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3960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3960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3960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Fe-56,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执信中学中考前适应性练习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 小明为病愈康复期的奶奶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其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凉拌西红柿 B. 清蒸鱼 C. 紫菜汤 D. 米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西红柿是蔬菜,富含维生素。
B. 鱼是肉类,富含蛋白质。
C. 紫菜中碘元素较多,富含无机盐。
D. 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
2. 合成材料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 塑料桶
B. 纯羊毛衫
C. 铅笔芯
D. 青铜铸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机合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塑料桶属于塑料,符合题意;
B、纯羊毛衫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
C、铅笔芯主要成分有石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
D、青铜铸像是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铯是一种金黄色、活动性比钾还强的金属。如图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个铯原子的核内带55个单位正电荷
B. 铯的原子质量为133
C. 硫酸铯的化学式是Cs2SO4
D. 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铯原子的核内有55个质子,质子带正电荷,所以每个铯原子的核内带55个单位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B、由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3,而不是原子质量,符合题意;
C、由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铯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交叉原则,可以写出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不符合题意;
D、由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速植物光合作用 B. 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
C. 有利于改良酸性土壤,调节pH D. 碳酸可以作为复合化肥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因为碳酸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水都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加速光合作用进行,故选项A说法正确;
B、因为碳酸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有助于农作物“防冻”,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碳酸显酸性,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碳酸中不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元素,不能作为复合化肥,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D。
5.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往自制冲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D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是因为厨余垃圾中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故A正确;
B、通入空气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但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往自制冲水器内放入活性炭,可以净化水,故C错误;
D、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是因为食醋pHCu>Ag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向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逐渐消失,温度计示数下降,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故B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滴加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不能说明全部变质,故C错误;
D、向CuSO4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 H2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
(1)H2是清洁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年5月,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结果表明,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氢气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3)2020年5月,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应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最简单”反应中,表示H原子,表示D原子。D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___________种。该反应可表示为H+______→ H2+_________ 。
【答案】 ①. 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 ②. a ③. 1 ④. 1 ⑤. HD ⑥. D
【解析】
【分析】
【详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所以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体a与气体b的体积的比例始终都大约是2:1,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1,所以a是氢气;
(3)从图中知道:D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H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1种;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该反应可表示为H+ HD→H2+ D。
16. 科学食用营养物质,可以保障人体健康
(1)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①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_____。
②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84消毒液产品的部分说明如下表。
84消毒液
【产品特点】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5.19%-6.9%。
【餐具消毒】用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浸泡,20min后用生活饮用水冲净。
【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
②不得将本产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
①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次氯酸的化学式为_____。
②据表信息,将有效氧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与水按质量比为1:_____进行稀释,即可用于餐具消毒。
③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Cl2)。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HCl+NaClO=_____+Cl2↑+H2O。
【答案】(1) ①. 胰液 ②.
(2) ①. +1 ②. HClO ③. 149 ④. NaC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物质的pH>7,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胰液。
②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解得x=+1。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价,次氯酸根是-1价,次氯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因此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
②解:设需要6%的84消毒液1g,加水g,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解得,则将有效氧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与水按质量比为1:149进行稀释,即可用于餐具消毒。
③根据原子数目守恒原则,反应前有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发现反应后缺少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则填NaCl。
1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文明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应用关系十分密切。
①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宝藏和巨大魅力。三星堆遗址现己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青铜的硬度比纯铜要_____(选填“大”或“小”)。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有关于“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湿法炼铜这类化学反应属于_____反应。(选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③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是目前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所含氧化铁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10.0g赤铁矿石样品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赤铁矿石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试回答:
①当滴入稀盐酸200g时(即图中。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②请读取图中信息,计算该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
③若要处理实验后B点的废液,应向废液中加入_____g氢氧化钠。
【答案】(1) ①. 大 ②. 置换 ③.
(2) ①. FeCl3、HCl ②. 由图可知,A点为图像折点,即化学反应恰好反应完的点,所以稀盐酸的质量取100g,
解:设该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x,
x=8g
所以该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0%
③. 解:设处理实验后B点的废液,应向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12g
答:若要处理实验后B点的废液,应向废液中加入12g氢氧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青铜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②“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可以用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表示,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一换一”的特征,故填写:置换;
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10.0g赤铁矿石样品从滴入稀盐酸开始,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由于赤铁矿石中所含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物易溶于水,但是,当降低到A点,剩余固体质量不再下降,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往后是稀盐酸过量,因此,B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HCl,还有氧化铁与稀盐酸生成的溶质氯化铁(FeCl3),故填写:FeCl3、 HCl;
②见答案;
③见答案。
18. 海洋是巨大资源宝库。“筑梦”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Ⅰ为海水“晒盐"。由海水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_____。
(2)流程Ⅱ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合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a→适量稀盐酸。
①上述除杂过程中,a是_____。
②有同学认为,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
③加入稀盐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流程Ⅲ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_____(填“是”或“否”);流程Ⅲ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写化学式)。
(4)流程Ⅳ为海水提镁。写出无水氯化镁分解制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流图Ⅳ加入石灰乳时,需要测定溶液pH,在实验室模拟操作,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_____,读出pH.
