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下列几种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繁殖的是( )
A. 用带芽的绿萝枝叶水培繁殖绿萝 B. 竹子利用地下茎繁殖
C. 兰花的组织培养 D. 一颗西瓜子落在土壤中生根发芽
2. 蝗虫主要蚕食禾本科农作物幼嫩的茎和叶,导致农作物减产。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是( )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3. “萍叶青浮水,蛙声闹彻明”,蛙声彻夜不停,意味着青蛙进入繁殖时期。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外受精 B. 整个过程可以离开水进行
C. 幼体用肺呼吸 D. 完全变态发育
4. 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关于鸟类的生殖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条件合适,鸟卵都可以发育成雏鸟
B. 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位于鸟卵钝端
C. 鸟卵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都由卵白提供
D. 求偶、产卵、育雏是所有鸟类都有的繁殖行为
5. 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B. 基因组成相同,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C. 在相同环境中,基因组成相同,性状相同
D. 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组成相同
6. 如图是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图解,其中②表示的是( )
A. DNA B. 细胞核 C. 基因 D. 染色体
7. 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子、白细胞、肌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A. 23条、46条、23条、0条 B. 46条、92条、92条、46条
C. 23条、23条、46条、46条 D. 23条、46条、46条、0条
8. 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可见,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近亲结婚容易生出畸形的孩子,或身体残缺,或弱智痴愚,以致后代不能繁盛。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理由是( )
A. 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得多 B. 近亲结婚导致男女比例失衡
C. 近亲结婚容易导致家庭不和睦 D. 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都不健康
9. 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采用辐射诱变方法培育的含油量高的大豆 B. 玉米中出现白化苗
C. 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有色盲的儿子 D. 在土壤中施加有机肥获得高品质的蔬菜
10. 下列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A. 近视眼、肺结核、蛔虫病 B. 糖尿病、侏儒症、坏血病
C. 红绿色盲、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D. 艾滋病、乙肝、佝偻病
11. 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人是( )
A. 袁隆平 B. 霍金 C. 巴斯德 D. 孟德尔
12.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唯一证据
B.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D.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3.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细菌为适应环境而产生耐药性变异 B.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
C. 耐药菌产生的变异不会遗传给下代 D. 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14. 下列属于病原体的是( )
A. 乙肝病毒携带者 B. 流感病毒 C. 空气飞沫 D. 患狂犬病的狗
15.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甚至会造成大批病人死亡,下列有关染病及其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传染病是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B.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或病毒等
C.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D. 现在就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6.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若①是受精卵,其中蝉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 ______ (用图甲序号和箭头表示);属于 ______ 发育(选填“变态”、“完全变态”或“不全变态”)。
(2)家蚕可通过延长[ ______ ](填图甲序号)期来提高蚕丝产量。
(3)“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子”由图乙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而来,期间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5] ______ 。
17.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的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图中Ⅱ代3号患有白化病(头发、皮肤均表现白色)。请据此分析作答:
(1)在遗传学上,肤色正常和白化,我们称之为一对 ______ 。据图可以判断 ______ (选填“正常”或“白化”)是隐性性状。
(2)若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患病女孩(3号)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3)Ⅱ2表现正常,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______ 。
(4)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 ______ ,这个男孩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
18. 小强同学学习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很感兴趣。如图是小强对家族内有无耳垂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小强妈妈耳垂性状与外公外婆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2)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耳垂的有无)的显、隐性基因,则爸爸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如图中的 ______ (填写序号)。
(3)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为有耳垂男孩的几率是 ______ ,这个男孩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4)小强的爸爸妈妈均为单眼皮(隐性性状),若小强的妈妈做了双眼皮美容手术,这种改变后的性状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19. 图一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二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图三是人类的起源与生殖发育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所示的装置[A]中的气体模拟的是 ______ 的气体成分,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______ 。
(2)在图二中,丙代表的动物类群是 ______ ,从生物形态结构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______ 。
