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2021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
生 物
1. 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生物,细胞的形态各异,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下图是几种单细胞生物,这儿种生物共有的结构不包括(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核糖体
2. 2021年4月,一篇声称“熟蛋可返生孵小鸡”的伪科学论文引发热议。而事实上,鸡蛋、肉类经过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就不能恢复原来状态,原因是加热过程改变了蛋白质分子中( )
A. 氨基酸的种类 B. 氨基酸的数目
C. 氨基酸排列顺序 D.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
3. 科研人员利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他们向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然后观察记录放射性出现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包括消化酶抗体部分激素等
B. 放射性标记首先会出现在光面内质网中
C. 分泌蛋白是在高尔基体中开始合成的
D. 该过程不需要葡萄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4. 中国民间糖蜜制水果食品——蜜饯, 也称果脯,流传于各地,历史悠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蜜饯在腌制过程中变甜是细胞一直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水分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活的细胞中散失
C. 腌制过程中细胞始终处于活性状态不会死亡
D. 蜜饯能保持甜度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 光合作用能将太阳能转换成为化学能,从而为生命提供动力。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以将水分解为氧和H2释放出去
B. NADP+催化了ADP与Pi结合产生ATP的过程
C. ②代表的是暗反应进行的场所∶细胞质基质
D. ①代表的生理阶段是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
6. 、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图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的a、乙中的B→A时细胞进行DNA复制
B. 甲中的b、乙中的A→B时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 图甲中细胞周期可以是a+b或者b+c
D. 图乙中细胞周期可以是B到A再到B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分化后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变、数量改变
C. 分化后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改变
D. 促进上皮细胞的分化或能减缓肺纤维化进程
8. 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前期
B. 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A和B,C和D
C. 该细胞形成配子时,最后实际能产生4种配子
D. a可与b或b'交换片段,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9. 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实验一后代可判断,正常叶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二为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C. 据图可知控制甜瓜叶色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D. 用实验一的子一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2∶1
10. 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 - DNA(对照)和15N- 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B. 将亲代大肠杆菌继续在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至第III代,离心结果与II完全相同
C. 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的自我复制使生物的遗传特性相对稳定
D. 本研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DNA分子进行标记和分离
11.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有32P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彼此分离
C. 若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较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
D.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12. 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 Aa)中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F1(Aa)中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中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基因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生物也能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B. F1个体的体色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
C. DNA甲基化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性状改变
D. A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表达
13. 羊膜腔穿刺技术是一种对羊水中的细胞及液体成分等进行分析的产前诊断手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羊水中含有胎儿脱落的体细胞
B. 某些遗传病可以导致羊水的液体成分发生改变
C. 分析胎儿染色体组成可用于筛查镰状细胞贫血
D. 借助该技术进行性别鉴定可避免某些遗传病患儿出生
14.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①~④表示物质。如果①在自我复制中出现差错,导致某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但产生的④没有发生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
A. 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B. 多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 合成④过程中所需的酶没有发生变化
D. ①序列的改变不可能影响④的结构
15. 下表为2005 - 2008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索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 0.074 | 0.12 | 0.14 | 0.19 |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 2.6 | 6.11 | 10.9 | 25.5 |
