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葡萄酿酒 B. 光合作用
C. 钢铁冶炼 D. 水结成冰
2.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随意焚烧落叶,保持环境卫生 B. 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C.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 D. 倡导垃圾分类,利用再生资源
3.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加铁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
B. 焙制糕点时可加入适量氢氧化钠
C. 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延长保质期
D. 家中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基本保证。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D.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加入药品,再检验装置气密性
5. 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该粒子呈电中性
B. 该粒子属于原子
C.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D. 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6. 科学思维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
B. 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D.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7. 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是指每100g水中含有20gNaCl
8. 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B.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
C. 植物秸秆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D.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9.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D.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0. 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 分类观: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C. 能量观: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 变化观:控制反应条件可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11.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它的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图中x的数值为3
C. 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11 D.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2. 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分别是稀盐酸、Ba(OH)2溶液、K2C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溶液,各取适量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 )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 甲是K2CO3溶液
B. 乙是Ba(OH)2溶液
C. 乙和丙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CO3
D. 甲和乙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H2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Fe
Cu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C
Cu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过滤
D
NaOH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 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B. 滤液中一定存在Zn2+、Fe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 D. 滤渣的质量一定小于ag
15. 向装有18.6gNaOH和Na2CO3混合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不饱和溶液M和气体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N的质量为4.4g
B. 反应过程中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C. 原混合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6.9g
D. 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M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6. (1)按要求从硫酸、氧气、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______ ;
②一种易溶于水的盐 ______ ;
③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______ ;
④一种易挥发的酸 ______ 。
(2)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于济南举办,本届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①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字母之一)。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
C.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②近期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生物复合肥,成功将难兼容的微生物与化肥复合,既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肥效,实现“1+1>2”的效果。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在该化肥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③2022年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VO2)相变材料的多层膜光谱选择性自适应涂层,对太阳热源和太空冷源进行时间解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二氧化钒(VO2)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二氧化钒(VO2)属于 ______ (填“单质”、“氧化物”、“混合物”之一)。
④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 ______ 能。
17. (1)铁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①现在的中国高铁与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中国一张全新的名片,中国的高铁出口也正在引领着世界铁路变革。钢轨属于 ______ (填“单质”“合金”“氧化物”之一)。
②铝热焊常用于无缝钢轨的焊接,其原理是利用铝粉和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反应,放出大量热。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精确至1%)。
③碳化铁(Fe3C)在冶金上称为渗碳体,可由铁粉渗碳来制得。它有优良的切削加工性能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碳化铁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类型属于 ______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氧化”之一)。
(2)氯化钠和碳酸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我们也经常把它们配成溶液来使用。图1是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______ 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2℃时,将20g碳酸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
③t2℃时,取一支小试管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然后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固体明显增加,请解释原因 ______ 。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8. (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已知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硫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B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则A试管中加入的黑色粉末是 ______ (填化学式)。
②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黑色粉末。则小红所选的试剂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水
B.AgNO3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2)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可能是NH4NO3、NH4Cl、Fe(NO3)3、Cu(NO3)2、Na2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①气体C的化学式是 ______ ,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 ______ 。
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理,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③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______ (写离子符号)。
④根据上述现象,在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确定的物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9. 我国海岸线长3.2万千米,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及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选项字母之一)。
A.海水淡化,目前产业化生产主要是采用膜法和热法
B.海水“晒盐”,利用蒸发结晶的方式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C.海底蕴藏着无数的能源,所以不用担心未来的能源问题
D.海水“制碱”,先通入氨气可以促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海底新型矿产资源,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又称“可燃冰”。
