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II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油 B.干冰 C.矿泉水 D.不锈钢
2.(1分)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氢 B.氧 C.碳 D.钙
3.(1分)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钉木舟 B.炼生铁 C.晒海盐 D.织衣布
4.(1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硅 B.硫酸铜 C.氨气 D.二氧化碳
5.(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钠 C.蔗糖 D.小苏打粉
6.(1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2MnO4:表示高锰酸钾 B.2N:表示2个氮分子
C.He:表示氦气 D.Fe2+:表示1个铁离子
7.(1分)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8.(1分)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D.生石灰
9.(1分)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钛是金属元素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10.(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除去CO2中HCl气体的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装大理石 B.产生气体
C.除去HCl D.收集气体
12.(2分)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C.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3.(2分)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焊锡熔点较低,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B.淬火后的钢针可直接将其弯曲用作钓鱼钩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钢
D.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乙比甲活泼
14.(2分)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
C.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乙>甲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
15.(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则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C.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6.(2分)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CO2CO B.Fe2O3FeCl3
C.ZnCu D.NaNO3Na2CO3
17.(2分)聚乳酸[(C3H4O2)m]是一种可降解塑料,降解生成CO2和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聚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聚乳酸降解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聚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聚乳酸不会产生“白色污染”
18.(2分)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一定质量的甲与18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甲的质量为6.8g
B.乙的化学式为NO2
C.t时刻甲、丙的质量相等
D.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9.(2分)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室温下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
B.甲曲线上的M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
C.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D.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0.(2分)称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已知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CuSO4+xH2O↑),t2℃后残留固体为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铜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B.x=3
C.t2℃后残留固体为CuO
D.mg固体中Cu元素质量为4g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水壶用久后壶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请写出厨房中能洗涤除去水垢的物质 。(请写出该物质名称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2)洗涤剂可把餐具洗干净,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功能。
(3)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
22.(3分)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馄饨,在这一过程中玲玲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煮馄饨时用的燃料为天然气,燃料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能。
(2)煮馄饨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检验。
(3)馄饨煮好后通常用漏勺将馄饨捞出,此操作与化学实验中 操作原理相似。
23.(4分)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省油灯中的炷和 是可燃物。
(2)“书灯勿用铜盛”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性,易造成油的挥发。
(3)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水的作用,其原理是 。
(4)“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24.(7分)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1探究:
(1)将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刚停止沸腾的水中,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怎样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验证】
①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将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全部注入集气瓶中,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填“高于”、“相平于”或“低于”)右侧液面,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反应。
②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Ⅰ.写出图2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Ⅱ.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5.(7分)金属锰可以增强合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等。工业上通常用菱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冶炼金属锰。其工艺流程如下:
(1)浸出是将菱锰矿与稀硫酸混合制得硫酸锰(Mn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除去浸出液中的Fe2+,获得金属锰。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Ⅰ.2FeSO4+MnO2+2H2SO4═X+Fe2(SO4)3+2H2O
Ⅱ.Fe2(SO4)3+6NH3•H2O═2Fe(OH)3↓+3(NH4)2SO4
Ⅲ.2MnSO4+2H2O═2Mn+2H2SO4+O2↑
反应Ⅰ中,X的化学式为 ,上述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 。
(3)浸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氨水吸收得到化肥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属于 肥,该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
(4)现代化工生产必须考虑节能减排,在上述生产①~⑤过程中,符合“减排”做法的是 。
26.(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生石灰、盐、氢化钙(CaH2)等。往发热包中加水,放热原理主要包括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原电池(金属粉、炭粉、盐)反应持续放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放热。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包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
