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3页。
     淄博五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生物学科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史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得到分离定律时运用假说-演绎法,其中“演绎”过程是指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B.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提出的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果蝇相对性状多且明显、繁殖快、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且易观察
    D.科学家利用15N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验证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2.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在只考虑图中所示基因,且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Yd
    B.基因A、a与基因D、d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果蝇可产生四种不同的雄配子,其中AXD占1/4
    D.若Ⅲ号染色体发生交换,该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一定会增加
    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4.下图1、图2、图3表示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三种情况,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图1,则其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值为3:1
    B.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图2,则其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值为3:1
    C.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图3,则其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值为9:3:3:1
    D.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图2,则其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值为1:1
    5.某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科研人员将纯种红花和纯种白花杂交,F1全为紫花,让F1植株随机授粉,得到F2代中紫花∶白花∶红花=8∶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AABB个体死亡
    B.F2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F2紫花自交后代中紫花占
    D.控制颜色的机理可能是前体物质是白色,A基因使白色变为红色,B基因使红色变为紫色
    6.母鸡性反转为公鸡,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不变。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当其等位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如果一只芦花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该公鸡与非芦花母鸡交配(WW的胚胎不能存活),有关其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芦花鸡均为公鸡
    B.非芦花鸡均为母鸡
    C.母鸡与公鸡数量比为2:1
    D.芦花鸡与非芦花鸡数量比为2:1
    7.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丙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乙中的④,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甲中的①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和艾弗里的实验思路相同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使DNA和蛋白质分开
    D.图丙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但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8.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 - 1)×a个
    B.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十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9.DNA分子复制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分别称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前导链是核苷酸持续地添加到子链上形成的,而在后随链的合成过程中,先形成一系列的片段,最后再连接起来形成后随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母链3′→5′
    B.DNA复制过程中后随链前后片段的连接需要DNA聚合酶
    C.图示过程揭示了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的特点
    D.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10.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只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实现的
    11.图甲是 DNA 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 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 DNA 长链;图乙是基因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只起始一次
    B.图甲过程不一定发生在分裂间期
    C.图乙过程①的模板链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图乙过程②中能与物质b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含有氢键
    12.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
    C.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D.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13.研究发现,AGPAT2基因表达的下调会延缓脂肪生成。湖羊尾部蓄脂量小,而广灵大尾羊尾部蓄脂量大。研究人员以若干只两种羊的尾部脂肪组织为材料,检测AGPAT2基因启动子区7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会导致两种羊脂肪组织中AGPAT2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B.DNA甲基化直接阻碍翻译过程实现了对AGPAT2基因表达的调控
    C.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是影响AGPAT2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因素
    D.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14.图1表示不同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西瓜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图2为培育三倍体西瓜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A、B、C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2、3
    B.图1中的D细胞只有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C.图2中,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的基本步骤为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D.将三倍体西瓜植株的体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更多的三倍体西瓜植株
