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春季高2021级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营造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
    B.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需通过充气口充气,以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C.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D.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答案】B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详解】A、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不能装满,要留约1/3的空间,A错误;
    B、制作果醋的原理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所以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需通过充气口充气,以利于醋酸菌的代谢,B正确;
    C、制葡萄酒时,因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同时,也会产生CO2,所以每隔12h左右要将瓶盖拧松一次,排出多余的CO2,但不能打开瓶盖,以防氧气和杂菌进入,C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左右,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左右,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腐乳制作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
    B. 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C. 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D. 腐乳中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详解】A、腐乳制作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涉及酵母、曲霉和毛霉的发酵作用,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A正确;
    B、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形成了腐乳的皮,使腐乳成型,B正确;
    C、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C错误;
    D、腐乳中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特殊的香味,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重铬酸钾反应形成玫瑰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详解】A、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发酵液pH也逐渐降低,C错误;
    D、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对四种微生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
    B. 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C. 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D. 糖类和N2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然界中的某些细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称化能合成作用。
    2、生物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的方式是自养;生物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的方式称为异养。
    【详解】A、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微生物,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A正确;
    B、褐藻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B正确;
    C、酵母菌是异养生物,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所以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C正确;
    D、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不能固氮,所以糖类和含氮有机物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溶液,可能造成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B. 纤维素酶中C1酶和葡萄糖苷酶都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C. 可在无凝固剂的选择培养基中直接加入刚果红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
    D. 应先利用固体选择培养基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保证筛选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详解】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溶液,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缺点是可能造成菌落之间发生混杂,A正确;
    B、纤维素酶中C1酶和Cx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C、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应为固体培养基以便观察到透明圈,故需加入凝固剂,C错误;
    D、应先利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利用了固体培养基接种
    B. 接种工具使用后均需要灭菌
    C. 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 都需要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A、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将菌体分散后由单个菌体形成单个菌落的特点分离菌体的接种方法,因此都是利用了固体培养基接种,A正确;
    B、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使用结束后均需要灭菌,B正确;
    C、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一菌体形成的单菌落,都可用于菌体的分离,C正确;
    D、平板划线法接种时不需要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菌技术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B. 对操作者的双手可用酒精擦拭进行消毒
    C. 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 对于玻璃器皿等可用酒精擦拭进行灭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A、无菌技术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A正确;
    B、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对空间和操作者一般进行消毒,对操作者的双手可用酒精擦拭进行消毒,B正确;
    C、酒精灯火焰附近可形成无菌环境,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C正确;
    D、对于玻璃器皿等可用干热灭菌,酒精不能灭菌,D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菌种的培养、分离和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中,划线后盖好培养皿,并在皿底作好标记
    B. 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
    C. 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表明筛选到了纤维素分解菌
    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通过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尿素分解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刚果红(CR)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在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中,划线后盖好培养皿,并在皿底作好标记,A正确;
    B、在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时,常进行选择培养,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的微生物,B错误;
    C、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错误;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表明筛选到了分解尿素的细菌,D错误。
    故选A。
    9. 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消毒和灭菌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杂菌,在火焰旁操作也是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
    【详解】①土壤是微生物的培养基,土壤取样不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否则会杀死目的菌株,①错误;
    ②称取土壤时,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②正确;
    ③稀释土壤溶液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③正确;
    ④涂布平板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正确;
    ⑤微生物的培养,需在一定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⑤错误。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加酶洗衣粉的酶不易失活,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
    A. 加酶洗衣粉的酶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B. 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特殊酶
    C. 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使其与其他成分隔离
    D. 加酶洗衣粉的酶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
    【详解】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固定化酶,不可以回收利用,这不是不易失活原因,A错误;
    B、加酶洗衣粉的酶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B正确;
    C、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使其与其他成分隔离,C正确;
    D、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D正确。
    故选A。
    11. 固定化细胞对酶的影响最小,根本原因是( )
    A. 可使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
