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辉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辉县市高一月考试卷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
A. 行星自转方向一致 B.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C. 地球具有液态水 D.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液态水属于自身的条件,不属于宇宙环境,BC错误。行星自转方向一致不属于必备条件,即便自转方向一致,若公转轨道相交也存在相撞的危险,A错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D正确。
【点睛】存在生命的条件: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稳定的大气;外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 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过程中( )
A. 远离太阳 B. 没有穿越天体系统
C. 不是天体 D. 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3. 与地球相比,火星( )
A. 表面温度高 B. 自东向西转
C. 更适宜生存 D. 大气密度小
【答案】2. A 3. D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天问一号由地球飞往火星,这过程中远离太阳,A正确;穿越地月系,B错误;飞出地球,进入地外宇宙中,已经是天体,C错误;只到达火星,还没有到达小行星带,小行星带在火星轨道外,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A错误;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B错误;与地球相比,表面温度低,缺少液态水,大气稀薄,不适宜生存,C错误;比地球质量体积小,大气密度小。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液态水,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1989年3月13日,在太阳活动22周极大年期间,黑子活动引发的强磁暴使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受到严重冲击,致使魁北克供电中断了9个小时,数百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4. 黑子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内部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5. 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 扰动电离层,导致有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 使达到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可能迷失方向 D. 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答案】4. B 5.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黑子现象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磁场集聚之处,由于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发出可见光比周边少,从而显得较暗而成为黑子,因此黑子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B正确;太阳内部我们一般不能直接观测到,不会出现黑子现象,排除A;色球层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耀斑和日珥,排除C;;日冕层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排除D。故选B。
【5题详解】
太阳活动可以引起地球大气中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不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A错误;太阳活动对到达地球的可见光、紫外线等太阳辐射影响小,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从而有可能导致在大海上利用指南针导航的船只迷失方向,C正确;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约8分钟时间,极光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两极地区高层大气碰撞产生的,而高能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比光速慢得多,太阳爆发后几分钟不可能使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6.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下列四地推销难度相对最大( )
A. 拉萨 B. 成都 C. 乌鲁木齐 D. 北京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发电效率高,产生的效益好,因此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推销该产品难度小,在太阳能不丰富的地区推销该产品的难度大。拉萨位于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青藏高原地区,推销该产品的难度不大,排除A;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白昼长,太阳能丰富,推销该产品的难度不大,排除C;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不大,晴天较多,太阳能较丰富,推销该产品的难度不大,排除D;成都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云雨雾较多,晴天较少,太阳能不丰富,因此与另外三个城市相比,推销该产品的难度相对最大,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7.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B.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C. 太阳辐射能全部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D.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故A正确。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B错误。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故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主要的能源来源,故D错误。
【点睛】本试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相关知识即可。
8.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湿润,森林茂密
C. 炎热,降水稀少 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由材料信息“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读某地质时期景观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动物最繁盛的时代是( )
A. 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10. 复原图示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古生物化石 B. 现代生物的遗传基因 C. 古代神话传说 D. 地质学家的想象
11. 该时期占主要地位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海生藻类
【答案】9. C 10. A 11.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示动物为恐龙,恐龙最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科学家主要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发现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A正确;现代生物的遗传基因不能用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的动物,B错误;古代神话传说、地质学家的想象,都不是科学依据,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该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C正确;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B错误;海生藻类在前寒武纪太古宙时期出现,古生代时期植物以孢子植物为主,AD错误。故选C。
【点睛】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具体行程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古生物特征及其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中生代时期( )
A. 蕨类植物形成茂密森林 B.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C. 是铁镍等的重要成矿期 D.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13. 晚古生代两栖类动物开始向爬行类动物进化,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是( )
A. 气候湿热 B. 气候干旱 C. 海洋面积扩张 D. 冰川范围扩大
【答案】12. D 13. 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兴盛,故排除A项;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在新生代,故排除B项;铁、镍等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故排除C项;中生代时期联合古陆在中生代的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D正确。故答案为D项。
【13题详解】
由所学可知,两栖类动物向爬行类动物进化说明水生环境减少,陆生环境增加,故当时气候趋于干旱。综上所述排除ACD项,答案为B项。
【点睛】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5. 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四川盆地太阳能丰富 B. 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
C. 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 D. 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丰富
【答案】14. B 15.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并且天气晴朗,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②③对;西藏并非我国纬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方,①错误;高原地势高,但不是因为距离太阳近,而是地势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多,④错,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四川盆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太阳辐射能不丰富,A错误;内蒙古高原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太阳能丰富,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多阴雨天气,太阳能不丰富,C错误;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少,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16. 下列有关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层的分布一定是早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B. 不同地层形成的早晚,主要通过地层中的化石结构来判断
C. 在同一个时期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一定相同
D. 含化石多的地层一定形成较早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未经变动的成层岩层, 地层形成早的在下,形成晚的在上,但若受到内外力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早形成的在上,晚形成的在下的情况,A选项错误。生物发展具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故地层中化石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越高级,该地层形成时间就晚,故可通过地层中的化石结构来判断地层形成的早晚, B选项正确。同一地层中含有的化石相同或相近,但不会一定相同,C选项错误。地层中含化石的多少,不能作为地层形成早晚的依据,D选项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A. 代表地壳 B. 顶部由岩石组成
C. 平均厚度170KM D. 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18. 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A. 甲代表软流层 B. 甲代表地幔 C. 乙代表地壳 D. 乙代表岩石圈
19. 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A. 甲——光球层 乙——色球层 B. 甲——色球层 乙——日冕层
