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老师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
A. 【蛛】丝【马】迹 B. 【鸡】【犬】不宁
C. 【鹬】【蚌】相争 D. 【虎】头【蛇】尾
2.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A. B.
C. D.
3. 如图表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甲是为了设置见光和遮光的对照
B. 步骤乙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都遮盖起来
C. 步骤丙中大烧杯内装的是酒精,小烧杯内装的是清水
D. 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所需的原料
4. 秋冬季节,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气,引来路人纷纷购买品尝。栗子果实成熟前包裹在带有尖刺的硬壳中,故俗称“毛栗子”。成熟后硬壳开裂栗子果实从中脱落下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栗子果实被带有尖刺的硬壳包裹,故属于被子植物
B. 栗子果实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
C. 栗子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D. 去掉种皮的栗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5.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的血液成分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
A. 血细胞和无机盐 B. 葡萄糖和蛋白质
C. 尿酸和尿素 D. 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7. 自古以来就有“鸿雁传书”、“飞鸽传信”等通讯方式,这是利用了动物的( )
A. 迁徙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C. 学习行为 D. 简单反射
8. 下列关于食品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渍果实制成的果脯中水含量很低,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 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新鲜水果,能够促进水果的呼吸作用
C. 真空包装食品能够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晾晒好的果干应该保存在干燥环境中,否则容易有微生物滋生
9. 下面四个与昆虫有关的成语中,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
A. 金蝉脱壳 B. 作茧自缚 C. 蜻蜓点水 D. 飞蛾扑火
10. 一位妇女怀孕,B超检查为性别不同的双胞胎。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男性胎儿细胞中有母亲的1条X染色体 B. 男性胎儿细胞中有父亲的1条X染色体
C. 女性胎儿细胞中有母亲的1条X染色体 D. 女性胎儿细胞中有父亲的1条X染色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1.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如图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2)若该稻田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3)图中小龙虾和青蛙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鱼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活水,通气促进水稻根系的 ______ 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12.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②分别代表生物的某种生理作用,A代表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 ______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为食,摄入的有机物在动物体内分解释放量,该生理过程属于 ______ 作用。
(3)A是腐生的 ______ ,它们能将残枝,败叶、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 ______ 和二氧化碳。
13.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 ______ ,它是 ______ 的场所。
(2)[②] ______ 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感冒时产生鼻涕和痰液,是人体抵抗病菌侵入的一种表现,痰液是在 ______ (填名称)中形成的。
14. 如图是几种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图解,植物有衣藻,卷柏、月季,动物有蚂蚁、蛔虫、兔、麻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______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______ 。
(2)根据生物的特征推测,图中生物②是 ______ 。
(3)图中乙指的是 ______ 。
(4)对图中植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 ,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还要看生理功能。
15. “胡萝卜——羊角芹”是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如图是“胡萝卜——羊角芹”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在杂交过程中,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两个细胞无法进行融合,因此只有在脱去细胞壁后才能融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D在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通过细胞的 ______ (填结构)完成。
(2)科学家使用显微镜观察“胡萝卜——羊角芹”的根尖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时,根尖细胞应该浸入载玻片中央的 ______ (填“清水”或“生理盐水”)中,若观察时看到根尖某区域细胞外有毛状凸起,则该区域为根尖的 ______ 区。
(3)小明由此“异想天开”;如果把奶牛细胞与草莓果肉细胞融合成重组细胞,那么培育成的奶牛不用吃草,晒晒太阳就能养活自己,而且还能挤出草莓味的牛奶。你认为小明的想法能成为现实吗? ______ 。请说明理由: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为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三个实验装置密封后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再一起移到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同一环境中用阳光照射一段时间。
②分别从甲、乙、丙三个装置中绿色植物的相同部位取下一片绿叶,编号为A、B、C;将取下的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清水冲洗、碘液染色,稍等片刻后再用清水冲掉叶片上多余的碘液。
③观察并记录叶片颜色的变化.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
(2)为确保只有一个自变量,关于装置的选取,装置中溶液的量及绿色植物的种类,大小,生长状况等无关变量都要尽量保持 ______ 。
(3)步骤①中“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4)本实验的预期结果是A叶片 ______ ,B叶片 ______ ,C叶片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蛛”(蜘蛛)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马”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
B、“鸡”是鸟类、“犬”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C、“鹬”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蚌”是软体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D、“虎”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蛇”是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
所以,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鸡][犬]不宁”。
故选:B。
(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2.【答案】C
【解析】解: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故选: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明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3.【答案】B
【解析】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甲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转运和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A错误。
B、步骤乙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都遮盖起来,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B正确。
C、步骤丙大烧杯内装水,小烧杯内装酒精,C错误。
D、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4.【答案】D
【解析】解:A、B栗子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壳斗是由花序发育成的不是果皮,因此栗子属于被子植物不是因为外面的硬壳包裹,A错误。栗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B错误。
C、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而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C错误。
D、去掉种皮的栗仁属于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D。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①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可见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②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不符合题意。