如表为不同发热剂(均为30g)对不同食物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5min),如图为自热米饭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使用加热包加热时应该注意:①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②加热过程中,要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③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④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⑤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发热剂
理论放热量/kJ
矿泉水(250g)
八宝粥(250g)
△T/℃
吸热量/kJ
△T/℃
吸热量/kJ
H2O+MgCl2
43.48
25
26.17
22
20.14
H2O+AlCl3
73.29
38
39.77
32
29.31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的作用是 。
(2)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量更 (填“高”或“低”)。
(3)写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推测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 。
(5)阅读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动车上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
B.为快速使自热火锅升温,应密封锅盖上的透气孔
C.自热米饭“自热”后保温时间极短,“自热”后需立即食用
D.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
27.(10分)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常用于洗涤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衣物,不损伤面料,不泛黄。某兴趣小组在过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许多气泡。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点燃条件下镁条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与碳。
探究一:过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猜想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含有O2、N2、CO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
②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铜网
铜网表面变黑
【进行分析】
(1)由实验①可知气体中含有CO2,实验①的现象是 。
(2)由实验②可知气体中含有O2,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请利用CO2化学性质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含有的CO2的方法 。
探究二:测定产生气体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方法1:某同学提出可以用如图1装置测定气体中氧气含量。
小组分析后一致认为不可行的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2: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抽取140mL的气体,缓缓地从a处通入装置中。
(4)实验结束后,收集到氧气的体积为 mL。
【拓展延伸】
(5)在方法2中气体缓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 。
(6)过碳酸钠在放入热水中比冷水中产生气泡速率快的原因是 。
28.(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气体性质实验后,对氢气的性质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氢气的性质】
用自制的氢气通过软管吹泡泡液并用喷枪点燃,观察现象(注意实验有危险,不要模仿)。
(1)吹出的泡泡液大多数都上升,但也有少数的泡泡液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项目二:氢气点燃需验纯】
用保鲜袋收集两袋氢气,甲袋是50%空气与50%氢气的混合气体,乙袋是纯净的氢气,然后分别点燃。
【查阅资料】三种常见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2)点燃上面两袋气体,发现甲发生爆炸,原因是 。
(3)根据上表可以得出, (填写气体名称)使用最安全,该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和醋酸钠(CH3COONa)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同时得到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同学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氢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装置导管中导出)和酒精灯燃烧后火焰温度的变化情况。
(4)结合甲图信息,可以得出氢气做燃料比酒精好,理由是 。
(5)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乙为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
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流程的优点是 。
②若MnFe2O(4﹣y)中y=0.5,则MnFe2O(4﹣y)中Fe3+与Fe2+的个数比为 。
③请计算利用该流程每生成48kgO2,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油 B.干冰 C.矿泉水 D.不锈钢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石油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是混合物,故错误;
B.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正确;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D.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2.(1分)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氢 B.氧 C.碳 D.钙
【分析】根据已有的人体内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B。
3.(1分)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钉木舟 B.炼生铁 C.晒海盐 D.织衣布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钉木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炼生铁是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晒海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织衣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4.(1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硅 B.硫酸铜 C.氨气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
C.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钠 C.蔗糖 D.小苏打粉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C.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D.小苏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故选:A。
6.(1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2MnO4:表示高锰酸钾 B.2N:表示2个氮分子
C.He:表示氦气 D.Fe2+:表示1个铁离子
【分析】A.根据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解答】解:A.K2MnO4可表示锰酸钾,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可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Fe2+可表示1个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1分)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分析】A.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是一种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石墨烯具有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石墨烯具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是一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1分)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D.生石灰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故错误;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9.(1分)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钛是金属元素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钛的质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除去CO2中HCl气体的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装大理石 B.产生气体
