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6gD,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中考化学质检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棉线织布 B. 粮食酿酒 C. 楠木制舟 D. 沙里淘金
2.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水 B. 硫酸铜 C. 石墨 D. 二氧化碳
4. 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FeSO4 B. CO(NH2)2 C. KNO3 D. Ca(H2PO4)2
5. 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B.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 碲属于金属元素
6.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CO2 B. 消石灰−Ca(OH)2
C. 纯碱−NaOH D. 小苏打−NaHCO3
7.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柠檬汁2.2~2.4 B. 苹果汁2.9~33 C. 番茄汁4.0~4.4 D. 鸡蛋清7.6~8.0
8. 合理科学的膳食能为人体提供必须的营养素和化学元素以维持人体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米饭、面条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B. 在人类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油脂
C. 葡萄糖锌(C12H22O14Zn) 口服液能为人体提供常量元素Zn
D. 佝偻病患者可在医嘱下服用含碳酸钙的钙片来补钙
9.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 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铁锅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10.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C. 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大量白烟产生
11. 大蒜素(C6H10S2O)能杀灭多种细菌。下列有关大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大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C. 一个大蒜素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D. 大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
12.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NH3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 该反应中乙具有氧化性 D. 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CO2(CO气体)——点燃气体
B. 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
C. KCl固体(MnO2)——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14.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
B. 表示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
C. 表示向盐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表示20℃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5. 用氯离子传感器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点时溶液不导电
B. a点溶液中的离子为Na+、Cl−、NO3−
C. 反应时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D.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16.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铁丝进行图F和图G对比实验,实验中发现G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 ,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中国天宫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若得到16 kg的氧气,理论上最少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7.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1)冬奥会环保人员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成。
塑料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2)冬奥会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的是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①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干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 。
②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如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冬奥会上提供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
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8.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Ⅰ.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 (填序号)中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钾。
(2)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烧杯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或“=”)。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若要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 。
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4)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 g。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5)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填序号)。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水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细致
19.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Ⅰ.炼铁厂常以赤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1)请写出步骤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铝和铝合金是一类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Al2O3和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①SiO2是一种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物质;
②铝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盐。
(2)操作Ⅰ的名称是 。
(3)检验滤液Ⅰ中是否还含有硫酸,可以选择 (填试剂名称),若现象是 ,则表明滤液Ⅰ中仍然含有硫酸。
(4)滤液Ⅱ中溶质的用途之一是 。
(5)将熔融状态的氧化铝通电发生分解反应,得到单质铝和另一种单质的的反应方程式为 。
(6)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时,还加入了冰晶石(Na3AlF6)作熔剂,其作用是降低Al2O3的熔点,冰晶石在物质中的分类属于 (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0. 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和F的物质类别相同,A的溶液为蓝色,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E,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 ,C 。
(2)写出化学方程式:
A转化为D 。
E转化为F 。
21. 某兴趣小组围绕中和反应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探究一】中和反应中宏观物质的变化
(1)小组同学进行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A试管中现象为 ;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针对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2的实验。溶液Y一定呈中性吗?小组同学产生了质疑。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Y于试管中,加热蒸发
无明显现象
溶液Y呈中性
溶液Y呈碱性
得出结论:Y溶液呈碱性。
交流反思:Y溶液呈碱性,则Y溶液的溶质为 。
【实验探究二】中和反应中微观粒子的变化
(1)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下列四幅图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序号)。
【实验探究三】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如图中产生 现象能证明中和反应会放热。
(2)有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加10mL蒸馏水稀释,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10mL蒸馏水稀释,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说明酸碱稀释不影响结论的理由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棉线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的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本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用燃着的火柴或者木条引燃,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本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首先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故本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D、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本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A。
A、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进行分析;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C、运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操作进行分析;
D、稀释浓硫酸的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答案】B
【解析】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FeSO4中没有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不属于化肥,故选项错误。
B、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而不是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碲的元素符号为Te,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化学式正确。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化学式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化学式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化学式正确。
故选:C。
7.【答案】A
【解析】解: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分析四种物质的pH,柠檬汁的pH最小,所以柠檬汁的酸性最强。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米饭、面条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糖类,选项说法错误;
B.在人类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选项说法错误;
C.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D.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佝偻病患者可在医嘱下服用含碳酸钙的钙片来补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B.根据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来分析;
C.根据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来分析;
D.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品食用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醒人们要合理搭配膳食,不吃变质食物,确保身体健康.