A. 细菌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B. 大量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对该抗生素的耐药性突变
C. 更换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可降低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D.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具有选择作用
16.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合成、加工、运输途径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发现,酵母中的某些蛋白质(如∶一种肽酶 AP I )存在着新的蛋白质运输途径(如图2),该蛋白与细胞自噬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_____,这种细胞器有的附着于[ ]______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工后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囊泡运输到[ ]_____ ,再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后“发送”。(括号中写序号,横线上写名称)
(2)观察图2可知,前体API除通过细胞自噬途径进入液泡外,还可通过________途径进入液泡。前体API被_______层膜包裹,接着外膜与液泡膜融合,进入后内膜裂解,最后形成成熟API。
研究表明Tor激酶能抑制细胞自噬。而在饥饿状态下,Tor激酶的作用被抑制,自噬小泡通过膜融合的方式进人液泡形成_____________。
酵母菌的自噬作用是一种“应急”机制。细胞自噬还能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对于细胞来说,自噬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像自噬小泡、溶酶体、液泡等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结构,膜却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请你尝试提出一种假说 ,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
17. 细胞的生命历程大都短暂。却对个体的生命有一份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位同学制作了洋葱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图中细胞位于根尖的_________ 区,其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为_____写细胞编号),处于后期的细胞为__ ( 写细胞编号),处于中期的细胞在一段时间后_____(会/不会)继续分裂至后期,原因是____ 。根冠位于根尖的顶部。在根的发有过程中,根冠细胞不断自动结束生命、脱落,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
(2)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DNA序列就会缩短一截。
①端粒学说是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衰老机制的学说之一,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处于衰老的状态
B.衰老的原因可能是自由基破坏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分子
C.衰老细胞端粒中的DNA分子与新生细胞中的长短一致
D.细胞衰老减弱了机体适应能力不利于更好的实现自我更新
②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DNA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内侧的正常基因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最后细胞死亡。由于端粒长度有限,因此,________的次数是有限的。
研究表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等细胞中存在着端粒酶,能够将变短的端粒补上。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端粒酶被激活,成为了一种具有____特征的细胞。
请根据上述信息推测,端粒酶作用是_________。
18. 为了研究A和B两个植物物种对高温的反应,科学家将这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的温度处理,然后分别在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对照实验在30°C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注∶每一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用与30°C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示)
(1)物种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两个物种而言,对高温较为敏感的过程是____(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高温时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3)这两个植物物种原产于两个不同地方——上海和三亚。 原产于三亚的物种是__________。
(4)导致物种B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________。为此结论提供依据的图示信息是_________。
(5)有人说,水果产地的气温越高。水果的甜度越大。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原因。_________
19. 薏苡是我国最古老的药食兼用作物之一,它的种子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薏米。薏苡总苞颜色和喙等性状,可作为其遗传改良的重要标记性状。
(1)薏苡总苞的有喙和无喙是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其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分组 | 亲本组合 | 子代情况 |
实验一 | 无喙x无喙 | 无喙 |
实验二 | 无喙x有喙 | 有喙 |
实验三 | 实验二F1自交 | 有喙∶无喙=3∶1 |
薏苡总苞的有喙和无喙中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薏苡总苞的颜色有黄白色和黑褐色两种。用黄白色与黑褐色慧苡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据实验分析,控制薏苡总苞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②杂交实验F2黑褐色总苞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黑褐色总苞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
③若实验中F1与亲本中的黄白色薏苡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系列杂交实验,进行多代选育纯化。遗传育种通常都要以选有出纯合品系为目标,其原因是__________。
20. 铅能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为探讨Pb2+对肝脏解毒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小鼠肝脏组织的两种酶(GST和GSH - PX)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GST和GSH-PX是肝脏细胞内最为关键的两种解毒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的表达分为_______和 ______两个阶段。(注∶GST 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 - PX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2)科研人员用PbSO4模拟环境中的铅污染成分进行如下研究∶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平均分成A、B、C、D组;
