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卷(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5℃时,向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的是
A. Na2CO3 B. H2SO4 C. Na2SO4 D. NaOH
2. 下列反应的发生与“盐类水解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无关的是
A. 镁条与溶液反应生成 B. 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
C. 盐酸与反应生成 D. 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
3. 在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1 mL 1.0×10-5 mol/L盐酸稀释到1000 mL,得到pH=8 的盐酸
B. 将1 mL pH=3的一元酸溶液稀释到10 mL,若溶液的pH<4,则此酸为弱酸
C. 用pH=1盐酸分别中和1 mL pH=13 NaOH溶液和氨水,NaOH消耗盐酸的体积大
D. pH=2的盐酸与pH=1的硫酸比较,2c(Cl- )=c(SO42-)
4. 某同学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 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 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 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D.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将溶液加热蒸干制备无水固体
B. 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溶液
C. 用去除溶液中的
D. 配制溶液时,将溶于热水中,然后冷却稀释
6. 在下列各溶液中,指定的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溶液中:
B. 含有的溶液中:
C. 在溶液中:
D. 室温下,的溶液中:
7. 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选项
A
B
C
D
试剂a
CuSO4
NH4HCO3
H2SO4
CH3COOH
试剂b
Ba(OH)2
Ca(OH)2
Ba(OH)2
NH3·H2O
A. A B. B C. C D. D
8. 一定温度下,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I代表HCl的稀释过程
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
C. 从b点到d点,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保持不变
D. 溶液的导电能力:d点>e点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FeCl3溶液蚀刻铜制电路板:Fe3++Cu=Fe2++Cu2+
B.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Al3++3OH-=Al(OH)3↓
C. 向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Cl2+2I-=2Cl-+I2
D. 向NH4HSO4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Ba2++2H++2OH-+SO=BaSO4↓+2H2O
10. NaClO溶液具有漂白能力,已知25℃时,Ka(HClO)=4.0×10-8。下列关于NaClO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0.01mol/L NaClO溶液中,c(ClO-)=0.01mol/L
B. 长期露置在空气中,释放Cl2,漂白能力减弱
C. 通入过量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HSO+HClO
D. 25℃,pH=7.0的NaClO和HClO的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Na+)
11. 电离平衡常数有重要的功能,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化学式
H2CO3
HCN
HF
电离平衡常数(K)
Ka1=4.5×10-7
Ka2=4.7×10-11
6.2×10-10
6.8×10-4
A. 电离出H+的能力:HF>H2CO3>HCN>
B.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F②
D. 用Na2SO3溶液代替NaHSO3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21. 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沉淀滴定法测定“Ag++Fe2+Fe3++Ag↓”的平衡常数K。一定温度下,先将0.0100mol·L-1Ag2SO4溶液与0.0400mol·L-1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待反应达到平衡时,过滤,取vmL滤液用c1mol·L-1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1mL。
已知:Ag++SCN-AgSCN↓(白色) K1
Fe3++SCN- FeSCN2+(红色) K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g2SO4溶液和FeSO4溶液(pH=1)可替换为AgNO3溶液和Fe(NO3)2溶液(pH=1)
B. K1>>K2,Fe3+是滴定终点的指示剂
C. 若不过滤,直接用浊液做滴定实验测定c(Ag+),则所测K值偏大
D. 若改为测定滤液中c(Fe3+),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直接滴定滤液,也能达到目的
第Ⅱ卷(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
22. 常温下,五种溶液:
①②③④⑤
已知:。
(1)用化学用语解释④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①中由水电离出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种溶液的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___________(填“>”、“”、“1×10-7mol/L,A正确;
B.硫酸为强酸,会抑制水的电离,B错误;
C.硫酸钠为强酸强碱盐,不会影响水的电离,C错误;
D.氢氧化钠为强碱,会抑制水的电离,D错误;
故选A。
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铵溶液存在着水解平衡,加入镁条后消耗氢离子,促使平衡正向移动,A项错误;
B.硫酸氢钠溶液是强电解质,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从而生成硫酸钠,与溶解平衡和水解平衡无关,B项正确;
C.碳酸钙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加入盐酸消耗碳酸根离子,促使平衡正向移动,C项错误;
D.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都存水解平衡,两者之间互相促进水解,最终完全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沉淀,D项错误;
答案选B。
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室温下,将1 mL 1.0×10-5 mol/L的盐酸无论加多少水稀释,pH不可能超过7,A叙述不正确;
B. 在室温下,将1 mL pH=3的一元酸溶液稀释到10 mL,若溶液的pH<4,说明在稀释过程中,该酸存在电离平衡的移动,则此酸为弱酸,B叙述正确;
C. 在室温下,用pH=1盐酸分别中和1 mL pH=13 NaOH溶液和氨水,由于氨水中存在NH3∙H2O的电离平衡,在pH相等的条件下,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大于氢氧化钠的,所以氨水消耗的盐酸多,C叙述不正确;
