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B.可用作葡萄酒中的食品添加剂
C.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可提高环境消杀作用
D.维生素C与含补血剂配合服用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答案】C
【详解】A.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A正确;
B.具有较强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中作抗氧化剂,故B正确;
C.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降低可消杀作用,故C错误;
D.维生素C具有强的还原性,能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C。
2.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化学的学习。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双氧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二氧化氯 D.医用酒精
【答案】B
【详解】A.双氧水的有效成分为,属于过氧化物,故A不选;
B.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高锰酸钾,属于盐类,故B选;
C.二氧化氯属于氧化物,故C不选;
D.酒精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故D不选;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摩尔质量是44g
B.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和分子数一定相同
C.浓度相同的NaCl和NaClO溶液,浓度均为
D.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和NO的体积之比等于1∶1
【答案】D
【详解】A.的摩尔质量是44,A错误;
B.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情况下,和分子数一定相同,B错误;
C.NaClO溶液中的阴离子是,而不是,且不知NaCl的浓度,无法确定Cl-浓度,C错误;
D.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和NO的体积相同,二者体积之比等于1∶1,D正确;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以创造新的原子和分子用于合成新的物质
B.研究未知物质的性质可按照观察→实验→预测→结论的顺序进行
C.将NaCl固体放入水中,从而获取NaCl的某些性质,这只涉及实验法
D.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方法
【答案】D
【详解】A.化学反应能创造新分子、新物质,但不能创造新原子,A错误;
B.研究未知物质的性质可按照观察→预测→实验→结论的顺序进行,B错误;
C.将NaCl固体放入水中是实验法,还需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实验现象,C错误;
D.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是研究物质性质时常用的方法,D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过滤 | 渗析 | 蒸发 | 丁达尔效应 |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A不符合题意;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B不符合题意;
C.蒸发一般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剩下溶质固体,与粒子的大小无关,C符合题意;
D.胶体粒子能散射光线,产生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6.经检测,某工业废水显酸性,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下列哪一种离子可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
A. B. C. D.
【答案】B
【详解】A.某工业废水显酸性,含有大量氢离子,故氢氧根不能与氢离子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不与H+、Na+、、Cl−、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与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与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屑与盐酸的反应:
B.与KI溶液混合: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D.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答案】D
【详解】A.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为:,故A错误;
B.不符合电荷守恒,正确的为:,故B错误;
C.不符合化学式配比,正确的为:,故C错误;
D.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除杂的方法(括号里为少量杂质)中,所用试剂或操作错误的是
A.: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干燥
B.:将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干燥
C.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
D.固体:加热
【答案】A
【详解】A.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可以使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A错误;
B.NO2与水反应生成NO,而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因此除去NO中的NO2,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干燥,B正确;
C.通入足量的氯气,被氧化为,可达到除杂目的,C正确;
D.加热分解得到,可达到除杂目的,D正确;
故选A。
9.实验室现需要的稀硫酸80mL,可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配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经计算需要约16.3mL的浓硫酸
B.配制稀硫酸时,应选用100mL的容量瓶
C.用刚洗涤过的量筒来量取浓硫酸会导致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高
D.转移液体时需等稀释的硫酸温度与室温一致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
【答案】C
【分析】没有80ml容量瓶,应配制100ml溶液,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解得x=16.3m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需要约16.3mL的浓硫酸,A正确;
B.没有80ml容量瓶,应配制100ml溶液,选择100mL的容量瓶,B正确;
C.用刚洗涤过的量筒来量取浓硫酸,使得所量取的浓硫酸因稀释所含溶质减少,导致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低,C错误;
D.溶液受热膨胀,直接注入容量瓶定容后,等冷却到室温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制稀硫酸的浓度偏高,因此转移液体时需等稀释的硫酸温度与室温一致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D正确;
故选C。
10.某废气(含)脱硫的方法是将废气与空气混合,再通入由、、组成的混合液中,脱硫转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有、、
C.过程Ⅱ为氧化还原反应,两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过程Ⅲ中每转移0.1mol电子会生成0.1mol的
【答案】C
【详解】A.过程I中氧气将氧化成,为氧化剂,为氧化产物;过程III中氧化CuS生成S,作氧化剂,S作氧化产物,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该过程总反应为与氧气生成S和水,、、均视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故B正确;
C.过程II与H2S反应生成CuS,没有价态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过程Ⅲ中1mol得1mol电子生成1mol,则转移0.1mol电子会生成0.1mol的,故D正确;
故选:C。