请写出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镁元素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如图为制取单质镁的过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字母之一)。
A.过程①和②是为了将镁元素进行富集提纯
B.过程②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过程③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过程③反应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现取125.8g某浓度的氯化镁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加入NaOH溶液4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______ (写离子符号)。
②当加入NaOH溶液80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01%)。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______ (填“瓶口”“瓶内”之一),若木条 ______ ,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2)用CO气体(含少量CO2)测定某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元素组成,所选仪器按“CO(含少量CO2)→C1→D→B→C2”顺序连接,充分反应,记录实验数据。(C1、C2为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D的作用为 ______ 。
②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加入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ag。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此时称量B处大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bg。则ag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试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值为x:y= ______ (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钢铁冶炼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答案】A
【解析】解:A、随意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剧空气污染,说法错误;
B、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说法正确;
C、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说法正确;
D、倡导垃圾分类,利用再生资源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因此食用加铁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焙制糕点时不能加入氢氧化钠,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因此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延长保质期,说法正确;
D、家中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以防发生危险,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来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答案】A
【解析】解:A、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该粒子呈电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中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溶液中都含有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某液体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如氢氧化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是指每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0g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溶液的特征、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可燃物只与氧气接触不能发生燃烧,说法错误;
C、植物秸秆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防火、灭火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氧化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和氧化反应的判断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的意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A正确;
B、纯碱属于盐,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故B错误;
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C正确;
D、控制反应条件可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微粒间有间隔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C、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D、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的整体认识问题,能从宏观或微观上正确认识化学的积极作用和重大贡献,能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
11.【答案】ABD
【解析】解: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乙烯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A、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合理;
B、由反应的反应的方程式是:可知,x的数值为3,故B正确;
C、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2+1×4):(2×(12+16×2))=7:22;故C错误;
D、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BD。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分析反应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回答有关的问题.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答案】CD
【解析】解:甲+乙,有气泡冒出;乙十丙,产生白色沉淀;甲十丙,无明显现象;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甲、乙是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丙是Ba(OH)2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现象,则甲是稀盐酸,乙是碳酸钠溶液。
A、甲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乙是Na2CO3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丙反应,即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CO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甲和乙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D。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鉴别,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答案】AC
【解析】解:A、HCl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2SO4能与过量CuO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D
【解析】解:A、由金属活动性Zn>Fe>Ag知,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铁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一定不是无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一定存在Zn2+、Fe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D。
由金属活动性Zn>Fe>Ag知,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铁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BD
【解析】解:向装有18.6gNaOH和Na2CO3混合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不饱和溶液M和气体N。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14.6%=14.6g,
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y,同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y z 4.4g
10644=x4.4g,7344=y4.4g,11744=z4.4g
x=10.6g,y=7.3g,z=11.7g
则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7.3g,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14.6g−7.3g=7.3g,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由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可知,7.3g盐酸和8g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7g氯化钠。
A、由分析可知,气体N的质量为4.4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过程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都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其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46106=4.6g,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其中钠元素的质量为:8g×2340=4.6g,则原混合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4.6g=9.2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M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11.7g=23.4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根据向NaOH和Na2CO3混合固体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H2 Na2CO3 Ca(OH)2 HCl C O 3:2 +4 氧化物 电
【解析】解:(1)①氢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H2;
②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其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③氢氧化钙是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其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④盐酸是一种易挥发的酸,其化学式为HCl;故答案为:HCl;