    B. 固定化细胞在多种酶促反应中连续发挥作用
    C. 催化反应结束后,能被吸收和重复利用
    D. 细胞结构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固定化细胞既能避免复杂的细胞破碎、酶的提取和纯化过程,又能使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固定化细胞可以作为固体催化剂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同时,催化反应结束后又能被回收和重复利用。缺点是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详解】A、细胞个体较大,不适合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因此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不能对酶的影响最小,A错误;
    BC、固定化细胞含有多种酶,可以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同时,催化反应结束后又能被回收和重复利用。但这不是固定化细胞对酶的影响最小的根本原因,BC错误;
    D、固定化细胞对酶的影响最小,其根本原因是酶在细胞内受到保护作用,受外界影响较小,维持相关酶的活性,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中有效地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1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的SDS的作用是( )
    A. 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 掩盖不同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别
    C. 将蛋白质分解成单个氨基酸
    D. 增加不同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别
    【答案】B
    【解析】
    【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用下,聚合交联形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详解】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密度相同的短棒状复合物,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的长度不同,其长度与蛋白质分子量呈正相关。因此,各种蛋白质 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只是分子量的函数,B正确。
    故选B。
    13. 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下列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B. 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结果
    C. 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0.1%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
    D. 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样品处理主要是:①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②血红蛋白的释放  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2、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详解】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除去血浆蛋白的杂蛋白,有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A错误;
    B、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结果,低速短时间离心可防止白细胞沉淀,B错误;
    C、洗涤红细胞的目的除去血浆蛋白的杂蛋白,应选用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C错误;
    D、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小分子能自由进出,大分子无法通过,能够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正确。
    故选D。
    14. 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 )
    A. 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 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 前者烧瓶里是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后者是水
    D. 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答案】C
    【解析】
    【分析】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辣椒红素都是脂溶性植物色素,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
    【详解】蒸馏法提取玫瑰油的原理是水蒸气将玫瑰油提携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玫瑰油,加热的目的是产生水蒸气提携玫瑰油;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是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加热的目的是促进胡萝卜素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由于有机溶剂是易燃、易爆物质,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因此要用水浴加热,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下列关于胡萝卜素提取和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工业生产上可从养殖的岩藻中提取胡萝卜素
    B. 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C.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比较高的沸点
    D. 鉴定点样时要注意点样圆点直径尽可能大一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工业生产上获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途径有从植物中提取、从岩藻中提取、微生物发酵三种,A正确;
    B、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B正确;
    C、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萃取法,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沸点,常用的有机溶剂是石油醚,C正确;
    D、鉴定点样时要注意,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形成直径大小为2mm左右的圆点,D错误。
    故选D。
    【点睛】
    16. 某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用该动物的精巢制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  )
    ①n ②2n ③3n ④4n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的概念
    1、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详解】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故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为n(精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2n(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和4n(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故选C。
    17. 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当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
    A. 发生了交叉互换 B. 基因复制时出错
    C. 基因的自由组合 D. 染色体联会紊乱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详解】A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联会紊乱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D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得到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基因复制时出错,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故选B。
    18. 下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过程就是指Ⅰ+Ⅱ的过程
    B.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由母方提供,一半由父方提供
    C. 过程Ⅱ实现了基因重组,实现了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D. 仅通过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Ⅰ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Ⅱ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受精过程,III表示受精卵发育成个体过程。
    【详解】A、受精作用过程是Ⅱ,即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结合过程,A错误;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由母方提供,一半由父方提供,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Ⅰ过程,C错误;
    D、过程Ⅰ减数分裂和过程Ⅱ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19. 多细胞生物的某些细胞可以周而复始地重复细胞增殖的过程,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不考虑突变),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分裂后期
    B.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期为分裂间期做好了物质准备
    C. 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比染色质存在的时间短
    D. 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复制为2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包括细胞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等位基因不会分离,A错误;
    B、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做好了物质准备,B错误;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在分裂期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故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短,C正确;
    D、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为2个,D错误。
    故选C。
