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A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A卷)
如图为四地景观图。完成各小题。
1. 甲景观属于( )
A. 冰川地貌 B. 流水地貌 C. 海岸地貌 D. 风成地貌
2. 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B. 乙–冰川广布,高耸尖锐
C. 丙–惊涛拍岸,怪石嶙峋 D. 丁–地表崎岖,植被茂密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发生明显变化。如图为地质时期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3. 石炭纪地球大气含氧量迅速增加,原因最可能是( )
A. 蕨类植物繁盛 B. 被子植物繁盛 C. 裸子植物繁盛 D. 藻类生物繁盛
4. 地球演化史中,中生代( )
A. 基本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B. 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C. 出现距今最近的大冰期 D. 是地质史上重要造煤期
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图。完成各小题。
5. 甲、乙、丙土层分别是( )
A.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B. 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C. 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 D. 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
6. 该土壤剖面具有深厚腐殖质层,利于其形成的环境特征是( )
A. 冷干 B. 暖干 C. 湿冷 D. 湿热
温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如图为实验结果,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完成各小题。
7.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
②乙水温高于甲
③丙盐度高于丁
④丁盐度高于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下列关于世界表层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纬海区降水多,导致海水密度向高纬递减
B. 低纬海区水温高,导致海水密度向高纬递增
C. 高纬海区蒸发弱,导致海水密度向低纬递减
D. 高纬海区盐度低,导致海水密度向低纬递增
如图为某日某地上空大气温度和臭氧丰度垂直变化图,臭氧丰度越高表示臭氧浓度越高。完成各小题。
9. 甲所在的大气分层( )
A.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 大气稳定对流较弱 C. 海拔增加气压升高 D. 存在有若干电离层
10. 乙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主要原因是( )
A. 臭氧浓度增加 B. 太阳辐射增强 C. 地面辐射增强 D. 大气反射增加
潮间带是指海边被潮水周期性淹没的地带。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淤泥深厚的潮间带,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完成各小题。
11. 下列属于红树林植被特征的是( )
A. 茎花现象 B. 肉质茎叶 C. 针状树叶 D. 终年常绿
12.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主要因为其能够减少某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这些自然灾害包括( )
A. 台风 B. 寒潮 C. 干旱 D. 滑坡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太行山东麓某气象站所在地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如图为该气象站记录的某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图,图中正值代表偏西风,负值代表偏东风。完成各小题。
13. 该气象站山风、谷风的风向及风速对比,正确的是( )
A. 山风—偏西风风速较快 B. 山风—偏东风风速较慢
C. 谷风—偏西风风速较慢 D. 谷风—偏东风风速较快
14. 下图是四位同学绘制的该气象站附近山谷风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提高了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研究能力。如图是“羲和号”卫星运行轨道示意图,轨道高度约517千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各小题。
15. 与地面观测相比,“羲和号”卫星观测太阳的优点有( )
A. 距离太阳近 B. 流星威胁少 C. 大气影响小 D. 能源供应足
16. 太阳活动对“羲和号”卫星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 极光改变运行轨道 B. 日珥缩短使用寿命
C. 黑子影响无线电通讯 D. 太阳风影响电子设备
潮流能是指涨潮和落潮时海水水平流动产生的动能。2022年4月29日,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如图是该发电机组某日发电功率变化图。完成各小题。
17. 当日一次连续的涨潮、落潮过程中,低潮水位和高潮水位可能分别出现在(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 下图为四个不同日期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仅考虑潮差大小,该发电机组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十年来四川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46.1万。如图为四川省人口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19. 影响四川省人口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经济 D. 水源
20. 四川省跨省人口流入增加有利于该省( )
A. 减小就业压力 B. 缓解人地矛盾 C. 增强经济活力 D. 降低住房价格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代表软流层。完成各小题。
21. 其他同学指出图中标注有两处错误,这些错误是(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莫霍面 D. 下地幔
22. 下列关于甲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铁和镍等物质组成 B.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C. 横波传播时速度加快 D. 呈现液态或熔融状态
受台风天气影响,2020年8月温州某县城出现较严重的内涝。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23. 此次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环节较弱 B. ②环节较强 C. ③环节较弱 D. ④环节较强
24. 下列关于陆地水体及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湖水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B. 地下水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
C. 地表径流参与塑造地表形态 D. 地下径流使海洋水不断增多
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如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某省人口合理容量图。完成各小题。
25. 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A. 能源供给 B. 人居环境 C. 粮食供给 D. 土地资源
26. 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A. 提高科技水平 B. 山区全面开垦 C. 扩大对外开放 D. 降低消费水平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光学和红外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我国科学家在青海省冷湖附近的赛什腾山上发现了一处国际一流天文台台址,足以安装运行下一代任何口径的天文望远镜。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周围高山环绕,河流和沟谷众多,山麓地带广泛分布着由粗大砾石覆盖地表而成的砾漠。盆地内曾经风沙肆虐,近年来实施了人工造林种草等生态工程,使风沙渐行渐远。如图1是柴达木盆地及周边略图。
