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 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果蝇的白眼和棒眼 B.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 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2. 两只白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显性遗传 B. 隐性遗传 C. 性状分离 D. 相对性状
3.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
B. 统计的样本数量要足够大
C. 杂交过程中需在花开放后去除雄蕊
D. F2中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
4.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 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5.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从理论上计算,基因型均为AaBb的夫妇所生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A. 14 B. 916 C. 316 D. 116
6. 用甲、乙两个桶和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小球上标记的A、a代表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个小桶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可代表配子
B. 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
C. 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要相等,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 该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7.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相融合
D. 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8.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不同,不是同源染色体
C. 四分体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均可出现
D.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9. 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倍镜下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B. 高倍镜下识别次级精母细胞
C. 低倍镜下可找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 D. 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
10.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D.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或2个DNA分子
11.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
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1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B. 1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4个DNA分子
C. 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才开始DNA的复制
D. DNA复制完成,染色体数目也会随之加倍
13.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 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C. 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
D. 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14. 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如图中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5.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16.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17.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如图是鸡羽毛颜色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
C. 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 D. 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
18. 蜜蜂种群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染色体数为2n=32,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则发育为雄蜂。如图为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的过程示意图,相关推测正确的有( )
A. 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
B. 蜂王的体细胞中不存在XY或ZW性染色体
C. 雄蜂的初级精母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雄蜂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精细胞
19. 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示意图,对此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成分较为简单
C. 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亲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直接分开
D. 在上清液中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壳体蛋白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20.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A
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C
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B
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①步骤A的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 ______ 分子。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图甲中的 ______ (填字母)。
②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乙中 ______ (填字母),且第三的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则假说成立。
(2)研究者为进一步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结果:
①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 ______ 。
②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 ______ 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百分比为 ______ 。
③该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 ______ 等条件。
④若结果C、D、E都与结果F相同,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______ 。
21. 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a、b均不控制色素合成,而表现为白颖(假设每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一样)。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用黄颖和黑颖的纯合子燕麦为亲本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判断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 ______ 定律。
(2)P中黄颖和黑颖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F2的黑颖植株中,共有 ______ 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个体占 ______ 。若将F2中的黄颖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所得后代中白颖植株的比例为 ______ 。
(3)现有一黑颖植株,基因型有三种可能:AABB、AaBB或Aabb。为确定其基因型,可将该黑颖植株与白颖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如下:
①若子代植株全为黑颖,则待测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
②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待测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待测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22. 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如表为严格人工授粉条件下三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表现型
F1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花
白花
①
红花×白花
503
497
②
红花×白花
807
0
③
红花×红花
1240
420
(1)自然状态下的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 ______ ,对豌豆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需先对 ______ (填“父本”或“母本”)进行去雄处理,授粉后还需 ______ 以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判断 ______ 为显性性状,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组别是 ______ (填组别序号)。
(3)写出各组别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
(4)组别①和组别②实验都是让红花个体与白花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这可用于测定 ______ ,此类杂交实验在经典遗传学上被称为 ______ 。
(5)组别③中,F1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约为 ______ 。
23. 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如图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①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 ______ 结构,图乙显示,DNA是由 ______ 条平行且方向 ______ 的长链组成。在真核细胞中,DNA的主要载体是 ______ 。
(2)图乙中的①代表 ______ ,由③④⑤组成的物质名称为 ______ 。
(3)基因通常是指 ______ ,其上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______ 中。DNA指纹技术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说明不同个体的DNA分子具有 ______ 。
(4)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有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胞嘧啶的个数为 ______ 。
24. 如图甲、乙、丙是基因型为AaXBY的某种动物细胞分裂提示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丁是相关数值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提示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显示的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 ,图乙中有 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图丙中绘制的染色单体有 ______ 条。
(2)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间提示图,那么这三个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用“甲”、“乙”、“丙”及“→”表示)。
(3)若图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继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 ______ 。
(4)图丁中,BC段的变化原因是 ______ ,DE段的变化原因是 ______ ,图甲、乙、丙所代表的细胞处在图丁CD段的有 ______ 。
(5)正常情况下,图乙正常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果蝇的白眼和棒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符合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答案】C
【解析】解:两只白色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由此可判断白色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
故选:C。
1、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代同时呈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信息“两只白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两种表现型”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3.【答案】C
【解析】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由于豌豆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正、反交结果相同,A正确;
B、统计的样本越小误差越大,统计的样本越大F2的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B正确;
C、由于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完成了自花受粉,所以需要在未成熟时就要去雄,不是开花后,C错误;
D、F2中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如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都表现为高茎,D正确。
故选:C。
豌豆杂交时异花授粉的过程: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正确;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错误;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和交换、母系遗传等现象,D错误.
