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A-【期末冲刺】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高一化学第二学期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试卷A
一、单选题(共17题,共51分)
1、(3分)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酸雨主要由N、S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危害严重
B. 工业上通常可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减少SO2的排放
C. 市售“铁强化酱油”中含有大量铁元素
D. 沼气和天然气是常见的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2、(3分)反应4A(s)+3B(g) ⇌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B.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1•min-1
D. 在这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3、(3分)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 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2
C. 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D. 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为CH4
4、(3分)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X>Y>Z
B. Z>Y>X
C. Z>X>Y
D. Y>X>Z
5、(3分)关于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为正极
C. 在外电路,电子流出正极
D. 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6、(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B. 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单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金属钛
C. 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D. 燃料的脱硫脱氮、 的回收利用和 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7、(3分) 浓缩海水与氨气反应可得 ,进一步与酸反应可得 ,下列设计的相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用装置甲制取
- 用装置乙制得
- 用装置丙蒸干溶液获得
D. 用装置丁从浓缩海水与氨气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8、(3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
C.中含有个电子
D.被还原生成
9、(3分)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①v(NH3)=2v(CO2)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 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1号”CPU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C.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鉴别CO2和SO2
D.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11、(3分)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略去加热仪器等)制备。
已知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a)
(b)
(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A中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
B. 可作为高效脱氯剂,溶液与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装置B、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D. 理论上应使烧瓶C中和恰好完全反应,则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3转化为NH4NO3属于氮的固定
B. 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后,铜片质量不变
C. 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D. 蘸有浓盐酸、浓硫酸的玻璃棒分别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都有白烟
13、(3分)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实力,化学材料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钛合金是金属材料
B. “C919”大飞机使用的氮化硅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
C. “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二氧化硅
D. “山东舰”航母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1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是一种淡黄色易溶于CS2的晶体
B.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 硫与Fe反应生成FeS,与Cu反应生成CuS
D. 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气体SO2
15、(3分)我国规定,所有销售的食品包装标签配料表上,食品添加剂应使用规定的产品名称或种类名称,其中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注明。下图标签注明的添加剂中属于着色剂的是( )
浓缩菠萝汁
配料:水、浓缩菠萝汁、蔗糖、柠檬酸、黄原胶、甜味素、维生素C、柠檬黄、日落黄、山梨酸钾
果汁含量:≥80%
①柠檬酸 ②山梨酸钾 ③甜味素 ④菠萝香精 ⑤柠檬黄 ⑥日落黄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⑤⑥ D. ③④
16、(3分)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所属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A. 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乙烷在氧气中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C.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17、(3分)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方案、现象 | 结论 |
A | 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 油脂已经完全皂化 |
B | 将石蜡油(液态石蜡)分解的产物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逐渐褪色 | 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乙烯 |
C | 将溴水加入苯中,振荡、静置后分层,水层颜色变浅 | 说明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
D | 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 | 说明淀粉已水解完全 |
二、填空题(共2题;共10分)
18、(5分)乙醇在能源、生产及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关于乙醇的若干问题:
(1)用物理、化学方法各一种鉴别乙醇和汽油
方法① ;方法② 。
(2)用乙醇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根据要求,分别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①氧化反应_______ ;
②消去反应 ;
③置换反应 。
(3)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为什么要用酒精处理后再焊接?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5分)某温度时,在4L的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三、实验题(共2题;共25分)
20、(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试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剂,设计两个原理不同的简单实验(只要写出两个实验方案即可),证明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强。
试剂:Mg条、Al丝、AlCl3溶液、MgCl2溶液、稀HCl、NaOH溶液
实验方案:① ;
实验方案:② 。
