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化学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化学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
化 学 2018.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 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3分)下面几种春节庙会常见食物的主要成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烤红薯
B.炒栗子
C.羊肉串
D.棉花糖
A.A B.B C.C D.D
2.(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都是碳水化合物
B.馒头、米饭在口腔中会越嚼越甜
C.福尔马林用来保存海参等海鲜产品
D.乙醇、乙酸是某些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3.(3分)将溴水分别与酒精、己烯、己烷和四氯化碳四种试剂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与所加试剂不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与溴水混合的试剂
酒精
己烯
己烷
四氯化碳
现象
A.A B.B C.C D.D
4.(3分)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有相互影响的是( )
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
C.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乙酸不能
D.乙醇能催化氧化成乙醛,2﹣丙醇不能催化氧化成丙醛
5.(3分)下列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的是( )
A.C2H2 B.C2H4 C.C2H6 D.C6H6
6.(3分)将SO2通人下列溶液中,实验现象正确,且SO2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
溶液
现象
A.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C.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D.Na2CO3溶液
产生无色气体
A.A B.B C.C D.D
7.(3分)对下列转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可表示为:C4H10C2H6+C2H4
B.反应②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C.反应③还需的化学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D.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8.(3分)某有机物分子式是C8H10在FeBr3 存在时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有两种一溴代物,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A. B.
C. D.
9.(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因为物质用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的是( )
A.AlCl3溶液和氨水
B.Fe和Cl2
C.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
D.NaHCO3溶液和盐酸
10.(3分)醛或酮与氰化钠、氯化铵反应,生成α﹣氨基腈,经水解生成α﹣氨基酸盐,是制备α﹣氨基酸盐的一种简便方法,反应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反应②需要在酸性环境中进行
C.反应②为碱性环境时,产物结构简式是
D.经过上述反应,苯乙醛可以制得
11.(3分)阿莫西林是一种重要的常用广谱抗生素,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不正确的是( )
A.阿莫西林的分子式为C16H19N3O5S
B.阿莫西林与盐酸、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均能反应
C.1mol阿莫西林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Br2
D.阿莫西林在NaOH条件下完全水解,能生成3种有机物
12.(3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方案
目的
A.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B.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
C.制银氨溶液
D.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A.A B.B C.C D.D
13.(3分)电解食盐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H2↑+C12↑+2NaOH,在所得的浓碱液中含一定量的NaClO3,可用煎糖将其除去,反应原理如下:C12H22O1+8NaClO3═NaCl+12CO2↑+11H2O.有关该过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电解产生的H2、Cl2必须分离,否则可能引发爆炸
B.浓碱液中除了含有一定量的NaClO3 外,还可能含有NaClO
C.浓碱液中有NaCIO3 的原因可能是:3Cl2+6NaOH5NaClO3+3H2O
D.要除去浓碱液中85.2g的NaClO3,至少需要34.2g蔗糖,同时产生26.9LCO2
14.(3分)ß﹣酮酸酯是一类重要有机物,在有机合成、医药、染料、农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可由酯类物质通过如下反应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是加成反应,反应Ⅱ是取代反应
B.反应Ⅱ除了得到ß﹣酮酸酯,还有H2O生成
C.用CH3COOCH2CH3 可以制得
D.ß﹣酮酸酯水解最终可以得到原来的两种反应物
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6分)下面A~F是六种烃的球棍模型,其中表示碳原子、O表示氢原子:
( 1 )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A,其名称是 ,B 的结构简式是 。
(2)D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3)属于同系物的是 (填字母)。
(4)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
16.(8分)乳酸是一种与生产、生活时密切相关的有机物。某兴趣小组准备测定其结构,甲同学认为经过如下3 步操作即可:
a.称取乳酸9.0g,加热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b 将9.0g乳酸在足量纯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农硫酸、碱石灰,二者分别增重5.4g和13.2g
c 另取乳酸9.0 g,跟足量的NaHCO3 粉末反应,生成2.24LCO2( 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 L H 2 ( 标准状况)
请回答:
(1)操作a 可以确定的是
(2)操作b 的目的是
(3)乙同学认为,只经过上述3 步操作不能确定乳酸的结构简式,理由是 ,还必须选行的操作是 。
(4)已问2mo1 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种六元环物,则乳酸的结构简式是 。
17.(12分)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工业上可以苯为原料进行合成,过程如图:
请回答:
(1)A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已知反应③、④合称Koble﹣Schmi tt 反应,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B、C三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都是2:2:1
b.C 中有两种官能团,均显酸性
c.1 mol C 可以和1 2mol 盐酸反应
d.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与3molNaOH 反应
(5 )缓释阿司匹林因为在人体可以缓解释放阿司匹林,所以药效长久,其结构简式如图:
缓释阿司匹林在体内知彻底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8分)已知下列三个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①
