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2综合评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9题,计1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物质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赤铁矿 B. 稀盐酸 C. 蒸馏水 D. 空气【答案】C【解析】【详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2. 20236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研制开发清洁能源C. 就地焚烧塑料垃圾 D. 废旧电池随意丢弃【答案】B【解析】详解】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B、研制开发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C、露天焚烧塑料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和土壤污染,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D、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故选B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 B. 75%的酒精杀菌消毒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答案】A【解析】【详解】A、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利用酒精与蛋白质反应,使其失去活性,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4.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实验规范的是A. 稀释浓硫酸 B. 读取液体体积C. 称量NaOH固体 D. 测定液体pH【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A操作符合实验规范;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操作不符合实验规范;CNaOH固体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C操作不符合实验规范;D、测定液体pH,应将液体滴在pH试纸上。D操作不符合实验规范。综上所述:选择A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上方会出现白色烟雾B. 镁条点燃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氧化镁C. 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纯铜片表面划痕更深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C【解析】【详解】A、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能观察到白雾,故A错误;B、生成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B错误;C、合金的硬度大,所以纯铜片表面划痕更深,故C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错误。故选C6. 化学符号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具有独特内涵。下列有关图示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2H:表示两个氢分子 B. N:可以表示氮元素、1个氮原子C. :镁元素的质量是24.31g D. 该粒子是氧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错误;BN可以表示氮元素、1个氮原子,故B正确;C、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故C错误;D、质子数<电子数,表示氧离子,故D错误。故选B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对于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B. 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发生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C. 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改变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故A正确;B.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轮胎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导致压强增大,气体分子体积没有改变,故B错误;C.化学反应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或构成物质的微粒重新排列,所以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故选:B8. 下列各组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燃烧的所有条件B. 探究铁钉生锈的所有条件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答案】D【解析】【详解】A、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水中红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不能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水接触,不能够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水隔绝,只与氧气接触,不能生锈,不能探究铁钉生锈的所有条件,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于该装置没有形成密封体系,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比空气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9.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物质溶解的吸放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实验,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的M物质对应图二中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B. NH4NO3换为CaO固体,也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C. N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 t2℃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图一第一个烧杯,滴入水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M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一中的M物质对应图二中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选项错误;B、根据推断,可知道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曲线,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如果将NH4NO3换为CaO固体,CaO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温度升高,则N的饱和溶液不会变浑浊,现象不同,选项错误;CN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解度增大,但因为溶质溶剂都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D、在t2时,MN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无法确定,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及简答题(6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计24)1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1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婴幼儿缺钙会导致___________2长期饮用硬度较大的水不利于身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3农谚有雷雨发庄稼的说法,因为雷雨过程中会产生Ca(NO3)2等硝酸盐。硝酸钙属于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4洗碗时,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答案】1佝偻病    2煮沸    3氮肥    4乳化【解析】【小问1详解】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婴幼儿缺钙会导致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小问2详解】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小问3详解】硝酸钙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小问4详解】洗碗时,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11.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代表性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力。1指南针。《梦溪笔谈》中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中的主要成分Fe3O4具有磁性,磁性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造纸术。农田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完全水解产物是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黑火药。黑火药爆炸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4印刷术。活字印刷使用墨汁印出来的字迹能长期保存,这是因为___________【答案】1物理    26:1
        3CO2    4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小问1详解】熔点、沸点,溶解性,磁性,导电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小问2详解】 葡萄糖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
     【小问3详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少了6个氧原子和3个碳原子,而X的计量数为3,所以一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XCO2【小问4详解】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使用墨汁印出来的字迹能长期保存。12. 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的开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1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_、天然气。2海水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3“问天”实验舱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载入轨道,该火箭是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液氢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4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在工业上由氧化铝、焦炭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答案】1石油    2变小    3放热多##不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4-3【解析】【小问1详解】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小问2详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为酸性,所以使海水的pH变小;【小问3详解】液氢作为火箭燃料的优点是:氢气燃烧时放热多,不污染环境;【小问4详解】铝元素显+3价,设氮化铝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13. 金属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焊锡是锡铅合金,常用来焊接金属,是因为焊锡比锡的熔点___________(填“高”或“低”)2兴趣小组为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同学们发现仅通过观察试管ABC中的现象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于是补充试管D实验,最终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则XY可以是下列组合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a.Fe片和稀H2SO4 b.Zn片和FeSO4溶液       c.Zn片和CuSO4溶液【答案】1    2    ①.