(2)①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说法正确;
C.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但不能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31:(16×4)=14:6:31:64,可见其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6:4=3:2;故答案为:O;3:2;
③在二氧化钒(VO2)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钒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二氧化钒(V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4;氧化物;
④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故答案为:电。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根据防治水污染的做法、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合金 70% 氧化 大于 68.3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解析】解:(1)①钢轨属于合金;
②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62×56+3×16×100%=70%;
③碳化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
(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②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36.6g,将20g碳酸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8.3g的晶体,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8.3g;
③t2℃时,取一支小试管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然后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固体明显增加,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答案为:(1)①合金;
②70%;
;氧化;
(2)①大于;
②68.3;
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①根据生铁和钢属于铁的合金进行分析;
②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
③根据碳化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Fe B CO2 Cu(OH)2 Na2CO3、Cu(NO3)2 Cu2+、Na+、NO3−、NH 4+ NH4NO3、NH4Cl
【解析】解:(1)①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水,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实验中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则A中的黑色物质为Fe;故答案为:Fe;
(2)A、Fe与CuO都是不能溶于水,则用水无法区分两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能与AgNO3反应生成Fe(NO3)2与Ag;CuO不与AgNO3反应,则用AgNO3可以区分两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Fe、CuO都不能与NaOH反应,则NaOH无法区分两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Fe、CuO都不能与NaCl反应,则NaCl无法区分两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在A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则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A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蓝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Cu(NO3)2,Cu(NO3)2能与Na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故答案为:CO2;Cu(OH)2;
②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Na2CO3、Cu(NO3)2;加入NaOH只产生蓝色沉淀说明不含有Fe(NO3)3,因为Fe(NO3)3能与NaOH反应生成Fe(OH)3;故答案为:Na2CO3、Cu(NO3)2;
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NH 4+、NO3−、Cu2+、Na+、SO42−;A与适量的NaOH反应后得到的溶液E中离子为Na+、NO3−、CO 32−溶液D与E混合后再与适量的Ba(NO3)2反应后会产生BaSO4沉淀、BaCO3沉淀,则溶液H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Cu2+、Na+、NO3−、NH 4+;故答案为:Cu2+、Na+、NO3−、NH 4+;
④NH4NO3、NH4Cl均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则实验只能无法确定含有一种还是两种;故答案为:NH4NO3、NH4Cl。
本题考查根据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分析物质的构成。
本题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酸碱盐之间各物质的反应及常见离子的鉴别才能解答。
19.【答案】C B Na+、Mg2+
【解析】解:(1)A、海水淡化,目前产业化生产主要是采用膜法和热法的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利用蒸发结晶的方式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底蕴藏着无数的能源,但储量也是有限的,也应合理开采,而不用担心未来的能源问题的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D、海水“制碱”,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先通入氨气可以促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的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过程①和②是为了将镁元素进行富集提纯的说法正确,故A正确;
B、过程②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过程③中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单质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过程③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正确;
D、过程③反应过程是电解氯化镁生成氯气和镁,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故选:B。
(4)①氯化镁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由图像可以看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0g后,沉淀质量不发生改变,氯化镁反应完全,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的氯化镁没有完全反应,烧杯中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镁离子,故当加入NaOH溶液4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Na+、Mg2+;
②由图像可以看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0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
设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MgCl2=2NaCl+Mg(OH)2↓
80 117 58
80g×10% y x
80117=80g×10%y
y=11.7g
8058=80g×10%x
x=5.8g
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1.7g125.8g+80g−5.8g×100%=5.85%;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85%。
故答案为:(1)C;
;
(3)B;
(4)①Na+、Mg2+;②
②5.85%。
(1)A、根据海水淡化,目前产业化生产主要方法来分析解答;
B、根据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来提取食盐分析解答;
C、根据底蕴藏着无数的能源,但储量也是有限的来分析解答;
D、根据海水“制碱”,先通入氨气可以促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来分析解答;
(2)根据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
(3)A、根据过程①和②是为了将镁元素进行富集提纯来分析解答;
B、根据过程②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来分析解答;
C、根据过程③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来分析解答;
D、根据过程③反应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来分析解答;
(4)①根据氯化镁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镁没有完全反应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的质量,再根据溶液的质量等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加氯化镁溶液的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氧化镁质量,最后用氯化钠的质量除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即可。
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型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0.【答案】A−D−F 瓶口 复燃 吸收水蒸气 a−b 2b:7(a−b)。 在C2装置导管末端点燃或收集尾气
【解析】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氧气)−D(吸收水蒸气)−F(收集氧气)。
故答案为:A−D−F。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③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瓶口;复燃。
(2)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D的作用为吸收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
②ag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g−bg,铁元素质量是bg,根据题意有:56x:16y=bg:(ag−bg),x:y=2b:7(a−b)。
故答案为:2b:7(a−b)。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不完善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具体改进方案是在C2装置导管末端点燃或收集尾气。
故答案为:a−b;在C2装置导管末端点燃或收集尾气;在C2装置导管末端点燃或收集尾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济南市历城区初三化学二模_0,共6页。
这是一份2022年济南市历城区初三化学一模_0,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