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精练,共6页。


    部编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________的苦闷心情。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个________的美好境界。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它与“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_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___    

    6.“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________心境。
      8.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9.“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0.《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的名句是“        ”。

    1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

    1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请用文中一个字来作答)。(2分)

    13.从表达方式上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能紧扣景物特征进行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_____     《记承天寺夜游》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用原文句子回答)的语句中。

    二、选择题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睡觉)        D.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      念有词

    B.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仁义尽

    C.相与步于中      门若市

    D.竹柏影也       欲弥彰

    7.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 甚矣,        乃记之而去

    B.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C.寝:怀民亦未寝        寝食难安

    D.解:解衣欲睡         何以解忧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事。      

    B.张怀民与作者的遭际相同情感相通。

    C.“水中藻荇交横”描绘了清澈空明的月色。    

    D.本文意在表达作者对悠闲安逸生活的追求。

    9.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古来  共:共同     ②高峰   入: 耸入

    B.①五色  交:交相     ②四时   俱:都

    C.①猿鸟  乱:纷乱     ②沉鳞   竞:争相,争着

    D.①竹柏影也  盖: 只是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10.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11.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    络绎不    精妙    悬崖

    B.月色入    夜不闭    安家落    家喻

    C.不以    奋笔   手快    大声

    D.于中庭    邯郸学    昂首阔    履蹒跚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理解:从此句中可知,三峡周围山峰耸立,高大连绵,因此身在其中是完全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

    【乙】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理解:句中“绝”“怪”“悬”“飞”等词语突出了三峡春季时山、树、水的特点,“清”“荣”“峻”“茂”等词语突出了冬季时山、树、水的特点。

    【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洒满庭院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突出了月光的皎洁空明。

    13.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

    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

    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

    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

    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三、理解性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与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中,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

    5.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6.《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两句是“           。”

    7.《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独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怜的张怀民的句子是“                           。”

       8.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9.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主旨句)
    10.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11.《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

    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简答题

    1.“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1.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7.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8.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9.如何理解闲人? 

     

    部编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东坡志林》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学 书画 苏洵 苏辙 “唐宋古文八大家” 文忠 

    2.月下美景     壮志难酬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4.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

    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苏轼、张怀民    夜游承天寺  

    6.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拟人

    7.月光    旷达

    8. 记叙 描写 议论。
        9.月光  竹柏影  比喻

    10.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栢影也。

    11.山川之美 月色/月夜之美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      

    13.描写  议论 归隐山林,沉醉自然超凡脱俗的欣喜之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选择题

    1.    2.    3.   4.D 5.   6.C   7.C   8.D   9.D

    10.A.(“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11.C      12.     13.B

    三、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欣然起行

    5.月色入户                         6.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7.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四、简答题

    1.“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

    ②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5.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答案示例: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

    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这只不过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

    7.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空明)。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 

    8.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 

    9.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按原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检测题,共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