(1)为适应当地干旱的环境特征,柴达木盆地植物的叶片面积普遍较小,以减少 ;根系发达以便吸取更多的 。
(2)从大气环境的角度,说明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
(3)人们在柴达木盆地造林种草减少了当地的风沙灾害,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并填入图2相应位置。① ;② 。(单项选择,且每个选项最多只能填一次)
A.增加下渗 B.减少沉积 C.降低风速
D.增加蒸腾 E.减少侵蚀 F.涵养水源
(4)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柴达木盆地边缘山麓砾漠的形成过程。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等河流汇聚而成,其水位受上游径流和海洋潮汐共同影响。2022年6月13日开始,广东省多地出现连续暴雨天气,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七)珠江水位暴涨,对广州城区造成严重威胁。
材料二:广东、广西丘陵地区的天然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如图1为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略图,如图2和图3为浙江某学生在广西研学旅游时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
(1)图示丘陵地区的红壤主要发育在 (填植被类型)下,有机质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集中分布在土壤 (填“表层”或“深层”)。
(2)图2、图3照片反映的喀斯特地貌名称分别是 、 ,两者均主要由 (填外力作用类型)作用形成。
(3)简述此次珠江水位暴涨的主要自然原因。
(4)为减轻珠江水位上涨对广州城区的威胁,珠江上游山区和广州城区可采取的工程措施分别是 、 。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D、B
【解析】 解:结合图片可知,甲景观是雅丹地貌,属于风成地貌,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中国各地地貌的外力,东部季风区主要是流水,西北干旱半干旱主要是风力,青藏高原主要是冰川,海边主要是海浪。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地貌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解:甲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出现山高谷深的景观, A 错误。
乙地貌为角峰,应为冰川侵蚀地貌,因此冰川广布,高耸尖锐, B 正确。
丙地为沙滩,应为海浪堆积地貌,惊涛拍岸、怪石嶙峋属于海浪侵蚀地貌, C 错误。
丁图为弯曲河道,主要是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平原,因此不会出现地表崎岖的景观, D 错误。
故选: B 。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地表形态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4.【答案】A、D
【解析】 解:读地质时期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结合图片可知,石炭纪属于古生代晚期,结合所学可知,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解:结合所学可知,新生代基本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 A 错误。
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B 错误。
新生代出现距今最近的大冰期, C 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地质史上重要的造煤期, D 正确。
故选: D 。
地球生命的演化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5~6.【答案】A、C
【解析】 解:结合所学可知,自然土壤剖面垂直土层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对应图中甲层是淋溶层,乙层是淀积层,丙层是母质层,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土壤形成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解: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又重新合成的复杂的相当稳定的有机胶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湿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C 正确, A 错误。
温暖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 BD 错误。
故选: C 。
影响腐殖质层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土壤形成要素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7~8.【答案】C、B
【解析】 解: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据图可知,甲图浮漂出露多说明甲水温低于乙,①错误,②正确。
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丙图浮漂出露多,说明盐度高于丁,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 C 。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海陆位置等;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蒸发、汇入河流等;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水温、盐度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海水性质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低纬海区降水多,盐度较低,导致海水密度低, A 错误。
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B 正确。
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共同决定的, CD 错误。
故选: B 。
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决定,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赤道附近海水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因降水丰富而盐度低,因温度高、盐度较低而密度小。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海水密度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9~10.【答案】B、B
【解析】 解:甲所在大气层的海拔高度在 18km-25km 之间,属于平流层,上面大气温度高,下面温度低,大气稳定对流较弱, B 对。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属于对流层, A 错。
随着海拔增加,气压降低, C 错。
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 D 错。
故选: B 。
对流层:低纬 17-18 千米,中纬 10-12 千米,高纬 8-9 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 50-55 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大气的密度小,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基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大气的各垂直分层和各层温度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解:根据图示可得,乙所在海拔高度属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且乙随海拔上升,臭氧丰度下降,温度升高, A 错误。
乙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是受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的影响而升温, B 正确。
地面辐射增加影响的是近地面大气, C 错误。
大气反射增加与臭氧层升温关系不大, D 错误。
故选: B 。
臭氧集中在 22-27km 的平流层中,形成臭氧层,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平流层大气增温的原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