    20.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较旺盛的时期,纺锤体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
    B. 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的时期,细胞内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着丝点数目加倍的时期,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数与全部DNA数之比为1:1
    D. 有核膜和核仁的时期,细胞内的DNA聚合酶较为活跃,而RNA聚合酶不活跃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蛋白质合成较旺盛的时期是在间期,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A错误;
    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此时对于动物细胞存在染色单体,B正确;
    C、着丝点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在分裂后期即着丝点断裂,因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少量DNA,因此应该是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才为1:1,C错误;
    D、有核膜和核仁的时期应为分裂间期或末期,其中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时新合成的DNA需要DNA聚合酶,遗传信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因此在此时期细胞内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较为活跃,D错误。
    故选B。
    21. 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小白鼠某器官的切片时,发现了一个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即将缢裂为均等两部分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每个着丝点上都有两条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取自雄性小鼠的睾丸
    B. 如果每条染色体上均不含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如果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不同,若该细胞继续分裂会导致子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无变异发生时,若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有差异,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即将缢裂为均等两部分的细胞,可能是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或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也可能是雌性动物的有丝分裂后期或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
    【详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极体和次级精母细胞均具备题目中描述的特点。每个着丝点上都有两条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取自雄性小鼠的睾丸,A正确;如果每条染色体上均不含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过程,还是减数分裂过程,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均相等,若不相等,则会导致子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无变异发生时,若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结构完全相同,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有差异(考虑X、Y染色体的差异),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22.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 )处

    A. 0处 B. 1处 C. 2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①所处的阶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所处的阶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所处的阶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所处的阶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所处的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处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①错误;
    ②处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②正确;
    ③处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应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③错误;
    ④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④正确;
    ⑤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⑤正确。
    故选C。
    23.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A_×A_),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答题。
    【详解】由题干可知,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该对夫妇均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经过复制,所以白化病基因有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4. 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自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获取花粉,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 花粉1/2变蓝 B. 花粉3/4变蓝
    C. 花粉1/4变蓝 D. 花粉全部变蓝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纯种的黏性玉米(WW)和非黏性玉米(ww)杂交产生F1,则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含有W的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色;而含有a的非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是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
    【详解】WW和ww杂交,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W遇碘不变蓝色,w遇碘变蓝色,即产生的花粉遇碘1/2不变蓝色,1/2变蓝色,A正确。
    故选A。
    25. 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乙图所示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 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 丙图中CD段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分析丁图: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染色体∶核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正确;
    B、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丙的BC段,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丙图的DE段,B正确;
    C、图丁中a时期染色体∶核DNA=1∶1,说明细胞内不含染色单体,可对应于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所含染色体∶核DNA=1∶2,而图乙细胞所含染色体∶核DNA=1∶1,因此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不能是图乙所示的细胞,C错误;
    D、丙图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26.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 甲同学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还模拟了配子的自由组合过程,A错误;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
    C由于Ⅲ、Ⅳ小桶中含两对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C错误;
    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1/2×1/2+1/2×1/2=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1/2=1/4,D正确。
    故选D。
    【点睛】
    27. 假设控制番茄叶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叶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型为红叶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无性状分离
    B.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 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 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番茄叶的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用D、d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则杂合的红叶番茄的基因型为Dd,其自交形成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其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2/3Dd。
    【详解】A、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的基因型为DD或Dd,其中Dd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
    B、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2/3Dd,其中1/3DD自交后代均为DD,2/3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DD、1/2Dd、1/4dd,因此F2中性状分离比是(1/3+2/3×3/4):(2/3×1/4)=5:1,B错误;
    C、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2/3Dd,其中1/3DD自交后代均为DD,2/3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DD、1/2Dd、1/4dd,F2红花个体占1/3+2/3×3/4=5/6,杂合子占2/3×1/2=1/3,因此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C正确;