故选:A.
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是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
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研究方法,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5.【答案】B
【解析】解: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存在时,才表现为视觉正常,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正常):A_bb(异常):aaB_(异常):aabb(异常)=9:3:3:1。因此,视觉正常(A_B_)的可能性是916,B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存在时,才表现为视觉正常,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A_B_
A_bb、aaB_、aabb
视觉正常
视觉不正常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6.【答案】C
【解析】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雄雄生殖器官,而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雄、雄配子,A正确;
B、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B正确;
C、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雄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必须相等,而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C错误;
D、由于甲、乙中都有A、a,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A或a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D正确。
故选:C。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雄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雄、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本题主要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7.【答案】B
【解析】解: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A正确;
B、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B错误;
C、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相融合,C正确;
D、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随机性也是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B。
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本题主要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8.【答案】D
【解析】解: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
B、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不同,但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共同决定人类性别,B错误;
C、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在有丝分裂中不出现,C错误;
D、四分体时期能够进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称为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掌握四分体的概念及其中的数量对应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B
【解析】解:AB、显微镜的使用原则是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需要看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成高倍镜,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即可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A正确,B错误;
CD、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CD正确。
故选:B。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0.【答案】C
【解析】解:AB、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正确;
C、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不分裂的细胞中以及有丝分裂间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及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C
【解析】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核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例如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
C、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上,而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他的母亲,C正确;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含有显性致病基因,其X染色体一定传给其女儿,故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所生儿子是否患病取决于其妻子,D错误。
故选:C。
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A正确;
B、1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B错误;
C、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以解旋的部分分别为模板复制新的DNA,C错误;
D、DNA复制完成,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A。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3.【答案】B
【解析】解: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有毒的S型细菌,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A正确;
B、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
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消灭所致,C正确;
D、由于S型细菌有毒,能破坏小鼠的免疫系统,所以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正确。
故选:B。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4.【答案】B
【解析】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B.
故选: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结构时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柱形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ACD
【解析】解:A、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用减法原理设法去除某种物质,并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并未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ACD。
1、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DNA的结构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6.【答案】ABC
【解析】解:A、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YyRr)会产生4种配子,且4种配子(YR:Yr:yR:yr)的比例为1:1:1:1,A错误;
B、F1产生的精子数目远远多于卵细胞数目,即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不为1:1,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F1产生配子时起作用,其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错误;
D、F1产生的精子中,YR:Yr:yR:yr=1:1:1:1,D正确。
故选:AB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BC
【解析】解:A、由图可知,芦花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可知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
B、因为“无中生有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所以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
C、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都是ZAW,C正确;
D、亲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AZa,而子代为ZAZA,ZAZa,D错误。
故选:ABC。
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AW(芦花)、Za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AZA(芦花)、ZAZa(芦花)、ZaZa(非芦花)。亲代基因型为:ZAZa×ZAW。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ABD
【解析】解: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含有2个染色体组,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A正确;
B、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蜂王的体细胞中不存在XY或ZW性染色体,B正确;
C、雄蜂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错误;
D、雄蜂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精细胞,D正确。
故选:ABD。
由题图信息可知,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它的体细胞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雄蜂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第一次分裂时出现了单极纺锤体,这样在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均移向一极,保留有完整的细胞核,另一极无染色体,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情况就是:一个无核的细胞质芽体,一个含有完整的细胞核的子细胞。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9.【答案】AC
【解析】解:A、噬菌体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A错误;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成分较为简单,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正确;
C、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是在侵染过程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并分层,C错误;