(2)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Cu + 2FeCl3 = 2FeCl2+ CuCl2设计一个原电池 。
21、(15分)以下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请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用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导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
【实验步骤】
(1)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加入2~3块碎瓷片;(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a.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 。
四、计算题(共1题;共14分)
22、(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量的乙醇和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分别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10.8g,碱石灰增重13.2g。求乙醇和氧气物质的量分别是 、 。
(2)若将0.5mol乙醇与9.2g金属钠充分反应,则标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是 。
期末测试卷A
1.【答案】C
【解析】酸雨主要由N、S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酸雨具有腐蚀性,危害严重,故A正确;工业上通常可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B正确;市售“铁强化酱油”中含有少量铁元素,故C错误;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故D正确;选C。
2.【答案】B
【解析】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则v(B)= =0.3mol•L-1•min-1。A为固态,不能用浓度变化表示其反应速率,故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算成正比,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比值是3∶2∶1,故B正确;化学反应速率v(B)为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故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量逐渐减少,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的,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燃烧生成物中的CO2中的C和H2O的H来自有机物,但是不能肯定原有机物中有无氧元素;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原有机物中的C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原有机物可能是甲烷、甲醇等有机物;故选C。
4.【答案】B
【解析】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阳离子半径,由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序数为Y>X,又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同一周期,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同周期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序数越小,则原子序数为Z>Y,所以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为Z>Y>X,故选B。
5.【答案】A
【解析】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原电池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作负极,故B错误;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C错误;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循环利用,故A正确;钛合金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固体反应制取,钠可以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出单质钛,故B错误;晶体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故C正确;SO2和NOx的排放可导致酸雨发生,则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故D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氧化钙遇水放热,促进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A正确;海水中镁离子遇氨水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氨气易溶于水,故装置需防倒吸,故B正确;加热促进MgCl2溶液的水解,且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应采用降温结晶法制备 ,故C错误;浓缩海水与氨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采用过滤装置分离,故D正确;故选C。
8.【答案】A
【解析】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得到葡萄糖,故A正确;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含有O元素,不是烃类,属于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一个CO分子含有14个电子,则1molCO中含有14×6.02×1023=8.428×1024个电子,故C错误;未指明气体处于标况下,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①v(NH3)=2v(CO2),只告诉数值关系,没有指明反应进行的方向,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②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压强随反应的进行在不断改变,当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质量在不断改变,密度在不断改变,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④密闭容器中氨气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由此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综合以上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故A正确;CPU芯片主要成分为晶体硅,光导纤维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二者主要成分不相同,故B错误;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鉴别SO2和CO2,故C错误;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潜水艇中供氧剂,与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无关,在反应中过氧化钠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70%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98%的浓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与亚硫酸钠固体的反应速率大于98%的浓硫酸,故A正确;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钠、盐酸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由分析可知,装置B、D为空载仪器,起防止倒吸的作用,故C正确;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硫化钠、亚硫酸钠反应制得硫代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3SO2+Na2SO3=3Na2S2O3,反应中硫化钠与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12.【答案】C
【解析】NH3转化为NH4NO3属于不同化合态的氮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后,硝酸根在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金属铜,所以铜片质量减小,故B错误;铵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形成的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故C正确;浓硫酸难挥发,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分别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不会产生白烟,故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传统硅酸盐材料是指玻璃、水泥、陶瓷,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硅单质,故C错误;碳纤维不是有机物,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的晶体,A正确;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B正确;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即硫与Fe反应生成FeS,与Cu反应生成Cu2S,C错误;SO2能形成硫酸型酸雨,化石燃料中往往含有硫元素,其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气体SO2,故化石燃料燃烧时需进行脱硫处理,D正确;故答案为:C。
