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在制碱工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侯德榜 C. 拉瓦锡 D. 张青莲
2.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泡豆 B. 磨浆 C. 滤渣 D. 煮浆
3. 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CH4O B. C2H4 C. CH2O D. CH4
4. 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添加药品
C. 加快反应 D. 滴加碱液
5. 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 B. 焚烧作物秸秆 C. 公共交通出行 D. 合理使用农药
6. 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酒精、臭氧 (O3、次氯酸钠(NaClO)等消毒剂。下列关于消毒剂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O2Cl
B. 每个酒精(C2H5OH)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C. 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Na+1
D. 臭氧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
7. 下列溧阳美食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
A. 白芹 B. 鱼头 C. 板栗 D. 羊肉
8.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是( )
A. 玻璃钢餐桌 B. 陶瓷杯 C. 塑料盆 D. 不锈钢餐具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H4→C B. (NH4)2SO4→Na2SO4
C. FeSO4→CuSO4 D. CO2→H2O
10. 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NH4H2PO4 B. 尿素【CO(NH2)2】
C. NH4NO3 D. K2CO3
11. 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2
B. 钼是金属元素
C.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D. 钼镍合金硬度比钼大
1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健康 B.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水是一种资源 D.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13. 药物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
A. 奥司他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 奥司他韦由50个原子构成
C. 奥司他韦含有氮分子 D. 奥司他韦中C、O原子个数比为8:1
14.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
事实
解释
A
盛夏,八字桥荷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石油气加压后液化,体积变小
加压后分子的体积变小
C
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D
用稀盐酸洗去铁锈
稀盐酸能与铁锈发生反应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燃料电池中,最适合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A. O2−CH4燃料电池 B. 燃料电池
C. O2−CO燃料电池 D. O2−H2燃料电池
1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取样,在空气中灼烧,闻气味
B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
加入适量盐酸
D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
A. A B. B C. C D. D
17. 《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丙物质化学式为C2H4O2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8. 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B. 酒精溶液与NaOH溶液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两者都能够导电
C.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酸根,所以他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9.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表面被氧化的铝箔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B. BC段的化学反应是:2Al+6HCl=2AlCl3+3H2↑
C. 到D点时反应才结束
D. E点温度大于D点
20.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时NOx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为化合反应
B. 反应Ⅱ中氮、碳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BaO的质量不变
D. 整个反应中生成N2和CO2的质量比为14:55
21.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明矾②石墨③氮气④熟石灰
(1)可用于净水的是 ______ 。
(2)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______ 。
(3)可用作电极的是 ______ 。
(4)可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______ 。
22. 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中国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含量排第二位的气体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空间站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 ______ 能。
(3)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宇航员的生命,该系统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有害气体,此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 性。
(4)空间站主要是通过电解水产生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3.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且能表达物质的固有属性。
(1)不同温度下,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______ 。(填序号,下同)
a.小于40℃
b.大于40℃
c.无法确定
(2)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KNO3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步骤1:分别准确称取3.8g、1.2g。称量过程中,加入药品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 。
a.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b.改变砝码、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步骤2:将放入大试管中,并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于试管内。(水的密度为1g/mL)
步骤3:振荡大试管,发现有固体未溶解,于是用如图2所示方法进行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除受热均匀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 。
(3)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若要实现M→N的方法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______ 。
24. 中国画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1)“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
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墨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
②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 ______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2)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多元化发展。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油画修复的方法是用H2O2将PbS变为白色的PbSO4,写出修复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化学拓展了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如图2中的“葡萄画”上喷上白醋溶液,“葡萄”变为 ______ 色,打开装有 ______ (填:“浓氨水”、“浓盐酸”)的试剂瓶,将瓶口靠近“葡萄”,“葡萄”又变成另一种颜色。
已知:大红花汁在不同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下:
溶液的pH
pH7
大红花汁
橙
粉红
绿
25.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图1中各装置均可用作气体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CO2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 ______ (填装置序号);装置D中小试管起到节约液体药品和 ______ 的作用。
(3)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作“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多种用途的装置,请根据图中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______ (填导管口符号)进入;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CO2气体,应选用 ______ (填装置序号,下同)装置;
