,解答即可。
【详解】
山楂 、爬山虎 、狗尾草都属于被子植物,细胞结构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自养:而蘑菇属于真菌,细胞结构不含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营养方式营腐生生活,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故选B。
【点睛】
分析本题还要熟悉植物的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
8.C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分析作答。
【详解】
腐生生活是指靠分解动物的粪便、尸体或植物的枯枝落叶吸取有机养料的生活方式;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为营寄生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的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故营养方式为寄生。故选C。
【点睛】
了解寄生、腐生的概念,结合题意,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9.A
【分析】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玉米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玉米发霉,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物质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
【详解】
A.霉菌属于真菌,包括青霉菌和曲霉菌。青霉菌呈扫帚状,夏天煮熟的玉米放久了会长“毛”,判断该“毛”属于霉菌,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寄生在人或动物的大肠上,靠吸取上面的营养来维持生活,错误。
C.乳酸菌属于细菌,一般应用在酸奶中,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菌,一般酿造业和做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真菌的生活条件以及特点。
10.B
【分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细胞,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分为下列几个部分,如图:
。
【详解】
A.图A中无液泡、叶绿体、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图B中有液泡、叶绿体、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B符合题意。
C.图C中是噬菌体常见的结构示意图,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图D中有细胞质、遗传物质、细胞膜、细胞壁、鞭毛,无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11.B
【详解】
食物腐烂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为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是腐生。
12.A
【分析】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详解】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点睛】
理解掌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利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酿酒酵母 肠液、胰液 环形皱襞 BCD 扩散
【分析】
酒精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识图可知,[1]小动脉,[2]毛细血管,[3]小静脉,[4]小肠绒毛壁。
【详解】
(1)自动酿酒综合征是在肠道中进行的酒精发酵的过程,和酿酒酵母菌的数量过多导致的,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就是酒精发酵。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到小肠中,胰液和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将淀粉和麦芽糖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具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且上皮细胞的内表面具微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具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适于物质运输。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识图可知,[1]小动脉,[2]毛细血管,[3]小静脉,[4]小肠绒毛壁。
A.根据箭头表示的血流方向,分析可知A正确;
B.血液流经故选[2]毛细血管时,进行物质交换,肠道的酒精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B错误;
C.[4]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C错误;
D.酒精进入[2]毛细血管内,首先需要穿过一层小肠绒毛壁细胞,然后再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就进入血液,因此D错误;故选BCD。
(4)从小肠中进入血液的酒精,随着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物质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流动,叫扩散,酒精可以像二氧化碳一样向肺泡内扩散。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扩散规律。
14. 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清水) 无明显变化(浑浊有异味) 防止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便于观察 [⑧]口沟 [⑦]食物泡 单细胞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分裂
【分析】
草履虫的结构:
【详解】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故向A瓶加入15ml草履虫培养液,向B瓶加入等量的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清水),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使A、B形成对照适实验。
(2)①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故一周后,观察A、B两瓶的变化。A瓶上半部基本清澈,无明显异味,B瓶无明显变化(浑浊有异味),说明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浑浊液。
②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食物被慢慢消化吸收。故图1为草履虫结构模式图,草履虫通过[⑧]口沟摄取浑浊液中的细菌,形成[⑦]食物泡,在细胞质中酶的作用下将其消化分解。
(3)生物圈中还有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故图2为细菌的结构模式图,细菌与草履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但它的细胞与草履虫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和细菌的共同点是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并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15. 探究洋葱汁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无菌水 重复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B 在含大肠杆菌的两个培养皿中,分别贴上4枚浸泡过生洋葱汁和熟洋葱汁的圆纸片。 生、熟洋葱汁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生洋葱汁的抑菌效果更好。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1)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洋葱汁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洋葱汁,实验组是浸泡过洋葱汁的圆纸片(有洋葱汁),对照组是浸泡过无菌水的圆纸片(无洋葱汁)。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实验一般会设置重复组,所以每个培养皿中贴4枚圆纸片的目的是设置重复实验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实验可信度。
(2)从图中可以看到,A组圆纸片周围没有出现抑菌圈,B组圆纸片周围出现明显的抑菌圈,说明圆纸片周围的大肠杆菌被杀灭,因洋葱汁含有抑菌物质,所以推测培养皿B为洋葱汁组。
(3)①想要探究熟洋葱是否还具有抑菌效果,变量就变成洋葱的生和熟,所以可以将上一探究实验步骤二修改为:在含大肠杆菌的两个培养皿中,分别贴上4枚浸泡过生洋葱汁和熟洋葱汁的圆纸片,其中,浸泡过生洋葱汁的为对照组,浸泡过熟洋葱汁的为实验组,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②从图中可以看到生洋葱汁的抑菌率为6.5%,明显高于熟洋葱汁的0.5%,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生、熟洋葱汁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是生洋葱汁的抑菌效果更好。
【点睛】
解题关键是要能理解抑菌圈的大小代表的意义及对照实验的设置要求。
16. (光学)显微镜 D B 唾液腺 淀粉 D
【分析】
产生龋齿的细菌在口腔内分解有机物产生糖,这些糖会转化成酸,这些酸会破坏牙齿的表面,长此以往破坏了牙齿的釉质,导致龋齿,刷牙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少吃糖也可减少龋齿的发生,据此解答。
【详解】
(1)引起龋齿的变异链球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
(2)产生龋齿的细菌在口腔内分解有机物产生糖,这些糖会转化成酸,这些酸会破坏牙齿的表面,长此以往破坏了牙齿的釉质,导致龋齿,故细菌在引起龋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根据题意分析和图表数据可以知道,不同国家食糖消费量和龋齿数量间的关系是,糖吃的越多产生龋齿的可能性就越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
(4)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的分泌量和龋患的发生率有很大关系,所以不要随便吐掉。唾液能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能直接杀死一些细菌,这是对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5)产生龋齿的细菌在口腔内分解有机物产生糖,这些糖会转化成酸,这些酸会破坏牙齿的表面,长此以往破坏了牙齿的釉质,导致龋齿,刷牙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少吃糖也可减少龋齿的发生,坏牙根不能很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蛀牙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细菌的侵入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口腔疾病。侵蚀的牙齿作为各种细菌的藏匿地。还可以通过变态反应等方式,诱发诸如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肾炎、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疾患,我们的口腔里面还有有益细菌,但不能用大剂量的消毒液漱口,可见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龋齿的原因和预防办法,还要根据题意分解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