【答案】(1)蒸发结晶
(2) ①. 碳酸钠溶液 ②. Ba(OH)2 ③. 过滤
(3) ①. 是 ②. CO2
(4)
(5)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解析】
【小问1详解】
流程Ⅰ为海水“晒盐”,将水分蒸发,得到粗盐,则由海水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
【小问2详解】
①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及剩余的钡离子,最后加入稀盐酸,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上述除杂过程中,a是碳酸钠溶液;
②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可以除去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故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氢氧化钡溶液,其化学式为:Ba(OH)2;
③除杂生成的氢氧化镁、碳酸钙均和稀盐酸反应,则加入稀盐酸之前要将沉淀过滤掉,故加入稀盐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小问3详解】
饱和食盐水和氨气和气体X生成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由于有小苏打,说明碳酸氢钠溶液是饱和溶液,故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饱和的;小苏打灼烧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则气体X是二氧化碳,气体X参与碳酸氢钠溶液,故生成流程Ⅲ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小问4详解】
无水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在流图Ⅳ加入石灰乳时,需要测定溶液pH,在实验室模拟操作,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展开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H2O2溶液的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O2的体积/mL
反应时间
①
5%
1
20
0.1
4
16s
②
15%
1
20
0.1
4
6s
③
30%
5
35
0
4
98min
④
30%
5
55
0
4
20min
(1)能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其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③、④,实验目的是_____。
(3)为完成上述实验中收集氧气及数据测定需要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与c连接的是_____(填“a”或“b”)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实验测量结果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4)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他们在等体积的三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5%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等量MnO2、Fe2O3、CuO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①通过该图可得出结论:_____(写出1条即可)。
②兴趣小组做了另一组实验,向第四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约6~7%的H2O2溶液,并加入0.1gMnO2.请用实线在图中补上实验所得曲线_____。
【探究二】二氧化锰粒径大小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
取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加入等质量、粒径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进行加热,用传感器测得固体残留率(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前固体质量之比)如图:
(5)该探究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分析图像,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的为_____(选填“分析纯”或“纳米”)二氧化锰。
【答案】(1)①② (2)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3) ①. a ②. 不会
(4) ①. 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或催化剂的种类不会影响最终产生氧气的量(合理即可) ②.
(5)
(6)纳米
【解析】
【小问1详解】
能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其浓度有关的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其它变量应该完全相同,观察图表可知是实验①②。
【小问2详解】
③④两组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由图表可知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所以实验③④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小问3详解】
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气体应从b端进入,水从a端排出,因此与c连接的是a;由于排出水的体积等于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实验测量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可知,金属氧化物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相同时间内,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产生的氧量比较大,说明其它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②催化剂的种类不会影响最终产生氧气的量等。②向第四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约6~7%的H2O2溶液,并加入0.lgMnO2,因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溶液度大了,所以反应速率更快,生成氧气更多了,曲线如图:。
【小问5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由图中数据知,纳米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所需温度更低,所以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是纳米二氧化锰,故填:纳米。
20.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推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锶的化合物
氯化锶
硫酸锶
碳酸锶
氢氧化锶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微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
(1)根据上表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推断氯化锶(SrCl2)能与_____(填物质的类别)反应,你预测的依据是_____。
(2)已知金属缌(Sr)的活动性强于镁。请设计三种制备氯化锶的方案(要求含锶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
依据的反应规律
试剂
制备反应方程式
①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_____
_____
②
_____
SrO、HCl
_____
③
_____
_____
【答案】(1) ①. 可溶性银盐或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硫酸盐 ②. 氯化锶有Cl-,会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锶中含有Sr2+会与反应生成碳酸锶沉淀,也会与反应生成硫酸锶沉淀
(2) ①. Sr、HCl ②.
③. 金属氧化物与酸生成盐和水 ④.
⑤. 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⑥. Sr(OH)2、HCl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表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SrCl2中含有氯离子,因为氯离子和银离子不共存,氯化锶中锶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不共存,故氯化锶与可溶性银盐或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
【小问2详解】
①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锶和盐酸生成氯化锶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②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氧化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③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氢氧化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和水,试剂可选氢氧化锶和盐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