    15.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可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叫综合征是体内5号染色体间发生基因重组引起的人类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进而使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
    C.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种子的原因是父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精子
    D.正常父亲与患红绿色盲母亲生育患克莱费尔特症(XXY)色觉正常儿子是因父亲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图示为果蝇的精原细胞中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只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a与基因D/d不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进行自由组合
    B.如果产生ABd型的精子,一定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
    C.基因D/d的分开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D.检测基因D/d分子结构,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都是不同的
    17. 棉花是雌雄同花的经济作物,棉纤维的长绒和短绒(由A、a基因控制)、白色和红色(由B、b基因控制)为两对相对性状。为了获得长绒浅红棉新品种,育种专家对长绒深红棉M的萌发种子进行电离辐射处理,得到下图所示的两种变异植株M1和M2。下列错误的是(  )



    A. 电离辐射处理M的种子得到植株M1和M2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B. M2中控制棉纤维长度和颜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将变异植物M1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出现长绒浅红棉的概率为3/4
    D. 将变异植物M2与M进行杂交,子代中出现长绒浅红棉的概率为1/2
    18. 亚硝基化合物可使某染色体上基因的一个腺嘌呤(A)脱氨基后变成次黄嘌呤(I) ,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也会随之改变
    B. 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诱变后,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 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其编码的肽链长度不会改变
    D. 经过1次复制,该基因位点即可出现A—T替换为G—C
    19.某运动肌营养不良症(由基因A、a控制)的表现为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倒,而鱼鳞病(由基因B、b控制)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鱼鳞状的皮损。某研究团队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甲、乙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图2表示乙家庭中部分成员的鱼鳞病基因电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肌营养不良症、鱼鳞病遗传方式分别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2基因型为AaXBXB,Ⅱ4为AaXbY
    C.若Ⅱ2和Ⅱ3想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9/16
    D.图中“?”的基因型有6种
    20.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上作出的贡献。如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B.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
    C.③④⑤⑥过程都发生了碱基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④⑤过程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55分)
    21. (11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饱满和干瘪两种籽粒,其中干瘪籽粒无发芽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籽粒饱满和干瘪是受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该甲品系玉米的表型是     籽粒。
    (2)将甲品系玉米种群中所有饱满籽粒种植后进行自交,若F1中饱满籽粒∶干瘪籽粒=9∶1,则亲本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数量比为      。让F1中杂合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收集其饱满籽粒并种植发育为植株后,再让其进行自交,有些植株果穗上约有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
    (3)玉米籽粒的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D/d、Y/y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让两株玉米植株杂交得到F1,若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饱满籽粒∶白色饱满籽粒∶黄色干瘪籽粒∶白色干瘪籽粒=3∶3∶1∶1,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      ,F1中具有发芽能力的籽粒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4)科学家为避免干瘪籽粒的频繁出现,需要获取纯合的饱满籽粒玉米。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探究某甲品系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是否都是杂合子Dd,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①实验思路:  。
    ②预期结果:
    若       ,则该甲品系的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都是杂合子Dd;
    若       ,则该甲品系的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      。
    22.(12分)遗传性耳聋有多种遗传方式,如图分别是小明和小红两个遗传性耳聋(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的系谱图。




    (1)由图可以推测小明所患遗传性耳聋可能为      遗传病或      遗传病。下列信息有助于确定小明所患该病的遗传方式的是    (填字母)。
    A.Ⅰ1号个体无致病基因 B.Ⅰ2号个体无致病基因
    C.Ⅱ3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D.Ⅱ4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2)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患遗传性耳聋的概率为      。
    (3)后经基因检测,发现小红和小明具有相同的耳聋致病基因,且遗传方式相同,则Ⅱ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相关基因用D或d表示),其体内可能不含耳聋致病基因的细胞有    (填序号)。
    ①卵原细胞 ②初级卵母细胞 ③次级卵母细胞
    ④第一极体 ⑤第二极体 ⑥卵细胞
    (4)在家系调查中发现,小红的母亲(Ⅱ8)和外祖母(Ⅰ5)均出现了轻度听力障碍,经基因检测分析发现二人的听力障碍是由线粒体中的某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携带该突变基因的个体接触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致聋。线粒体基因会随着卵细胞遗传给后代,那么小红和小红的儿子(小红与完全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携带该线粒体突变基因的情况分别是      (填字母)。