        ②. ab##ba【解析】【小问1详解】合金的熔点一般小于各成分金属的熔点,焊锡是锡铅合金,常用来焊接金属,是因为焊锡比锡的熔点低;【小问2详解】试管A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该反应方程式为:试管A中锌与稀硫酸反应,试管B中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氢,铜<氢 ,试管C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所以试管D中可以比较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aFe片和稀H2SO4发生反应,且与试管A比较没有锌与稀硫酸反应剧烈,说明锌比铁活泼,结合试管ABC即可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故正确;bZn片和FeSO4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锌比铁活泼,结合试管ABC即可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故正确;cZn片和CuSO4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锌比铜活泼,结合试管ABC还是无法比较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故选ab14. 根据不同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回答问题: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KNO313.320.931.645.863.985.5 1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2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3T℃时NaClKNO3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g,则T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10<T<2020.9<m<31.6 B. 20<T<3031.6<m<45.8C. 10<T<2035.8<m<36.0 D. 20<T<3036.0<m<36.34烧杯①和④中分别盛有50℃时50g的热水,按下列图示操作:  则最终烧杯⑤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g【答案】163.9g    2降温    3D    48.4【解析】【小问1详解】由表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小问2详解】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小问3详解】由表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30℃时,溶解度:氯化钠小于硝酸钾,故T的取值范围为20<T<30m的取值范围是36.0<m<36.3故选D【小问4详解】烧杯中分别盛有50℃50g的热水,将烧杯和烧杯中溶液均降温至20℃,并一起倒入烧杯中,此时溶剂的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0g,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18.5g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31.6g硝酸钾,则氯化钠完全溶解,硝酸钾部分溶解,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40g-31.6g=8.4g,即析出固体的质量为:8.4g15. 实验室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为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现将这四瓶溶液编号为ABCD,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A溶液为蓝色,则可鉴别出A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2分别取BCD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溶液,观察到盛有B溶液的试管中产生蓝色沉淀,写出A溶液和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不借助其他试剂,_______(填“能”或“否”)成功鉴别出4种溶液并分类摆放回药品柜。【答案】1CuSO4
        2    3【解析】【小问1详解】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若观察到A溶液为蓝色,则可鉴别出A溶液中的溶质为CuSO4【小问2详解】分别取BCD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溶液,观察到盛有B溶液的试管中产生蓝色沉淀,说明B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小问3详解】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先鉴别出硫酸铜溶液,然后再向硫酸铜溶液中分别滴加其它三种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是稀硫酸,所以不借助其他试剂,能成功鉴别出4种溶液并分类摆放回药品柜。三、实验及探究题(2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计13)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2用装置B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若要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证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4实验室制得的CO2中常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若想除去其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过EF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___________(填字母)A. a→b→c→d B. c→d→b→aC. c→d→a→b D. b→a→c→d5CO2通入G装置中,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    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端,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4B    5碳酸【解析】【小问1详解】仪器①的名称:分液漏斗。【小问2详解】用装置B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稀盐酸和碳酸钙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若要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从n端通入,空气从m端排出,则验证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端,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小问4详解】实验室制得的CO2中常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若想除去其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过EF装置,先除去HCl气体,用F装置,气体从长管通入,短管排出,然后干燥气体,气体从长管通入,短管排出,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c→d→b→a,故选B【小问5详解】CO2通入G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17. 无明显现象实验的可视化研究是实验探究的重要内容。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下列装置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实验步骤】用圆底烧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CO2气体,组装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良好后,用注射器向圆底烧瓶内缓慢注入5 mL NaOH溶液,轻轻振荡烧瓶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中的水倒吸入A中的圆底烧瓶,并在导管尖嘴处产生喷泉,与此同时D中的溶液倒吸入C中,C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思交流】1C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从___________(填“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角度证明了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仅根据A中的实验现象无法证明NaOHCO2发生了反应,若将注射器中的5mLNaOH溶液换为___________,通过对比实验现象也可从与(1)相同的角度证明该反应发生。【继续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分组继续展开如下相关问题的探究。【提出问题】甲组:A中反应后的溶质是什么?乙组:C中盐酸是否过量?【实验猜想】猜想1Na2CO3猜想2NaOHNa2CO3猜想1:盐酸过量猜想2:盐酸不过量【实验验证】取少量A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过滤,给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酚酞为红色取少量C中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Fe粉,观察到黑色粉末消失,_____(填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2成立猜想1成立【拓展与反思】下列代替乙组实验方案中Fe粉,也能得出猜想1成立___________(填序号)A.Ag B.CuO C.AgNO3溶液【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活动,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得到了提升。【答案】    ①. 反应物消失    ②.
        ③. 5mL蒸馏水    ④. BaCl2(或CaCl2    ⑤.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⑥. B【解析】详解】[反思交流]1C中为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溶液中因为有氢氧化钠,溶液为红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了,这是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证明了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D试管内稀盐酸倒吸进C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注射器向圆底烧瓶内缓慢注入5 mL NaOH溶液,轻轻振荡烧瓶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中的水倒吸入A中的圆底烧瓶,并在导管尖嘴处产生喷泉,仅根据A中的实验现象无法证明NaOHCO2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喷泉,为了确保变量只有一个,所以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即将注射器中的5mLNaOH溶液换为5mL的蒸馏水,通过对比产生喷泉的大小也可从与(1)相同的角度(反应物的消失)证明该反应发生;3)甲组:A中反应后的溶质是什么?根据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即A中反应后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少量A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氯化钡(或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或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过滤,给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酚酞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即可说明猜想2成立;乙组:C中盐酸是否过量?根据结论猜想1成立,即C中盐酸过量,取少量C中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Fe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黑色粉末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即可说明盐酸过量,即猜想1成立;[拓展与反思]代替乙组实验方案中Fe粉,也能得出猜想1成立;A、银不与盐酸反应,不能代替铁粉,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盐酸过量,即可说明猜想1成立,符合题意;C、硝酸银溶液虽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但是C中的氯化钠也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无法确定盐酸的存在,不符合题意;故选B四、计算与分析题(1题,计5)18. 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最终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2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答案】1NaOHCa(OH)2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答: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42.4%【解析】【小问1详解】部分变质NaOH固体中的Na2CO3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滤液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式为NaOHCa(OH)2【小问2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3年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