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展开2023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1.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
A. 铁 B. 碘 C. 锌 D. 钙
2.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垃圾分类 B. 大量施肥 C. 节能减排 D. 污水处理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匹配的是( )
A. 活性炭吸附性强——干燥剂 B. 干冰易升华吸热——制冷剂
C. 浓硫酸脱水性强——脱色剂 D. 汽油能去除油污——乳化剂
4.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 B. 装药
C. 滴加 D. 微热
5. 对下列诗句或成语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钻木取火:摩擦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B.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改变
C. 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加快分子运动 D. 蜡炬成灰泪始干: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少
6. 利用电化学装置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和乙烷(C2H6),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生成3种新物质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电源负极通入的气体为甲烷 D. 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不变
7. 镉(Cd)及其化合物(其中Cd通常显+2价)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镉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铅之间,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
A. 镉具有导电性 B. 氧化镉的化学式为Cd2O3
C. 镉不与稀盐酸反应 D. 铅可将镉从硫酸镉溶液中置换出来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
依次通过足量的Na2CO3溶液和浓硫酸,收集
C
除去Mg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D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9. 图1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配制某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实验过程。图2操作Ⅱ中溶液发生的变化与图1的点对应的是( )
A. b点→a点 B. c点→a点 C. c点→b点 D. d点→c点
10. 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11. 天宫课堂点亮青少年的科学梦。
(1)王老师演示水球包裹泡腾片实验。泡腾片由小苏打(NaHCO3)和柠檬酸(C6H8O7)等制成。
①有关小苏打和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标号)。
A.均属于有机物
B.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
C.柠檬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9:1
②泡腾片遇水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C6H8O7=X+3H2O+3CO2↑,则物质X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
(2)叶老师介绍宇航员呼吸的氧气源于电解水。空间站能实现O2的再生和CO2的清除,流程如图。
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系统Ⅲ内消耗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______。
③系统Ⅰ中可电解的水的质量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系统Ⅲ中生成水的质量。
12. “化说”北京冬奥会。
(1)智慧场馆“黑科技”
①国家游泳中心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气态变为液态)直冷技术将“水立方”转换为“冰立方”。对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填标号)。
A.水分子体积减小
B.二氧化碳分子停止运动
C.两种分子的间隙均改变
②国家速滑馆采用“冰丝带”设计可减少使用约三万吨钢材。工业上将生铁冶炼成钢的原理是 ______。
(2)巧用节能新工艺
①为减少碳排放,多个赛区使用氢燃料车辆。氢燃料属于清洁能源的理由是 ______。
②中国自主研发的离子动力电池,在−40℃环境下可一键启动新能源汽车。该电池在工作中能量转化形式为 ______。如图为锂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离子符号是 ______。
③本次赛场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减排二氧化碳约33万吨,则可减少燃烧煤(含杂质约28%)______万吨。
13. 借助直角玻璃管(省略其它夹持仪器,如图)进行创新实验可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1)白烟实验
根据图1、2中白烟的位置推知:图1中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 ______(填“>”或“<”,下同)氨气分子;图2中氯化氢的密度 ______氨气的密度。
(2)氢气性质实验
图3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从安全角度分析,待镁条反应一段时间后,方可在b处点燃氢气的原因是 ______;实验中还能观察到a处的现象是 ______。
14. “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 ______ ,反应器1的作用是 ______ 。
(2)反应器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写一个即可)。
(3)气体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4)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 ______ 。
15. 如图所示“雪花”各瓣代表的物质A∼F,通过一步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A为铁、B和F属于盐,C、D、E属于其它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或其溶液)。
(1)若E为酸
①E的化学式为 ______。
②“D→FeSO4”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③B、C均与E反应生成FeSO4,则B为 ______(填化学式,下同)、C为 ______。
(2)若F为黄色溶液,F与铁通过化合反应生成FeSO4,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6. 实验室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制取气体。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组装发生装置,图1中还需补充 ______(填仪器)、橡皮塞和导气管。
③若图2装置中充满水,集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填“e”或“f”)端通入。收集第一瓶氧气时,发现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 ______(写一点)。
(2)制取乙炔(C2H2)
①常用块状电石(主要含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乙炔,同时生成一种碱为 ______(填化学式)。
②该反应较剧烈且大量放热,为保证安全,组装发生装置应选用图1中的仪器 ______(填标号)。
③用图2装置收集乙炔,乙炔从f端通入,说明其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17.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以“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兴趣小组同学们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该反应发生了,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任务一】(1)通过做对比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小明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明另取一相同大小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任务二】(2)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红取实验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现象是______。小兵又取实验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现象是 ______。
【任务三】改进实验,继续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三。(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常温下几乎不溶于乙醇。
(3)把注射器1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 ______的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______。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______。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任务四】拓展延伸:探究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5)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反思感悟】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______变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18. 测定某品牌炉具清洁剂中有效成分氢氧化钠含量的方法如下:取20 g该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10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原理:H2SO4+2NaOH=2H2O+Na2SO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解:A、垃圾分类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环境污染,故A不合题意;
