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上合成氨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C.豆科类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D.电闪雷鸣的雨天,与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2、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做法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降低温度 B.用铁粉代替铁片C.增大铁片的质量 D.用98%的浓硫酸替代稀硫酸3、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Zn片、Cu片、蔗糖溶液 B.Cu片、Ag片、溶液C.Fe片、Cu片、稀盐酸 D.Zn片、石墨、溶液4、在密闭的锥形瓶里发生下列变化:①硝酸铵溶于水,②酸碱溶液混合,③铝粉加入稀硫酸溶液中,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生石灰溶于水;其中能使如下图所示U形管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左低右高,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⑤5、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通入一定时间后,下列物质中存在的是( )A.只有 B.只有C.只有 D.6、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投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测得此时容器中C和D的浓度分别为0.2 和0.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2B.2 min时,B的浓度为0.4 C.0-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2D.2 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1.8 mol7、在合成氨反应中,下列说法可以确定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B.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形成C.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H—H键形成D.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8、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HO—HO=OO—O键能()436464498146则反应的为( )A.-140 B.+140 C.-844 D.+3249、电池与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某同学为了研究原电池工作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不用导线连接时,铜棒上会有银析出B.X、Y用导线连接时,银棒上的电极反应为C.X、Y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银经导线移向铜D.无论X和Y是否用导线连接,铜棒均会溶解10、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装置中一定是银作正极C.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硫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D.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利用电解可以获得普通化学方法难以制备的物质,例如金属钠11、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均可用铝槽贮存,说明铝既不与浓硝酸反应也不与浓硫酸反应B.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证明该溶液中不含C.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且见光容易分解D.Fe与稀、稀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了置换反应12、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g)完全燃烧生成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B.C.D.13、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图2图3图4A.用图1所示装置可以干燥B.用图2所示装置演示喷泉实验C.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气体D.图4中两个烧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相同14、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解质溶液中的向电极b移动C.电子由a电极经外电路向b电极移动,再经电解质溶液回到a电极D.b极电极反应式为:15、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的X溶液 B.20℃的X溶液C.20℃的X溶液 D.10℃的X溶液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是电解质,液氨是非电解质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将含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雾产生D.,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1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其中、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0.3、0.2,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B.C. D.18、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B.能和NaOH反应,因此是酸性氧化物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D.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9、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为和,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左图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B.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碱性减弱,正极区溶液碱性增强D.溶液中的向正极移动20、将12.8 g铜与80 mL 10 mol/L的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0.1 mol,由此可知( )A.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氮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 mol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为0.4 mol二、填空题21、(1)如图1所示是与CO反应生成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t/s01234/mol0.0200.0120.0080.0050.004(2)在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气体,随时间的变化如上表图2:①反应开始至第2s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②在第5s时,的转化率为_____。③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生成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3)将等物质的量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①经5min后A的浓度为_______。②反应开始前充入容器中的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③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④x的值为_______。22、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本质判断,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B.C.D.(2)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有关反应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图Ⅰ和图Ⅱ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B.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C.图Ⅰ和图Ⅱ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D.图Ⅱ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Ⅰ慢(3)电动汽车上用的铅蓄电池是以一组海绵状铅板和另一组结构相似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板组成,用作电解质溶液。放电时总反应为。①写出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②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质量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外电路上有1mol电子通过时,溶液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4)某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溶液(电解质溶液)构成。其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②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③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 g转移1.2 mol电子三、实验题23、(一)为了有效实现NO和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氧气进入烧瓶。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烧杯中盛放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尾气,已知NO能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二)有关氮循环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含氮物质有如下转换关系:①转化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②转化②是工业生成硝酸的关键步骤,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4、用酸性和(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溶液已酸化):序号A溶液B溶液①20mL0.1溶液30mL0.01溶液②20mL0.2溶液30mL0.01溶液(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体积大小关系是①_______②(填“>”、“<”或“=”)。(2)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4.48mL(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_______(假设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下图,其中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工业合成氨,氢气与氮气生成氨气,属于氮的固定,故A不选;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是不同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故B选;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体中的生物固氮,故C不选;D.电闪雷鸣的雨天,与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D不选;故选:B。2、答案:B解析:A.降低温度,减小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几率,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B.用铁粉代替铁片,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B正确;C.增大铁片质量,不增加反应物浓度,所以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D.常温下浓硫酸和铁片发生钝化现象,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D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4、答案:C解析:①浓溶于水属于放热过程,无化学反应发生,故错误;②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正确;③铝粉加入稀硫酸溶液属于放热反应,且有氢气产生,都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故正确;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属于放热过程,无化学反应发生,故错误;⑤生石灰溶于水属于放热反应,故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存在于反应体系中所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中,则存在的是,故选:D。6、答案:D解析:7、答案:D解析:A.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有3molH-H键断裂代表消耗3mol,任何时刻消耗Imol的同时都会消耗3mol,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B.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有6molN-H键形成代表生成2mol,任何时刻消耗1mol的同时都会生成2mol,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C.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同时消耗3mol,有6molH-H键形成代表生成6mol,消耗氢气的量小于生成氢气的量,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同时生成2mol,有6molN—H键断裂代表消耗2mol,生成氨气和消耗氨气的量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D。8、答案:A解析:,故选A。9、答案:C解析:A.X、Y不用导线连接时,Cu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即,则铜棒上会有银析出,故A正确;B.X和Y用导线连接时,该装置构成原电池,Cu为负极,Ag为正极,则银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故B正确;C.X和Y用导线连接时,该装置构成原电池,Cu为负极,Ag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且电子不能进入溶液,即电子由Cu经导线移向Ag,故C错误;D.结合选项A、B可知,无论X和Y是否用导线连接,Cu均失去电子,即铜棒均会溶解,故D正确;答案为C。10、答案:D解析:11、答案:C解析:12、答案:D解析:A.该反应为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B.0.25mol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1mol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4=534kJ的热量,故B错误;C.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故C错误;D.1mol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34kJ,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应大于534kJ,故D错误。故选:A。13、答案:B解析:A.是碱性气体,会与浓硫酸反应,不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B.HCl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即可产生喷泉,故B正确;C.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C错误;D.甲为化学反应,乙组成闭合回路为电化学反应,均发生反应:,故D错误;故选B。14、答案:D解析:15、答案:B解析:计算出稀释后的四种溶液中X的物质的量,由于最后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则X的物质的量越大,X的浓度越大,而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A中X的物质的量为;B中X的物质的量为;C中X的物质的量为;D中X的物质的量为。显然四种情况下,X的浓度:A=B>C>D,而温度:B=C>A=D,故B的反应速率最快。16、答案:B解析:17、答案:B解析:若反应正向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若反应逆向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综上分析只有B项正确。18、答案:D解析:19、答案:D解析:A.根据总反应,分析各物质化合价发生的变化可知,Zn为负极,故A正确;B.Ag2O为正极,锌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在负极区OH-被消耗,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正极区生成,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C正确;D.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20、答案:C解析:21、答案:(1)(2)0.003;40%;abcde(3)0.75;3mol;0.05;2解析:22、答案:(1)B(2)B(3);增大;1mol(4);②③解析:23、答案:(1)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烧瓶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瓶中液面上升;(3)(二)1:2;解析:24、答案:(1)浓度;<(2)0.0052(3)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4)该反应放热使反应温度升高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