③若要除去CO中的少量CO2,同时收集较纯净的CO,应选用 ______ 装置。
(4)实验室用10g含杂质20%的大理石(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足量的稀反应,理论上可生成CO2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26.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
【实验一】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他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20%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20%的盐酸与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如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______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生成水,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在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密度为1.1g/mL)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密度为1.0g/mL)的体积 ______ mL(结果保留整数),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
【实验二】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小组同学根据如图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溶液电导率大小与溶液离子浓度成正比。
(4)如图也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写出图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5)据图可确定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______ (选填:“a”、“b”、“c”或“d”)。
(6)图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______ (填离子符号)。
27. 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某兴趣小组同学查找到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Fe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图。
(1)实验前将黄铁矿预处理成粉末,目的是 ______ ,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用到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2)“焙烧”是将FeS2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铁和二氧化硫,请书写对应方程式 ______ 。
(3)在上述流程中产生的SO2气体直接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是 ______ 。(填序号)
a.臭氧层空洞
b.温室效应
c.酸雨
(4)写出加入过量铁(铁与硫酸反应忽略)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5)为了验证SO2的性质,小李同学收集焙烧后的SO2,并将之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实验的现象 ______ ,该实验设计有1个明显的缺陷,弥补该缺陷的方案是 ______ 。
28. (一)钙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青少年缺“钙”易患的疾病是 ______ 。喝牛奶可以补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______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的主要成分为CaO2,它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还生成一种碱,则该碱的化学式为 ______ 。
(二)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资料】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常温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酒精。
制备原理:
1.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还含有FeCl3、MgCl2,及不溶性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为原料制CaCl2;
,装置如图所示。
(1)制取CaCl2,先将大理石粉碎后 ______ ,过滤;取出固体,再加适量的盐酸,过滤,得到CaCl2滤液。
(2)装置A的主要目的 ______ 。
(3)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8H2O。洗涤时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的优点是 ______ ,便于干燥。
(三)过氧化钙晶体组成的测定
称取43.2g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资料卡】
1.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逐渐失去结晶水,最终生成过氧化钙(CaO2);
。
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t3℃时,开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候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化肥和制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B。
根据制碱工业的发展史和候德榜等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判断。
了解化学历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考查的基本考点。
2.【答案】D
【解析】解:A、泡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磨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滤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煮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药品时,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焚烧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重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公共交通出行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D、合理使用农药可以防止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对环境的保护.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6.【答案】B
【解析】解:A.根据氧化物的命名规则,氯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因此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故错误;
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每个酒精(C2H5OH)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故正确;
C.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Na+,故错误;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因此臭氧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化物的命名规则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的符号进行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7.【答案】C
【解析】解:A、白芹是一种蔬菜,富含维生素,不合题意;
B、鱼头中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不合题意;
C、板栗富含淀粉,符合题意;
D、羊肉中富含蛋白质,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8.【答案】A
【解析】解:A、玻璃钢餐桌是用玻璃钢制成的,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
B、陶瓷杯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复合材料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9.【答案】C
【解析】解:A、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碳等物质,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
B、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
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硫酸亚铁到硫酸铜的转化。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
故选:C。
A、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碳等物质。
B、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
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硫酸亚铁到硫酸铜的转化。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A
【解析】解:A、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2,故正确;
B.钼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C.元素名称的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故错误;
D.一般来讲,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因此钼镍合金硬度比钼大,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2.【答案】A
【解析】解:A、蒸馏水中只含水这一种物质,不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无益,说法错误;