11.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中常含有、、,常采用①苛性钠,②碳酸钠,③氯化钡,④盐酸,进行除杂,以下加入试剂顺序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答案】C
【详解】用过量的氯化钡除,用过量的苛性钠除,用过量的碳酸钠除;为除掉过量的氯化钡,要保证碳酸钠在加入氯化钡之后再加,过滤,向滤液中加盐酸除去过量的苛性钠和碳酸钠,加入试剂顺序可行③②①④,故选C。
12.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l2可用浓硫酸干燥,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3.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B.23g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
【答案】B
【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原子数为,故A错误;
B.23g钠即1mol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Na失电子转化为,1mol钠失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确定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14.氧化亚铜()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杀虫剂等。一价铜在酸性溶液中可歧化为二价铜离子和铜单质。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制备氧化亚铜的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反应产生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可通入溶液除去
B.酸溶时,与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产生NO体积为44.8L
C.可用KSCN溶液检验滤液Ⅰ中是否含有
D.和稀硫酸反应时,稀硫酸是氧化剂
【答案】C
【分析】根据流程图可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经过焙烧被氧化,生成固体FeS、Cu2S和FeO和气体二氧化硫,固体经过稀硝酸酸溶步骤后,得到硝酸铁、硝酸铜溶液和S、NO,后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使溶液中的铁离子以氢氧化铁形式沉淀下来,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主要含铜离子,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适当pH,再次“沉铜”,得到氢氧化铜后进行灼烧得到氧化铜,再加入铜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制备得到Cu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焙烧”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属于污染性气体,若直接排入空气中均会污染环境,但氯化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需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等,A错误;
B.酸溶时,Cu2S与足量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硫单质和NO,根据电子转移数守恒可知,Cu2S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则240gCu2S参与反应,产生NO的物质的量为,即标准状况下NO体积为44.8L,题目未指出气体所处状态,B错误;
C.SCN-和 结合生成血红色络合物,因此可用KSCN溶液检验滤液Ⅰ中是否含有,C正确;
D.Cu2O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其中氧化亚铜发生歧化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H2SO4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不是氧化剂,D错误;
故选C。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5.(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结合右下图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c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及性质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a→c→d→f,N元素均被氧化 B.b→c,是一种固氮方式
C.e→f,需加氧化剂 D.f→d,需加还原剂
E.g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在加热条件下,物质f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检验溶液i中含N元素的阳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5)物质d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当反应消耗0.3mol物质d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答案】(1)
(2)CD
(3)
(4)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变蓝则溶液中有铵根离子
(5) 0.2NA
【分析】结合各物质的类别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N2O5,f为HNO3,g为HNO2,h为,i为铵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a→c为NH3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由图可知,a→c→d→f,N元素化合价变化为:-3→+2→+4→+5,均被氧化,A正确;
B.b→c是将游离态N2转化为化合态NO的过程,是一种固氮方式,B正确;
C.e→f,发生反应,不需加氧化剂,C错误;
D.f→d,可发生反应,无需加还原剂,D错误;
E.g为HNO2,N元素化合价既能降低,表现氧化性,又能升高,表现还原性,E正确;
故选CD。
(3)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与碳单质反应生成NO2、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铵盐中铵根离子的方法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溶液中有铵根离子;
(5)物质d为NO2,其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当反应消耗0.3mol NO2,转移0.2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2NA。
三、实验题
16.某化学合作学习小组探究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如下,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回答下列问题:
(1)有效控制铜与热的浓硫酸的“反应和停止”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2)a处溶液变_______色,说明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3)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_______性。
(4)将试管Ⅰ与试管Ⅱ分离后,将b处溶液加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5)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d处为_______溶液。
(7)若试管Ⅰ中生成的气体为0.01mol,则被氧化的铜的质量为_______。
【答案】(1)上下推拉铜丝
(2)红
(3)氧化
(4) 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 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重新分解
(5)
(6)NaOH
(7)0.64g