    A.携带,携带 B.携带,不携带
    C.不携带,不携带 D.不携带,携带
    23.(11分)某昆虫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朱红眼与红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朱红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红眼雄性昆虫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F1
    雌性∶雄性
    红眼∶朱红眼
    3/4有眼
    1∶1
    1∶1
    1/4无眼
    1∶1

    (1)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不遵循”或“不能确定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确定有眼昆虫的基因型为    (不需考虑眼色基因),而控制眼色的朱红眼基因通过F1的表型观察可以确定是否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即若      ,则朱红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3)若通过观察已知朱红眼性状不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要进一步确定红眼和朱红眼的显隐性关系及位于染色体的位置,请利用F1中的雌雄个体,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4)若经过实验确定控制有眼与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让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中的有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有眼个体中,纯合的雌性占    。
    24. (10分)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图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过程,该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
    (2)细胞中lncRNA是    酶催化的产物,合成lncRNA需要的原料是    ,lncRNA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RNA,是因为它不能用于    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3)图中p53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修复损伤的DNA分子。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
     的功能。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    (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
    (5)某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 201位碱基对由G—C变成了T—A,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由下面给出的密码子推测,密码子可能的变化情况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①AGU(丝氨酸) ②CGU(精氨酸) ③GAG(谷氨酸) ④GUG(缬氨酸) ⑤UAA(终止密码子) ⑥UAG(终止密码子)
    25.(14分)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杂交水稻强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颖壳黄色对颖壳白色、抗病对非抗病、粳性对糯性为完全显性,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1 796∶1 398,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决定水稻颖壳颜色的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白颖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试分析其原因:               。
    (2)软米饭松软可口,软米水稻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软米基因(Wxmq)由蜡质基因(Wx)突变形成,两者互为 ______。Wxmq与Wx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57个碱基对(bp),该基因突变最可能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发生 ______导致。
    (3)水稻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         。
    (4)科研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株7号染色体三体的水稻植株,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其中6、7为染色体标号,D为抗病基因,d为非抗病基因。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含有1条或2条染色体的配子,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现用非抗病水稻为母本(dd)、该三体抗病水稻为父本(Ddd)进行杂交,F1水稻植株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抗病水稻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    。
    参考答案
    1-5 BDDBC 6-10 ACBBD 11-15 CCCBB
    详解:
    1. B
    2.D
    【分析】题图分析:该细胞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所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其基因型为AabbXDYd,其中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根据图示细胞中基因的位置和染色体情况,可知该果蝇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DYd,A正确;
    B、基因A、a与基因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aXDYd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分别为AYd、aXD、AXD、和aYd,其中AXD占1/4,C正确;
    D、III号染色体发生交换时,由于其上只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和一对相同基因b和b,不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因而不会增加配子的种类,D错误。
    故选D。
    3.D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处在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
    B、图中①-⑤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
    C、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C正确;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图1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是AB和ab,子代为1AABB、2AaBb、1aabb,表现型中,显性:隐性=3:1,A正确;
    B、如果为图2,产生配子是Ab和aB,子代基因型为1AAbb、1aaBB、2AaBb,表现型有3种,B错误;
    C、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图3,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C正确;
    D、如果为图2,亲本基因型为AaBb,产生配子为Ab和aB,测交配子为ab,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由于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的正常分离比应为9:3:3:1。但实际得到的F2代中紫花∶白花∶红花=8∶4∶3,所以A B 表现为紫花,且AABB的个体死亡。F2白花占4/15,说明其含有一对隐性基因aa ( bb),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 bb(aaB )。
