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化学(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化学(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是,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
化 学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盐酸 B. NaOH溶液 C. Fe(OH)3胶体 D. 硫酸铜溶液
2.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酸:HCl、 B. 酸性氧化物:、
C. 盐:NaClO、 D. 碱性氧化物:CaO、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是
A. Cu B. H2SO4 C. NaOH D. NaCl
4. 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5.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Na B. Mg C. S D. Cl
7.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钢铁的冶炼 B. 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
C. 钢铁的腐蚀 D. 食物的腐败
8. 同温同压下,一定量的H2和NH3所含氢原子的个数相同,则两气体的体积比是
A. 1:3 B. 2:3 C. 3:2 D. 1:2
9. 下列关于SO2性质的预测中,不合理的是
A. 从S元素价态看,具有氧化性 B. 从S元素价态看,具有还原性
C. 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 D. 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
10.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常见物质
铁红
刻蚀液
复方氢氧化铝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用途
红色涂料
刻蚀回收铜
抗酸药
消毒剂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
B. 将氧化铝加入稀盐酸中:
C. 向硫酸亚铁溶液加入铁粉防止其氧化:
D. 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12. 硒(34Se)位于第四周期第VIA族,由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 B. 还原性:
C. 非金属性: D. 酸性: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2.4L中一定含有2mol
B. 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 18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20mL和60mL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
14. 下列对图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NaCl形成示意图
H2在Cl2中燃烧
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NaCl固体溶解形成水合离子
白雾可能是HCl遇水蒸气形成
a点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中和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溶液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铁粉
铝粉
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
D
在空气中灼烧
A. A B. B C. C D. D
16. 实验室欲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将氯化钠置于右盘的滤纸上
B. 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C. 定容时俯视,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D 摇匀时发现漏液,损失一部分溶液,再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1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A
Ba(OH)2+ H2SO4= BaSO4↓+ 2H2O
B
C
D
A. A B. B C. C D. D
18.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顺利将1731g月壤带回地球,发现月壤中有地球土壤中极稀有的。是一种优良的核反应原料,与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中子数为1 B. 等质量的和含相同的中子数
C. 和互为同位素 D. 中的电子数为2
19. 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溶液中含有Cl-
B
取已灼烧干净的铂丝醮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有Na+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中含有Fe3+
D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取纯净的Fe(OH)2沉淀
加热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比较二者的热稳定性
验证Na2O2与H2O反应产生O2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A. A B. B C. C D. D
21. 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CO
B.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C. 该反应中碳元素的价态只升高
D. 1molC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22. 工业上常用绿矾()做处理剂,处理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1)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被氧化的是_______。
(2)该反应每消耗1mol离子,生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3.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飞船的轨道舱内安装盛有颗粒装置,为宇航员供氧。回答下列问题:
(1)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
(2)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体现了的性质有_______。
(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实验室需0.1mol/L的溶液4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填字母)。
A.450mL,4.77g B.450mL,4.8g C.500mL,5.3g
24. 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钠与水在不同实验装置中的反应情况。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钠放入甲中水槽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按图乙所示方法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定量计算。实验方法是:先在某金属箔纸上扎一些小孔,然后用此金属箔纸包住钠,将钠放入水中的同时用试管收集气体。为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箔纸应该是_______(填“铜箔”或“铝箔”)。
(4)向丙中试管放入一小块钠,开始钠沉入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与水反应,而后又浮到煤油层,在煤油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持续进行直至钠消耗完全,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
25. 人体内铁元素以和形式存在,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元素时,应补充亚铁盐。“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试剂1可选择_______。
(2)加入试剂2为了验证是否被氧化,试剂2选择_______。
(3)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将不易吸收的转化为,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性。
(4)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不仅溶液中易被氧化成,溶液中白色絮状沉淀更易被氧化,请写出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沉淀转化过程的现象是_______。
26.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I.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_______。
(2)元素⑥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II.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为黄色
( )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_______。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7.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氯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①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装置②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4)将图中气体收集装置④补充完整:_______。
(5)装置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6)为推断溶于水的产物并验证其光照分解的产物,利用数字传感器监测光照过程中某氯水的pH、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装置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三者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②表示氯水中氯离子浓度变化的图是_______(填图a或图b)。
③分析上述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