【分析】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从具支试管支管口进入硬质玻璃管,分别与紫色石蕊、品红、酸性KMnO4反应,尾气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有效控制铜与热的浓硫酸的“反应和停止”的操作方法是:向下推动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发生反应,向上拉动铜丝,使铜丝和浓硫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2)a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显酸性,说明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3)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同时浓硫酸将单质铜氧化为铜离子,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4)将试管Ⅰ与试管Ⅱ分离后,将b处溶液加热,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重新分解为SO2与有色物质,从而使得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
(5)在c处,SO2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d处为NaOH溶液,尾气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7)试管Ⅰ中发生反应,若生成0.01molSO2,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其质量为0.64g。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7.硫铁矿(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矿物原料,也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原料,其煅烧过程及产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铁矿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为了确定A中S元素的化合价,将其通入新制氯水中,发现溶液褪色,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A→B→C”与“A→D→C”是形成酸雨的两种常见途径,请写出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已知反应Ⅲ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也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步骤之一,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用98%的浓硫酸代替水来吸收B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
(5)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对硫铁矿进行催化脱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催化脱硫过程的总反应为,则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在酸性溶液中会形成淡黄色沉淀,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若要制备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1
(2)
(3)
(4)防止形成酸雾,影响吸收效率
(5) D
【分析】硫铁矿(含)和反应生成和,则A为;和发生催化氧化生成,则B为;和水反应生成C,C为;和水反应生成D,D为;和反应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中Fe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S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将通入到新制氯水中,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分析,D→C为和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容易形成酸雾,影响吸收效率,而浓硫酸具有不挥发性,吸收不会形成酸雾;
(5)①由图可知,过程Ⅱ中,和反应生成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在酸性溶液中会形成淡黄色沉淀,其原因是发生反应;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要制备,若选择或,则所含S元素化合价均需降低,不符合题意;若选择,则所含S元素化合价均需升高,不符合题意;若选择,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S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符合题意;故选D。
五、实验题
18.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现象Ⅱ:生成白色沉淀,3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
现象Ⅲ:生成白色沉淀,3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
(1)实验I中的现象为_______,该现象说明具有_______性,确定滤液A中不含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Ⅱ”中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
(3)探究“现象Ⅲ”中白色沉淀的组成:
①查阅资料发现在水中不存在,由此对沉淀的组成作如下假设:
假设a:依据溶液呈碱性,推测沉淀可能为_______;(填化学式)
假设b:依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推测沉淀还可能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说明假设_______正确。(填“a”或“b”)
ⅰ.将白色沉淀进行充分洗涤后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泡;
ⅱ.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不变红;
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再滴入少量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③实验小组发现,若将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也会变为红褐色。
(4)为探究溶液酸碱性对还原性的影响,对比实验Ⅱ,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Ⅳ:
现象Ⅳ:溶液略显红色,3min后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深
根据实验Ⅰ~Ⅳ,避免被空气氧化的措施有_______。(写两条)
【答案】(1) 铁粉减少,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氧化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2)
(3) Fe(OH)2 b
(4)控制溶液为酸性环境,或使以碳酸盐的形式沉淀
【分析】将氯化铁加入到过量铁粉中,将氯化铁全部转化为氯化亚铁,然后将氯化亚铁分成两份,一份滴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红褐色;一份滴入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详解】(1)溶液中显黄色,溶液中浅绿色,和铁粉发生反应,所以实验I中的现象为:铁粉减少,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中作氧化剂,该现象说明具有氧化性;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2)白色沉淀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假设a:NaHCO3为小苏打,溶液显碱性,故可推测沉淀可能为Fe(OH)2;
假设b:可电离得到氢离子和,故可推测沉淀还可能为;
②由于白色沉淀溶于H2SO4后产生无色气泡,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滴入少量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则证明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Fe2+和,说明假设b正确;
(4)实验Ⅳ的现象显示,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被氧化;由实验III知,转化为后不易被氧化;因此为避免被空气氧化,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溶液为酸性环境,或使以碳酸盐的形式沉淀。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PDF版pdf、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PDF版pdf、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