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对豌豆去雄和套袋操作的对象分别是母本和父本
B.孟德尔对F1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的结果为子代高茎:矮茎=1: 1
C.孟德尔用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的结果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D.孟德尔将F2中787株高茎和277株矮茎记为3: 1,利用了统计学分析的方法
【答案】A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孟德尔去雄和套袋操作的对象都是母本,A错误;
B、孟德尔对F1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是子代高茎∶矮茎=1∶1,B正确;
C、孟德尔用纯合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实验结果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C 正确;
D、孟德尔将F2得到的 787 株高茎和 277株矮茎记为 3∶1,利用了统计学分析的方法,D正确。
故选A。
2.人类有23对同源染色体,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aB_C_表现型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
A.1/8、3/8 B.1/16、3/8
C.1/16、3/16 D.1/8、3/16
【答案】C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Aa与aa杂交,后代基因型有Aa和aa2种,比例为1:1;BB与B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BB和Bb2种,比例为1:1;Cc与Cc杂交,后代基因型有CC、Cc和cc3种,比例为1:2:1。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1/2×1/2×1/4=1/16;出现具有aaB_C_ 表现型女儿的比例为1/2×1×3/4×1/2=3/16,C正确。
故选C。
3.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答案】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下列属于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的演绎推理阶段的是( )
A.F1的自交后代中高茎植株:矮茎植株接近3:1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若F1与矮茎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高茎植株:矮茎植株=1:1
D.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了结果
【答案】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F1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中高茎植株(DD、Dd)∶矮茎植株(dd)接近3∶1,这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
C、若F1与矮茎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高茎植株∶矮茎植株=1∶1,这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正确;
D、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了结果,这属于实验验证阶段,D错误。
故选C。
5.野生猴中毛色为白色的极为少见。某科研小组捕获到一只白色雄猴,要想在短期内利用这只雄猴繁殖更多的白猴以满足科研需要,最佳方案是( )
A.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猴
B.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F1中就能出现白猴
C.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从F1中选出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产生白猴
D.让白色雄猴与杂合棕色雌猴交配,即可产生白猴
【答案】C
【分析】据题意可以知道,因为白色雄猴为隐性突变故可将这只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在 F1中选出棕雌猴与该白猴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猴的概率为 1/2或用 F1自交,但自交后代中白猴出现的概率为 1/4,故最好选用这只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
【详解】A、让这只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再用F1相互交配而产生白猴,但白猴的出现概率较低,A错误;
B、让这只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后代中无白猴,B错误;
C、这只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在 F1中选出棕雌猴与该白猴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猴的概率为1/2,C正确;
D、正常情况下,棕色雌猴为纯合体,D错误。
故选C。
6.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
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
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
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故选D。
7.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4:1 B.9:6:1 C.3:5:2 D.1:2:1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花粉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A:a=3∶1。
【详解】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花粉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A:a=3∶1,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3/4A、1/4a。因此该个体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3/4=3/8,Aa的比例为1/2×3/4+1/2×1/4=4/8,aa的比例为1/2×1/4=1/8。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3:4:1,A正确。
故选A。
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分析】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详解】A、F1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种类比例是1:1:1:1, 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
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9.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详解】ABC、表现型为2×2×2=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2×1/2×1/2=1/8,ABC错误;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所占比例为1/4×1/2×1/2=1/16,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定律的应用,解答时首先逐对基因考虑,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
10.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 ∶褐 ∶黑=52 ∶3 ∶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该动物的毛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给出的代谢途径可知,A_B_dd为黑色,A_bbdd为褐色,aa____、____D_为黄色;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则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后代的杂交组合是64种,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
【详解】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黄色个体是aa____、____D_;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F2中黑色个体占比=9/(52+3+9)=9/64,褐色个体占比=3/(52+3+9)=3/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 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要出现3/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1/4×1/4。而符合F2黑色个体和褐色个体的比例的F1基因型只能为AaBbDd,则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1.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猴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猴的体细胞(如小肠上皮细胞、神经元等)的性染色体均为XY;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或Y,即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的比例是1/2;同理,精子中含Y的比例也是1/2。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不一定都含有Y染色体,A错误;
B、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但受精卵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因此两者一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雄猴的肠上皮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精子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D错误。
故选C。
【点睛】
12.已知某玉米的基因型为YYRR,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答案】C
【详解】YYRR×YYRR→YYRR,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YYRR的基因型,A正确;YYRR×YYrr→YYRr,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YYRr的基因型,B正确;由于YYRR个体产生的配子是YR,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Y和R的基因,后代不会有yyRr的个体,C错误;YYRR×yyrr→YyRr,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YyRr的基因型,D正确。
13.已知绵羊角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子代中也会出现有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A
【分析】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题中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详解】A、若双亲无角,则父本基因型为hh,母本基因型可能为Hh或hh,则子代中可能出现基因型为Hh的个体,若其为公羊则表现为有角,A正确;
B、若双亲有角,则母本基因型为HH,父本基因型可能为Hh或HH,子代就可能出现基因型为Hh的个体,若其为母羊则表现为无角,B错误;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Hh:hh=1:2:1,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公羊母羊数量一致,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错误;
D、绵羊的有角和无角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A。
14.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基因可能是不同的
C.精子和卵细胞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详解】A、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为92条,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A正确;
B、由于减数分裂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基因可能是不同的,B正确;
C、精子和卵细胞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C错误;
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正确。
故选C。
15.一批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 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 )
A.5:1、5:1 B.8:1、8:1 C.6:1、9:1 D.5:1、8:1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豌豆和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玉米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可以发生自由交配。
【详解】豌豆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自交后代出现aa的概率为2/3×1/4=1/6,隐性性状为1/6,则显性性状为5/6,显性∶隐性=5∶1;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玉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都是A∶a=1/3+2/3×1/2∶2/3×1/2=2∶1,后代显性性状为AA+Aa=2/3×2/3+2×1/3×2/3=8/9,隐性性状为aa=1/3×1/3=1/9,显性∶隐性=8∶1,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6.在“一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为了进一步验证分离定律,让所有的F2继续自交得到F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F2高茎植株中有1/3的个体能稳定遗传
