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二十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展开2022北京二十中高一(上)期中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A. A B. B C. C D. D
2.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如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镁:白色粉末 B. “铜绿”:绿色粉末 C. 稀盐酸:白色液体 D. 镁条:银白色固体
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 氯气可用于制备漂白粉
C. “84消毒剂”和洁厕灵不能同时使用 D.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 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制丹药的方术。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凡草不烧之即烬,而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C. 氧化还原反应 D. 化合反应
5. 与100mL 0.2mol/L CaCl2溶液中Cl-浓度相同的是
A. 50mL 0.1 mol/L FeCl3溶液 B. 200 mL 0.4 mol/L NaCl溶液
C. 200 mL 0.1 mol/L MgCl2溶液 D. 200mL 0.2 mol/L KCl溶液
6. 下列关于氯气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色气体 B. 有刺激性气味 C. 能溶于水 D. 常温常压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7. 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飞机拉烟原理是吊舱中彩色物质被加压N2吹出,送入高温燃气中,形成“彩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彩烟是一种纯净物 B. 蒸汽凝结为雾发生了化学变化
C. 蒸汽遇冷形成的雾是一种分散系 D. 拉烟原理与丁达尔效应的原理相同
8. 如图所示装置中图1灯泡不亮,图2灯泡发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NaCl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B. 电解质在电流的作用下才能发生电离
C. 水能电离出大量的H+和OH-
D. NaCl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Na+和Cl-
9.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K3PO4=3K++PO B. Ca(OH)2=Ca2++OH
C. NaHCO3=Na++H++CO D. H2SO4=2H++SO
10.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CO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Fe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1
B. 1 mol Cl2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 1 mol N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 1 L1 mol·L-1NaOH溶液中含有1 mol Na+
12. 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过滤 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
A. ①⑤②④③ B. ②⑤④③ C. ①②④⑤③ D. ①②⑤③④
13. 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氯水中加入镁粉,片刻后气泡冒出,说明有ClO-存在
B. 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C. 加入NaHCO3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存在
D.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14. 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
C. 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 Na2O2能和CO2反应,说明Na2O2是碱性氧化物
15.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CO+2H+=CO2↑+H2O
B.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Cu(OH)2+2H+=Cu2++2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1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17. 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浓度为0.4 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7 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1 mol/L B. 0.15 mol/L C. 0.3 mol/L D. 0.2 mol/L
18.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uSO4+2NaOH=Cu(OH)2↓+Na2SO4
B. 2Fe(OH)3Fe2O3+3H2O
C. HCl+NaOH=NaCl+H2O
D. 4Fe(OH)2+O2+2H2O=4Fe(OH)3
19. 下列化合物既能用金属与氯气化合制备,又能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备的是
A. B. C. D.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国庆期间进行了研究膨松剂蒸馒头实验。他们取一定量的面粉和水,和好面后分成六等份,按照下表加入对应物质后充分揉面,做成6个馒头放在同一个蒸锅里蒸制。实验完成后,他们比较6个馒头的大小和颜色,下列有关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所加物质
无
1g
Na2CO3
1g
NaHCO3
2g
NaHCO3
1g NaHCO3
和适量食醋
适量
酵母
A. 1、2号馒头外形最小,且2号馒头呈黄色带碱味,说明Na2CO3不能单独做膨松剂
B. 4号馒头会比3号馒头外形较大、颜色较深
C. 3号馒头比5号馒头外形较小、颜色较深,说明等量的NaHCO3受热分解时比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较多、残留有碱性较强的物质
D. 6号馒头中的酵母属于生物膨松剂,馒头蒸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21. 84消毒液的主要成份是NaCl和NaClO。实验小组同学围绕“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
现象
①
分别取40 mL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均匀,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溶液温度由20℃升高至23℃,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②
分别取40 mL医用酒精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23℃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③
分别取40 mL84消毒液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23℃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略有刺激性气味
④
分别取40 mL84消毒液、40 mL医用酒精和少量白醋,混合均匀
产生大量气泡,有强烈地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为淡黄色
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 由①②可知,①中产生大量气泡与酒精挥发无关
B. 由①③可知,①中刺激性气味的产生可能与酒精无关
C. 由①②③可推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后,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 由①④可推断,酸性条件有利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8题,共58分
22. 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非常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2mol 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
(2)2mol NH3的质量是_______,其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
(3)2mol NH3所含的氨分子数为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
(4)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4NH3+5O2=4NO+6H2O。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O2_______(填“被氧化”或“被还原”)
23. 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配制950mL 0.2mol/L NaOH溶液。
(1)经过计算,使用托盘天平应该称量_______g NaOH固体;
(2)配制溶液时,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
(3)配制溶液时,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洗涤、_______、摇匀、装瓶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