②(﹣R、﹣R1均可表示烃基或氢原子)
③
(﹣R1、﹣R2、﹣R3均可表示烃基)
请回答:
(1)相同条件下,1,3﹣丁二烯反应可以得到两种产物,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分别是 。
(2)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写出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
(3)已二酸又称肥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工业,可由1,3﹣丁二烯制得。根据试题给出的三个信息,由乙烯制备已二酸的最后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是 。(转化关系与上一问流程示意图相同)。
19.(12分)化学可以生活更美好,用化学的方法可以消除NOx对大气的污染。
(1)汽车后气中的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汽车在运行时发动机在气缸中产生NO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在汽车排气管末端安装的三元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和NO等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排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在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用NH3和NO2反应,达到除去有害气体的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生产硝酸的工厂尾气中的NOx 可以用下列方法吸收。
①若用NaOH溶液吸收NOx,发生的反应是:
反应一:2NO2+2NaOH═NaNO2+NaNO3+H2O
反应二:NO+NO2+2NaOH═2NaNO2+H2O
反应一和反应二中的氧化剂分别是 (写化学式)。
②若用Na2CO3 溶液吸收NOx反应原理与NaOH溶液相同,现有含NOx、NO2 的混合气体恰好与50mL1.0mol/L碳酸钠溶液反应完全,且生成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还原剂的体积分数是 。
20.(12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 )是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工业上可用锈蚀的废铁屑制得,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
(1)步骤①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这是利用了Na2CO3溶液的 性。
(2)步骤②中发生的氧化还是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步骤③中离子方程是 。
(4)上述①~⑤步骤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5)工业上述可以在高温条件下用LiH2PO4、Fe2O3和过量活性炭反应制得LiFePO4,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用上述两种方法抽取LiFePO4,均需要加入过量活性炭其作用是可以改善成型后LiFePO4的导电性能和 。
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结合食物的主要成分解答此题。
【解答】解:A.烤红薯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选;
B.炒栗子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
C.羊肉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选;
D.棉花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的分子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分子化合物,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式量的大小和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是解题的关键,平时须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难度不大。。
2.【分析】A.淀粉和葡萄糖都符合Cn(H2O)m通式;
B.馒头、米饭在口腔中会水解生成葡萄糖;
C.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甲醛有毒;
D.料酒中含有乙醇、食醋中含有乙酸。
【解答】解:A.淀粉和葡萄糖都符合Cn(H2O)m通式,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
B.馒头、米饭在口腔中会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有甜味,所以馒头、米饭在口腔中会越嚼越甜,故B正确;
C.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C错误;
D.料酒中含有乙醇、食醋中含有乙酸,所以乙醇、乙酸是某些调味品的主要成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3.【分析】将溴水分别与酒精、己烯、己烷和四氯化碳四种试剂混合的现象为:不分层、溴水褪色且分层后上层为无色、分层下层为无色、分层后上层为无色,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酒精与溴水混合不分层,现象不合理,故A选;
B.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分层后水在上层,现象合理,故B不选;
C.己烷与溴水混合发生萃取,水在下层,现象合理,故C不选;
D.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发生萃取,水在上层,现象合理,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及萃取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分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属于烷烃,是饱和烃;
B.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
C.甲酸中含有醛基、乙酸中不含有醛基;
D.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则被催化氧化为醛。
【解答】解: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是由于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而乙烷中无碳碳双键,故不能加成,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无关,故A错误;
B.乙烷中的甲基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甲苯中的甲基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体现出苯环使甲基变得更活泼,更易被氧化,故能体现出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故B正确;
C.甲酸中含有醛基、乙酸中不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能发生银镜反应,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无关,故C错误;
D.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则被催化氧化为醛,乙醇能催化氧化成乙醛,2﹣丙醇不能催化氧化成丙醛,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根据原子团所处的化学环境进行比较性质差异。
5.【分析】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碳碳三键为直线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乙炔含碳碳三键,为直线结构,所有原子共面,故A不选;
B.乙烯含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共面,故B不选;
C.乙烷含2个甲基,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故C选;
