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捕捉和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B.提高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
    C.引进外来物种,重建全新的生态系统 D.利用生态系统的多种资源
    【答案】B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详解】A、捕捉和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提高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通常是通过增加生物种类实现的,该途径可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因为生态入侵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错误;
    D、利用生态系统的多种资源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减少,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B。
    2.某研究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地区(5公顷)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a只,第二次捕获b只,其中带标记的有c只,标记物不影响该种鸟类的生存和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若标记物易脱落,该方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偏小
    C.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D.通过该方法可计算出种群密度为每公顷ab/c只
    【答案】C
    【分析】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A、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A错误;
    B、调查过程中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含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知该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
    C、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而年龄结构可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即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
    D、根据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计算出种群密度为每公顷ab/5c只,D错误。
    故选C。
    3.为保护森林群落,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绿色屏障。有关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
    B.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
    C.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都相同
    【答案】D
    【分析】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等类型。
    【详解】A、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更高,因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自我调节能力高,因而相对稳定,A正确;
    B、森林群落中,由于其中的植物种类多,且以乔木为主,因而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B正确;
    C、由于一年内群落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因此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特征,C正确;
    D、同一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同时受到自身所处环境中资源空间的差别,因而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4.下图表示某林区在遭受大火烧毁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植物的恢复情况。在恢复过程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会发生变化
    B.群落中的所有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发生变化
    C.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不断复杂化
    D.乔木植物的形成有利于耐阴植物的生长
    【答案】B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某林区在遭受大火烧毁后的恢复过程中依次出现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植物,该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会发生变化,A正确;
    B、某林区在遭受大火烧毁后逐渐恢复的过程中,该区域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所有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B错误;
    C、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营养结构在不断复杂化,C正确;
    D、乔木植物的形成为耐阴植物提供了弱光环境,因而有利于耐阴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解者可能是真菌、细菌等 B.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
    C.蛔虫等寄生型动物属于消费者 D.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分解者包括绝大多数的细菌、真菌,其中有的细菌还可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
    B、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硝化细菌,B正确;
    C、蛔虫等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属于消费者,但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C正确;
    D、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D。
    6.近海水域的无机盐的浓度显著高于远洋区域,下图表示这两个区域的不同水深处的藻类固定太阳能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近海水域,②表示远洋区域,近海水域的藻类种群密度大于远洋区域
    B.①表示近海水域,②表示远洋区域,远洋区域的藻类种群密度大于近海水域
    C.①表示远洋区域,②表示近海水域,近海水域的藻类种群密度大于远洋区域
    D.①表示远洋区域,②表示近海水域,远洋区域的藻类种群密度大于近海水域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水深0米~30米的水域中,浅海中矿质元素多,气体含量较高,植物数量较多,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比远洋海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多。①表示近海水域,②表示远洋区域。
    【详解】由图可知,曲线①10米左右时,生产者藻类固定太阳能最多,且近海水域的无机盐的浓度显著高于远洋区域,因此可推测①表示近海水域,②表示远洋区域,近海水域的藻类种群密度大于远洋区域,A正确;
    故选A。
    7.草地贪夜蛾是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大入侵害虫,某水稻田的草地贪夜蛾摄入水稻后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8J·hm-2·a-1)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量
    11.5
    2.5
    7.5

    A.草地贪夜蛾消耗水稻的能量至少为5.75×109J·hm-2·a-1
    B.草地贪夜蛾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1.5×108J·hm-2·a-1
    C.草地贪夜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为2.5×108J·hm-2·a-1
    D.草地贪夜蛾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15×109J·hm-2·a-1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即为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详解】A、草地贪夜蛾消耗水稻的能量即为自身同化量:至少为11.5-2.5=9×108J·hm-2·a-1,A错误;
    B、草地贪夜蛾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同化量-呼吸消耗=11.5-2.5-7.5=1.5×108J·hm-2·a-1,B正确;
    C、草地贪夜蛾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知,因此无法计算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错误;
    D、草地贪夜蛾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1.5-2.5=9×108J·hm-2·a-1,D错误。
    故选B。
    8.“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典范,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种桑、养蚕和养鱼三者紧密相联,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桑基鱼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C.“桑基鱼塘”中能量的输入主要由桑树等生产者完成
    D.“桑基鱼塘”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其设计的原理有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性原理。
    【详解】A、“桑基鱼塘”利用了循环原理,这里的循环指的是物质循环利用,而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A错误;
    B、“桑基鱼塘”是人为设计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需要人的干预,B错误;
    C、“桑基鱼塘”中的物质实现了自给自足,因而其中的能量的输入主要由桑树等生产者完成,C正确;
    D、“桑基鱼塘”的设计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过程
    B.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系统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物质的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
    D.喷洒信息素诱捕害虫,体现了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的生物防治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发生,相互依存,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有关。
    【详解】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因而能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对于生物圈这一最大的生态系统来讲,不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物质的补充,就能维持正常功能,C错误;
    D、喷洒信息素诱捕害虫,这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的生物防治,其典型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D。
    10.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昆虫学家法布尔把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风雨交加,仍然有许多雄蛾赶来交配。为了探究雌蛾是通过分泌某种物质还是通过声波来向雄蛾传递信息的,法布尔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雌蛾吸引雄蛾的信息及其种类分别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是否有雄蛾前来交配
    A组
    雌蛾+透气袋子