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壳体蛋白,上清液中检测到35S,沉淀中几乎检测不到35S,说明噬菌体的壳体蛋白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D正确。
故选:AC。
由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和离心,最后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即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
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答案】DNA a e e和f 对照 半保留复制 100% 酶、能量 全保留复制
【解析】解:(1)①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第一步目的是标记细胞中DNA分子。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为亲代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即图甲中的a。
②若假说成立,即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乙中的e;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有一半染色体不含放射性,另一半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中的e和f。
(2)①实验一得到的是两条链均被14N标记的DNA,实验二得到的是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
②将15N标记的细菌放在14N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20分钟,细菌增殖一代,离心得到的子代DNA为杂合链DNA(结果C),继续增殖一代后,得到的DNA为杂合链DNA和轻链DNA,说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14N的培养基中无论增殖多少代,子代DNA一定含有14N,故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00%。
③DNA复制条件有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④如果实验C、D、E的结果都为结果F,说明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不是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①DNA;a ②e;e和f
(2)①对照 ②半保留复制;100% ③酶、能量 ④全保留复制
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 AAbb 6 16 13 AABB 黑颖:黄颖=1:1 黑颖:白颖=1:1 Aabb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黄颖和黑颖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根据F1三种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图中F1基因型应为AaBb。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a、b均不控制色素合成,而表现为白颖。则亲本中黄颖不含有A,基因型为aaBB,则黑颖为AAbb。图中F2的黑颖植株中,共有2×3=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个体(AABB、AAbb)占16。F2中的黄颖植株,13为纯合子(aaBB),23为杂合子(aaBb),与白颖植株(aabb)杂交,所得后代中白颖植株的比例为(23)×(12)=13。
(3)将该黑颖植株与白颖植株(aabb)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植株全为黑颖,则待测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1:1,则待测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白颖=1:1,则待测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 AAbb 6 16 13
(3)AABB 黑颖:黄颖=1:1 黑颖:白颖=1:1 Aabb
根据题意,A_B_和A_bb的个体均表现为黑颖,aaB_的个体均表现为黄颖,aabb的个体均表现为白颖。题图中黑:黄:白=241:59:20=12: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2.【答案】豌豆的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母本 套上纸袋 红花 ②或③ Bb×bb BB×bb Bb×Bb 亲本中红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类型(基因型) 测交 12
【解析】解:(1)豌豆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自然状态下的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对豌豆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需先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防止自交,授粉后还需套上纸袋以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2)根据组别②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有红花可判断红花为显性,根据组别③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也可以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
(3)由分析可知,组别①亲本基因型为Bb×bb;组别②亲本基因型为BB×bb;组别③亲本基因型为Bb×Bb。
(4)由于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不能确定,所以表中组别①和组别②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亲本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此类杂交实验在经典遗传学上被称为测交。
(5)组别③杂交组合为Bb×Bb,F1个体中,纯合子(BB、bb)所占的比例约为12。
故答案为:
(1)豌豆的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母本 套上纸袋
(2)红花 ②或③
(3)Bb×bb BB×bb Bb×Bb
(4)亲本中红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类型(基因型) 测交
(5)12
据(2)分析可知,红花为显性,组别①后代红花:白花=1:1,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组别②后代只有红花,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组别③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3.【答案】双螺旋 两 相反 染色体 氢键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特异性 a(12b-1)
【解析】解:(1)图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双螺旋结构,图乙显示,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2)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相连,①代表表示两条链上碱基之间连接的化学键,表示氢键。图乙中③表示脱氧核糖、④表示磷酸,⑤表示腺嘌呤,由③④⑤组成的物质名称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基因通常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DNA分子的差别主要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基因)上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DNA指纹技术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说明不同个体的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独一无二的,即具有特异性。
(4)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有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因此该DNA片段的碱基有a/b个,DNA分子中,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是所有碱基的一半,即A+C=a/2b,因此胞嘧啶的个数为a2b-a=a(12b-1)。
故答案为:
(1)双螺旋 两 相反 染色体
(2)氢键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特异性
(4)a(12b-1)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层次及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4.【答案】次级精母细胞 3 12 丙→乙→甲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DNA复制 着丝粒分裂 甲、乙、丙 AXB、aY或aXB、AY
【解析】解:(1)根据题干“下图甲、乙、丙是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可知,该动物为雄性,由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故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乙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由图丙可知,图丙中绘制的染色体有6条,染色单体有12条。
(2)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所示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
(3)图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可以继续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4)图丁中,BC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从1下降到1/2,说明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 复制,核DNA数目增加了一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E段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这是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结果。图丁中CD段表示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图甲、乙、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均含有2个DNA分子。
(5)结合题干可知,图乙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因为同源染色体是随机分离的,因此图乙细胞正常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AXB、aY 或 aXB、AY。
故答案为:
(1)次级精母细胞 3 12
(2)丙→乙→甲
(3)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4)DNA 复制 着丝粒分裂 甲、乙、丙
(5)AXB、aY 或 aXB、AY
分析题图:图甲细胞中只有3条染色体,并且3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图乙细胞具有联会现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图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丁中,BC段是由于DNA复制,DE段是由于着丝粒分裂。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共8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