C.除去HCl D.收集气体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向试管中添加大理石时,先将试管平放,然后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让大理石滑落至试管底部,图示操作正确;
B.该反应是由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在常温下反应,所以可用图示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图示装置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不但能与氯化氢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图示方法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图示装置正确。
故选:C。
12.(2分)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C.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解答】解:A.鼓空气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说法错误;
B.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说法正确;
C.该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说法正确;
D.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
故选:A。
13.(2分)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焊锡熔点较低,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B.淬火后的钢针可直接将其弯曲用作钓鱼钩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钢
D.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乙比甲活泼
【分析】A.根据焊锡熔点较低进行解答;
B.根据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做淬火分析;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金属的熔点,可以用来焊接金属,故A正确;
B.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做淬火,使铁的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故B错误;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故C错误;
D.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比乙活泼,故D错误。
故选:A。
14.(2分)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
C.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乙>甲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
【分析】A.根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进行分析;
B.根据t1℃时甲的溶解度是30g,进行分析;
C.根据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进行分析;
D.根据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都仍然是饱和溶液,丙在t2℃时的溶解度和甲在t1℃时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A错误;
B.t1℃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15g,可得到65g溶液,故B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故C错误;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都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析出乙的质量大于甲,由于丙在t2℃时的溶解度和甲在t1℃时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的质量分数与丙相等,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D。
15.(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则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C.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反应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但是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有可能是碳酸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C.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6.(2分)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CO2CO B.Fe2O3FeCl3
C.ZnCu D.NaNO3Na2CO3
【分析】A.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C.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D.硝酸钠不能和碳酸钾反应。
【解答】解:A.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选项正确。
C.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选项正确。
D.硝酸钠不能和碳酸钾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7.(2分)聚乳酸[(C3H4O2)m]是一种可降解塑料,降解生成CO2和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聚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聚乳酸降解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聚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聚乳酸不会产生“白色污染”
【分析】A.根据聚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可降解塑料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A.聚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聚乳酸的降解需要有氧气参加,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聚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故C正确;
D.聚乳酸[(C3H4O2)m]是一种可降解塑料,降解生成CO2和H2O,不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18.(2分)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一定质量的甲与18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甲的质量为6.8g
B.乙的化学式为NO2
C.t时刻甲、丙的质量相等
D.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图可知,甲是甲烷,丙是氢气,丁是水,一定质量的甲与18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4a的甲和6a的乙反应生成5a的丙和6a的丁,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
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的质量为x
4NH3+6NO5N2+6H2O
68 180
x 18g
x=6.8g
所以甲的质量为6.8g,正确;
B.乙的化学式为NO,错误;
C.纵坐标表示分子个数,所以t时刻甲、丙的分子个数相同、质量不等,错误;
D.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错误;
故选:A。
19.(2分)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室温下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
B.甲曲线上的M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