B、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说法正确;
C、水有很多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说法正确;
D、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来分析;
B、根据水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水的用途来分析;
D、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解题的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水的作用等来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A
【解析】解:A、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1×28):(14×2):(16×4)=48:7:7:16,则奥司他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1个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奥司他韦中不含有氮分子,故C错误;
D、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奥司他韦分子中C、O原子个数比为16:4=4:1,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奥司他韦中不含有氮分子进行分析;
D、根据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盛夏,八字桥荷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该选项正确。
B、石油气加压后液化,体积变小,加压后分子的体积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该选项不正确。
C、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该选项正确。
D、用稀盐酸洗去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与铁锈发生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选:B。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石油气加压后液化,体积变小,加压后分子的体积不变。
C、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D、用稀盐酸洗去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与铁锈发生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D
【解析】解:选项ABC燃烧的产物都有二氧化碳,它们均有不足之处,产物二氧化碳会加重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对飞船内环境影响大,其次,燃烧放出的能量不足。而选项D中O2−H2燃料电池产物是水,对飞船内环境影响小,而且氢气的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巨大的能量。
故选:D。
此题涉及了不同物质燃烧产生的效果不同的一道比较题型,从环保、安全等角度进行考虑,解答时可以常用逐一比较排除的方法进行筛选即可。
解答此题时,应注意比较方法的利用,常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A
【解析】解:A、取样,在空气中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Cu(NO3)2溶液、AgNO3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HCO3、Na2CO3均能与适量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2和CO2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物质化学式为C2H4O2,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物质的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微观示意图解题,重在读图,从图中获取解答题目需要的信息。
18.【答案】D
【解析】解: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原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Na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酒精溶液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他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C、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表面被氧化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B段发生了氧化铝和稀盐酸的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BC段,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故选项说法正确。
C、至C点时,压强最大,铝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和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至C点,压强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铝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温度恢复至常温,E点温度小于D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表面被氧化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表面被氧化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反应Ⅰ中,二氧化氮、氧气、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为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
B、反应Ⅱ中氮(由+5变成0)、碳(由+2变成+4)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正确。
C、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BaO的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2+O2+2BaO=2Ba(NO3)2,,总的化学方程式是,整个反应中生成N2和CO2的质量比为7:55,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A、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C、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BaO的质量不变。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① ③ ② ④
【解析】解:(1)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因此明矾可用于净水;故答案为:①。
(2)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因此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答案为:③。
(3)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答案为:②。
(4)熟石灰可配制波尔多液;故答案为:④。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22.【答案】O2 电 吸附
【解析】解:(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排第二位的气体是氧气,中国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含量排第二位的气体也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O2;
(2)空间站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电;
(3)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宇航员的生命,该系统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有害气体,此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
(4)空间站主要是通过电解水产生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能量转化来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的组成、活性炭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b a 温度不超过100℃ 降温至t1℃,过滤,滤液升温至t2℃
【解析】解:(1)气体的溶解度所掌握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下,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
故答案为:b。
(2)称量过程中,加入药品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说明硝酸钾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步骤3:振荡大试管,发现有固体未溶解,于是用如图2所示方法进行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除受热均匀外,还具有的优点是温度不超过100℃。
故答案为:a;度不超过100℃。
(3)若要实现M→N(把A的t1℃时的饱和溶液变成t2℃时的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温至t1℃,过滤,滤液升温至t2℃。
故答案为:降温至t1℃,过滤,滤液升温至t2℃。
气体的溶解度所掌握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4.【答案】混合物 不完全 4H2O2+PbS=PbSO4+4H2O 橙 浓氨水
【解析】解:(1)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因此墨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②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完全燃烧;故答案为:不完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H2O2将PbS变为白色的PbSO4,另一产物为H2O,修复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O2+PbS=PbSO4+4H2O;故答案为:4H2O2+PbS=PbSO4+4H2O;