(3)图三中的[1]是 ______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8%,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的为99%。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人类与 ______ (选填“大猩猩”或“黑猩猩”)亲缘关系更近。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 月季花的颜色多种,形态各异,四季常开,深受人们喜爱。月季常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月季插条成活的因素有哪些?在月季扦插的最佳时期进行实验后获得的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环境: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枝/组;培养时间三周)
分组
处理
扦插土壤
插条切口
插条选择
成活率(%)
甲组
不消毒
斜向切口
带有芽的枝条
47
乙组
消毒
水平切口
带有芽的枝条
42
丙组
消毒
斜向切口
没有芽的枝条
13
丁组
消毒
斜向切口
带有芽的枝条
92
(1)月季采用扦插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 ______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丙组和丁组的变量是 ______ ,其中对照组是 ______ (选填“丙”或“丁”)组。
(3)在此实验中,除了研究的因素外,其它条件都相同,遵守了 ______ 原则。
(4)在此实验中,每组都选择10枝而不用一枝,目的是 ______ 。
(5)由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用带芽的绿萝枝叶水培繁殖绿萝、竹子利用地下茎繁殖、兰花的组织培养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一颗西瓜子落在土壤中生根发芽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2.【答案】B
【解析】解:蝗虫的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蝗虫的若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因此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时期。灭蝗最好在若虫期特别是3龄前蝗虫翅不发达,有利于集中消灭。
故选:B。
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中幼虫和成虫的不同特点。
3.【答案】A
【解析】解:A、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A正确。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B错误;
C、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错误;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A。
两栖动物既有象鱼类那样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又有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4.【答案】B
【解析】解:A、外界条件合适,受精的鸟卵可以发育成雏鸟,错误;
B、鸟卵钝端有一个空腔是气室,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正确;
C、鸟卵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都由卵白、卵黄提供,错误;
D、求偶、交配、产卵是所有鸟类都有的繁殖行为,错误。
故选:B。
鸟类的繁殖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掌握鸟类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性状相同,基因组成未必相同,如AA或Aa,含有不同基因,但两个个体的性状是相同的,A错误。
B.性状还会受环境的控制,所以基因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相同环境中,基因组成相同,性状相同,C正确。
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AA或Aa,含有不同基因,但两个个体的性状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C。
(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
(2)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可知“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因此题干中的④表示细胞核、③表示染色体、②表示DNA、①表示基因。
故选:A。
如图是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图解,图中④到①的逻辑关系是:④包③,③包含②,②包含①,①的范围最小,④的范围最大,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7.【答案】D
【解析】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23对)染色体,因为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卵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23条、0条。
故选: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8.【答案】A
【解析】解: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率,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故选:A。
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和意义。
9.【答案】D
【解析】解:ABC、此三项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
D、在土壤中施加有机肥获得高品质的蔬菜,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10.【答案】C
【解析】解:A、近视眼是由于用眼不当造成的,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蛔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都不属于遗传病。
B、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过少造成的,侏儒症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坏血病是维生素缺乏症,都不属于遗传病。
C、红绿色盲、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
D、艾滋病、乙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佝偻病是人体缺乏维生素D或缺钙造成,都与遗传物质无关,都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C。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A不符合题意。
B、史蒂芬•威廉•霍金是剑桥大学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理论家,B不符合题意。
C、巴斯德是法国科学家,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C不符合题意。
D、结合分析可知,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解答此考点的题关键是熟记有关生物学的历史。
12.【答案】B
【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A错误。
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C错误。
D、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D错误。
故选:B。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据此判断。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13.【答案】B
【解析】解:A、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故细菌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定向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
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B正确。
C、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C错误。
D、变异对生物来说,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D错误。
故选:B。
细菌后代中存在变异,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耐药性状的细菌被保留下来,经过逐代积累,即便加大抗生素剂量仍无法杀灭,原因是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对细菌的长期选择,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甚至产生了“超级细菌”。因此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14.【答案】B