C.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D.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分析】根据Ba( 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Ba( 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为0;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导电性不可能为0。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曲线上的M点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对应的溶液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目没有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曲线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对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始终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2分)称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已知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CuSO4+xH2O↑),t2℃后残留固体为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铜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B.x=3
C.t2℃后残留固体为CuO
D.mg固体中Cu元素质量为4g
【分析】A.根据加热过程中,含铜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B.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作答;
C.根据硫酸铜的组成元素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作答;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质量不变,利用某元素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解答】解:A.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CuSO4+xH2O↑,t2℃后残留固体为黑色物质,加热过程中,含铜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加热过程中铜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故A正确。
B.已知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图像数据可知:10.7g该固体加热到t1℃时,得到8.0g硫酸铜固体,则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为:10.7g﹣8.0g═2.7g。
CuSO4•xH2OCuSO4+xH2O↑
160 18x
8.0g 2.7g
═
解得x═3,故B正确。
C.分析图像数据可知:给8.0g硫酸铜固体加热,当温度升高到t2℃时,固体质量不再减小。
推测硫酸铜发生了分解反应 CuSO4CuO+SO3↑,故C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mg固体中的铜元素与8.0g硫酸铜固体中是铜元素质量相等,均为8.0g××100%═3.2g,故D错误。
故选:D。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水壶用久后壶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请写出厨房中能洗涤除去水垢的物质 食醋或CH3COOH 。(请写出该物质名称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2)洗涤剂可把餐具洗干净,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功能。
(3)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压强 有关。
【分析】(1)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厨房中能洗涤除去水垢的物质是食醋进行分析;
(2)根据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进行分析;
(3)根据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进行分析。
【解答】解:(1)热水壶用久后壶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酸会与碱、碳酸盐反应,所以厨房中能洗涤除去水垢的物质是食醋或CH3COOH;
(2)洗涤剂可把餐具洗干净,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3)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故答案为:(1)食醋或CH3COOH;
(2)乳化;
(3)压强。
22.(3分)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馄饨,在这一过程中玲玲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煮馄饨时用的燃料为天然气,燃料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热 能。
(2)煮馄饨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肥皂水 检验。
(3)馄饨煮好后通常用漏勺将馄饨捞出,此操作与化学实验中 过滤 操作原理相似。
【分析】(1)根据能量的转化方式进行分析;
(2)根据检验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煮馄饨时用的燃料为天然气,天然气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煮馄饨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检验;
(3)过滤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验操作;馄饨煮好后通常用漏勺将馄饨捞出,达到混沌与汤水分离的目的,此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原理相似。
故答案为:
(1)热;
(2)肥皂水;
(3)过滤。
23.(4分)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省油灯中的炷和 油 是可燃物。
(2)“书灯勿用铜盛”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导热 性,易造成油的挥发。
(3)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水的作用,其原理是 水吸热降低油温,防止油挥发 。
(4)“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bc (填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防止油挥发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省油灯中的炷和油是可燃物;故答案为:油;
(2)“书灯勿用铜盏”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易造成油的挥发;故答案为:导热;
(3)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利用了下层盏内水的作用,其原理是水吸热降低油温,防止油挥发;故答案为:水吸热降低油温,防止油挥发。
(4)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变为水蒸气。
故答案为:(1)油;
(2)导热;
(3)水吸热降低油温,防止油挥发;
(4)bc。
24.(7分)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1探究:
(1)将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刚停止沸腾的水中,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怎样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验证】
①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将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全部注入集气瓶中,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低于 (填“高于”、“相平于”或“低于”)右侧液面,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反应。
②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Ⅰ.写出图2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HCl+CaCO3=CaCl2+H2O+CO2↑ 。
Ⅱ.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离子是 OH﹣ (填离子符号)。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验证】①根据压强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②Ⅰ.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Ⅱ.根据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水重新沸腾,说明有热量放出,因此说明温度升高,证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放出。
(2)【实验设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验证】①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减小的气体较多,因此左侧压强大于右侧,将植物油压向右侧,所以看到液面左侧低于右侧;
故答案为:低于。
②Ⅰ.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
Ⅱ.根据pH变化曲线可以看出,pH在不断减小,说明碱性减弱,因此说明氢氧根离子在不断减小;
故答案为:OH﹣。
25.(7分)金属锰可以增强合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等。工业上通常用菱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冶炼金属锰。其工艺流程如下:
(1)浸出是将菱锰矿与稀硫酸混合制得硫酸锰(Mn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CO3+H2SO4=MnSO4+H2O+CO2↑ 。
(2)除去浸出液中的Fe2+,获得金属锰。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Ⅰ.2FeSO4+MnO2+2H2SO4═X+Fe2(SO4)3+2H2O
Ⅱ.Fe2(SO4)3+6NH3•H2O═2Fe(OH)3↓+3(NH4)2SO4
Ⅲ.2MnSO4+2H2O═2Mn+2H2SO4+O2↑
反应Ⅰ中,X的化学式为 MnSO4 ,上述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 Mn、Fe、O 。
(3)浸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氨水吸收得到化肥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属于 氮 肥,该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
(4)现代化工生产必须考虑节能减排,在上述生产①~⑤过程中,符合“减排”做法的是 ④⑤ 。
【分析】(1)MnCO3与H2SO4反应生成MnSO4、H2O、CO2。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碳酸氢铵属于氮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4)在上述生产①~⑤过程中,④是回收硫酸防止水污染且节约了资源;⑤是防止大气污染,而综合利用为化肥。
【解答】解:(1)MnCO3与H2SO4反应生成MnSO4、H2O、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CO3+H2SO4=MnSO4+H2O+CO2↑。
故答案为:MnCO3+H2SO4=MnSO4+H2O+CO2↑。
(2)反应前后铁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锰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X的化学式为MnSO4,上述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Mn(由+4变成+2)、Fe(由+2变成+3)、O(由﹣2变成0)。
故答案为:MnSO4;Mn、Fe、O。
(3)浸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氨水吸收得到化肥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属于氮肥,该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故答案为:氮;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4)现代化工生产必须考虑节能减排,在上述生产①~⑤过程中,④是回收硫酸防止水污染且节约了资源;⑤是防止大气污染,而综合利用为化肥。符合“减排”做法的是④⑤。
故答案为:④⑤。
26.(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生石灰、盐、氢化钙(CaH2)等。往发热包中加水,放热原理主要包括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原电池(金属粉、炭粉、盐)反应持续放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放热。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包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
如表为不同发热剂(均为30g)对不同食物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5min),如图为自热米饭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使用加热包加热时应该注意:①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②加热过程中,要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③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④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⑤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发热剂
理论放热量/kJ
矿泉水(250g)
八宝粥(250g)
△T/℃
吸热量/kJ
△T/℃
吸热量/kJ
H2O+MgCl2
43.48
25
26.17
22
20.14
H2O+AlCl3
73.29
38
39.77
32
29.31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的作用是 吸附作用 。
(2)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量更 低 (填“高”或“低”)。
(3)写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H2+2H2O=Ca(OH)2+2H2↑ 。
(4)推测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 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 。
(5)阅读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 (填序号)。
A.动车上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
B.为快速使自热火锅升温,应密封锅盖上的透气孔
C.自热米饭“自热”后保温时间极短,“自热”后需立即食用
D.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
【分析】(1)根据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进行分析;
(3)根据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进行分析;
(5)根据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发热包中反应速率快,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
(2)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量更低;
(3)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4)分析发热包的原理可知,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
(5)A.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动车为密闭空间,不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故A错误;
B.发热包中反应速率快,加热过程中,要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避免危险,故B错误;
C.分析自热米饭“自热”保温曲线图可知,保温效果好,则“自热”后无需立即食用,故C错误;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故D正确;
故选:ABC。
故答案为:(1)吸附作用;
(2)低;
(3)CaH2+2H2O=Ca(OH)2+2H2↑;
(4)发热包一旦接触到热水很容易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
(5)ABC。
27.(10分)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常用于洗涤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衣物,不损伤面料,不泛黄。某兴趣小组在过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许多气泡。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点燃条件下镁条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与碳。
探究一:过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猜想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含有O2、N2、CO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
②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铜网
铜网表面变黑
【进行分析】
(1)由实验①可知气体中含有CO2,实验①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2)由实验②可知气体中含有O2,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CuO 。
【继续探究】
请利用CO2化学性质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含有的CO2的方法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
探究二:测定产生气体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方法1:某同学提出可以用如图1装置测定气体中氧气含量。
小组分析后一致认为不可行的原因是 2Mg+O22MgO、2Mg+CO22MgO+C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2: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抽取140mL的气体,缓缓地从a处通入装置中。
(4)实验结束后,收集到氧气的体积为 60 mL。
【拓展延伸】
(5)在方法2中气体缓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 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防止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碳随氧气逸出液面,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 。
