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1)《诗经》二首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1)《诗经》二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请解释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选出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诗经》二首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男子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含蓄委婉、健康明朗、热烈浓郁。B.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又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格调迂回低缓。C.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D.《关雎》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阅读下面的古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请解释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6.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姑娘的爱慕之情。B.本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C.“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歌阅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莱,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莱,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7.这首诗歌围绕一个“求”字展开,讲述一个小伙子____________的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8.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9.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兼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A.全诗共三章,每章都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B.《蒹葭》描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河畔徘徊往复寻求“伊人”的情景。C.该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实际情境同想象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D.该诗描摹传神,动静结合。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等,都是动态描写。10.选出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严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B.诗中的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使得这首诗表达的感情真切而直白,更显得情深景真、风情摇曳。C.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D.诗歌的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地点的变化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险一再追寻。古代诗歌阅读。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每章的开头都以景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背景。B.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转换。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显示出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述。阅读诗歌,完成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3.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14.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请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句手法使用的表达效果。结合《诗经》主题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关雎关关雎鸠,①__________。窈窕淑女,②___________。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③__________。所谓伊人,④__________。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5.《诗经》中的诗节奏鲜明,多是四字一句。请默读两首诗,在横线处补写诗句。16.这两首诗都吟咏了个人的情感追求。《关雎》记叙了男子对“______”思慕、追求的过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蒹葭》摹写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复寻找“______”的行动,抒发了_______。17.有人说,最美不过《诗经》。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不当,“感情含蓄委婉”表述有误,应是“感情坦率了当”。BCD.恰当。故选:A。2.答案:A解析:A.有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CD.正确。故选:A。3.答案: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4.答案:“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5.答案:文静善良的美丽姑娘,是君子好的配偶。解析: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好逑:好的配偶。故翻译为: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6.答案:D解析:D.“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选D。7.答案:对意中人思慕、追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解析:《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8.答案:D解析:D.有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意思分别是“弹琴鼓瑟来亲近她”“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表现了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而非“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故选D。9.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描写。故选:D。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0.答案:B解析:B.“这首诗表达的感情真切而直白”表述不正确。《蒹葭》一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故选B。11.答案:C解析:“地点的转换”错误,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12.答案:这首诗抒发了求而不得的惆怅和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理想)的追求、向往。解析:13.答案: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与诗歌情感。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诗人抓住晚秋独有景物“蒹葭”“白露”,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蒹葭是“苍苍”“萎萋”“采采”的,白露是“霜”“未晞”“未已”,这样,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萧瑟、凄清的意境。诗中追“伊人”的男子经过了三次的追寻都没有追寻到,但是男子并没有放弃,而是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的追求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与苦闷。14.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分析。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秦风·蒹葭》这首诗通过对物候变化的描写,体现时间的顺序和层递关系。通过秋天的白露,由“为霜”到“未唏”再到“未已”的变化过程,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的上下求索、徘徊追索的生命轨迹,也表现了诗人深长持久、不能自已的思幕之情,让人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深化了诗情诗意,增加了诗的抒情容量,表达了强烈情感。15.答案:①在河之洲;②君子好逑;③白露为霜;④在水一方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易错字有:洲、逑。16.答案:淑女;伊人;爱而不得的忧伤与怅惘解析:①结合“窃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等语句可知,《关雎》记叙了男子对淑女的思慕、追求的过程。②结合“所谓伊人,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等语句可知,《兼葭》摹写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复寻找“伊人”的行动。③结合“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等语句可知,主人公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由此可知,诗歌抒发了爱而不得的忧伤与怅惘。17.答案:示例:我认为《诗经》确实很美。比如《蒹葭》,诗人利用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意境极美。解析:考查对《诗经》内容及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从《诗经》的具体篇目中找到能体现其美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美”可以是主题美、情感美、情景美、景物美、韵律美、节奏美、语言美等等。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9)《马说》,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解释加粗的词,翻译句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8)《礼记》二则,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7)《庄子》二则,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是,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翻译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