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8 ℃左右最好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要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B
【分析】果酒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30℃,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详解】A、应先冲洗葡萄,后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防止杂菌的污染,A错误;
B、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是18~30℃,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8℃,因此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8℃左右最好,B正确;
C、在发酵过程中,需关闭充气口,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
D、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发酵制作的过程全面考虑,例如对装置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D错误。
故选B。
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C
【分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①可以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A错误;
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
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
过程①③表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①②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需的最适温度在18-25℃;过程④表示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发酵原理、过程,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各个选项分析答题。
3.下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乙酸发酵→果醋
A.此过程用到的菌种主要有酵母菌和乳酸菌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
C.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结束后,只需要适当提高环境温度就能进行醋酸发酵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时间、菌种等
【答案】D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分析题图可知:A过程表示酒精发酵。
【详解】A、制作果酒时,利用的是葡萄表面的野生酵母菌,制作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不是乳酸菌,A错误;
B、榨汁前,榨汁机需要洗净晾干,发酵瓶需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B错误;
C、据题意可知,图中A过程是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所用菌种是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在18~30℃,若要继续进行醋酸发酵,所用菌种是醋酸菌,是异养好氧菌,最适温度为30~35℃,因此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外,还需要通入氧气,C错误;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发酵时间、菌种等,D正确。
故选D。
4.如图是酸奶制作的简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发酵瓶和鲜奶进行无菌处理
B.乳酸发酵菌种和醋酸发酵菌种都属于原核生物
C.保温发酵过程中要适时打开发酵瓶盖放出气体
D.酸奶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要低
【答案】B
【分析】酸奶制作的过程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的过程。
【详解】A、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
B、乳酸发酵菌种是乳酸菌,醋酸发酵菌种是醋酸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都是原核生物,B正确;
C、乳酸发酵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不需要适时打开发酵瓶盖放出气体,C错误;
D、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比酸奶发酵的温度要低,D错误。
故选B。
5.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如下图),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偶尔打开阀a几秒钟,一直关紧阀b 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答案】A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图示表示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能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果酒时,装置中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关紧阀a和b,但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详解】A、制作果酒利用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A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才会产生酒精,所以要关紧阀a和b,偶尔打开阀b以释放CO2,B错误;
C、酵母菌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C错误;
D、果酒制作适宜温度是18-30℃,4℃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D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制作过程中发酵瓶要敞开
B.在制作果醋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30℃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D.醋酸菌在糖源和O2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答案】C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发酵瓶不能处于打开着状态,应适时向发酵瓶中通入无菌空气,让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为30~35℃,因此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此温度,B错误;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正确;
D、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二氧化碳和水,D错误。
故选C。
7.家庭制作泡菜,无需刻意灭菌,原因是( )
A.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B.各种微生物都可以用于制作泡菜
C.泡菜坛中的亚硝酸盐杀死了其他杂菌
D.泡菜坛中液体表面有一层菌膜与外界隔开
【答案】A
【详解】泡菜的制作原理是乳酸发酵,其结果是使发酵罐中形成较强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无需刻意灭菌,A正确;泡菜制作主要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B错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C错误;泡菜坛中液体表面有一层菌膜与外界隔开,并不能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长,D错误。
8.下列关于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以分解蛋白质和果胶
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答案】D
【详解】A、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A错误;
B、发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此外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也发挥了发酵作用,B错误;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因而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C错误;
D、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目的是保持坛内的无氧状态,D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 B.控制的发酵温度有所不同
C.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C
【分析】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果酒发酵的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温度是15℃~18℃。
【详解】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水果表面或空气中都有天然的菌种,A正确;
B、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营养要求,控制的发酵温度有所不同,B正确;
C、果醋发酵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果酒发酵为无氧呼吸,C错误;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发酵失败,D正确。
故选C。
10.发酵工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的关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 B.溶氧量 C.pH D.酶的含量
【答案】D
【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
【详解】发酵工程中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量等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例如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利用酵母菌自身的酶进行发酵,不需要对酶进行控制。
故选D。
11.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
B.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特殊营养物质
C.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D.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
【答案】B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和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对于异养微生物,其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作为碳源,因此对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必须含有有机物,A正确;
B、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可以固定空气中的碳元素或者氮元素,因此不需要培养基中额外添加碳源或者氮源。自养微生物一般不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营养物质,有些异养微生物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营养物质,因此生长因子不是共有的特殊营养物质,B错误;
C、根据微生物种类及培养目的不同,其培养基的配方一般不同,因此需要注意不同微生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C正确;