D. 在室温下, pH=2的盐酸与pH=1的硫酸,其物质的浓度分别是0.01mol/L和0.05mol/L,5c(Cl-)=c(SO42-) ,D叙述不正确。
答案选B。
4.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可得,即,其中待测液的体积和标准液的浓度已知,则待测液的浓度与标准液的体积成正比,即,以此判断。
【详解】A.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标准液浓度偏低,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故A错误;
B.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相当于待测液被稀释,但是物质的量不变,消耗的标准液体积不变,浓度无影响,故B错误;
C.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标准液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低,故C正确;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标准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故D错误;
故选C。
5.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HCl气流中将溶液加热蒸干制备无水固体,可抑制镁离子水解,故A错误;
B.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溶液,故B正确;
C. 用去除溶液中的会引入钠离子,应加入MgO或Mg(OH)2,调节pH,除去铁离子,故C错误;
D. 配制溶液时,将溶于盐酸中,然后冷却稀释至所需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6.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溶液为紫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存在,A错误;
B.Fe3+有氧化性,I-有较强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pH =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正确;
D.室温下,c(H+)=molL-1Ka,则等浓度的次氯酸钠和次氯酸的混合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次氯酸的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所以中性溶液中次氯酸的浓度大于次氯酸根离子,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ClO)>c(ClO-)=c(Na+),D正确;
故答案选D。
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电离出H+的能力越大,由表数据可知由酸性:HF>H2CO3>HCN>,则电离出H+的能力:HF>H2CO3>HCN>,A正确;
B.弱酸的酸性越弱,其盐溶液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由酸性:HF>H2CO3>HCN,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F,则HCN和HF均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C正确;
D.由于酸性:H2CO3>HCN>,根据弱酸制取更弱的酸,CO2通入NaCN溶液中:CO2+H2O+CN-=+HCN,D错误;
故选:D。
12. 【答案】C
【解析】
【详解】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以知道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Al元素,N为Si元素,R为Cl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强弱为:Z>M,A错误;
B.X、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由原子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B错误;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Y>R,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C正确;
D.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M>K2;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实验达到终点,说明Fe3+是滴定终点的指示剂,B正确;
C.若不过滤,直接用浊液做滴定实验测定c(Ag+),滴入KSCN溶液时发生反应Ag++SCN-AgSCN↓,使Ag++Fe2+Fe3++Ag↓逆向移动,使银离子浓度增大,,K值偏小,C错误;
D.若改为测定滤液中c(Fe3+),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3+,滴定结果不准确,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
22. 【答案】(1)
(2)
(3)
(4)= (5)
(6) ①. ②. bc
【解析】
【小问1详解】
铵根水解显酸性,;
【小问2详解】
溶液,根据,水电离出的==;
【小问3详解】
五种溶液:①,②是弱电解质,,③是强酸的酸式盐,可以电离出氢离子,,④水解显酸性,⑤是强酸强碱盐显中性,故五种溶液的由大到小依次是;
【小问4详解】
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后正好中和生成,溶液显酸性,=;
【小问5详解】
的溶液=0.1mol/L,的溶液=0.01mol/L,混合溶液的,,解得;
【小问6详解】
①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②
a.A点是抑制水的电离,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生成醋酸钠促进水的的电离,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故a错误;
b.B点正好中和一半,溶质为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微粒浓度满足: ,故b正确;
c.D点是正好中和的点,溶质为,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知溶液微粒浓度满足:,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23. 【答案】(1)2 (2)试剂ⅱ中同时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和醋酸根的水解平衡,相同条件醋酸的电离平衡的限度大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限度,当与的初始浓度相等时,溶液中
(3)BC (4)CD
(5)变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1L水中通入0.01molHCl,,溶液是pH=-,2;
【小问2详解】
试剂ⅱ中同时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和醋酸根的水解平衡,相同条件下醋酸的电离平衡的限度大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限度,当与的初始浓度相等时,溶液中,所以溶液呈酸性;
【小问3详解】
A.、配制成溶液,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所以,故A错误;
B.、配制成溶液,根据电荷守恒,根据物料守恒 ;所以 ,故B正确;
C.根据物料守恒,故C正确;
故选BC;
【小问4详解】
A.溶液中加入酸,氢离子浓度迅速增大;加入碱,氢离子浓度迅速减小,不具有缓冲作用,故不选A;
B. 溶液中加入酸,氢氧根离子浓度迅速减小;加入碱,氢氧根离子浓度迅速增大,不具有缓冲作用,故不选B;