    B组
    放置过雌蛾的滤纸+透气袋子

    C组
    雌蛾+不透气袋子
    没有

    A.分泌的物质,化学信息 B.分泌的物质,物理信息
    C.发出的声波,化学信息 D.发出的声波,物理信息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分析题意,A组和C组对照说明雌蛾传递的信息必须通过透气性装置才能传递,A组和B组对照说明雌蛾分泌的应是某种物质,综上分析,该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
    故选A。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与所处环境无关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来力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使食物网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进而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越高,则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越高,进而表现为抵抗力稳定性高,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
    D、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与所处环境也有关系,因为无机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C。
    1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下图曲线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曲线表示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制约
    B.甲曲线表示的种群,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
    C.在乙曲线的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D.在乙曲线的E点时,没有新个体的出生,也没有老年个体的死亡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形曲线,乙代表S形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详解】A、甲曲线表示的种群,是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的曲线,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A错误;
    B、甲曲线表示的种群,其种群的增长速率始终>0,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正确;
    C、C点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环境阻力不是最小,C错误;
    D、在乙曲线的E点时,对应S形曲线的K值,此时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并非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老年个体死亡,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13.我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序号①~⑤和⑦表示CO2的排出量或吸收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指的是CO2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
    B.达到碳中和时④=①+②+③+⑤
    C.④和⑥中的碳元素都以CO2形式流动
    D.为了实现碳中和应增加④,减少⑦过程
    【答案】ABC
    【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碳主要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详解】A、碳循环指的是C元素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A错误;
    B、碳中和应该是CO2的排出量等于CO2的吸收量,所以达到碳中和时④=①+②+③+⑤+⑦,B错误;
    C、④表示光合作用,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动,⑥表示捕食,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流动,C错误;
    D、为了实现碳中和应增加④光合作用,减少⑦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D正确。
    故选ABC。
    14.研究发现,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戴胜通过偷听斑鸫鹛种群内的报警声,改变其行为,可以极大减少自己的警戒时间,显著增加觅食时间,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斑鸫鹛种群内的报警声对于戴胜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B.戴胜和班鸫鹛共处时,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C.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有利于提高戴胜种群的觅食效率
    D.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答案】ACD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戴胜通过偷听斑鸫鹛种群内的报警声,改变其行为,可以极大减少自己的警戒时间,显著增加觅食时间,可见,斑鸫鹛的警报声对于戴胜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班鸫鹛的鸣叫声对戴胜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从题中获取戴胜对班鸫鹛有益的信息,因而不能说明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错误;
    C、由图示可知,戴胜独处时警戒时间高于和斑鸫鹛共处时的警戒时间,且觅食时间低于和斑鸫鹛共处时的觅食时间,这说明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有利于提高戴胜种群的觅食效率,C正确;
    D、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进而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D正确。
    故选ACD。
    15.调查小组调查了某观光农业园,调查结果显示该观光农业园中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分别为28种、16种和5种。下列有关该观光农业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观光园中迁入外来物种集中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农业观光园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憩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农业观光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该园鸟类物种丰富度增大
    D.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为5种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AC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农业观光园不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
    B、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农业观光园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憩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增加某种鸟的种群数量没有改变鸟的种类,不会增加物种丰富度,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为5种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AC。
    16.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向水中排放大量的N、P等元素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B.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
    C.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D.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都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ABD
    【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减少、耕地减少、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详解】A、人类向水中排放大量的N、P等元素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打破生态平衡,A正确;
    B、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等措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生态足迹,B正确;
    C、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C错误;
    D、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承载力下降引起的,D正确。
    故选ABD。

    三、综合题
    1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分别设置了每隔3h、6h、12h、24h更换培养液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更换培养液)5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细胞,酵母种群的增长曲线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0h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检测方法称为______法。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如果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⑤曲线中,曲线______(填序号)可以表示对照组;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不会保持“J”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影响曲线⑤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______等。
    【答案】(1)抽样检测
    (2)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大稀释倍数
    (3) ⑤ 空间有限 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