11~12.【答案】D、A
【解析】 解: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终年常绿, D 正确。
茎花现象是雨林乔木群落典型的特征, A 错误。
肉质茎叶是干旱地区植物的特征, B 错误。
针状树叶是寒冷地区植被的特征, C 错误。
故选: D 。
热带雨林:最繁茂高大;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板状根、茎花等现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宽阔的叶片,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终年常绿,叶片厚,表层蜡质,多芳香;温带落叶阔叶林: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亚寒带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本题考查植被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可以减少来自海洋的台风对海岸带的破坏,故 A 正确。
寒潮、干旱、滑坡大多发生在内陆地区,故 BCD 错误。
故选: A 。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红树林能够减少损失的自然灾害,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4.【答案】D、C
【解析】 解:该气象站记录的某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图,图中正值代表偏西风,负值代表偏东风,在太行山东麓,偏西风从山坡往山麓吹,属于山风,偏东风吹向山坡,属于谷风, BC 错误。
读图可知,图中正值代表偏西风,负值代表偏东风,偏东风风速较快, A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为谷风,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①④错误。
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白天山谷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③正确。
夜晚山坡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②错误。
故选: C 。
山谷风是由谷风和山风组成的,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为谷风,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山坡流向谷地,谷地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则相反。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16.【答案】C、D
【解析】 解:距离对于太阳观测的影响不大, A 错误。
流星现象出现在地球的大气层,流星体经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后,对地球影响小,而羲和号是人造天体,没有大气层,遭遇流星体很可能会被直接撞毁,受流星体威胁大, B 错误、 C 正确。
地面的能源供应更充足, D 错误。
故选: C 。
“羲和号”相较于地面太阳监测系统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不受天气的影响。
本大题以“羲和号”为切入点,涉及宇宙环境特点等,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课本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素养。
解:极光并不会改变卫星的运行轨迹, A 错误。
日珥是在太阳表面发生的现象,不会到达地球附近, B 错误。
黑子不会影响无线电通讯, C 错误。
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其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D 正确。
故选: D 。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活动释放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等。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太阳活动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17~18.【答案】D、A
【解析】 解:根据图示可得,①的发电功率在 60kw, ②④的发电功率为 0kw, ③的发电功率在 80kw, 因此,最大发电功率为可能出现在③,因此③对应为涨潮,对应位置②为低潮水位,④为高潮水位,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潮汐发电是一种利用潮差进行发电的形式,潮差越大,发电功率越大。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海水运动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解:潮汐发电是一种利用潮差进行发电的形式,潮差越大,发电功率越大,在大潮时,潮差最大,发电量最大,大潮出现的时间为初一或十五,日地月三者一线时,①日地月三者一线,为农历十五,形成大潮, A 正确。
②为上弦月,为小潮, B 错误。
③④为峨眉月,潮差小, C 、 D 错误。
故选: A 。
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天体运行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19~20.【答案】B、C
【解析】 解:四川省的东部成都平原,人口稠密;西部为高大的横断山区,人口稀少,故人口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B 对。
气候、经济、水源不是影响四川省人口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 ACD 错。
故选: B 。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河流、气候、土壤、矿产等。
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
解: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四川省的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活力, C 对。
人口流入会增大流入区就业压力、加剧人地矛盾、抬高住房价格, ABD 错。
故选: C 。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本题以四川省人口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人口流入增加对流入区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答。
21~22.【答案】B、D
【解析】 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图中岩石圈并不包含地壳,因此图中岩石圈的标注错误,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A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 33 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 2900 千米。
解题关键是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了解,考查了不同材料和图幅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学生要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熟练的读图、析图获取信息。
解: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甲圈层应为外核,外核是由液态的金属物质构成的,内核是由铁和镍等物质组成,故 D 正确, A 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岩浆的发源地是上地幔,不是外核,故 B 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横波进入外核时,横波会突然消失,故 C 错误。
故选: D 。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4.【答案】BC、BC
【解析】 解:读图可知,图中①是蒸发,②是降水,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大,地表水下渗较弱,使地表水汇聚形成,故②环节较强,③环节较弱, BC 正确。
此次城市内涝与蒸发①关系不大;水下渗③较弱,地下径流④减弱, AD 错误。
故选: BC 。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本题结合的关键是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城市化的影响(改变地面状况使下渗减少)分析.