D.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共面,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原子共面与共线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甲基及甲烷结构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6.【分析】A.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
B.黄色沉淀为S单质,结合化合价变化分析;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
D.二氧化硫通入Na2CO3溶液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A.因为亚硫酸酸性小于盐酸,所以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
B.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二氧化硫被还原,做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故B错误;
C.酸性KMnO4溶液能够氧化SO2,导致溶液褪色,SO2表现了还原性,故C正确;
D.因为亚硫酸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二氧化硫通入Na2CO3溶液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SO2的水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7.【分析】A.丁烷发生裂解生成乙烯和乙烷;
B.乙烯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
C.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D.同系物的官能团和官能团的数目都相同。
【解答】解:A.丁烷发生裂解生成乙烯和乙烷,则反应①可表示为:C4H10C2H6+C2H4,故A正确;
B.乙烯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则反应②发生的是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故B正确;
C.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则反应③还需的化学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故C正确;
D.同系物的官能团和官能团的数目都相同,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官能团与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常见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8.【分析】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有两种一溴代物,说明该有机物分子的苯环上含有2种等效H原子,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解答】解:A.的苯环上含有3种H,其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有3种一溴代物,故A错误;
B.的苯环上含有3种H原子,其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有3种一溴代物,故B错误;
C.的苯环上含有2种H原子,其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有2种一溴代物,故C正确;
D.的苯环上含有1种H原子,其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有一种一溴代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组成与结构,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
9.【分析】A.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B.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
C.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继续滴加Ba(OH)2溶液,发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
D.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产物唯一,故A不选;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不选;
C.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离子反应为2H++SO42﹣+2OH﹣+Ba2+=BaSO4↓+2H2O,继续滴加Ba(OH)2溶液,发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离子反应为SO42﹣+Ba2+=BaSO4↓,量不同,则反应不同,故C选;
D.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与量无关,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的量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10.【分析】A.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中应含有O元素;
B.反应生成氨基酸盐,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C.反应②为碱性环境时,羧基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D.乙醛中含有C=O键,具有相似的性质.
【解答】解:A.加成反应的特点是不饱和键变为饱和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中应含有O元素,故A错误;
B.反应②生成羧基和氨基酸盐,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故B正确;
C.反应②为碱性环境时,氨基与碱不反应,羧基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C正确;
D.乙醛中含有C=O键,具有相似的性质,由题给信息可知,可生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反应类型和题目信息的获取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分析】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氨基、肽键、羧基,具有酚、氨、肽及羧酸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16H19N3O5S,故A正确;
B.氨基能和盐酸反应,酚羟基能和碳酸钠反应,羧基能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故B正确;
C.苯环上酚羟基邻位H原子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1mol阿莫西林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Br2,故C正确;
D.阿莫西林在NaOH条件下水解,肽键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酚、肽、羧酸性质,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位置,D为解答易错点,注意D中只有肽键发生水解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2.【分析】A.Na与水反应剧烈,与乙醇反应较平稳;
B.乙烯、二氧化硫均与溴反应;
C.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白色沉淀恰好消失,得到银氨溶液;
D.浓盐酸易挥发,盐酸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
【解答】解:A.Na与水反应剧烈,与乙醇反应较平稳,则图中装置可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故A正确;
B.乙烯、二氧化硫均与溴反应,不能除杂,应选NaOH、洗气,故B错误;
C.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白色沉淀恰好消失,得到银氨溶液,图中氨水太少,不能制备,故C错误;
D.浓盐酸易挥发,盐酸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则不能比较碳酸、苯酚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3.【分析】A.H2、Cl2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
