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化学
一、单选(每题2分,共70分)
1. 晨光穿透林间薄雾时,形成美丽光柱,薄雾属于
A. 溶液 B. 悬浊液 C. 胶体 D. 乳浊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薄雾属于胶体,在晨光照射下,产生丁达尔效应,形成美丽的光柱,溶液与浊液无此性质;
故选C。
2. 下列几乎不影响气体体积的是
A. 温度 B. 压强 C. 微粒数目 D. 微粒直径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常,气体微粒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微粒直径的10倍,则微粒直径几乎不影响气体体积,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是微粒数目、微粒间的平均距离,而微粒间的平均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故D满足;
选D。
3. 下列物质不能做为碘水萃取剂的是
A. 苯 B. 汽油 C. 四氯化碳 D. 酒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萃取剂不溶于水,与溶质不发生反应,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苯不溶于水,且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用苯做为碘水萃取剂,故A不选;
B.汽油不溶于水,且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用汽油做为碘水萃取剂,故B不选;
C.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用四氯化碳做为碘水萃取剂,故C不选;
D.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酒精做为碘水萃取剂,故D选;
故选D。
4. 与“海水晒盐”原理相仿的实验操作是
A. 过滤 B. 蒸发 C. 萃取 D. 蒸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用于互不相溶的固液分离,不同于海水晒盐原理,A错误;
B.蒸发是升高温度让一种物质挥发出来,留下另一种物质的方式,类似于海水晒盐,B正确;
C.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不同于海水晒盐原理,C错误;
D.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不同于海水晒盐原理,D错误;
故答案选B。
5. 欲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Mg2+、SO,加入三种除杂试剂顺序不可行的是
A. NaOH BaCl2 Na2CO3 B. BaCl2 NaOH Na2CO3
C. Na2CO3 BaCl2 NaOH D. BaCl2 Na2CO3 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除去Ca2+,要使用Na2CO3溶液;欲除去SO,要使用BaCl2溶液,这时就要引入过量Ba2+,除去过量Ba2+,就要使用Na2CO3溶液,为使实验步骤简单,除去SO加入的BaCl2溶液就要在加入Na2CO3溶液之前,这样除去Mg2+要使用NaOH溶液,过量的OH-及要用盐酸除去,而加入NaOH溶液除去Mg2+在使用试剂顺序无要求,因此三种试剂使用顺序可以是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而不能是按Na2CO3、BaCl2、NaOH顺序,故合理选项是C。
6. 在0.5 mol Ba(OH)2中,含有OH—的数目约为
A. 1.0 B. 7.22×1023 C. 6.02×1023 D. 3.01×1023
【答案】C
【解析】
【详解】1个氢氧化钡中含有2个氢氧根离子,则0.5 mol氢氧化钡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数目约为0.5 mol×2×6.02×1023mol-1=6.02×1023个,故C正确。
7. 对于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硝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个数相等 B. 氧原子个数相等 C. 氢原子的个数相等 D. 质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硝酸分子个数相等,A正确;
B.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硝酸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4:3,B错误;
C.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硝酸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C错误;
D.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硝酸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比值为98:63,D错误;
答案选A。
8. 标况下,将44.8L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中配制成2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
A. 2 mol·L-1 B. 1 mol·L-1 C. 22.4 mol·L-1 D. 0.5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44.8L 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2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1mol/L;
故选B。
9.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生成的是
A FeS B. CuS C. CuCl2 D. FeCl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铁与硫粉混合加热能生成FeS,A项正确;
B. 铜与硫粉混合加热能生成Cu2S,B项错误;
C. 铜在氯气中点燃会生成CuCl2,C项正确;
D. 铁在氯气中点燃会生成FeCl3,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氯气与金属单质化合可得到金属的最高价氯化物,而硫的氧化性弱于氯气,不能得到最高价金属硫化物。
10.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S®SO2 B. SO®SO2 C. S®H2S D. S2-®SO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中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过程是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是还原反应;
【详解】A.S®SO2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A不符合;
B. SO®SO2中S元素化合价不变,B不符合;
C. S®H2S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C符合;
D. S2-®SO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D不符合;
答案选C。
11.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SO、NO、H+ B. I-、OH-、H+、K+
C. NH、Cl-、OH-、NO D. Na+、H+、CO、SO
【答案】A
【解析】
【详解】A.、、、H+离子间不能反应,故A能大量共存;
B.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故B不能大量共存;
C.与OH-能反应生成NH3∙H2O,故C不能大量共存;
D.H+与CO能反应生成CO2,故D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A。
12. 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这体现了二氧化硫的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吸附性 D. 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体现了漂白性,反应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不变,与氧化性、还原性无关,二氧化硫不具备吸附性,D满足;
答案选D。
13. 下列可能引起酸雨的是
A. 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B.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 大量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 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氟烃类化学物质会破坏臭氧层,不会引起酸雨,故A错误;
B.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会引起酸雨,故B错误;
C.大量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释放出SO2等气体,可能引起硫酸型酸雨,故C正确;
D.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不会引起酸雨,故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属于铵态氮肥的是
A. NH4Cl B. KNO3 C. NaNO3 D. CO(NH2)2
【答案】A
【解析】
【详解】A.NH4Cl中含有铵根离子,属于铵态氮肥,故A正确;
B.KNO3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属于硝态氮肥,故B错误;
C.NaNO3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属于硝态氮肥,故C错误;
D.CO(NH2)2属于有机物,不是铵盐,尿素属于有机氮肥,不属于铵态氮肥,故D错误;
故选A。
15. 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A. 易液化 B. 比空气轻 C. 极易溶于水 D. 能跟水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使烧瓶内压强降低,所以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