C.Fe(OH)3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对光不能产生散射作用,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是酸,是盐,A错误;
B.、都是酸性氧化物,B正确;
C.NaClO、都是盐,C正确;
D.CaO、都是碱性氧化物,D正确;
故选A。
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选;
B、H2SO4是酸,属于电解质,故B不选;
C、NaOH是碱,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NaCl是盐,属于电解质,故D不选;
答案选A。
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以加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需要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需要加入还原剂,B符合题意;
C.,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需要加入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正确;
B.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B正确;
C.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正确;
D.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但是二元强酸,应该是,D不正确;
故选D。
6. 【答案】A
【解析】
【详解】Na、Mg、S、Cl都为第三周期元素,且从左到右排列。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Na,故选A。
7.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钢铁的冶炼时发生反应Fe2O3+3CO2Fe+3CO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钢铁的腐蚀时,Fe最终转化为铁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食物的腐败时,食物中的油脂、蛋白质等发生氧化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定量的H2和NH3所含氢原子的个数相同,则H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则H2与NH3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3:2,故选C。
9.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SO2中,S元素显+4价,S元素的最低价态为-2价,最高价态为+6价。
【详解】A.从S元素价态看,SO2中S元素价态能降低,则SO2具有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
B.从S元素价态看,SO2中S元素价态能升高,则SO2具有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SO2对应的酸为亚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C不符合题意;
D.SO2对应的酸为亚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不能与稀硫酸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棕色固体,俗称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A正确;
B.刻蚀液中可与铜反应生成和,可用于刻蚀回收铜,B错误;
C.可中和胃酸中的HCl,可用于抗酸药,C正确;
D.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可用作消毒剂,D正确;
故选B。
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正确;
B.将氧化铝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B正确;
C.硫酸亚铁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若Fe2+被氧化为Fe3+,铁粉能将Fe3+还原为Fe2+,从而防止其被氧化:,C不正确;
D.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D正确;
故选C。
12. 【答案】A
【解析】
【详解】A.Se与O同主族,O与F同周期,由三者的相对位置,可确定非金属性Se<O<F,则热稳定性:,A不正确;
B.Se与S同主族,S与Cl同周期,非金属性Se<S<Cl,则还原性:,B正确;
C.O、S、Se为同主族元素,且从上到下排列,则非金属性:,C正确;
D.Cl与S同周期,S与Se同主族,非金属性Cl>S>Se,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D正确;
故选A。
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氯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将40gNaOH溶于1L水,水的体积为1L,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无法确定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故B错误;
C.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1mol水的体积不是22.4L,故C错误;
D.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所以常温常压下,20mL CH4与60mLO2的分子数之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与Cl2反应,生成NaCl,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A不正确;
B.H2在Cl2中燃烧,生成的HCl易溶于水,遇空气中的水蒸气产生白雾,B正确;
C.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当二者刚好完全反应时发生反应Ba(OH)2+ H2SO4= BaSO4↓+ 2H2O,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接近0,对应图中的a点,C正确;
D.NaCl固体溶解水,Na+、Cl-都形成水合离子,但通常仍以Na+和Cl-表示,电离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A。
15.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
B.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NaOH溶液可溶解Al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而Fe不反应,则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可除去Fe中混有的Al,故C正确;
D.空气中灼烧氢氧化铁可分解,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②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16. 【答案】C
【解析】
【详解】A.依据天平的制造原理,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则氯化钠应置于左盘的滤纸上,A不正确;
B.配制一定浓度NaCl溶液时,称好的NaCl固体应放入烧杯内溶解,不能放到容量瓶中溶解,B不正确;
C.定容时俯视,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高,C正确;
D.摇匀后,溶液的浓度已恒定,若发现漏液,损失一部分溶液,再加水定容至刻度线,必然造成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减小,D不正确;
故选C。
17. 【答案】A
【解析】
【详解】A.Ba(OH)2+ H2SO4= BaSO4↓+ 2H2O,可改写为离子方程式Ba2+ + 2OH-+ 2H++= BaSO4↓+ 2H2O,A不正确;
B.中,MgCl2、NaOH、NaCl都是可溶性强电解质,都可改写成离子,则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中,CaCl2、Na2CO3、NaCl都为可溶性强电解质,都能改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中,KOH、H2SO4、K2SO4都为可溶性强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A。
18.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则中子数为3-2=1,A正确;
B.1个和1个都含1个中子,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不等,则二者含有的中子数不等,B不正确;
C.和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且二者都是原子,所以互为同位素,C正确;
D.的质子数为2,则的核外电子数为2,D正确;
故选B。
19. 【答案】D
【解析】
【详解】A.待测液中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为AgCl,所以溶液中含有Cl-,A正确;
B.用洁净铂丝醮取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表明溶液中含有Na+,B正确;
C.待测液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正确;
D.待测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BaSO4、BaCO3等,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D不正确;
故选D。
20.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在液滴的下落过程中,会溶解一定量的空气,所以生成的Fe(OH)2有一部分被氧化为Fe(OH)3,不能制取纯净的Fe(OH)2,A不正确;
B.加热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时,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无法确定是Na2CO3还是NaHCO3分解产生,也就无法比较二者的热稳定性,B不正确;
C.Na2O2与H2O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反应确实生成了O2,C正确;
D.CO2和HCl都显酸性,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D不正确;
故选C。
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守恒,X的化学式是,A正确;
B.,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B正确;
C.,碳元素的化合价又升高,又降低,C错误;
D.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合价变化,,2molC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电子,1molC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22. 【答案】(1) ①. ②.