B、大量施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故B符合题意;
C、节能减排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环境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污水处理后可以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防止环境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较简单,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完成此题。
3.【答案】B
【解析】解:A.活性炭常用于吸附色素、异味,故不做干燥剂,故错误;
B.干冰升华吸热,故常用作制冷剂,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故常用做干燥剂,故错误;
D.汽油能去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活性炭常做吸附剂解答;
B.干冰遇冷易升华,据此解答;
C.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解答;
D.汽油与油污相溶,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生锈铁钉放入试管,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悬空垂直滴加,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的13,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而不是摩擦提高木材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炬成灰泪始干,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后物质总质量是不变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钻木取火的含义,结合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示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生成4种新物质,故A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四种,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电源负极通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
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图示分析负极通入的气体;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反应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镉是金属,具有导电性,故正确;
B、Cd通常显+2价,所以氧化镉的化学式为CdO,故错误;
C、镉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铅之间,所以位于H前,所以镉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D、镉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铅之间,所以铅不能将镉从硫酸镉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写法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分析;
D、根据镉与铅的活动性分析。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答案】B
【解析】解:A、分别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该方案可以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故A正确;
B、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2CO3溶液和浓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除去HCl的同时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MgSO4溶液中含有少量的H2SO4,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MgSO4和H2O,过滤后得到MgSO4溶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可以吸收CO2,浓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气,故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分别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9.【答案】B
【解析】解:图2操作Ⅱ中溶液发生的变化与图1的点对应的是降低温度到t1℃,即c点→a点。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某一点在溶解度曲线上,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0.【答案】B
【解析】解: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正确;
③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减小,故正确。
故选:B。
根据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反应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BC42H2O−通电2H2↑+O2↑4:1 大于
【解析】解:(1)①A、柠檬酸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钠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B.、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正确;
C、柠檬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1×8)=9:1,故正确;
故选:BC;
②泡腾片遇水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C6H8O7=X+3H2O+3CO2↑,反应物中有3个钠原子、11个氢原子、16个氧原子,9个碳原子,生成物中有6个氢原子、3个碳原子、9个氧原子,所以物质X由4种元素组成;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②系统Ⅲ中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O2+4H2−一定条件CH4+2H2O,所以消耗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1;
③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水,所以系统Ⅰ中可电解的水的质量大于系统Ⅲ中生成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①BC;
②4;
(2)①2H2O−通电2H2↑+O2↑;
②4:1;
③大于。
(1)①A、根据柠檬酸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钠属于无机物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好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2)①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系统Ⅲ中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进行分析;
③根据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C 在高温的条件下通入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941Li+ 12.5
【解析】解:(1)①A.水分子体积是不会减小的,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故B错误;
C.温度改变,因此两种分子的间隙均改变,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②工业上将生铁冶炼成钢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通入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故答案为:在高温的条件下通入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2)①氢燃料属于清洁能源的理由是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故答案为: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②中国自主研发的离子动力电池,在−40℃环境下可一键启动新能源汽车。该电池在工作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如图为锂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则锂离子符号是Li+;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941;Li+;
③设生成33万吨二氧化碳需要碳的质量为x,则:
C+O2−点燃CO2
12 44
x 33万吨
1244=x33万吨
x=9万吨
则煤(含杂质约28%)的质量为9万吨÷(1−28%)=12.5万吨
故答案为:12.5。
(1)根据分子的性质、炼钢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分子的性质、炼钢的原理、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Mg+H2SO4=MgSO4+H2↑生成的氢气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解析】解:(1)根据图1、2中白烟的位置推知:图1中白烟出现在靠近浓盐酸处,说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氨气分子;图2中,白烟出现在靠近浓氨水处,说明氯化氢的密度>氨气的密度;故答案为:<;>;
(2)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从安全角度分析,待镁条反应一段时间后,方可在b处点燃氢气的原因是生成的氢气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氢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因此实验中还能观察到a处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答案为:Mg+H2SO4=MgSO4+H2↑;生成的氢气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1)根据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安全知识以及氢气的还原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除去铁 CaO+H2O=Ca(OH)2或Ca(OH)2+CuSO4=CaSO4+Cu(OH)2↓CO2 硫酸铜能和铁、铝反应