C.溶液中加入酸,氨水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氢离子浓度变化小;加入碱,氯化铵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小,具有缓冲作用,故选C;
D.溶液中加入酸,碳酸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根,氢离子浓度变化小;加入碱,碳酸氢根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小,具有缓冲作用,故选D;
故选CD。
【小问5详解】
温度不变,碳酸的电离常数不变。当少量的强碱进入血液中时,c(H+)浓度减小,血液缓冲体系中的值将变大。
24. 【答案】(1)
(2)< (3) ①. ②. 无气泡产生,沉淀不溶解
(4)
(5)虽然BaSO4比BaCO3更难溶,但存在,当溶液中的浓度较大时,会结合BaSO4中的Ba2+,生成BaCO3,使平衡正移。
【解析】
【小问1详解】
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溶解度计算出和饱和溶液的浓度。:,Ksp=(1.03×10-5)2=1.1×10-10;:,Ksp=(7.1×10-5)2=5.0×10-9;故<。
【小问3详解】
全部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与盐酸不反应,故现象为无气泡产生,沉淀不溶解。
【小问4详解】
实验Ⅱ的沉淀为和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实验Ⅱ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原因是虽然BaSO4比BaCO3更难溶,但存在,当溶液中的浓度较大时,会结合BaSO4中的Ba2+,生成BaCO3,使平衡正移。
25. 【答案】(1) ①. 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②. MnO2+4H++2Fe2+═Mn2++2Fe3++2H2O ③. 二氧化锰能够氧化单质铁为Fe2+
(2)MnO2的氧化性随酸性的减弱逐渐减弱,同时通过调节pH除去溶液中的Al3+和Fe3+
(3)
【解析】
【分析】软锰矿首先进行研磨,可增大固体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加入浓硫酸及过量的铁屑,铁屑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亚铁离子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和铁离子;再电解锰离子的纯化液制取二氧化锰。
【小问1详解】
①溶出前,软锰矿需研磨。研磨软锰矿可增大固体与浓硫酸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②i.II是从软锰矿中溶出的主要反应,二氧化锰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和铁离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Fe2+═Mn2++2Fe3++2H2O。故答案为:MnO2+4H++2Fe2+═Mn2++2Fe3++2H2O;
i.根据方程式可知,Fe与MnO2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实际反应时,二氧化锰能够氧化单质铁为Fe2+,导致需要的铁减少Fe2+,故实际比值(0.9)小于2。故答案为:二氧化锰能够氧化单质铁为Fe2+;
【小问2详解】
MnO2的氧化性与溶液pH有关,且随酸性的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溶液显酸性时,二氧化锰的氧化性较强,“纯化”时,先向溶出液中先加入MnO2,将溶液中Fe2+氧化;再加入NH3•H2O调节溶液pH,使Fe3+、Al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使Fe3+沉淀完全的溶液pH为2.8,使Al3+完全沉淀的pH为4.7,而溶液中Mn2+开始沉淀的pH为5.8,适宜调节的pH范围是4.7≤pH<5.8,可调溶液。故答案为:MnO2的氧化性随酸性的减弱逐渐减弱,同时通过调节pH除去溶液中的Al3+和Fe3+;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部分草酸钠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剩余部分再与高锰酸钾反应(5Na2C2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5Na2SO4),则与二氧化锰反应的草酸钠;MnO2+Na2C2O4+2H2SO4=Na2SO4+MnSO4+2CO2↑+2H2O,则n(MnO2)=n(Na2C2O4)=cmol•L-1×dL,产品纯度== 。故答案为:。
26. 【答案】(1)
(2)起始浓度少,水解产生的少
(3)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减少浓度的同时降低了pH,使水解产生的减少
(4) ①. 可以减缓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 0.14g ③. 无明显现象
(5)c
【解析】
【分析】对比实验Ⅰ和Ⅱ、Ⅲ,实验Ⅰ中的氯化铁的量较少,且水解速率较慢,水解产生的较少,即出现红褐色颜色较浅。
【小问1详解】
(1) 溶液和溶液均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呈酸性,其水解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2)实验Ⅰ中起始浓度较少,实验Ⅱ和Ⅲ中浓度比Ⅰ大,虽然浓度越低越水解,但是实验Ⅰ中数目少,且水解速率没有Ⅱ和Ⅲ快,水解产生的也少,故填起始浓度少,水解产生的少;
【小问3详解】
(3)分别取少量实验Ⅰ、Ⅱ、Ⅲ,5min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铁氰化钾溶液,实验Ⅰ无变化,实验Ⅱ和Ⅲ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实验Ⅱ和Ⅲ中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减少浓度的同时降低了pH,使水解产生的减少,故填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减少浓度的同时降低了pH,使水解产生的减少;
【小问4详解】
(4) 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结合因素①可以加快与的氧化还原反应;③在酸性环境下代替氧化了,同时消耗,使水解出的较多,则可推出因素②为:可以减缓与的氧化还原反应,针对因素探究可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即向实验Ⅴ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加入的量为2mL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即,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0.14g。实验结果显示因素①和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成立,所以实验Ⅵ中现象为:无明显现象,故填可以减缓与的氧化还原反应、0.14g、无明显现象;
【小问5详解】
(5)a.对比实验Ⅱ、Ⅲ5 min 后的现象,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说明铁离子水解,实验Ⅲ比实验Ⅱ红褐色深,铁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故a错误;
b.对照实验Ⅱ、Ⅲ,实验Ⅲ现象红褐色变浅,比Ⅱ中深,说明稀硝酸在5 min 内能将氧化,故b错误;
c.向 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Ⅰ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若有,有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产生,故c正确;
故填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北京密云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16页。
这是一份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