②A、B、C组小鼠经口灌胃质量分数分别为50、250、500 mg/kg的PbSO4溶液∶ D组(对照组)小鼠经口灌胃等量的_________;
Pb2+质量分数 (mg•kg-1) | 酶活力/(U•mg-1) | |
GST | GSH--PX | |
0 | 28.27 | 534.99 |
50 | 24.91 | 446.80 |
250 | 19.36 | 268.17 |
500 | 13.95 | 156.85 |
③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给药共30天。观察实验期间小鼠的症状并测定各组酶活力(如表)及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如图)。
不同Pb2+质量分数下GST和CSH-PX酶活力值形成mRNA的过程需要_____酶的催化。据图可知,随着Pb2+质量分数的增加,mRNA转录水平___,从而使酶的表达量_____。据表可知∶Pb2+对小鼠肝脏组织CST和GSH -PX酶活力的影响是____。
(3)综上所述,高浓度Pb2+导致肝脏解毒能力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1. 学习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揭开北方粳稻耐低温之谜
亚洲栽培稻有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籼稻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南亚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粳稻经过近万年人工驯化和选择,具备了耐低温特性。种植地域逐渐北移,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东北亚温带地区。研究表明,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耐受胁迫中起着关键作用。结合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方法对相关位点进行驯化选择分析,发现了一个与粳稻低温耐受性关联叉在进化中受到强烈选择的耐低温基因——bZ1P73。
群体分析表明,bZIP73基因在粳稻与籼稻间仅有一个脱氧核苷酸差别(粳稻G,籼稻A),相应地造成籼粳间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图1)。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bZIP73JaP受低温和植物激素脱落酸( ABA)诱导表达上调,说明bZIP73参与ABA依赖的低温信号途径。bZIP73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差别改变了籼粳亚群间对低温的敏感性(图2)。
图2粳稻、粒稻在低温环境下的成活率
遗传及生物化学研究都表明,粳稻型bZIP73JaP蛋白通过与bZIP71互作,提高了水稻对低温的耐受性(图3)。
进一步对野生稻群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bZIP73可能早在水稻祖先中就受到了人工选择,并且耐冷型基因(bZIP73JaP)频率在粳稻中迅速提高,说明耐冷型基因在粳稻驯化中受到青睐(图3)。研究发现中国南方野生稻资源中仅存在粳稻型bZIP73JaP,而在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以西地带的野生稻中却同时存在粳稻型和籼稻型bZIP73,结合1960~ 1990年30年间平均地表温度数据分析发现,野生稻群体中含籼稻型bZIP73JaP个体主要分布区明显与地表温度相关,粳稻型bZIP73JaP与梗稻的北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项研究成果对南方籼稻品种低温耐受性的提高以及水稻种植区北移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梗稻对低温的耐受性。 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ZIP73基因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B. bZI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C.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
D.粳稻的耐低温性状只与bZIP73JaP基因有关
(2)根据文中内容可知,野生稻群体中含籼稻型bZIP73lnd个体主要分布在地表温度_____ 的区域;______和_________对南方籼稻品种低温耐受性的提高以及水稻种植区北移具有重要意义。
(3)野生稻的祖先中含有bZIP73lnd和bZIP73JaP两种基因,由于人工选择使_______频率迅速提高,导致野生稻进化为粳稻,从而更加________低温环境。
(4)粳稻耐低温的分子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
2021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生物
参考答案
1. 【答案】C
2. 【答案】D
3. 【答案】A
4. 【答案】B
5. 【答案】D
6. 【答案】C
7. 【答案】B
8. 【答案】C
9. 【答案】D
10. 【答案】B
11. 【答案】A
12. 【答案】C
13. 【答案】C
14. 【答案】A
15. 【答案】B
16.【答案】 ①. ①核糖体 ②. ②内质网 ③. ③高尔基体 ④. Cvt ⑤. 两 ⑥. 自噬小体 ⑦. 一种逆境下的应急机制,通过细胞自噬为细胞代谢提供物质和能量 ⑧. 这些结构的膜经过了特殊的加工和修饰,避免了水解酶的破坏
17. 【答案】 ①. 分生区 ②. ② ③. ⑫ ④. 不会 ⑤. 经过解离过程细胞已死亡 ⑥. 细胞凋亡 ⑦. BD ⑧. 细胞分裂 ⑨. 癌细胞 ⑩. 控制细胞分裂次数
18. 【答案】 ①. 50℃ ②. 55℃ ③. 光合作用 ④. 气孔在高温时关闭;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变性;叶绿体及线粒体的分解或叶绿体及线粒体的膜受到破坏 ⑤. A ⑥. 55℃ ⑦. 在这一温度呼吸作用速率会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 ⑧. 否 气温高,呼吸作用速率较高,糖的净产量减少,故蔬菜、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
19. 【答案】 ①. 有喙 ②. 实验三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 ③. 2 ④. 自由组合 ⑤. 8 ⑥. 1/5 ⑦. 黑褐色:黄白色=3:1 ⑧. 纯合品系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20. 【答案】 ①. 转录 ②. 翻译 ③. 生理盐水 ④. RNA聚合 ⑤. 下降 ⑥. 减少 ⑦. Pb2+能降低CST和GSH -PX的酶活力,特别是GSH -PX的酶活力,且浓度越高,降低作用越显著, ⑧. 高浓度Pb2+通过降低CST和GSH -PX的酶活力以及降低CST和GSH -PX酶的表达量来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
21. 【答案】 ①. A ②. 较高 ③. bZIP73JaP蛋白 ④. bZIP71互作 ⑤. bZIP73JaP ⑥. 适应 ⑦. bZIP73JaP受低温和植物激素脱落酸( ABA)诱导表达上调,进而促进了过氧化物酶前体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增强了植物的耐低温特性
2023年北京丰台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丰台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教师版),共29页。
2021北京丰台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B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丰台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B卷)(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下列物质由大到小的层次关系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丰台高一(下)期中生物(A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北京丰台高一(下)期中生物(A卷)(教师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