(3)大红花汁遇到酸性溶液显橙色,白醋是一种酸性溶液,能使“葡萄”变为橙色;浓氨水显碱性,挥发出氨气与水结合成氨水,打开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将瓶口靠近“葡萄”,“葡萄”又变成另一种颜色——绿色;故答案为:橙;浓氨水。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燃料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认真细心解答即可。
25.【答案】长颈漏斗 ABC 液封 a H G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ABC,装置D中小试管起到节约液体药品和液封的作用;
(3)①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氢气从a进入;
②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量筒,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植物油起隔离作用,故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CO2气体,应选用H装置;
③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得较纯净的CO,故若要除去CO中的少量CO2,同时收集较纯净的CO,应选用G装置;
(4)10g含杂质20%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理论上可生成CO2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8g x
10044=8gx
x=3.52g
答:实验室用10g含杂质20%的大理石(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足量的稀反应,理论上可生成。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BC;液封;
(3)①a;
②H;
③G;
。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来分析解答;根据小试管起到节约液体药品和液封的作用来分析解答;
(3)①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量筒,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植物油起隔离作用;
③根据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得较纯净的CO来分析解答;
(4)根据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6.【答案】放热 H+、OH− 20 NaOH+HCl=NaCl+H2O c Na+、Cl−、OH−
【解析】解:(1)由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故答案为:放热;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H+、OH−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故答案为:H+、OH−;
(3)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密度为1.1g/mL)中溶质的质量为,设需要盐酸的体积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1.1g x×1g/mL×5%
x≈20mL
在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密度为1.1g/mL)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密度为1.0g/mL)的体积20mL,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
故答案为:20;
(4)试管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
(5)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电导率最低,即c点;故答案为:c;
(6)图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则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Na+、Cl−、OH−。
(1)根据图像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以及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5)根据酸碱中和后溶液的电导率进行分析;
(6)根据图3中电导率的变化,说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了变化,以及d点的导电率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研杵、研钵 c Fe2(SO4)3+Fe=3FeSO4 溶液褪色 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弥补该缺陷的方案是把尾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
【解析】解:(1)实验前将黄铁矿预处理成粉末,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用到的仪器名称是研杵、研钵。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研杵、研钵。
(2)“焙烧”是将FeS2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对应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3)在上述流程中产生的SO2气体直接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是导致酸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故答案为:c。
(4)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Fe2(SO4)3+Fe=3FeSO4。
故答案为:Fe2(SO4)3+Fe=3FeSO4。
(5)为了验证SO2的性质,小李同学收集焙烧后的SO2,并将之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实验的现象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弥补该缺陷的方案是把尾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
故答案为:溶液褪色;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弥补该缺陷的方案是把尾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能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焙烧”是将FeS2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铁和二氧化硫。
(3)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4)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5)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佝偻病 元素 Ca(OH)2 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制取氨气 减少CaO2⋅8H2O的损失 CaO2⋅H2O
【解析】解:(一)(1)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物质由元素组成,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2)碱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CaO2中含有钙元素,故生成的碱为Ca(OH)2;
(二)(1)大理石中含有FeCl3、MgCl2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CaCl2溶液,需先加入足量水,使FeCl3、MgCl2充分溶解,经过滤后将其除去;
(2)制备CaO2⋅8H2O的原理为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反应物中有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氨气,故装置A的作用是制取氨气;
(3)由于CaO2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且其难溶于酒精,故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能减少CaO2⋅8H2O的损失;酒精易挥发,沸点比水的低,故便于干燥;
(三)(1)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分解过程中CaO2的质量不变,t2℃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8.0g,其中CaO2的质量为,则其中结晶水的质量为,该固体中CaO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则t2℃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aO2⋅H2O;
晶体中CaO2的质量为14.4g,则t3℃时的固体为CaO2,其中钙元素的质量为,则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8g=3.2g,则最后所得固体的分子中钙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则CaO2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Ca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氧气,故t3℃时,开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一)(1)佝偻病;元素;
(2)Ca(OH)2;
(二)(1)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2)制取氨气;
(3)减少CaO2⋅8H2O的损失;
(三;
。
(一)(1)根据该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碱的定义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二)(1)根据大理石中含有的杂质及要得到CaCl2溶液进行分析;
(2)根据制备CaO2⋅8H2O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CaO2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进行分析;
(三)(1)根据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逐渐失去结晶水且分解过程中CaO2的质量不变,结合图2进行分析;
(2)根据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及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结合图像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知道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