    【分析】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
    【详解】(1)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检测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2)为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以准确计数;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如果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稀释倍数。
    (3)据图可知,曲线⑤中酵母菌数量最少,可用作本实验的对照组;由于本实验中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故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不会保持“J”形增长;影响曲线⑤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18.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关系呈现周期性波动,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制约,由图分析可知,表示捕食者的曲线是______。
    (2)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种内竞争______(填“有关”或“无关”)。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择物种甲种群和物种乙种群作为材料,两种群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群放在资源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3)生态位可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等多个维度上的地位。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______水平研究的范畴。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 有关 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或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 有限的
    (3) (生物)群落 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捕食者和猎物种群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有周期性波动,且无论猎物还是捕食者,种群内部的数量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增减。B曲线表现为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说明为被捕食者,而A是捕食者。
    【详解】(1)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制约,图中B曲线表现为先增加、先减少的特征,为被捕食者;A曲线表现为后增加、后减少,为捕食者,即表示捕食者的曲线是A。 
    (2)种间关系作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这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种内竞争“有关”。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择物种甲种群和物种乙种群作为材料,则根据概念可知,两种群应满足的条件是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或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群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而后通过检测两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而证明上述原理,即当实验出现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3)生态位可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等多个维度上的地位。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范畴。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使得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19.下图为氮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氮循环具备______、往复循环、反复利用的特点。
    (2)由图可知,植物中的氮来源有固氮菌的固氮作用和______,硝化细菌可以将硝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为______。
    (3)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据图分析,大气中的N2含量维持稳定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答案】(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等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全球性
    (2) 人工氮肥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 互利共生 固氮作用和人工氮肥与反硝化作用达到了平衡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等元素,不断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返回到非生物环境的过程,物质循环表现为全球性、循环性等特点。
    【详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等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的循环反复的过程,物质循环表现为全球性、循环性等特点,因而氮循环作为物质循环的一项内容,同样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反复利用的特点。
    (2)从图中看出,植物中的氮元素的来源有固氮菌的固氮作用和人工氮肥,硝化细菌可以将硝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盐转化成有机物,同时将这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固定的含氮物质可以供给豆科植物利用,同时豆科植物可以将有机物供给根瘤菌利用,可见二者之间可表现为互惠互利,因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据图分析,大气中的N2含量维持稳定的直接原因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氮元素的进出平衡维持的,即图中的固氮作用和人工氮肥与反硝化作用达到了平衡。     
    20.实验小组调查了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链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__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______的渠道。
    (2)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鲅鱼属于第______营养级,带鱼和鳀鱼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3)若中国毛虾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鳀鱼的数量会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生产者和消费者 作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7 四 种间竞争和捕食
    (3) 减少 中国毛虾的数量减少,一方面鳀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另一方面带鱼更多的捕食鳀鱼导致鳀鱼的数量减少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1)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扇贝→梭子蟹,浮游植物→中国毛虾→梭子蟹,浮游植物→中国毛虾→带鱼,浮游植物→中国毛虾→鳀鱼→带鱼,浮游植物→中国毛虾→鳀鱼→鲅鱼,浮游植物→中国哲水蚤→鳀鱼→鲅鱼,浮游植物→中国哲水蚤→鳀鱼→带鱼。可见鲅鱼所处的食物链有两条,均属于第四营养级;带鱼以鳀鱼为食,且带鱼和鳀鱼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带鱼和鳀鱼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3)若中国毛虾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鳀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同时,带鱼会更多的捕食鳀鱼,因而导致鳀鱼的数量有所减少。
    21.果草模式是果园生态系统的一种新型模式,果草模式又称果园生草,即在果园复合种植草本植物,以改善草原气候和土壤环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果园管理措施。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草模式下,果树和草的高度不同,从而形成植物群落的______结构,影响该空间结构的最直接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和果园清耕(及时清除果树树下及行间杂草)相比,果草模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从而减少果园虫害的发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果园除害虫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某果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上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统计数据(数值单位为103kJ),则能量在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该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全部个体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kJ。若该食物链被重金属污染,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种群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垂直 光照强度
    (2)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13.5% 6.0×103 种群Ⅲ 种群Ⅲ同化能量最少,处于最高营养级,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逐渐富集到最高营养级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物群落;生态农业的模式的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详解】(1)果草模式下,果树和草的高度不同,从而形成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生物群落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影响群落中植物的该空间结构,即垂直结构的最直接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2)和果园清耕(及时清除果树树下及行间杂草)相比,果草模式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进而减少了果园虫害的发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果园除害虫能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而能提高产量。
    (3)下图表示某果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上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统计数据,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结合图示可知,种群Ⅱ代表的是第一营养级,种群Ⅰ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则能量在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11=13.5%,某营养级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等于其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即该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全部个体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15-9=6×103kJ。若该食物链被重金属污染,由于重金属不容易被分解,因而会沿着食物链进行富集,因此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种群是种群Ⅲ,这是由于种群Ⅲ处于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最少,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逐渐富集到最高营养级。

    相关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四圈颜色较浅,C错误;,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