(4)若配制溶液时,洗干净的容量瓶的刻度线之下残留有少量蒸馏水,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若NaOH在烧杯里刚完全溶解时,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若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入少量蒸馏水与刻度线相平,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24. 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K+、Ag+、Fe3+、Cl-、OH-、NO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是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
(2)如果在乙厂废水中加一定量_______(选填: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5.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上述①②③④⑥⑧六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2)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
(3)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现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
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书写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③“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④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_______。
(2)利用下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物质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
(3)若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7. 如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储氯钢瓶中应贴的标签为_______(填字母)。
a.易燃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
28.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X的性质,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描述B、C装置中的现象_______。
(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装置进行尾气处理,请画出装置示意图并标明所加试剂,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原理_______。
29. 某小组以Ba(OH)2、水、H2SO4、Na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Ba(OH)2粉末:灯泡不亮
②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
③逐滴滴加0.1mol/L H2SO4,灯泡变化如下:
(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_反应。
a.置换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Ⅰ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_。
(3)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重复实验进行对照,Na2SO4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通过实验1和2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
(4)查阅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Ba(OH)2
BaSO4
溶解度g
5.6
0.00025
已知:常温下,饱和BaSO4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乘以Ba2+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一个固定值,即c(SO)×c(Ba2+)=A(A是一个常数)。
比较实验1中溶液1和溶液2的c(SO)的大小:_______>_______。
(5)在两份相同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溶液和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SO
C. 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火药爆炸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伴随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的过程包括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转化为酒精两个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2C2H5OH+2CO2↑,B不符合题意;
C.转轮排字分为拣字、排版两道工序,可连续进行,不涉及化学反应,C符合题意;
D.铁冶炼是将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2O3+3CO2Fe+3CO2,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为白色粉末,说法正确,故A正确;
B.铜绿为绿色粉末,说法正确,故B正确;
C.稀盐酸为无色液体,说法错误,故C错误;
D.镁条为银白色固体,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压钠灯射程很远,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故A正确;
B.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用于制备漂白粉,故B正确;
C.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二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C正确;
D.纯碱碱性太强,应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选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为分解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积变又还成了丹砂,即汞和硫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为化合反应,故整个过程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答案选A。
5. 【答案】B
【解析】
【分析】0.2mol/L CaCl2溶液中Cl-浓度是0.4mol/L。
【详解】A. 50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Cl-浓度是0.3mol/L;
B. 200 mL 0.4 mol/L NaCl溶液中Cl-浓度是0.4mol/L;
C. 200 mL 0.1 mol/L MgCl2溶液中Cl-浓度是0.2mol/L;
D. 200mL 0.2 mol/L KCl溶液中Cl-浓度是0.2mol/L;
故选B。
【点睛】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个溶质粒子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知道溶质的组成关系即可解答。
6.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A错误;
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B正确;
C.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能溶于水,故C正确;
D.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D正确;
答案为A。
7.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彩烟中含有彩色物质和N2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项说法错误;
B.蒸汽遇冷凝结成雾,是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项说法错误;
C.雾分散在空气中,形成分散体系,故C项说法正确;
D.拉烟原理中有化学变化,而丁达尔效应是物理现象,二者原理不同,故D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项,故答案为C。
8. 【答案】D
【解析】
【分析】装置中图1灯泡不亮,图2灯泡发亮,则固体NaCl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溶液中NaCl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则灯泡发亮,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NaCl溶液能导电,但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而NaCl是电解质,选项A错误;
B.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条件下发生电离,与电流无关,选项B错误;
C.水为弱电解质,能电离出少量的H+和OH-,选项C错误;
D.NaCl溶液导电,说明NaCl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Na+和Cl-,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荷书写不正确,正确的是,A错误;
B.电荷不守恒,正确的是,B错误;