    【详解】A、由题干可知,F1全为紫花,让F1植株随机授粉,得到F2代中紫花∶白花∶红花=8∶4∶3,与正常分离比9:3:3:1不同,得出AABB个体死亡,A正确;
    B、F2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 ( bb ),自交后代仍为aa ( bb),全部表现为白花,因而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
    C、F2紫花(1/4AABb、1/2AaBb、1/4 AaBB)自交,后代中A B 共占=1/4×3/4+1/2×9/16+1/4×3/4=21/32,其中AABB致死=1/4×1/4+1/2×1/16+1/4×1/4=5/32,因而紫花占=(21/32-5/32)/(1-5/32)=16/27,C错误;
    D、根据推测,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a ,红花的基因型为A bb,因而前体物质可能是白色,A基因使白色变为红色,B基因使红色变为紫色,D正确。
    故选C。
    6.A
    【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所以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
    【详解】AB、芦花母鸡基因型为ZBW,性反转为公鸡,基因型不变还是ZBW,则与非芦花母鸡ZbW交配,后代基因型为ZBZb(芦花公鸡)、ZBW(芦花母鸡)、ZbW(非芦花母鸡),WW胚胎致死,A错误、B正确;
    C、据A分析,母鸡与公鸡数量比为2:1,C正确;
    D、据A分析,芦花鸡与非芦花鸡数量比为2:1,D正确。
    故选A。
    7.C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原理: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地作用。实验原因: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2)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用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④检测和记录结果: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3)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有些R基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④,A正确;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和艾弗里的实验思路都是单独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B正确;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是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C错误;
    D、图丙实验中证明了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但是不能证明DNA进入细菌体内,因此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要设置一组噬菌体的DNA被标记组,D正确。
    故选C。
    8. B
    解析:含有a个腺嘌吟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吟脱氧核苷酸2n – 1 × a。个,A错误;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十C占碱基总数的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B正确;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染色体均被标记,第2次分裂形成的四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不能确定,C错误;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D错误。
    9.B
    【分析】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详解】A、由图可知,无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母链3′→5′,A正确;
    B、由图可知,后随链是不连续的,而能将DNA片段连接的是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不能连接DNA片段,B错误;
    C、由图可知,DNA复制时新产生的子代DNA一条链是新合成的,一条链是原来的,故是半保留复制,同时一条子链是连续的,一条子链是不连续的,故是半不连续复制,C正确;
    D、DNA复制需要的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都是蛋白质,且在细胞内起作用,故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A、过程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相关蛋白质发生改变,B正确;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无法使酪氨酸形成黑色素,C正确;
    D、正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组成的红细胞结构是正常的,而异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组成的红细胞结构异常,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缺乏酪氨酸酶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活动,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D。
    11.C
    【分析】图甲为DNA复制过程,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图乙为转录和翻译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a为DNA,b为mRNA,c为tRNA。
    【详解】A、由于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故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只起始一次,A正确;
    B、图甲是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对于原核生物来说没有分裂间期,复制不发生在间期,B正确;
    C、图乙过程①转录的编码链中除了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其余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
    D、图乙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能与物质b mRNA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为tRNA,含有部分双链,故含有氢键,D正确。
    故选C。
    12. C
    13.C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NA分子的碱基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详解】A、基因的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
    B、由柱形图可知,DNA甲基化后,基因转录产物mRNA减少,因此甲基化影响转录过程,间接影响翻译过程,B错误;
    C、由第一幅图可知,相对于广灵大尾羊,湖羊组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程度较高,导致AGPAT2基因mRNA较少,因此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是影响AGPAT2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因素,C正确;
    D、相对于广灵大尾羊,湖羊AGPAT2基因甲基化程度较高,转录受阻,该基因表达量较小,由此可知,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负相关,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1、图1分析:A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2、图2中,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籽,栽培形成三倍体西瓜植株。
    【详解】A、图1中A、B、C、D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2、3、1,A正确;
    B、图1中的D细胞只有1个染色体组,不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可能是二倍体的配子,B错误;