解: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A 错误。
人们从泉眼或掘井获取地下水,地下水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 B 正确。
地表径流参与塑造地表形态, C 正确。
地球上各种水体总量保持平衡,海洋水不会增多, D 错误。
故选: BC 。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25~26.【答案】A、C
【解析】 解: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当可能–满意度为 25. 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其为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故 A 对, BCD 错。
故选: A 。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短时间来看,科技水平变动较小, A 错。
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持续,最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 B 错。
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人口容量会提高, C 对。
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D 错。
故选: C 。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人口合理容量,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27.【答案】蒸腾 水分 C E
【解析】 解:( 1 )柴达木盆地当地气候干燥,叶片为了尽可能保留水分,需要缩小叶片面积以减少水分蒸腾;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水分,植物根系需要尽可能向下生长,所以根系一般较为发达。
( 2 )天文观测选址对于大气环境方面要求大气透明度好。读图可知,赛什腾山气候干旱、降水天气少,多晴天;而且赛什腾山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较为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 3 )造林种草增大了地表摩擦力,摩擦力能够使得风速降低,从而减少风对地表物质的搬运,故①选择 C ;造林种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植被可以起到保护地表的作用,同时加上风速减弱,会减少对地表物质的侵蚀,从而达到减少风沙的目的,故②选择 E 。
( 4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导致风化作用强,岩石容易风化;柴达木盆地周围高山环绕,河流和沟谷众多,同时该地海拔高、风力较大,流水和风对地表风化物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砾石由于颗粒较大,不容易被搬运,颗粒较小的风化物容易被搬运,导致当地砾石保留形成砾漠。
故答案为:
( 1 )蒸腾;水分
( 2 )该地降水较少,而且位于山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较高,适合建设天文观测站。
( 3 ) C ; E
( 4 )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柴达木盆地周围高山环绕,河流和沟谷众多,加上该地区风力较大,河流和风对风化物进行侵蚀和搬运,使得较为细小的颗粒物被搬运,颗粒较大的砾石保留下来形成砾漠。
( 1 )植被特征需要结合气候、地理位置和水分进行分析。
( 2 )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需要结合地形、海拔和大气环境进行分析。
( 3 )造林种草减少了当地的风沙灾害的原因需要结合地理位置和风速进行分析。
( 4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以柴达木盆地为材料,设置 4 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风沙治理措施、外力作用等内容,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8.【答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表层 天坑 峰林 流水溶蚀 蓄水 排水
【解析】 解:( 1 )图示丘陵地区位于广东、广西,地处亚热带,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在进行代谢时会有枯枝落叶掉落至地表,这是当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因此腐殖质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 2 )该地貌景观是在广西拍摄到的,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地表形成了塌陷、壁沿较为陡峭,地表岩石裸露,判断是天坑,图 3 为峰林,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形成的。
( 3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 2022 年 6 月 13 日开始,广东省多地出现连续暴雨天气,降水量大导致珠江径流量大;读图可知,珠江流域流域面积较大,汇水面积较广,导致珠江水位上涨迅速。
( 4 )为减轻珠江水位上涨对广州城区的威胁,珠江上游山区可动用水库、大坝进行蓄水,尽可能降低下游河流水位;广州城区可以动用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避免城市发生内涝。
故答案为:
(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
( 2 )天坑;峰林;流水溶蚀
( 3 )连续暴雨,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
( 4 )蓄水;排水
( 1 )土壤需要结合植被、腐殖质和流水作用进行分析。
( 2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典型代表)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岩溶地貌。
( 3 )珠江水位暴涨的主要自然原因需要结合降水、流域面积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 4 )珠江上游山区和广州城区可采取的工程措施需要结合水利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分析。
本题以广东广西丘陵地区和常见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常见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A卷)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A卷)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A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A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7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