C、③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皮肤内的血管受损后,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血小板破裂所释放的一些物质,能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C符合题意。
D、④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图示中①是白细胞、②血浆、③血小板、④红细胞。
熟知血液的组成及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7.【答案】C
【解析】解:“鸿雁传书”、“飞鸽传信”是动物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的学习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因此“鸿雁传书”、“飞鸽传信”等通讯方式,这是利用了动物的学习行为.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8.【答案】B
【解析】解:A.糖液浸渍果实制成的果脯中糖含量很高,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A正确。
B.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新鲜水果,主要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以延长保鲜时间,B错误。
C.真空包装食品能够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真空包装法,C正确。
D.晾晒好的果干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果干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D正确。
故选:B。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据此解答。
掌握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A.“金蝉脱壳”原意指蝉幼虫发育阶段的蜕皮现象。蝉蜕掉的皮是昆虫的外骨骼,因其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昆虫的幼虫时期一般都有蜕皮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蝴蝶和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吐丝作茧化蛹,不吃不动,故称为“作茧自缚”,B不符合题意。
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飞蛾扑火描述的是昆虫的趋光性,是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昆虫的发育过程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掌握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根据遗传图解可知: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胎儿细胞中有母亲的1条X染色体,A正确;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胎儿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B错误;
C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胎儿细胞中1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CD正确。
故选:B。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11.【答案】不能 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青蛙 捕食和竞争 呼吸
【解析】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水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上图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青蛙,因此如果稻田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青蛙。
(3)在小龙虾和青蛙之间,青蛙吃龙虾,故二者是捕食关系;小龙虾和青蛙又都以稻螟虫为食,因此又是竞争关系。鱼、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活水,水中多溶解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的呼吸作用,从而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
故答案为:
(1)不能;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青蛙。
(3)捕食和竞争;呼吸。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答案】② 光合 呼吸 细菌、真菌 无机盐
【解析】解:(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对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②光合作用,将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指的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该生态系统的植物为食,有机物在其体内分解释放能量,该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
(3)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图中大量的A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自然,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②光合。
(2)呼吸。
(3)细菌、真菌;无机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4)图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过程以及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13.【答案】⑥ 肺 气体交换 咽 气管和支气管
【解析】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②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答案为:
(1)⑥肺;气体交换。
(2)咽。
(3)气管和支气管。
观图可知: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膈肌。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界 种 蚂蚁 孢子繁殖 形态结构特征
【解析】解:(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2)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有外骨骼的是节肢动物,题干中的蚂蚁属于节肢动物,有外骨骼,因此②是蚂蚁。
(3)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图中乙指的是孢子繁殖。题干中的衣藻、卷柏都属于孢子植物。
(4)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给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形态结构,还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
(1)界;种。
(2)蚂蚁。
(3)孢子繁殖。
(4)形态结构特征。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题干中:衣藻属于藻类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野兔属于哺乳动物,麻雀属于鸟类。
明确生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细胞膜 清水 成熟 不能 重组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解析】解:(1)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重组细胞在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通过细胞的细胞膜。
(2)“胡萝卜—羊角芹”的根尖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时,根尖细胞应该侵入载玻片上的清水,是为了保持根尖细胞原来的形态。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
(3)既便真能融合成草莓果肉和奶牛杂合细胞,也不能不吃草,晒晒太阳就产奶。因为重组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
(1)细胞膜
(2)清水;成熟
(3)不能;重组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及各部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二氧化碳 相同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转运 变蓝 不变蓝
【解析】解:(1)(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为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甲、乙、丙唯一不同特点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装置中溶液的量及绿色植物的种类、大小、生长状况等方面都要尽量保持相同(一致)。
(3)将图示中的三个实验装置密封后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再一起移到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同一环境中照射一段时间。实验中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转运完毕。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4)甲装置内的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甲组枝条获得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乙组枝条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丙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也不能释放二氧化碳,丙组枝条生长正常。因此,本实验的预期是: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C叶片变蓝。该兴趣小组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相同;
(3)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转运;
(4)变蓝;不变蓝。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