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第4课时教案
展开第四课时
单元课时 | 第4课时 | 知识课题 | 阅览室(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 节次 | 1 | 设计者 | 陈茜 | 其它 |
| ||||||
所涉单元大概念(表述) | 1、能正确熟练计算退位减法:相同数位相减。 2、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还剩,比多少。 | ||||||||||||||
学习内容分析 | 教科书通过阅览室的场景,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学生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科书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前两个问题是探索算法,是教学的重点;最后一个问题的应用,是在前两个问题基础长的抽象和提升。 | ||||||||||||||
学情分析 | 本节课是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以及20以内退位减法基础上,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
学习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 ||||||||||||||
评价设计(作业设计) | 课堂:
| ||||||||||||||
课后: | |||||||||||||||
学习活动关键问题 |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借1当十”的道理。 | ||||||||||||||
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 |||||||||||||||
学习环节 | 关键问题(或内容) | 活动形式 | 预设 | 引导策略 | 达成目标(或大概念) | ||||||||||
第一环节 | 情境创设: | 展示后观察、表述 | 表述完整 | 提问引导: 能有序并完整的表述吗? | 能够从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 ||||||||||
第二环节 | 问题: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 先列算式,尝试计算,全班交流 | 策略: 小棒; 计数器 | 提问引导: 你是怎么想的? 能完整表述你的想法吗? | 达成目标: 帮助学生探索整十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借助计数器,强调“借1当十”的道理。 | ||||||||||
第三环节 | 问题: 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 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 | 策略: 尝试列竖式 | 提问引导: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上0减7不够减怎么办?
| 达成目标: 学习竖式计算。脱离计数器直接用竖式计算整十数减一位数。 | ||||||||||
第四环节 | 问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 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 | 策略: 小棒; 计数器 | 提问引导: 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什么? 竖式算法与前面哪种口算方法思路是一样的? 所有这些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 达成目标: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 ||||||||||
记录与反思 | |||||||||||||||
学生学习表现 |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通过交流分享,获得更多计算方法,充分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 ||||||||||||||
教师教学过程 | 读图找出数学信息 , 提出数学问题 , 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 解决问题 , 巩固应用、探索提高 | ||||||||||||||
反思与调整 | 1、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过程,借助计数器等直观模具理解“借1当十”的道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培养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阅览室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阅览室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跳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跳绳教案,共5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阅览室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阅览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