    C、杂交的基本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由于西瓜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可以不用去雄处理,所以在图2中,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的基本步骤为:套袋→人工授粉→套袋,C正确;
    D、将三倍体西瓜植株的体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更多的三倍体西瓜植株,该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可以保持植株良好的遗传性状,D正确。
    故选B。
    15.B
    【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引起的症状,所以为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会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进而使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B正确;
    C、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三倍体植株做母本,正常的二倍体植株做父本,当出现正常种子时有可能是母本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些正常的卵细胞,和正常精子完成受精过程,产生种子,C错误;
    D、父亲色觉正常基因型为XBY,母亲患病基因型为XbXb,生下一个色觉正常儿子XBXbY,说明父亲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B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出现异常,D错误。
    16.AC
    解析 A/a与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不发生自由组合,A正确;如果产生ABd型的精子,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B错误;基因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Ⅰ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若发生互换,则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C正确;一般来说,基因D/d分子结构中碱基的种类相同,基因碱基排序不同,D错误。
    17.ABC
    18.BCD
    19.C
    20.BCD
    解析 由图可以直接看出该病毒的增殖没有逆转录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A错误;④过程为RNA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催化,而宿主细胞中不含有RNA复制酶,故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B正确;④⑤过程发生+RNA和-RNA之间的配对,③⑥过程发生+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配对方式都是A—U、C—G,C正确;④过程合成的是-RNA,
    ⑤过程合成的是+RNA,两者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D正确。

    21. (除标明外,每空1分)(1)分离 饱满
    (2)3∶2 2/3
    (3)YyDd×yyDd 1/6
    (4)①取某甲品系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种植后进行自交,统计后代籽粒的表型情况(2分) ②后代饱满籽粒∶干瘪籽粒=3∶1 后代饱满籽粒∶干瘪籽粒>3∶1 不都是杂合子Dd
    解析:(1)已知籽粒饱满和干瘪受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D、d是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品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饱满和干瘪两种籽粒,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又因为干瘪籽粒无发芽能力,说明甲品系玉米是饱满籽粒,且饱满籽粒对干瘪籽粒为显性。(2)饱满籽粒玉米的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已知甲品系玉米自交,F1中饱满籽粒∶干瘪籽粒=9∶1,则F1中干瘪籽粒(dd)占1/10,假设亲本中杂合子占x,则x×1/4=1/10,计算出x=2/5,因此亲本中纯合子(DD)与杂合子(Dd)的数量比=(1-x)∶x=3∶2。F1中杂合的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Dd,其自交后代中饱满籽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2;让这些饱满籽粒发育成的植株自交,有些植株果穗上约有1/4干瘪籽粒(dd),说明这些植株的基因型为Dd,其所占比例为2/3。(3)已知玉米籽粒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Y、y的控制,D、d和Y、y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让两株玉米植株杂交,得到的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饱满籽粒∶白色饱满籽粒∶黄色干瘪籽粒∶白色干瘪籽粒=3∶3∶1∶1,单独考虑两对相对性状,F1中黄色∶白色=1∶1,饱满∶干瘪=3∶1,分别为测交和杂合子自交类型,因此亲本的杂交组合为YyDd×yyDd;F1中具有发芽能力的籽粒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yyDD,占F1的比例为1/2×1/4=1/8,而F1中具有发芽能力的籽粒所占比例为3/4,因此F1中具有发芽能力的籽粒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8÷3/4=1/6。(4)根据题意分析,现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探究某甲品系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是否都是杂合子Dd,则应该用自交法,即取某甲品系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种植后进行自交,统计后代籽粒的表型情况。若后代饱满籽粒∶干瘪籽粒=3∶1,则说明该甲品系的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都是杂合子Dd;若后代饱满籽粒∶干瘪籽粒>3∶1,则说明该甲品系的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不都是杂合子Dd(存在纯合子DD)。
    22. (除标明外,每空2分)(1)常染色体隐性(1分) 伴X染色体隐性(1分) AC
    (2)3/4 (3)Dd ③④⑤⑥ (4)A
    解析:由图可知,两个家族中该病均为隐性遗传病,其中小明的家族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小红的家族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由于小明是男性患者,其父母均正常,故小明所患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Ⅰ1号个体无致病基因,则Ⅰ1号个体为显性纯合子,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4一定也是显性纯合子,其不可能生出患病孩子,故该病遗传方式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符合题意;若Ⅰ2号个体无致病基因,由于Ⅰ1号个体基因型未知,故不能判断其准确的遗传方式,B不符合题意;若Ⅱ3号个体有致病基因,则其为杂合子,该病遗传方式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符合题意;若Ⅱ4号个体有致病基因,则无论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均符合遗传系谱图,故不能判断其准确的遗传方式,D不符合题意。(2)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和Ⅱ4均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孩子,其不患病的概率为3/4;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Ⅱ4为携带者,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1-1/4=3/4。(3)经基因检测,发现小红和小明具有相同的耳聋致病基因,且遗传方式相同,说明二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Dd。卵原细胞为体细胞,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初级卵母细胞由卵原细胞经间期染色体复制而来,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致病基因可能分到次级卵母细胞中或第一极体中,故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和卵细胞均可能不含致病基因,即③④⑤⑥均可能不含致病基因。(4)由于线粒体基因会随着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属于母系遗传,故小红及其儿子均携带该致病基因。