D、微生物的生长不仅受营养因素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外界因素如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
C.培养基都必须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D.倒置平板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
【答案】C
【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通常可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
【详解】A、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通常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进行单菌落的分离,以消除污染的杂菌,B正确;
C、培养基通常可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但对于培养基中有高温易分解的成分,就不能用此方法,如培养基中的碳酸氢钠等物质,C错误;
D、倒平板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止培养基蒸发冷凝成的水滴入培养基而污染,D正确。
故选C。
13.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都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
【答案】B
【分析】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A、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
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均可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为防止污染,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D正确。
故选B。
14.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
①皮肤②饮用水③牛奶④注射器⑤培养皿⑥接种环⑦培养基⑧果汁⑨酱油⑩手术刀
A.①②③⑧⑨ B.④⑤⑥⑦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⑧ D.以上全部
【答案】A
【分析】消毒是用比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部分微生物的方法,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用强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①皮肤应进行消毒,②饮用水应进行消毒,③牛奶应进行消毒,④注射器应进行灭菌,⑤培养皿应进行灭菌,⑥接种环应进行灭菌,⑦培养基应进行灭菌,⑧果汁应进行消毒,⑨酱油应进行消毒,⑩手术刀应进行灭菌。综上所述,需要进行消毒的是①②③⑧⑨,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对发酵过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防止杂菌污染
B.消灭杂菌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答案】B
【分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具体操作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详解】A、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错误;
C、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种的,C正确;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进行,否则导致发酵采用的菌种被杀灭,D正确。
故选B。
16.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B
【详解】可以直接在锥形瓶灭菌,然后再分装到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如果分装到培养皿中再灭菌,不便移动操作;A错误;
接种环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需再进行灼勺灭菌;B正确;
微生物培养一般不需要光照条件;C错误;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间隔观察时间不同,如也可能每天定时观察。D错误。
17.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应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菌落
D.在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D
【分析】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
2、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详解】A、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用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
B、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
C、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单一菌落,但其他区域也能形成菌落,C错误;
D、在1、2、3、4区域中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均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接种环划线时要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
【答案】D
【分析】平板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详解】A、接种环应该采用灼烧灭菌法进行灭菌,即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A正确;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防止高温杀死菌种,B正确;
C、为防止杂菌污染,蘸取菌液和划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正确;
D、划线时,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D错误。
故选D。
19.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过程出了问题
B.可以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C.将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无误
D.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
【答案】D
【分析】生物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培养基污染造成的,还可能是甲同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的,也可能是与其他同学所取土壤样品不同造成的,关键是设法排除影响结果的因素。
【详解】甲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操作过程被污染,A正确;污染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B正确;若是土样不同造成的,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操作正确,C正确; 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C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重复性原则,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和分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重点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的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深秋季节,某同学从市场上买来了新鲜的葡萄,打算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家里酿制葡萄酒。已知葡萄上附有天然的酵母菌,下列对酿酒有利的措施是
A.敞开酿酒罐 B.密封酿酒罐,适时排气
C.高温处理 D.酿酒罐放在室内光照处
【答案】B
【详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所以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应密封酿酒罐,适时排气,故A项错误,B项正确;高温处理会杀死酵母菌,对酿酒不利,C项错误;用酵母菌酿酒与光照无关,D项错误。
21.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菊花组织培养的全过程都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为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灭菌,实验人员需进行无菌操作
C.切取幼嫩的菊花茎段,因为该部位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D.实验中,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
【答案】A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A、对于菊花的组织培养来说,在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需要光照,A错误;
B、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灭菌,实验人员需消毒操作,B正确;
C、菊花组织培养时,切取幼嫩的菊花茎段,因此这部分分裂能力强,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C正确;
D、对外植体消毒所用的试剂是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D正确。
故选A。
2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的条件是( )
A.消毒和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营养和激素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需要在无菌、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养料和激素等条件下进行,由于该过程还没有形成叶绿体,所以无需充足的光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下列选项中,没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大规模培养高产紫杉醇的细胞,以获取紫杉醇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过程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
B、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 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培养高产紫杉醇的细胞,以获取紫杉醇,B错误;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然后自然发育得到多倍体植株,不需要用植物组织培养,C正确;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也涉及脱分化、再分化的植物组织培养,D错误。
故选C。
24.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和生物个体杂交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生殖隔离
B.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是杂种细胞,生物个体杂交获得的是生物个体
C.生物个体杂交属于有性生殖,而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无性生殖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发生在不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生物个体杂交只能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答案】B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使得不同的物种能杂交,克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生殖隔离,A正确;