9.【答案】D
【解析】解:A、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灭火,与CO2能与水反应无关,不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火箭推进燃料,不合题意;
C、金属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铁锅,与具有导电性无关,不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符合题意。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于是在瓶口有白雾出现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
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进行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特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硫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固体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现象、合金的特性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A、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2×2):16=36:5:32:8,因此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B、大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0)+(32×2)+16=16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不是“g”,故B错误;
C、大蒜素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1个氧原子,共19个原子构成,故C正确;
D、大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6:5,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大蒜素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H3,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
C、乙物质是氧气,氧气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
D、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56:108=14:27,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迷惑,因此分析时要从概念和所学规律出发,逐一解答。对于方程式书写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
13.【答案】B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稀释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有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无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慢,但是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表示向盐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因此20℃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A、稀释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D、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
【解析】解:A.b点说明此时氯化钠与硝酸银已反应完全,由于反应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溶液导电,故错误;
B.a点说明此时硝酸银已反应完全,氯化钠有剩余,故反应后的溶液有硝酸根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故正确;
C.由于氯化银是白色沉淀,故正确;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A。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据此解答。
本题难度系数不大,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掌握。
16.【答案】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温度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解析】解:(1)仪器②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采用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用同样的装置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中发现G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4)设最少消耗水的质量为x
36 32
x 16g
3632=x16g x=18g
答:最少消耗水的质量为18g。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水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原理的掌握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17.【答案】c 间隔 2NaOH+CO2=Na2CO3+H2O NaOH ClO2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 证明是软水
【解析】解:(1)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故答案为:c;
(2)①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干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故答案为:间隔;
②由图可知,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NaOH;
(3)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故答案为:ClO2;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向水中加入肥皂水,若有较多泡沫产生,则说明其为软水。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
证明是软水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分子的性质、工艺流程图的信息以及区分软水和硬水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② = 降温结晶 4.5 量筒 D
【解析】解:(1)20℃时,烧杯①中的物质完全溶解,烧杯②中的物质未溶解完,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说明烧杯②中的物质是硝酸钾;
(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00%,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烧杯②内溶液中溶质硝酸钾完全溶解,这时烧杯①和烧杯②中溶质质量相同,溶液质量也相同,所以烧杯①和烧杯②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则提纯硝酸钾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质量是500g×0.9%=4.5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量筒;
(5)A、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瓶,故A错误;
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B错误;
C、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等质量的纸,目的是防止腐蚀天平,不是为了整洁美观,故C错误;
D、量取水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可以准确读数,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②;
(2)=;
(3)降温结晶;
(4)4.5;量筒;
(5)D。
(1)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和充分搅拌后现象来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分析;
(3)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来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来分析;根据用到的玻璃仪器来分析;
(5)根据实验操作的目的来分析。
正确掌握配制溶液的相关知识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 过滤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作氮肥 2Al2O3(熔融 C
【解析】解:(1)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I后得到滤液和滤渣,故其是过滤;
(3)检验滤液Ⅰ中是否还含有硫酸,可以选择紫色石蕊试液,其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故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Ⅰ中仍然含有硫酸;
(4)滤液Ⅱ中溶质是硫酸铵,其中含有氮元素,可以作氮肥;
(5)熔融状态的氧化铝通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铝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
(6)冰晶石(Na3AlF6)由金属阳离子Na+和酸根阴离子AlF63−构成,其属于盐,故选:C。
故答案为:;
(2)过滤;
(3)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4)作氮肥;
(5)2Al2O3(熔融;
(6)C。
(1)根据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操作I后得到滤液和滤渣进行分析;
(3)根据检验滤液Ⅰ中是否还含有硫酸,可以选择紫色石蕊试液,其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进行分析;
(4)根据滤液Ⅱ中溶质是硫酸铵,其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5)根据熔融状态的氧化铝通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铝和氧气进行分析;
(6)根据冰晶石(Na3AlF6)由金属阳离子Na+和酸根阴离子AlF63−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0.【答案】CuO 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H2SO4+BaCl2=BaSO4↓+2HCl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C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A转化为D的反应可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E转化为F的反应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故答案为:
(1)CuO;H2;
(2)CuSO4+2NaOH=Cu(OH)2↓+Na2SO4;H2SO4+BaCl2=BaSO4↓+2HCl。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C是氢气(单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E,则E是硫酸(酸);A的溶液为蓝色,硫酸可以转化成A,则A是硫酸铜(盐);硫酸和F的物质类别相同,硫酸能转化成F,氢气和F能相互转化,则F是盐酸;B能转化成硫酸铜,能和氢气、硫酸反应,则B是氧化铜(氧化物);D能和硫酸铜相互转化,能和硫酸反应,则D是氢氧化铜(碱);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NaOH+HCl=NaCl+H2O 溶液变红色 酚酞、氯化钠、氢氧化钠 H+与OH−反应生成水分子 a、c、b、d 烧杯中的导管口产生气泡 酸碱稀释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解析】解:【实验探究一】(1)小组同学进行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A试管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NaOH+HCl=NaCl+H2O。
(2)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实验探究二】(1)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与OH−反应生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H+与OH−反应生成水分子。
OH−。如果中和反应是放热的,会导致瓶中气体压强增大,从而导致部分气体从烧杯中的导管口逸出,逸出可以根据烧杯中的导管口产生气泡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2)下列四幅图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是a(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d(稀盐酸过量)。
故答案为:a、c、b、d。
【实验探究三】(1)实验是根据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现象来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原理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集气瓶中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2)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则说明酸碱稀释不影响结论的理由是酸碱稀释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酸碱稀释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与OH−反应生成水分子。
酸碱稀释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6gD,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pdf),共9页。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