    D、在F1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dd),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 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C. 杂合子YyRr在减I后期一定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D.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三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一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还有一种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详解】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
    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连锁遗传,即杂合子YyRr在减I后期不一定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D、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29. 在一个玉米的自然种群中,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和感病,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现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
    B. 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
    C. 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D. 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而选择的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所以高茎抗病植株为AaBb,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应为3∶1,A正确。因为子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而亲本的性状应是显性性状,所以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正确。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错误。F1抗病植株有1/3纯合子,2/3杂合子,它们之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中不抗病植株占1/3×1/3=1/9,所以抗病植株占8/9,D正确。
    30. 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完全显性,圆粒对皱粒为完全显性。两亲本杂交,F1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类型。若让F1中的黄色圆粒与黄色皱粒杂交,则F2中性状分离比为( )

    A. 9:3:3:1 B. 6:3:2:1 C. 2:2:1:1 D. 3:1:3:1
    【答案】B
    【解析】
    【分析】若圆粒和皱粒用R、r表示,子叶的黄色和绿色用Y、y表示,F1中圆粒:皱粒=3:1,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Rr×Rr,黄色:绿色=1:1,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Yy×yy,即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
    【详解】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完全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完全显性,F1中圆粒:皱粒=3:1,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Rr×Rr,黄色:绿色=1:1,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Yy×yy,即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F1中的黄色圆粒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1:2,黄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可用分离定律计算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F1中的黄色Yy与黄色Yy杂交,F2中黄色:绿色=3:1;F1中的圆粒(1/3RR,2/3Rr)与皱粒yy杂交,F2中皱粒为2/3×1/2=1/3,即圆粒:皱粒=2:1,因此F2中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6:3:2:1。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
    31. 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 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 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 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详解】A、制作泡菜时,通常用白酒擦拭泡菜坛,以达到消毒的目的,A正确;
    B、陈泡菜水中有乳酸菌,因此,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B正确;
    C、制作泡菜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的干重减少,而种类将增加,C错误;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是因为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从而导致酸味无法产生,D正确。
    故选C。
    32.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凡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②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③部分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④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⑤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⑥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 ①④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
    【详解】①不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只有部分生物的一些细胞能产生果胶酶,①错误;
    ②果胶酶是复合酶,可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②正确;
    ③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③正确;
    ④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④错误;
    ⑤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⑤正确;
    ⑥果胶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只能是氨基酸,⑥错误。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有①④⑥。
    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3.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用移液管吸取菌液进行梯度稀释时,可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B. 对4号试管中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恰为5号试管的10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
    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图中5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
    【详解】A 、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正确;
    B、对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稀释倍数比5号的低10倍,如果稀释倍数适当,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B正确;
    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6÷0.1≈1.7×109个,C错误;
    D、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正确。
    故选C。
    34.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利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来生产高果糖浆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更适合采用上图中的方法1
    B. 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好pH、温度、溶解氧等环境因素
    C.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阀调节果糖流出的速率以保证反应充分进行
    D. 由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活性不会降低,此反应柱可持续用于生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图可知,图中方法1为包埋法,方法2是化学结合法,方法3是物理吸附法。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方法1为包埋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A错误;
    B、酶的活性受pH、温度的影响,但不受溶解氧的影响,B错误;
    C、反应过程中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苹果汁流出的速率,保证反应充分进行,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阀调节果糖流出的速率以保证反应充分进行,C正确;
    D、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可多次重复使用,但一定时间后酶的活性也会降低,所以此反应柱不能持续用于生产,D错误。
    故选C。
    35. 下列对在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
    B. 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C. 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D. 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答案】C
    【解析】
    【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详解】A、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平齐时,关闭出口,A正确;
    B、加样时,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B正确;
    C、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床后,调节缓冲液面,然后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C错误;
    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D正确。
    故选C。
    36. 甲和乙为某二倍体动物(2N=8)精巢内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两个细胞,两个细胞中染色体都在拉向两极,且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核DNA(个)