【解析】解:(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反应器1的作用是除去铁。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除去铁。
(2)反应器4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Ca(OH)2+CuSO4=CaSO4+Cu(OH)2↓。
故答案为:CaO+H2O=Ca(OH)2或Ca(OH)2+CuSO4=CaSO4+Cu(OH)2↓。
(3)气体B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4)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硫酸铜能和铁、铝反应。
故答案为:硫酸铜能和铁、铝反应。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反应器1的作用是除去铁。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
(3)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4)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硫酸铜能和铁、铝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H2SO4 Fe(OH)2+H2SO4=FeSO4+2H2OFeCO3 FeOFe+Fe2(SO4)3=3FeSO4
【解析】解:“雪花”各瓣代表的物质A∼F,通过一步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A为铁、B和F属于盐,C、D、E属于其它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或其溶液),
(1)若E为酸,会转化成硫酸亚铁,所以E是硫酸;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B、C均与E反应生成FeSO4,所以B是碳酸亚铁,C是氧化亚铁,D是氢氧化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①E的化学式为H2SO4;
②“D→FeSO4”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是氢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OH)2+H2SO4=FeSO4+2H2O;
③B、C均与E反应生成FeSO4,所以B为FeCO3;C为FeO;
(2)F为黄色溶液,F与铁通过化合反应生成FeSO4,所以F是硫酸铁,硫酸铁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
故答案为:(1)①H2SO4;
②Fe(OH)2+H2SO4=FeSO4+2H2O;
③FeCO3;FeO;
(2)Fe+Fe2(SO4)3=3FeSO4。
根据“雪花”各瓣代表的物质A∼F,通过一步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A为铁、B和F属于盐,C、D、E属于其它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或其溶液),
(1)若E为酸,会转化成硫酸亚铁,所以E是硫酸;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B、C均与E反应生成FeSO4,所以B是碳酸亚铁,C是氧化亚铁,D是氢氧化亚铁进行分析;
(2)若F为黄色溶液,F与铁通过化合反应生成FeSO4,所以F是硫酸铁,硫酸铁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2KMnO4−△K2MnO4+MnO2+O2↑酒精灯 f 刚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 Ca(OH)2 CE或ACD 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解:(1)①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②高锰酸钾反应需要加热,试管口要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需酒精灯、橡皮塞和导气管,故答案为:酒精灯;
③若图2装置中充满水,氧气密度比水小,会处于水的上层,集气时气体应从短导管导入即f端;由于装置内有空气,若刚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所以第一瓶收集到的氧气会混有少量空气,则导致不纯,故答案为:f;刚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钙元素,故反应后除生成乙炔外,另一种物质碱是氢氧化钙,故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②该反应较剧烈且大量放热,为保证安全,所以需要控制水的加入,故选择C,注射器可以随时加入水,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而B由于长颈漏斗必须加入水至下端管口以上形成液封,此时水量较多产生大量的热,不安全,还需要锥形瓶或试管、铁架台,铁架台用来固定试管,故选答案为:CE或ACD;
③乙炔从f端通入,即短导管导入,则空气由长导管导出,说明乙炔处于空气的上层,则说明乙炔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小。
(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若刚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到的氧气会混有少量空气,则导致不纯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反应较剧烈且大量放热,为保证安全,所以需要控制水的加入,乙炔从短导管导入,说明乙炔处于空气的上层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的标注。
17.【答案】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出现 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 2NaOH+CO2=Na2CO3↓+H2O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Na2CO3+H2O=2NaHCO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pH和温度
【解析】解:(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取实验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反应发生了;实验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3)依据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可知,碳酸钠微溶于乙醇,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减小,还能观察到气球胀大,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原理是利用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加入盐酸前要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有气体产生瓶内压强增大,将气球压瘪,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实验可知,此实验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填: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物的产生。
(5)实验四,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CO2+Na2CO3+H2O=2NaHCO3;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故填:CO2+Na2CO3+H2O=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反思感悟】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pH、温度变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故答案为:(1)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
(2)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出现;
(3)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
(4)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O2+Na2CO3+H2O=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反思感悟】pH和温度。
(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
(3)依据题中信息和装置特点推出实验现象,依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方程式;
(4)依据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分析;
(5)根据BC段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进行分析;
【反思感悟】根据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答案】解: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10g×9.8%=0.98g
设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H2SO4+2NaOH=2H2O+Na2SO4
98 80
0.98gx
8098=x0.98g
x=0.8g
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8g20g×100%=4%。
答: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4%。
【解析】利用恰好完全反应所消耗硫酸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后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本题属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计算的数据要准确。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实验操正确的是,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金属是重要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现代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现代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为,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