【详解】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形成压强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当向装满氨气的烧瓶中滴入少量水,由于大量的氨气溶解,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烧瓶中,从而形成喷泉,故选C。
【点睛】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
16. 下列各组元素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
A. 锂、钠、钾 B. 氟、氯、溴 C. 硅、磷、氯 D. 碳、氧、硫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氧为第二周期,铝是第三周期,故A错误;
B.氟、氯、溴分别为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第四周期,故B错误;
C.硅、磷、氯都位于第三周期,故C正确;
D.碳、氧为第二周期,硫是第三周期,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7. 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2周期,IIA族 B. 第2周期,IVA族
C. 第3周期,IVA族 D. 第3周期,VIA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K层到L层,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位于第三周期IVA族,C满足题意;
答案选C。
18.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N>C B. 酸性:HClO>H2SO4
C. 碱性:Mg(OH)2>NaOH D. 热稳定性 H2S>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N>C,A正确;
B.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ClO
D.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S,则热稳定性:H2O>H2S,D错误;
故选A。
19. X元素的原子有20个中子和19个电子,下列可表示X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X元素原子有20个中子和19个电子,则其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19,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9,则C满足;
选C。
20. 下列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 Al B. F C. N D. Si
【答案】B
【解析】
【详解】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 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S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F,故选B。
2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微粒是Ne,A错误;
B.该微粒是Mg,B错误;
C.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1,核外电子数是10,属于钠离子,C正确;
D.质子数是17,核外电子数是18,是氯离子,D错误;
答案选C。
22. 下列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A. Be B. Cl C. N D. K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称为短周期,前18号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Be是4号元素,Cl是17号,N是7号,K是19号,只有K不属于短周期元素;
故选D。
23.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 NH3和NH4Cl B. HCl和H2O C. KCl和CO2 D. NaCl和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3由分子构成,分子内只含有共价键,NH4Cl含有离子键、共价键,A错误;
B.HCl和H2O都只存在极性共价键,B正确;
C.KCl含有离子键,而CO2含有共价键,C错误;
D.NaCl含有离子键,而H2含有共价键,D错误;
故选B。
24.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时,没有氢气产生的是
A. 锌与硫酸 B.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 C. 铁与盐酸 D. 铝与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有氢气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中有氢气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中有氢气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钝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中没有氢气产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金属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相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加热且无水条件下,钠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C. 上述反应中无水CuSO4表现了还原性
D. 反应的生成物有硫酸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熔化的钠与无水CuSO4粉末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钠和铜,钠做还原剂,硫酸铜做氧化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硫酸铜做氧化剂,表现了氧化性,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的生成物有硫酸钠,故D正确;
故选C。
26. 下列关于Na2O与Na2O2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都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B. 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
C. 与水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二者都是钠的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O是由构成的离子化合物,Na2O2是由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Na2O2中的氧为-1价,故B错误;
C.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Na2O2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27.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 最后溶液变蓝色 B. 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 溶液仍为紫色 D. 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Na2O2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 = 4NaOH+O2↑,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中间产物H2O2,H2O2具有漂白性,最后使溶液褪色,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8.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Fe3O4 可用作红色颜料 B. 仅用 KSCN 溶液即可检验 Fe2+
C. Fe(OH)2 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D. 可用CO还原Fe2O3得到Fe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3O4为黑色固体、不可用作红色颜料,而氧化铁为红色固体、可以做红色颜料,故A错误;
B.亚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不反应,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因此检验亚铁离子需要先加硫氰化钾溶液,再滴加氯水,出现血红色溶液,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
D.可用CO还原Fe2O3得到Fe单质,工业上利用该原理炼铁,故D正确;
故选D。
29. 某物质在1min内浓度变化为6mol·L-1,则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A. 6 mol·L-1·S-1 B. 0.1 mol·L-1·S-1
C. 0.6mol·L-1·S-1 D. 6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可知,;
故选B。
30. 密闭恒容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能说明其达到平衡的是
A. 氮气、氢气、氨气共存 B. 消耗1mol氮气生成2mol氨气
C. v(氢气)=3v(氮气) D. 氮气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不管平衡与否,氮气、氢气、氨气始终共存,难以确定各成分的量是否不再变化、难以判断是否平衡,A不符合;
B. 消耗1mol氮气生成2mol氨气,均是正反应,难以确定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难以判断是否平衡,B不符合;
C. 同一个方向的速率,始终满足v(氢气)=3v(氮气) ,没有指明反应方向,难以确定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难以判断是否平衡,C不符合;