C. 甲——光球层 乙——日冕层 D. 甲——日冕层 乙——色球层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乙在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正确;软流层以上由坚硬岩石组成,B错误;甲为地壳,平均厚度17KM,C错误;地壳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和纵波都能够通过,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古登保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误;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正确;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C错误;岩石圈是位于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外至内依次分为日冕、色球、光球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C错误;如果甲为色球层,色球层的内层乙为光球层,B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内层为色球层,D正确。故选D。
【点睛】人类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远镜能看到。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C.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21.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是莫霍界面 B. C是地幔 C. A是纵波 D. B是横波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A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其中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C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不属于外部圈层,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M位于地壳以下,应为莫霍面,A正确;C圈层为内部圈层中最外层,为地壳,B错误;读图可知,A波波速比B波慢,因此A为横波,B为纵波,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慢,地核组成。
2017年9月27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剧烈喷发。火山喷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与岩浆。读“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3. 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C.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22. B 23. 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岩浆,排除A;下地幔和地核位于地球内部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排除C、D。故选B。
【23题详解】
大气圈是围绕着地球的一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的混合气体,大气圈组成和结构并不简单,A错误;生物圈一般占据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B错误;水圈主要由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构成,通过水循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圈层,但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因此水圈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地球的内部圈层之间同样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关系密切,D错误。故选C。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小题。
24. 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外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 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
25. 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 ),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 耀斑;色球层 B. 黑子;光球层
C. 日珥;日冕层 D. 太阳风;日冕层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所以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多雨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BCD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题详解】
太阳中间的三趾乌鸦,为太阳表面变暗的部分,为黑子,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B正确;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位于日冕层,但耀斑、日珥以及太阳风均不符合“乌鸦”所表现出的表面变暗的特点,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其中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二、综合题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刚刚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108km,它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104km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5.3年。
材料二:(下图)
(1)图中所示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图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
(2)“北京奧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____,③____。其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填序号)。
(3)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存在____,分析这种特殊性存在的条件____。
(4)试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1) ①. 2 ②. 太阳
(2) ①. 火星 ②. 木星 ③. ②
(3) ①. 高级智慧生命 ②.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存在液态水。
(4)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天体系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有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小问2详解】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小问3详解】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地球上存在高级生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周期适中,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小问4详解】
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主要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使通信、网络、电力设施受到干扰;活动强烈时可能造成通信中断;大面积停电等现象;对气候造成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27.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生物圈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圈层,其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填字母)。
(2)图中,D层是____,E层是____。
(3)地震发生时,横波只能通过____传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____。
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摇晃D、上下颠簸
【答案】(1) ①. 外部 ②. B
(2) ①. 地幔 ②. 外核
(3) ①. 固态 ②.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圈层结构划分及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相关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其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代表字母为B。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D层位于地下33千米至2900千米之间,是地幔,E层位于2900千米以下,是地核中的外核。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所以,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只会感受到纵波而不能感受到横波,因此只会感到上下颠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材料二: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生绘制的图中,最新的岩层是____(字母)处,因为这里含有____化石,其形成____(早、晚)于古生代;图中____(生物)生活时期该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为____(陆地、海洋)环境,气候____(温暖、湿润),植被茂密,多为____植物。
(2)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环境向____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1) ①. D ②. 哺乳类动物 ③. 晚 ④. 三叶虫 ⑤. 陆地 ⑥. 温暖 ⑦. 裸子
(2) ①. 海洋 ②. 陆地 ③. 抬升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演化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哺乳动物出现的时间最晚,因此最新的岩层应为D处,形成的时间晚于古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此处存在恐龙化石,若当时恐龙生活在此处,推测当时该地应为陆地环境。而恐龙繁盛时期的气候特点为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且以裸子植物为主。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青藏高原上现存化石,可知青藏高原由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转变。一般情况,正常的沉积顺序是由下至上逐渐沉积,即古老的地层在下,较新的岩层在上。但图中信息显示新生代化石位置最低,中生代化石居中间位置,古生代化石位置最高,显然是地壳抬升隆起所致。
29. 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B是____,C是____。A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____。
(2)图中____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试说明各层大气气温变化规律____。
(3)适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填字母)层,简述其原因____。
【答案】(1) ①. 对流层 ②. 平流层 ③. 高层大气 ④. 地面长波辐射
(2) ①. ① ②.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面下降,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上升。
(3) ①. B ②. 原因:水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层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大气下层属于对流层,B在对流层上方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A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小问2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大于0℃;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上升。所以图中①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小问3详解】
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天气晴朗,适合高空飞行。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据图示推测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为, 导致牛轭湖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牛轭湖多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奇迹秀山鱼生活在, 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洪积扇堆积物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