15.【答案】C
【解析】①柠檬酸是调味剂;②山梨酸钾是防腐剂;③甜味素、④菠萝香精是甜味剂;⑤柠檬黄、⑥日落黄是着色剂。
16.【答案】B
【解析】 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取代反应;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故错误; 乙烷在氧气中燃烧和乙烯在空气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是加成反应,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是取代反应,故错误。故选B。
17.【答案】D
【解析】油脂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油脂已经完全皂化,A项错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但不一定是乙烯,B项错误;将溴水加入苯中,苯可以将溴萃取进入苯层,两者未发生化学反应,C项错误;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已没有淀粉,淀粉已经水解完全,D项正确;答案选D。
18.【答案】(1)各取两种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分层者为汽油,不分层者为乙醇;;;; 各取两种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钠,反应的为乙醇,不反应的为汽油
(2) O2+2CH3CH2OH 2H2O+2CH3CHO;;;; CH3CH2OH CH2=CH2↑+H2O;;;;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用火烧法除去漆层后,铜表面可生成一层黑色CuO,会影响焊接质量。在酒精中蘸一下,发生反应,排除了CuO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CuO+CH3CH2OH Cu+H2O+CH3CHO
【解析】(1)①物理方法:利用与水的溶解性的差异,各取两种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分层者为汽油,不分层者为乙醇,故答案为:各取两种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分层者为汽油,不分层者为乙醇;②化学方法:利用能否与钠反应,各取两种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钠,反应的为乙醇,不反应的为汽油。
(2)①乙醇能燃烧,燃烧是氧化反应,方程式为:O2+2CH3CH2OH 2H2O+2CH3CHO;②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是,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③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用火烧法除去漆层后,铜表面可生成一层黑色CuO,会影响焊接质量。在酒精中蘸一下,发生反应生成Cu,排除了CuO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方程式为:CuO+CH3CH2OH Cu+H2O+CH3CHO。
19.【答案】(1)3Y + Z⇌2X
(2)0.025mol·L-1·min-1
【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中Y、Z的物质的量减小,X的物质的量增多,则Y、Z为反应物,X为生成物,且Δn(Z):Δn(Y):Δn(X)=0.1mol:0.3mol:0.2mol=1:3: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Y+Z⇌2X,故答案为:3Y+Z⇌2X;(2)由图像可以看出,v(X)= =0.025mol·L-1·min-1,故答案为:0.025mol·L-1·min-1。
20.【答案】(1) 用Mg条和Al丝分别与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的快慢;;;; 将Mg条和Al丝靠在一起,插入稀HCl中,观察其气泡产生的情况
(2)结合原电池构成的条件而定,负极材料为铜,正极材料可用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解析】(1)证明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元素强,可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来比较,或者利用原电池原理,则方案一: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铝条和镁条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快慢;方案二:将Mg条和Al丝靠在一起,插入稀HCl中,观察其气泡产生的情况,故答案为: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铝条和镁条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快慢;将Mg条和Al丝靠在一起,插入稀HCl中,观察其气泡产生的情况;(2)Cu + 2FeCl3=2FeCl2+ CuCl2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负极,铁离子得到电子,在正极放电,所以该原电池组成为负极材料为铜,正极材料可用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故答案为:结合原电池构成的条件而定,负极材料为铜,正极材料可用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21.【答案】乙;防止倒吸
装置的气密性;CH3COOH+C2H5OH CH3COOCH2CH3+H2O;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分液
【解析】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而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较合理的是乙,因为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易引起倒吸;将玻璃导管改成球形干燥管,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a.进行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酯化反应中,乙酸脱去羟基,乙醇脱去羟基中的H氢原子,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H2CH3+H2O;实验过程中,乙醇和乙酸会挥发出来,乙醇会溶于Na2CO3溶液,乙酸会与Na2CO3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有助于其析出,因此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最后得到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
22.【答案】(1) 0.2mol;;;; 0.55mol
(2)4.48L
【解析】(1)浓硫酸增重10.8g,即生成水的质量是10.8g,n(H2O)=10.8g÷18g/mol=0.6mol,根据氢原子守恒,可得:C2H5OH~3H2O,所以n(C2H5OH)= =0.2mol;碱石灰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CO2的质量,故n(CO2)= =0.3mol,根据碳原子守恒:n(CO)=2×0.2mol-0.3mol=0.1mol,根据氧原子守恒:n(O2)= =0.55mol;(2)9.2g钠的物质的量是9.2g÷23g/mol=0.4mol,根据方程式2C2H5OH+2Na=2C2H5ONa+H2↑可推知乙醇过量,应按钠的量进行计算,即生成标况下氢气的体积是V(H2)=0.2mol×22.4L/mol=4.48L。
冲刺卷05-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临考冲刺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这是一份冲刺卷05-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临考冲刺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业冶炼镁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冲刺卷04-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临考冲刺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这是一份冲刺卷04-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临考冲刺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共1页。
冲刺卷0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临考冲刺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这是一份冲刺卷0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临考冲刺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