C.碳酸氢根是弱酸的阴离子,不能拆,正确是NaHCO3=Na++HCO,C错误;
D.硫酸是强酸,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所以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HClO是酸,KOH是碱,NaHCO3是盐,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是碱性氧化物,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Na2CO3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Na2CO3是盐,故C错误;
D、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氢离子,NaHSO4是盐,Na2O2是过氧化物,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需要注意,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Fe相对原子质量是56,所以Fe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1,A正确;
B.Cl2是气体,不知道其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此不能根据物质的量确定其体积大小,B错误;
C.N2的物质的量是1 mol,根据N=n·NA可知1 mol N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正确;
D.1 L1 mol·L-1NaOH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NaOH)=1 mol/L×1 L=1 mol,根据物质构成可知1 mol NaOH在溶液中电离产生1 mol 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粗盐中除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是过量的,过量的除杂试剂也属于杂质,需除去。BaCl2过量时,需用Na2CO3除去,Na2CO3过量时,需用盐酸除去,因此,三者的加入顺序为:先加BaCl2(②),再加Na2CO3(⑤),最后加盐酸(④)。另外,起初需将粗盐溶解,即①应是第一步操作,在加盐酸前,需过滤(③),以防盐酸将CaCO3、BaCO3溶解;最后一步操作是“加热蒸发得到晶体”。从而得出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③④;
故选D。
13.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粉溶于氯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其中含有HCl,该气体为氢气,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根,故A错误;
B.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里面含有氯气分子,故B正确;
C.加入NaH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溶液中有H+存在,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C错误;
D.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加盐酸酸化引入氯离子,不能证明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反应③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H2O,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正确;
B.Na2O2是淡黄色固体,Na2O2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产生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Na2CO3白色固体,故Na2O2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B正确;
C.Na2O2与CO2、H2O反应产生O2,因此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C正确;
D.Na2O2能和CO2反应,除产生Na2CO3外,还产生O2,在反应过程中,O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不能说明Na2O2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5.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H+=CO2↑+H2O,故A错误;
B.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OH)2 +2H+═Cu2++2H2O,故B正确;
C.电荷不守恒,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故C错误;
D.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CO2+Ca2++2OH-=CaCO3↓+H2O,故D错误;
故选B。
16.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A错误;
B. 氢气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B错误;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铜溶液呈蓝绿色,故C正确;
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D错误;
答案选C。
17.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有c(K+)=2×c(SO42-)-3×c(Al3+)=0.2mol/L,答案选D。
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SO4+2NaOH=Cu(OH)2↓+Na2SO4为复分解反应,不含价态变化元素,A不合题意;
B.2Fe(OH)3Fe2O3+3H2O为分解反应,不含价态变化元素,B不合题意;
C.HCl+NaOH=NaCl+H2O中不含有价态变化元素,C不合题意;
D.4Fe(OH)2+O2+2H2O=4Fe(OH)3中,O2中所含氧元素价态由0价降为-2价,Fe由+2价升为+3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与氯气反应生成,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故A符合题意;
B.铜与氯气反应生成,铜与盐酸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分析,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0.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2CO3加热不分解,Na2CO3不能单独做膨松剂,故A正确;
B、4号馒头加入的碳酸氢钠比3号馒头多,分解生成的碳酸钠多、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4号馒头会比3号馒头外形较大、颜色较深,故B正确;
C、1molNaHCO3受热分解时放出0.5mol二氧化碳,1molNaHCO3与酸反应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故C错误;
D、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微生物,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膨松剂,馒头蒸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21.【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①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溶液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气泡,而②中医用酒精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相同温度,却无明显现象,说明①产生的气体不是乙醇蒸气,证明①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与酒精挥发无关, A正确;
B. ①中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均匀,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③中84消毒液和蒸馏水混合均匀并水浴至相同温度,产生的现象除无气泡外,其余与①相同,①中刺激性气味的产生可能与酒精无关,B正确;
C. 医用酒精和蒸馏水混合,溶液无明显现象;84消毒液和蒸馏水混合,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略有刺激性气味;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后,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C正确;
D. 酸性条件下84消毒液中的NaCl、NaClO会反应产生Cl2从溶液中逸出,不能说明酸性条件有利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8题,共58分
22. 【答案】(1)44.8L
(2) ①. 34g ②. 6g
(3) ①. 2NA或1.024×1024 ②. 20NA或1.024×1025
(4) ①. 升高 ②. 被还原
【解析】
【小问1详解】
2mol 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mol×22.4L/mol=44.8L;
【小问2详解】
2mol NH3的质量为2mol×17g/mol=34g,其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2mol×3×1g/mol=6g;
【小问3详解】
2mol NH3所含的氨分子数为2mol×NA/mol=2NA或1.024×1024,电子数为2mol×10×NA/mol=20NA或1.024×1025;
【小问4详解】
反应4NH3+5O2=4NO+6H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O2中的O由0价降低为-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23. 【答案】(1)8.0 (2)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①. 定容 ②. B