    甲细胞
    8
    16
    16
    乙细胞
    10
    0
    10

    A. 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共含有4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
    B. 甲细胞中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4个四分体
    C. 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一定没有等位基因
    D. 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四分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2N→N
    N
    N
    2N
    2N→N
    DNA数目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N→0
    0
    0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2
    2→1
    1
    1
    2
    2→1

    2、分析表格:由于甲、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都在拉向两极,根据有无染色单体及染色体条数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根据2N=8可知: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为XY,所以共含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A错误;甲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B错误;根据2N=8可知:乙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等位基因,C错误;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7. 下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中部分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A、a和B、b分别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T、t和G、g分别表示等位基因。下列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分裂情况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细胞含有AAaaBBbb这8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TttGGgg,则此细胞不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 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复制、着丝点分裂的变化
    D. A染色体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正常情况下,细胞的相关基因组成应为AaBb,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AAaaBBbb这8条染色体,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着丝点(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TTttGGgg,可见该细胞的基因已经加倍,DNA已经复制,可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B错误;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的间期)等变化,但不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后期),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A和B是非同源染色体,A染色体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A。
    38. 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上。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处理后,计算不正确的是( )
    A.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1
    B.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
    C.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7∶1
    D.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5∶3
    【答案】C
    【解析】
    【分析】1、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是Aa,再自交产生F2,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2、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即为自交。
    【详解】A、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是Aa,再自交产生F2,F2代基因型为1AA、2Aa、1aa,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aa除去,让灰身果蝇(1AA、2Aa)自由交配,F3代黑身aa的比例为2/3×2/3×1/4=1/9,即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A正确;
    B、F2代基因型为1AA、2Aa、1aa,若F2代中黑身果蝇不除去,则F2代基因型1AA、2Aa、1aa,A配子的概率=a配子的概率=1/2 ,所以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后代黑身aa的比例为1/2 ×1/2=1/4 ,则F3灰身:黑身=3:1,B正确;
    C、F2代基因型为1AA、2Aa、1aa,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aa除去,让灰身果蝇(1AA、2Aa)自交,F3代黑身aa的比例为2/3×1/4=1/6,所以灰身∶黑身=5∶1,C错误;
    D、F2代基因型为1AA、2Aa、1aa,若F2代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自交,则F3中灰身:黑身=(1/4+1/2×3/4):(1/4+1/2×1/4)=5:3,D正确。
    故选C。
    39. 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抗旱多颗粒的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9:3:3:1 B. 24:8:3:1 C. 15:5:3:1 D. 25:15:15: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旱与多颗粒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真实反映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推测出其基因型。
    【详解】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对测交结果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可进行单独分析,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提供的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让这些植株相互授粉,敏旱(aa)占(1/3)2=1/9,抗旱占8/9,少颗粒(bb)占1/4,多颗粒占3/4。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B符合题意。
    故选B。
    40. 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决定其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产物3显红色,产物1和产物2均显白色。下列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纯合的白花香豌豆与纯合的白花香豌豆杂交,F1为白花
    B. 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
    C. 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分别是所产生配子的比为1∶1和 1∶1∶1∶1,其他比例的出现都是以此为基础。而它们是由于减数分裂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结果。
    2、探讨一对或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既可采用测交法、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看比例是否为1∶1或1∶1∶1∶1;又可采用自交法,看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为3∶1或9∶3∶3∶1来判断。
    3、正确理解各种比例①所产生配子比为1∶1和1∶1∶1∶1不是指雄配子与雌配子的比例,而是指雄配子(或雌配子)中D∶d和YR∶Yr∶yR∶yr分别为1∶1和1∶1∶1∶1。而真正雄配子的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②测交和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1∶1和3∶1,1∶1∶1∶1和9∶3∶3∶1,它们都是理论比值,只有统计的个体数量足够多才可能接近于理论比值,若统计的数量太少,就可能不会出现以上比值。
    4、利用分枝法理解比例关系:因为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以9∶3∶3∶1的实质为(3∶1)×(3∶1),1∶1∶1∶1的实质为(1∶1)×(1∶1),因此若出现3∶3∶1∶1,其实质为(3∶1)×(1∶1)。此规律可以应用在基因型的推断中。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白色是C-rr或ccR-,只有C-R-是红色,纯合的CCrr和ccRR杂交,后代都是红色,A错误;
    B、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领豆ccrr杂交,但因为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确定,所以只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B错误;
    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都会出现此结果,C错误;
    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因为是16的变性,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三、非选择题
    41.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大肠杆菌通过发酵能将葡萄糖转变为多种有机酸并产生CO2等气体。某研究机构使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请回答:

    (1)测定大肠杆菌活菌数目时,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中为细菌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为了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可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作为指示剂。
    (2)为了便于统计污染严重的水体中活菌的数目,需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例如取水样1mL加入无菌水__________mL制备稀释倍数为101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取10mL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培养基上。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稀释、过滤和放置滤膜等操作都应该在__________附近进行。