【解析】解:A、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不属于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B符合题意;
C、空气飞沫属于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患狂犬病的狗属于传染源,不属于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病原体的概念。
15.【答案】A
【解析】解:A、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A错误。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或病毒,B正确。
C、传染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是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C正确。
D、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来进行制定,目的就是为阻止疾病的传播,现在就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与传染病有关的知识。
16.【答案】①→②→④ 不完全变态 ② 6 胚盘 卵黄
【解析】解:(1)蝉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甲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若①是受精卵,其中蝗虫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④,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家蚕的幼虫能够吐丝作茧,农业生产上常用延长②幼虫期来提高蚕丝产量。
(3)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就是在蛋黄上看到的小白点)称为6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5卵黄。
故答案为:
(1)①→②→④;不完全变态;
(2)②;
(3)6胚盘;卵黄。
图甲中,①为受精卵,②幼虫(若虫),③蛹,④成虫。图乙中1是卵黄膜、2系带、3卵壳、4是卵壳膜、5卵黄、6是胚盘、7是卵白、8是气室。
解答此题要掌握鸟卵的结构及家蚕的发育过程。
17.【答案】相对性状 白化 Aa AA或Aa 50% 22对常染色体+XY
【解析】解:(1)在遗传学上,肤色正常和白化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据图Ⅰ代1和2正常,子代出现白化,可以判断白化是隐性性状。
(2)若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Ⅰ代1和2正常,子代出现白化,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的基因型都是杂合的,即Aa,因此,该患病女孩(3号)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为:
(3)根据(2)的分析可知,Ⅱ2表现正常,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
(4)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性别遗传图为:
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50%,人体有23对染色体,由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这个男孩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白化;
(2)Aa;
(3)AA或Aa;
(4)50%;22对常染色体+XY。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8.【答案】变异 Aa ④⑤ 25% Aa 不能
【解析】解:(1)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间的个体差异。小强妈妈耳垂性状与外公外婆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由题干中的图可知:有耳垂和无耳垂为一对相对性状,外公和外婆均有耳垂,妈妈无耳垂,所以无耳垂为隐性性状,有耳垂为显性性状。小强无耳垂,其基因组成为aa;爷爷有耳垂,奶奶无耳垂,爸爸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a基因,由于他有耳垂,一定也有A基因,所以他的基因组成为Aa。小强的爸爸有耳垂,基因型为Aa,在形成精子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分开。由于爸爸的基因组成为Aa,所以他的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或A,故选④和⑤。
(3)小强的爸爸有耳垂,基因组成为Aa;小强的妈妈无耳垂,基因型为aa,他们的后代有耳垂的概率为50%,是男孩的概率也为50%,所以后代是有耳垂男孩的可能性是25%,这个男孩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下:
。
(5)小强的妈妈做了双眼皮美容手术,这种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故答案为:(1)变异;
(2)Aa;④⑤;
(3)25%;Aa;
(4)不能。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判断显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掌握遗传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原始大气 有机物 两栖类 从简单到复杂 森林古猿 黑猩猩
【解析】解:(1)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图二所示是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因此甲是哺乳类,乙是爬行类,丙是两栖类。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从生物形态结构上看生物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3)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8%,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的为99%。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更近。
故答案为:
(1)原始大气;有机物。
(2)两栖类;从简单到复杂。
(3)森林古猿;黑猩猩。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图二中甲表示哺乳类、乙表示爬行类、丙表示两栖类;图三中1表示森林古猿。
本题考查探究生命的起源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做出大胆的假设、推测,这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条重要途径。
20.【答案】无性 芽 丁 单一变量 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对扦插枝条进行消毒,能够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解析】解:(1)月季采用扦插进行繁殖的方式,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
(2)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丙组(没有芽的枝条)和丁组(带有芽的枝条)的唯一变量是芽,其中对照组是丁组,起到对照作用。
(3)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在此实验中,除了研究的因素外,其它条件都相同,遵守了单一变量原则。
(4)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见,在此实验中,每组都选择10枝而不用一枝,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甲组和丁组对照,变量是“是否消毒”。由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甲组成活率47%,丁组成活率9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对扦插枝条进行消毒,能够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
(1)无性
(2)芽;丁
(3)单一变量
(4)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对扦插枝条进行消毒,能够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本题考查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植物的无性生殖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银海区三雅学校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银海区三雅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