(4) ①. 无影响 ②. 偏高 ③. 偏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950mL 0.2mol•L﹣1 NaOH溶液,容量瓶应选1000mL,应称取NaOH的质量m=cVM=0.2mol/L×1L×40g/mol=8.0g;
【小问2详解】
配制950mL 0.2mol/LNaOH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溶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3详解】
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溶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A.称量固体应遵循左物右码,故A错误;
B.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注意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搅拌,故B正确;
C.移液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小问4详解】
由于后续需要加水,容量瓶的刻度线之下残留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NaOH溶解放热,由于液体热胀冷缩,在烧杯里刚完全溶解时,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导致加水偏少,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若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入少量蒸馏水与刻度线相平,导致加水偏多,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24. 【答案】(1)K+、OH-、Cl-
(2) ①. 铁粉 ②. Ag ③. Fe+2Ag+=Fe2++2A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说明含有大量的OH-,则会与OH-反应的Ag+、Fe3+一定在乙厂的废水中,Ag+与Cl-会形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乙厂的废水中的阴离子只能是NO,则甲厂的废水中的离子为K+、OH-、Cl-,乙厂的废水中的离子为Ag+、Fe3+、NO;
【小问2详解】
乙厂的废水中的离子为Ag+、Fe3+、NO,加入单质Fe,铁可置换出Ag,回收其中的金属Ag;离子方程式是Fe+2Ag+=Fe2++2Ag。
25. 【答案】(1)②④⑥⑧
(2)③→⑥→⑩→⑦→⑪→⑫
(3) ①. Na2CO3 ②. CO+2H+=H2O+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①Zn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Na2CO3为盐,属于电解质;③CO2属于非电解质;④NaOH为碱,属于电解质;⑥NaCl为盐,属于电解质;⑧Ca(OH)2为碱,属于电解质;
【小问2详解】
HCl与Zn、Na2CO3会发生反应,而与CO2不能发生反应;然后HCl与Fe 2O3反应,与NaOH反应,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然后会与Ca(OH)2发生反应,而与SO2不能发生反应、Cu不能反应,与MgO会发生反应,与H2SO4不反应;HCl与Ag不发生反应,故路线为③→⑥→⑩→⑦→⑪→⑫;
【小问3详解】
在上述物质中属于盐,能够与HCl反应的物质是Na2CO3,HCl与Na2CO3反应产生NaCl、H2O、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H2O+CO2↑。
26. 【答案】(1) ①. 2Na+2H2O═2Na++2OH-+H2↑ ②. 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③. 钠比较活泼,但是和煤油不反应 ④. 钠熔点低,且钠和水反应放热
(2)碳酸氢钠 (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②“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③“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比较活泼,但是和煤油不反应;
④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熔点低,且钠和水反应放热;
【小问2详解】
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要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物质甲为碳酸氢钠;
【小问3详解】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可以通过加热方法除去杂质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 【答案】(1)c (2) ①. Ca(ClO)2 ②.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气有毒,所以储氯钢瓶中应贴的标签为有毒品标签,故选c;
【小问2详解】
漂白粉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Ca(ClO)2;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失去漂白性,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28. 【答案】(1)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 、Cl2+2OH-=Cl-+ClO-+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电离生成氢离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小问2详解】
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装置如图: ,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29. 【答案】(1)bc (2)Ba2++2OH-+2H++SO=BaSO4↓+2H2O
(3)0.1 mol/L
(4) ①. 溶液2 ②. 溶液1 (5)BC
【解析】
【分析】Ba(OH)2与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2)①中灯泡不亮是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②中加H2O后灯泡变亮是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3) I中灯泡变暗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4) c(SO)×c(Ba2+)=A,滴加硫酸的过程中,Ba2+的浓度逐渐减小;
(5) 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②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Na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可溶性氢氧化钠;
(6)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a(OH)2与NaHSO4混合,溶液中始终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
【小问1详解】
Ba(OH)2与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选bc;
【小问2详解】
I中灯泡变暗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降低,反应离子方程式是Ba2++2OH-+2H++SO=BaSO4↓+2H2O;
【小问3详解】
根据控制变量法,把硫酸改为硫酸钠进行实验,硫酸和硫酸钠的浓度应该相同,所以Na2SO4溶液的浓度是0.1 mol/L;
【小问4详解】
c(SO)×c(Ba2+)=A,滴加硫酸的过程中,Ba2+的浓度逐渐减小,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C2(SO)>C1(SO),故答案为:溶液2;溶液1;
【小问5详解】
A.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导电能力几乎变为0;Ba(OH)2与NaHSO4混合,溶液中始终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溶液导电能力不可能变为0,所以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
B.a点表示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滴入NaHSO4的物质的量与硫酸相等,所以Ba(OH)2与NaHSO4的比为1:1,此时SO42-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可能有大量SO42-,故B错误;
C.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a点表示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硫酸过量,②中d点表示Ba(OH)2与NaHSO4中的OH-恰好反应, c点氢氧根离子有剩余,所以c点时两份溶液中OH-含有不相同,故C错误;
D.a点表示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d点表示Ba(OH)2与NaHSO4中的OH-恰好反应,所以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故D正确。
故选BC。
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下)期末化学(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下)期末化学(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化学(A)(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化学(A)(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 g 胶头滴管,02×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