B、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也是杂种个体,生物个体杂交获得的是生物个体,B错误;
C、生物个体杂交,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属于有性生殖,而植物体细胞杂交,只存在有丝分裂,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发生在不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生物个体杂交只能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因为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25.下列哪种营养物质是动物细胞培养中不需要的
A.淀粉 B.氨基酸 C.无机盐 D.水
【答案】A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过程需要充足的营养条件,其培养液一般含有水、无机盐、糖类、氨基酸、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血清等,其中糖类指的是葡萄糖,而淀粉是植物多糖,动物细胞培养不能利用,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材时,一般都选分裂、分化能力强的组织
B.均在离体、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
C.都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其原理相同
D.培养基成分的差异主要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含血清等天然成分,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含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植物激素
【答案】C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选材时,一般选择幼龄的器官或组织、或者幼嫩的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且分化程度低),A正确;
B、为防止杂菌污染,导致培养失败,动物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均需在离体、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的结果是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结果是细胞株、细胞系,原理是细胞增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培养基成分的差异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含血清等天然成分,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含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两种植物激素,D正确。
故选C。
27.下列不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的是( )
A.单倍体育种 B.获得脱毒草莓
C.微型繁殖杨树 D.水稻杂交育种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BC、单倍体育种、获得脱毒草莓和微型繁殖杨树,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ABC不符合题意;
D、水稻杂交育种是从个体水平上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不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2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细胞悬液
D.干细胞只存在于早期胚胎中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培养动物细胞需要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无菌、无毒的环境和一定的气体环境等条件,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时,先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
C、细胞存在接触抑制,因此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进行传代培养,C正确;
D、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D错误。
故选D。
29.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融合决定于( )
A.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质的流动性 D.细胞质酶的活性
【答案】A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详解】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体现,A正确。
故选A。
【点睛】
30.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受精发生在输卵管
B.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C.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D.精子进入卵子后,发生卵细胞膜反应
【答案】B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为受精卵,A正确;
B、受精前精子已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而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是在受精作用时完成的,B错误;
C、受精时完成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
D、精子进入卵子后,会发生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二、综合题
31.下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葡萄酒时,在榨汁前,要先对葡萄进行________________,再去除枝梗,该步骤可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________________污染的机会。
(2)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对上述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__后,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 ℃的环境中,每天拧开气阀b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_______。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10 d之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_____对出料口c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呈____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4)产生酒精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然后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适时打开气阀________________向发酵液中充气。充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冲洗 杂菌
(2) 70%的酒精 消毒 CO2 防止排气时空气中杂菌的污染
(3) 重铬酸钾 灰绿
(4) 30~35 a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酒精转变为乙酸需要O2
【分析】1、果酒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酿造葡萄酒时,在葡萄榨汁前,葡萄要先进行进行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可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环境中,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每天拧开气阀b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利用了巴斯德的鹅颈瓶的原理,即为了防止排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防止杂菌污染)。
(3)酵母菌发酵的产物中会产生酒精,利用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存在,酒精遇到橙色的重铬酸钾会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酵母菌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气才能进行,因此要适时向发酵装置中充气,需要打开气阀a通入空气。
32.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为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2)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有__________。
(3)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__________(化学法)。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番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而成的。
(4)过程③和过程④依次为______,过程④中的培养基常添加的植物激素是__。
(5)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______植株。
【答案】(1) 去除细胞壁 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三 融合的原生质体表面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
(4) 脱分化和再分化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5)单倍体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①是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常用酶解法;②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③是脱分化过程;④是再分化过程。
【详解】(1)分析图形可知,过程①是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植物体,故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常利用化学试剂聚乙二醇(或PEG)、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融合;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3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即番茄原生质体自身融合、马铃薯原生质体自身融合、番茄和马铃薯原生质体相互融合;根据题意,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肺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因此当观察到融合的细胞表面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番茄和马铃薯融合而成的。
(4)图中过程③为脱分化,过程④是再分化,其培养基常添加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影响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方向。
(5)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 “ 番茄 -马铃薯 ” 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济宁微山县二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