    (3)将放有滤膜的平板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12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应选取菌落数目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2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50、49、53、52,那么每毫升河水中约含大肠杆菌__________个。用这种方法测定的细菌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牛肉膏、蛋白胨 ②. 伊红美蓝
    (2) ①. 9 ②. 酒精灯火焰
    (3) ①. 稳定 ②. 5.1×102
    【解析】
    【分析】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可以用滤膜法进行,可以用伊红美兰培养基进行鉴别;活菌计数法应取几个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来计算,计算方法为菌落数÷菌液体积×稀释倍数。
    【小问1详解】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为细菌提供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和蛋白胨。为了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可向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作为指示剂,观察是否出现深紫色并伴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小问2详解】
    对水样进行稀释时,取水样1 mL加入无菌水9 mL可制备稀释倍数为101的稀释液。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稀释、过滤和旋转滤膜等操作都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无菌区进行。
    【小问3详解】
    将放有滤膜的平板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12 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应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2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平均为(50+49+53+52)÷4=51(个),那么每毫升河水中约含大肠杆菌51×10=5.1×102(个)。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所以用这种方法测定的细菌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
    42. 图1~3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而不用图2装置,理由是水中蒸馏会导致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2装置提取植物芳香油,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混合物又重新分出_____________。
    (3)因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若出现图4所示的层析结果,则说明胡萝卜素粗提取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成功的”或“不成功的”)。
    【答案】(1) ①. 原料焦糊 ②. 有效成分水解
    (2) ①. 油水混合物 ②. 油层和水层
    (3) ①. 石油醚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且沸点高 ②. 成功的
    【解析】
    【分析】将含精油较丰富的原料( 如柑、橘等) 粉碎压榨,从植物组织中将精油挤压出来,然后静置分层或用离心机分出油分即得粗品。由于该法在室温中操作,因此所得挥发油质量好,可保持原有的香味,国外大多采用该法。但该法所得产品不纯,可能含有水分、叶绿素、粘液质及细胞组织等杂质而呈混浊状态;同时很难将挥发油完全压榨出来,但可保持精油原有的新鲜香味。
    【小问1详解】
    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压榨法,即图1装置,而不用图2装置蒸馏法,理由是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小问2详解】
    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但芳香油不溶于水,会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可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小问3详解】
    石油醚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且沸点高,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可用石油醚萃取胡萝卜素。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若出现图4所示的层析结果,萃取样品部分得到了产物,则说明胡萝卜素粗提取是成功的。
    43. 下图甲、乙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的细胞名称是体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__________________(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
    (4)丁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1、1/2,请在丁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__________________。(MⅠ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5)请在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_______________(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答案】(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fg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 (5)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可知,细胞甲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可知,细胞乙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丙图可知,ad表示有丝分裂,dg表示减数分裂。
    【小问1详解】
    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有4个染色体组,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是体细胞。
    【小问2详解】
    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丙的f→g阶段。
    【小问3详解】
    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小问4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因此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由1变为1/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保持不变,即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由1/2变为1,直至减数分裂结束。因此,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小问5详解】
    根据题意要求,绘制细胞分裂图像需要分析出以下几点:一是雌性动物产生配子即是卵细胞,说明产生其后期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但细胞质分开不均等;二是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4条,细胞两极个两条,没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三是细胞内染色体的大小、颜色和应标的基因应与所给细胞乙标有AB的染色体一致且染色体臂应向细胞中央方向伸展, 。
    44. 研究人员对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开展了一些研究。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豌豆而言,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可以简化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红花植株,欲鉴定其基因型,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去雄 (2) ①. aaBB ②. 4:3:6:3 ③. 3/8
    (3)AaBb与aaBb
    (4) ①. 实验思路:让该红花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3:6:3:4,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紫色:红色:粉红色=1:2:1,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若子代出现白花个体,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不出现白花个体,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植物四种花色的基因型分别为,白色:aa_ _,紫色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
    【小问1详解】
    该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相对于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而言,该植物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可简化去雄环节。
    【小问2详解】
    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 _×A_bb→A_Bb,故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为AaBb, F1自交得到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3/16+1/16+1/16+1/16=3/8。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子代有四种花色,即子代中有白色:aa_ _、A_bb、A_Bb和A_BB,故亲本为_aBb×_aBb,又因为亲本花色不同,故一个为白色,一个为红色,即为aaBb×AaBb。
    【小问4详解】
    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欲鉴定其基因型,可让该红花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为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白色(aaB_+aabb)=3:6:3:4;若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为紫色AAbb:红色AABb:粉红色AABB=1:2:1。(或若子代出现白花个体,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不出现白花个体,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1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综合演练(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综合演练(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热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热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