(6)过碳酸钠在放入热水中比冷水中产生气泡速率快的原因是 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
【分析】探究一:【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进行分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2)根据铜与氧气生成黑色氧化铜分析。
【继续探究】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能紫色的石蕊变红分析。
探究二:方法1:根据镁与氧气、二氧化碳都能反应分析。
方法2:(4)根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气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可测得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析。
【拓展延伸】(5)气体缓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6)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解答】解:探究一:【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所以不会生成氮气。
【进行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能推测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铜网表面变黑,铜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继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能紫色的石蕊变红,所以可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探究二:方法1:由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可知,镁与氧气、二氧化碳都能反应,所以若用镁条来完成实验,会使测量值偏大,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Mg+CO22MgO+C。
方法2:(4)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气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气逸出液面,在集气瓶顶部聚集,将水排入量筒中,所以根据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可测得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60mL。
【拓展延伸】(5)在方法2中气体缓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防止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碳随氧气逸出液面,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
(6)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所以过碳酸钠在放入热水中比冷水中产生气泡速率快。
故答案为:探究一:【猜想假设】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进行分析】(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2Cu+O22CuO;
【继续探究】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探究二:方法1:2Mg+O22MgO、2Mg+CO22MgO+C;
方法2:(4)60;
【拓展延伸】(5)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防止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碳随氧气逸出液面,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
(6)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28.(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气体性质实验后,对氢气的性质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氢气的性质】
用自制的氢气通过软管吹泡泡液并用喷枪点燃,观察现象(注意实验有危险,不要模仿)。
(1)吹出的泡泡液大多数都上升,但也有少数的泡泡液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合理即可) 。
【项目二:氢气点燃需验纯】
用保鲜袋收集两袋氢气,甲袋是50%空气与50%氢气的混合气体,乙袋是纯净的氢气,然后分别点燃。
【查阅资料】三种常见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2)点燃上面两袋气体,发现甲发生爆炸,原因是 甲袋是50%空气与50%氢气的混合气体,氢气体积分数是50%,在氢气爆炸极限范围内 。
(3)根据上表可以得出, 甲烷 (填写气体名称)使用最安全,该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和醋酸钠(CH3COONa)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同时得到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Na+NaOHNa2CO3+CH4↑ 。
同学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氢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装置导管中导出)和酒精灯燃烧后火焰温度的变化情况。
(4)结合甲图信息,可以得出氢气做燃料比酒精好,理由是 氢气的热值高,温度升高快 。
(5)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乙为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
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流程的优点是 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
②若MnFe2O(4﹣y)中y=0.5,则MnFe2O(4﹣y)中Fe3+与Fe2+的个数比为 1:1 。
③请计算利用该流程每生成48kgO2,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装置内有空气分析;
(2)根据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来分析;
(3)根据爆炸极限、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
(5)①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分析;
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计算;
③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得到氢气的质量。
【解答】解:(1)吹出的泡泡液大多数都上升,但也有少数的泡泡液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
(2)由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知,点燃上面两袋气体,其中会发生爆炸的是甲,原因是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了爆炸极限。
(3)根据上表可以得出,甲烷使用最安全,因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小,该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和醋酸钠(CH3COONa)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同时得到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NaOHNa2CO3+CH4↑。
(4)结合甲图信息,可以得出氢气做燃料比酒精好,理由是氢气的热值高,温度升高快。
(5)①该反应在太阳能产生高温下进行,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能节约能源等。
②若MnFe2O(4﹣y)中,y=0.5,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2)+2x+(﹣2)×(4﹣0.5)=0,x=+2.5,如果MnFe2O(4﹣y)中Fe3+与Fe2+的个数比为1:1,则化合价平均值为+2.5。
③设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x。
2H2O2H2↑+O2↑
4 32
x 48kg
解得:x=6kg
答: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6kg。
故答案为:(1)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合理即可);
(2)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了爆炸极限;
(3)甲烷;CH3COONa+NaOHNa2CO3+CH4↑;
(4)氢气的热值高,温度升高快;
(5)①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②1:1;
③6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东绛实验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L液体D,09g,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春天三月,是樱花绽放的时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学校盥洗室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以下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