    23. (除标明外,每空2分)(1)遵循(1分)
    (2)AA、Aa F1中红眼均为雌性,朱红眼均为雄性
    (3)实验思路:选F1中朱红眼雌性与朱红眼雄性杂交产生F2,统计F2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红眼雄性=3∶3∶1∶1,则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②若F2有眼个体中雌雄全为朱红眼,则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③若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雄性=2∶1∶1,则朱红眼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4分)
    (4)1/8
    解析:分析题干,一只朱红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红眼雄性昆虫杂交,F1中有眼∶无眼=3∶1,且有眼与无眼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可判断有眼对无眼是显性,控制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都为杂合子(Aa);F1中红眼∶朱红眼=1∶1,可判断双亲为杂合子测交类型。(1)分析子代表型可知,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3/8,朱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3/8,无眼个体所占比例为2/8,由此可知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子一代中有眼∶无眼=3∶1,所以双亲均为杂合子,且有眼为显性,故F1有眼昆虫的基因型为AA、Aa,如果朱红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故F1中红眼均为雌性,朱红眼均为雄性。(3)若要进一步确定红眼和朱红眼的显隐性关系及位于染色体的位置,可选择F1中朱红眼雌性与朱红眼雄性杂交产生F2,统计F2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比例。①若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F1中朱红眼雌性个体与朱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_Bb,二者杂交,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红眼雄性=3∶3∶1∶1;②若朱红眼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F1中朱红眼雌性个体与朱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_bb,二者杂交,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雌雄全为朱红眼;③若朱红眼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F1中朱红眼雌性个体与朱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b、A_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朱红眼雌性∶朱红眼雄性∶红眼雄性=2∶1∶1。(4)根据题意可知,亲本杂交产生的F1中的有眼雌雄个体(A_XBX-、A_X-Y)产生的配子中A∶a=2∶1,雌配子中XB∶Xb=3∶1,雄配子中XB∶Xb∶Y=1∶1∶2,F1有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2有眼个体中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占1/2×3/4×1/4=3/32,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占1/2×1/4×1/4=1/32,故纯合的有眼雌性个体共占3/32+1/32=1/8。
    24.(除标明外,每空1分)(1)基因的表达(或转录、翻译)
    (2)RNA聚合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翻译
    (3)启动p21基因的表达以及结合某DNA片段,使其合成lncRNA(2分)
    (4)不完全相同 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5)③→⑥(2分)
    解析:(1)图中①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为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过程。(2)细胞中lncRNA是RNA聚合酶催化的产物,是DNA转录而来的,合成lncRNA需要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lncRNA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RNA,是因为它不能用于翻译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启动p21基因的表达以及结合某DNA片段,使其合成lncRNA的功能。(4)由于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5)根据题意分析,某DNA分子修复后的第1 201位碱基对由G—C变成了T—A,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这说明修复后原先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即第401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发生改变后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结合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可知,应该是③GAG(谷氨酸)→⑥UAG(终止密码子)。
    25.(除标明外,每空2分)(1)2(1分) 黄颖个体的出现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而杂合白颖个体只含有1种显性基因,其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含2种显性基因的个体 (2)等位基因 替换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4)1/3 2/3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F2中黄颖∶白颖=1 796∶1 398≈9∶7,为9∶3∶3∶1的变式,故决定水稻颖壳颜色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黄颖个体的出现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而杂合白颖个体只含有1种显性基因,故其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含2种显性基因的个体。(2)因为软米基因(Wxmq)是由蜡质基因(Wx)突变形成,因此二者互为等位基因。由于Wxmq与Wx序列长度相同且均为557碱基对(bp),说明该基因突变最可能是由于碱基对替换导致。(3)水稻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4)基因型为Ddd的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d∶Dd∶d=1∶1∶2∶2,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父本(Ddd)产生的能够参与受精的雄配子为D∶d=1∶2,其和母本(dd)杂交所得F1水稻植株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反交实验中,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作为母本,其产生的所有配子均可参与受精作用,故反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Dd和Ddd)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2/3。



    相关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第五中学、淄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第五中学、淄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分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分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