B.在F2植株中有1/2的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
C.F3中高茎:矮茎比例为5∶3
D.F3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2/5
【答案】ABC
【分析】根据课本孟德尔实验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F1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DD、1/2Dd、1/4dd。
【详解】A、根据课本孟德尔实验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F1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DD、1/2Dd、1/4dd,故在F2高茎植株中有1/3的个体能稳定遗传(1/4DD和1/2Dd中DD占1/3),A正确;
B、结合A选项的分析,在F2植株中有1/2的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只有1/2Dd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结合A选项的分析,F1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DD、1/2Dd、1/4dd,让所有的F2继续自交,得到矮茎的比例为:1/2×1/4+1/4=3/8,故高茎=1-3/8=5/8,即F3中高茎:矮茎比例为5∶3,C正确;
D、结合C选项的分析,F3中杂合子(Dd)所占的比例为:1/2×1/2=1/4,D错误。
故选ABC。
三、单选题
17.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 1: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分析】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属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
B、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
D、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提出“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不是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四、多选题
18.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
B.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
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4
【答案】AB
【分析】分析题意: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即红:黄:白=12:3:1,该比例类似与9:3:3:1,说明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详解】A、洋葱鳞茎的颜色由细胞液中的色素决定,故洋葱鳞茎的不同颜色由细胞液中的不同色素决定,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得F2中不同颜色鳞茎洋葱的表现型比例大致为12(9+3):3:1,满足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分离比,故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
C、根据题意可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红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3,C错误;
D、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故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9:3:3:1的变式比例的分析理解与应用,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9.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答案】BC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据图可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据图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据图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据图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CD。
20.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B.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
D.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BC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
B、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④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由于②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正确;
D、细胞①和④中的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BCD。
五、综合题
21.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002粒。试分析完成:
(1)_____为显性性状。
(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和_____。
(3)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_____。
(4)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
【答案】(1)子叶黄色
(2) YY yy
(3)Y:y = 1:1
(4)YY:Yy:yy = 1:2:1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子叶,说明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
【详解】(1)子叶黄色与子叶绿色杂交,F1为黄色,说明子叶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子叶绿色是隐性。
(2)亲本是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又因为豌豆子叶黄色(Y)与绿色(y)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黄色子叶)、yy(绿色子叶)。
(3)由题意知,F1基因型为Yy,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Y:y=1:1。
(4)F1自花授粉后结出F2,F2会发生性状分离,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F2的基因组成是Yy×Yy→YY:Yy:yy=1:2: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和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问题:
(1)两个亲本中,雌蝇和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
(2)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种,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___。
(3)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黑身小翅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BbEe、Bbee
(2) 4 BE:Be:bE:be=1:1:1:1
(3) BBEe、BbEe bbee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和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因此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雄蝇的基因型为Bbee。
(2)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其比例为BE:Be:bE:be=1:1:1:1。
(3)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雄蝇的基因型为Bbee,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黑身小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23.下列是关于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图甲中细胞③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___(用字母表示)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核DNA的是__。图甲中细胞①产生的子细胞内的a、b、c数量分别为_____。
(3)若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____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_____个四分体。
【答案】(1) 初级卵母细胞 0
(2) AB c 4、0、4
(3) 16 4
【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减数分裂中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n(减数第一次分裂)→2n(减数第二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
【详解】(1)图甲中②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是初级卵母细胞,③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是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2)图乙中①→②时,a不变,b出现,c增倍,则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核DNA,可表示丙中AB段变化。图甲中细胞①产生的子细胞中,a染色体有4条、b染色单体有0条、c核DNA有4个。
(3)若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体细胞中没有分裂时的染色体是8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暂时加倍有16条,减数分裂中初级性母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有4个四分体。
【点睛】通过细胞分裂图、曲线图、柱状图,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中物质变化规律。
24.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回答下列问题:
(1)这六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
(2)精细胞A的一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_____时期发生了_____。
(3)这六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_______。
【答案】(1) 两/2 四/4
(2) 四分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互换
(3)A、B、C、E、F
【分析】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内染色体类型相同,如:A和E,C和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2种配子(如果考虑互换,就是4种,但是从染色体整体来看,还是2种),从图中看,6个细胞可以分成4种,即A和E(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和D(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和F分别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1)结合题图,这6个细胞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A、E、F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B、C、D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A和E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和D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和F分别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2)根据题图可知A细胞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交换,而且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精细胞A的一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联会)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互换。
(3)根据题干“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可知:这六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A、B、C、E、F。
25.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
(2)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答案】(1) 4 /四 1∶1∶1∶1
(2)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3)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分析】分析表格: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详解】(1)分析表格: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即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2)根据题干“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 意味着实验组合中亲本均具有H,故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蟠桃自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南校区高一11月疫情返校测试生物试题(2-18班)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上学期1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南校区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向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