(2) ①. 6 ②. 6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氧化剂为,被氧化的是:;
【小问2详解】
根据方程式,消耗1mol离子,生成的物质的量为6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23. 【答案】(1)2:1 (2) ①. ②. 氧化性、还原性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Na+、构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小问2详解】
与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由-1降低为-2,该反应中体现了的性质有氧化性、还原性。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需0.1mol/L溶液450mL,配制时应选用500mL容量瓶,称取的质量m=cVM=0.1mol/L×0.5L×106g/mol=5.3g,故选C。
24. 【答案】(1)2Na+2H2O=2NaOH+H2↑
(2)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3)铜箔 (4)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在煤油中下沉,当接触到水面时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带动钠块在煤油中上浮,当脱离水面时钠停止反应,不再生成气体,钠块下沉至水面继续反应,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解析】
【分析】钠的密度比水小,则钠块浮在水面上;由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所以钠块熔化成钠球;由于反应产生气体的推动作用,所以钠球在水面上游动;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嘶嘶的响声。
【小问1详解】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答案为:2Na+2H2O=2NaOH+H2↑;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钠放入甲中水槽后的实验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答案为: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小问3详解】
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会影响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定量计算,所以不能使用铝箔,为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箔纸应该是铜箔。答案为:铜箔;
【小问4详解】
钠位于煤油与水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使钠球进入煤油层,氢气逸出后钠球重回煤油与水的界面上。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在煤油中下沉,当接触到水面时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带动钠块在煤油中上浮,当脱离水面时钠停止反应,不再生成气体,钠块下沉至水面继续反应,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答案为: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在煤油中下沉,当接触到水面时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带动钠块在煤油中上浮,当脱离水面时钠停止反应,不再生成气体,钠块下沉至水面继续反应,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点睛】实验操作时,所取钠块应为绿豆大小,若钠块过大,与水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
25. 【答案】(1)盐酸(或硫酸)
(2)KSCN(硫氰化钾)
(3)还原性 (4)
(5) ①. ②. 白色絮状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解析】
【分析】药片破碎后加入盐酸溶解静置过滤得到淡黄色溶液,加入试剂2为KSCN溶液,变为淡红色溶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
【小问1详解】
试剂1用于溶解亚铁盐,一般可用盐酸(或硫酸);故答案为:盐酸(或硫酸);
【小问2详解】
检验亚铁离子,先加入KSCN,再加入氯水,则试剂2为KSCN,故答案为: KSCN(硫氰化钾);
【小问3详解】
加入试剂2时溶液为淡红色说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氧化,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Vc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V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小问4详解】
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
【小问5详解】
碱性环境中Fe(OH)2更易被O2氧化为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故答案为: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6. 【答案】(1) ①. 二 ②. IVA ③.
(2) (3) ①. HClO4 ②. KOH
(4)2Br-+Cl2=Br2+2Cl-
(5) ①. 溶液变蓝 ②. 实验①中氯水可能过量,无法排除Cl2氧化I-的干扰
(6)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H、C、O、F、Cl、K元素。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元素②为6号元素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其质子数为6,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答案为:二;IVA;;
【小问2详解】
元素⑥为19号元素钾,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答案为:;
【小问3详解】
高氯酸是最强的含氧酸,则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钾的金属性最强,则碱性最强的是KOH。答案为:HClO4;KOH;
【小问4详解】
实验①中,KBr与Cl2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l-。答案为:2Br-+Cl2=Br2+2Cl-;
【小问5详解】
实验②中,反应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因为不能肯定反应①中Cl2是否有剩余,所以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实验①中氯水可能过量,无法排除Cl2氧化I-的干扰。答案为:溶液变蓝;实验①中氯水可能过量,无法排除Cl2氧化I-的干扰;
【小问6详解】
卤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答案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点睛】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氧和氟不能形成最高价含氧酸,所以高氯酸的酸性最强。
27. 【答案】(1)分液漏斗
(2)
(3)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4) (5)
(6) ①. ②. 图a 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为HCl和,HClO变为HCl使溶液pH减小,同时氯离子浓度增大,装置内氧气百分比升高
【解析】
【分析】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产生Cl2,装置②将氯气中的HCl除去,装置③将氯气中的水除去,氯气在装置④中收集,装置⑤是尾气吸收,据此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因此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因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 (浓)MnCl2+Cl2↑+2H2O。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装置②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将氯气中的HCl除去。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氯气在装置④中收集,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导管要长进短处:。
【小问5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装置⑤是尾气吸收,Cl2与NaOH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溶于水发生反应,HClO不稳定,光照HClO会分解:,那么氯水光照时变为HCl使溶液pH减小,氯离子浓度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增多,故表示氯水中氯离子浓度变化的图是图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教师版),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包含d能级的能层是, 1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1氨水的pH约为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1ml/L氨水溶液pH<13B,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