D. 反应过程中氮气浓度会变化,当氮气浓度保持不变时,符合平衡特征,D符合;
答案选D。
31. 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碳酸 B. 甲烷 C. 明矾 D. 氯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机物指除CO、CO2、碳酸、碳酸盐等,含碳的化合物,甲烷属于有机物,B正确;
故选:B。
32. 乙烯与氢气的反应类型是
A. 加成 B. 氧化 C. 取代 D. 消去
【答案】A
【解析】
【详解】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碳碳双键中一根断裂、碳原子上分别连上H原子,则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氢气是还原剂,该反应中乙烯发生了还原反应,结合选项可知,A满足;
选A。
33. 甲烷的空间构型是
A. 直线型 B. 平面型 C. 正六边形 D. 正四面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烷分子中存在4个等同的C-H,二氯甲烷只有1种,则甲烷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D满足;
选D。
34. 关于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有羧基 B. 结构简式为CH3COOH C. 能用于除水垢 D. 在水中完全电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含有羧基,A正确;
B.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B正确;
C.乙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反应,生成可溶性钙、镁盐,从而除去水垢,C正确;
D.乙酸为弱电解质,在水中无法完全电离,D错误;
故答案选D。
35. CH4和C2H6的关系是
A. 同系物 B. 同位素 C. 同分异构 D. 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CH4和C2H6结构相似,都属于烷烃,且结构上相差1个CH2,故两者属于同系物;
故选A。
二、填空
36. 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1)从图1中选择一种符合图2要求的X代表的物质:X_______。
(2)H2SO3的pH_______7(选填“>、=、<”)。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FeS2属于_______。
A.盐 B. 氧化物 C. 碱
(4)写出H2SO4和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
A氧化性 B.酸性 C.还原性
(6)写出SO2转化为H2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7)在反应2H2S+SO2=2H2O+3S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若有1molH2S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NA。
【答案】(1)CaSO4·2H2O或Na2SO4·10H2O
(2)< (3)A
(4)2H++SO+Ba2++2OH-=BaSO4↓+2H2O
(5)AB (6) ①. SO2+H2O=H2SO3 ②. 2H2SO3+O2=2H2SO4
(7) ① SO2 ②. S ③. 2
【解析】
【小问1详解】
X中S为+6价、属于盐,则从图1中选择一种符合图2要求的X代表的物质:X为CaSO4·2H2O或Na2SO4·10H2O。
【小问2详解】
H2SO3属于酸,则pH<7。
【小问3详解】
由铁、S两种元素组成,含亚铁离子,则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FeS2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
选A。
【小问4详解】
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H2O,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
【小问5详解】
在铜和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硫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降低,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
选AB。
【小问6详解】
SO2转化为H2SO4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有许多反应可以实施该转化,例如化学方程式可以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小问7详解】
在反应2H2S+SO2=2H2O+3S中,二氧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变为S,则氧化剂是SO2,还原产物是S,硫化氢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转变为S,则1molH2S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三、实验探究
37. 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
A. 酸 B. 碱 C. 盐 D. 金属
(2)NaCl属于_______化合物(选填“共价”“离子”)。
(3)写出氯气的电子式_______;半径大小N_______Cl(选填“>”、“<”)。
(4)一水合氨是_______电解质(选填“强”、“弱”)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6)通入C装置的物质经过反应后不可能得到_______。
A. N2 B. NH4Cl C. MnCl2
(7)装置A圆底烧瓶中固体可为生石灰,简述其作用_______。
(8)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
【答案】(1)D (2)离子
(3) ①. ②. <
(4) ①. 弱 ②. NH3·H2O NH+OH—
(5)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6)C (7)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溶液中的OH—浓度,使氨水的电离平衡左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加快浓氨水的挥发
(8)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浓氨水与新制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装置B中盛有的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装置F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E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D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C中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接口G用于连接尾气吸收装置。
【小问1详解】
浓氨水中含弱碱一水合氨,碱石灰含碱氢氧化钠和氧化物氧化钙,浓硫酸的溶质是硫酸,属于酸,饱和食盐水的溶质氯化钠属于盐,浓盐酸的溶质HCl属于酸,二氧化锰和水均属于氧化物,该实验中涉及到的物质有酸、碱、盐、氧化物,没有涉及到的物质为金属单质,故选D;
【小问2详解】
氯化钠是由离子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
【小问3详解】
氯气是双原子分子,电子式为;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大,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大,则氯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一水合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碱,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NH+OH—,故答案为:弱;NH3·H2O NH+OH—;
【小问5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小问6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反应中不可能有氯化锰生成,故选C;
【小问7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浓氨水与新制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氧化钙的作用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反应放出的热量加快浓氨水的挥发,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故答案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溶液中的OH—浓度,使氨水的电离平衡左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加快浓氨水的挥发;
【小问8详解】
G处逸出的黄绿色的有毒气体为氯气,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则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上海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8页。
精品解析:上海市闵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上海市闵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Ba, 某油脂A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评价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评价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增强碳意识,小故事大智慧,物质的“基石”,绿色资源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