B.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据此进行分析;
C.浓碱液中NaClO3 的原因可能是:3Cl2+6NaOH5NaClO3+3H2O;
D.未注明状态,无法计算产生气体体积。
【解答】解:A.H2、Cl2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故电解H2、Cl2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
B.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故浓碱液中除了含有一定量的NaClO3 外,还可能含有NaClO,故B正确;
C.浓碱液中NaClO3 的原因可能是:3Cl2+6NaOH5NaClO3+3H2O,故C正确;
D.未注明状态,无法计算产生气体体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电解氯化钠为例来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以及电解过程中注意事项,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中等。
14.【分析】A.反应I为加成反应,反应II为消去反应;
B.反应II除了生成ß﹣酮酸酯,还有乙醇生成;
C.用CH3COOCH2CH3 可以制得;
D.ß﹣酮酸酯水解生成含有羰基的羧酸和醇。
【解答】解:A.反应I为加成反应,反应II除了生成ß﹣酮酸酯,还有乙醇生成,所以反应II为消去反应,故A错误;
B.反应II除了生成ß﹣酮酸酯,还有乙醇生成,故B错误;
C.根据图知信息知,用CH3COOCH2CH3 可以制得和乙醇,故C正确;
D.ß﹣酮酸酯水解生成含有羰基的羧酸和醇,所以得不到原来的两种反应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反应I、II中断键和成键方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知识迁移方法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分析】根据球棍模型,A为2,3﹣二甲基丙烷;B为2﹣甲基丁烷,C为乙烷,D为乙烯,E为苯,F为甲苯,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球棍模型,A中有5个,3个做主链,其他两个做取代基,进行命名该物质为:2,3﹣二甲基丙烷;B中有5个,4个做主链,其余一个做取代基,该物质为2﹣甲基丁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2,
故答案为:2,3﹣二甲基丙烷;CH3CH2CH(CH3)2;
(2)D为乙烯,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故答案为:碳碳双键;
(3)同系物的概念: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苯和甲苯、A和C;B和C为同系物,
故答案为:E和F;A和C;B和C;
(4)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符合这个概念的是A和B,
故答案为:A和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注意区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不同之处,题目难度中等。
16.【分析】(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浓硫酸增重为水的质量,碱石灰增重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碳、氢、氧三种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3)通过实验a、b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实验c中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羧基,由生成氢气体积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可知分子中羧基与氢气数目相等,由于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需要红外光谱分析;
(4)计算乳酸、水、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原子守恒计算分子中C、H原子数目,结合乳酸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子中O原子数目,确定乳酸的分子式由实验c中可知分子中含有的羧基、羟基数目相等,而2mo1 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种六元环物,说明存在羧基与羟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解答】解:(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2=90,
故答案为: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2)浓硫酸增重为水的质量,碱石灰增重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碳、氢、氧三种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故答案为:碳、氢、氧三种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3)通过实验a、b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实验c中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羧基,由生成氢气体积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可知分子中羧基与氢气数目相等,由于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需要红外光谱分析,
故答案为: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红外光谱分析;
(4)乳酸的物质的量为:9g÷90g/mol=0.1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13.2g÷44g/mol=0.3mol,水的物质的量为5.4g÷18g/mol=0.3mol,故乳酸分子中N(C)==3、N(H)==6,则N(O)==3,故乳酸的分子式为:C3H6O3,
实验c中,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羧基,与Na反应生成氢气体积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可知分子中羧基与氢气数目相等,故乳酸含有1个羧基、1个羟基,2mo1 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种六元环物,说明羧基与羟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故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的确定,掌握研究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确定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题目难度不大。
17.【分析】由流程可知,①为,生成A为,A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B为,反应③、④合称Koble﹣Schmi tt 反应,则反应③为+CO2,C为,C与盐酸反应生成,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A 为溴苯,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
故答案为:溴原子;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NaBr+H2O,
故答案为:+2NaOH+NaBr+H2O;
(3)已知反应③、④合称Koble﹣Schmi tt 反应,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故答案为:+CO2;
(4)a.A、B均含3种H,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都是2:2:1,C中含5种H,故a错误;
b.C 中有两种官能团,酚﹣OH显酸性,﹣COONa水解显碱性,故b错误;
c.C含﹣COONa,1 mol C 可以和1mol 盐酸反应,故c错误;
d.含酚﹣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均与NaOH反应,则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与3molNaOH 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c;
(5 )缓释阿司匹林在体内知彻底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官能团的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18.【分析】(1)由信息①可知,可以是2分子1,3﹣丁二烯中的碳碳双键均断裂,端位碳原子连接形成环,中间2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碳碳双键,也可以是1分子其中1个碳碳双键断裂,另外1个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均断裂,中间碳原子形成新的碳碳双键,而端位碳原子与另外双键断裂的碳原子连接成环;
(2)结合信息②,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然后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再与氢气反应生成,最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H=CH2;
(3)由1,3﹣丁二烯与乙烯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己二酸。
【解答】解:(1)由信息①可知,可以是2分子1,3﹣丁二烯中的碳碳双键均断裂,端位碳原子连接形成环,中间2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碳碳双键,也可以是1分子其中1个碳碳双键断裂,另外1个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均断裂,中间碳原子形成新的碳碳双键,而端位碳原子与另外双键断裂的碳原子连接成环,二者结构简式分别为:、,
故答案为:、;
(2)结合信息②,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然后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再与氢气反应生成,最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H=CH2,合成路线流程图为:CH2=CH2CH3CH2OHCH3CHO CH2=CHCH=CH2 ,
故答案为:CH2=CH2CH3CH2OHCH3CHO CH2=CHCH=CH2 ;
(3)由1,3﹣丁二烯与乙烯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己二酸,最后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是: HOOC(CH2)4COOH,
故答案为: HOOC(CH2)4COOH。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关键是对给予信息的理解,较好的考查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
19.【分析】(1)①由题意应为N2与O2反应生成NO,据此书写方程式;
②结合题意CO和NO反应产物应为N2、CO2,据此书写未知方程式;
③结合题意NH3和NO2反应产物应为N2、H2O,据此书写未知方程式;
(2)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论解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
②由于Na2CO3 溶液吸收NOx反应原理与NaOH溶液相同,所以NOx、NO2 的混合气体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时只需把H2O改为CO2即可,生成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反应物为NOx、NO2、Na2CO3,因为n(Na)=0.05×1.0mol/L=0.05mol,利用Na原子守恒列出关系式,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可得由此书写未知方程式,将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代入相关方程可求出还原剂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还原剂的体积分数。
【解答】解:(1)①气缸中的N2与O2产生NO,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故答案为:N2+O22NO;
②CO和NO转化成无毒气体N2和2CO2,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故答案为:2CO+2NO N2+2CO2;
③NH3和NO2反应转化成无毒气体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故答案为:8NH3+6NO27N2+12H2O;
(2)①反应一和反应二中均为NO2化合价降低,氧化剂分别是:NO2、NO2,故答案为:NO2、NO2;
②NOx、NO2 的混合气体恰好与50mL1.0mol/L碳酸钠溶液反应分别为:2NO2+Na2CO3═NaNO3+NaNO2+CO2;NO+NO2+Na2CO3═2NaNO2+CO2,由题意生成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n(Na)=0.05×1.0mol/L=0.05mol,则利用Na原子守恒得出,n(NaNO2)=0.04mol,n(NaNO3)=0.01mol,由反应:2NO2+Na2CO3═NaNO3+NaNO2+CO2,可得,该反应中:消耗n(NO2)=0.02mol,还原剂为NO2,物质的量为0.01mol,生成n(NaNO2)=0.01mol,则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该反应中生成n(NaNO2)=0.04mol﹣0.01mol=0.03mol,消耗n(NO)=0.03mol,消耗n(NO2)=0.03mol,还原剂为NO,物质的量为0.03mol,所以总的还原剂为0.01mol+0.03mol=0.04mol,体积分数为:×100%=50%,
故答案为:2NO2+Na2CO3═NaNO3+NaNO2+CO2、NO+NO2+Na2CO3═2NaNO2+CO2;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未知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一般,最后一空结合原子守恒,利用物质的量在方程中的计算,需要认真分析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20.【分析】由制备流程可知,饱和碳酸钠可洗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加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加过氧化氢可氧化亚铁离子,“沉铁”过程中Na2HPO4转化为NaH2PO4,发生Fe3++2HPO32﹣+2H2O=FePO4•2H2O↓+H2PO4﹣,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PO4,FePO4、Li2CO3及C在高温下发生2FePO4+Li2CO3+3C2LiFePO4+3CO↑,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废铁屑要用热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油污,利用了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故答案为:碱;
(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3)“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Fe2+=2Fe3++2H2O,故答案为:H2O2+2H++2Fe2+=2Fe3++2H2O;
(4)流程中②③⑤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①④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①④;
(5)在高温条件下用LiH2PO4、FeO3和过量活性炭反应制得LiFePO4,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LiH2PO4+FeO3+3C2LiFePO4+3CO↑+H2O,高温成型前,常向LiFePO4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LiFePO4的导电性能外,还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保护Fe2+,防止Fe2+被氧化,
故答案为:LiH2PO4+FeO3+3C2LiFePO4+3CO↑+H2O;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综合性较强,侧重分析、实验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化学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kJ热量,6 kJ·ml−1,,5的溶液,3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