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现代文阅读题,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题,作文《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单选题(1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舞雩(yú) 盖(gài)亦反其本矣 暴(pù)霜露 忖度(duó)
    B. 新发于硎(xíng) 技经肯綮(qìng) 千乘(chéng) 佚(yì)之狐
    C. 难(nàn)壬人 妃嫔媵(yìng)嫱 鼎铛(chēng) 缦(màn)回
    D. 庠(xiáng)序 彼节者有间(jiàn) 氾(fán)南 孝悌(d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盖亦反其本矣”中“盖”的读音错误,应读为“hé”;
    B.“千乘”中“乘”的读音错误,应读为“shèng”;
    D.“孝悌”中“悌”的读音错误,应读为“tì”。
    故选C。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破灭之道也(原因) ②当神器之重(应当)
    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 ④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
    B. ①重念蒙君实视遇厚(又考虑到) ②永保无疆之休(福禄)
    ③因之以饥谨(饥荒) ④且知方也 (方法)
    C. ①殆有甚焉(恐怕,可能) ②端章甫(穿着礼服)
    ③怵然为戒(戒惧的样子) ④杀人如不能举(尽)
    D. ①善刀而藏之(擅长) 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
    ③直走咸阳(通达)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②错误,“当”解释为“执掌,掌管”;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
    B.④错误,“方”解释“事理道义”;句意:而且懂得事理道义。
    D.①错误,“善”解释为“擦拭”;句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加之以师旅 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无因喜以谬赏
    ⑤行李之往来 ⑥备他盗出入以非常也 ⑦于反覆不宜卤莽 ⑧齐楚之精英
    ⑨然后得一夕安寝 ⑩可谓智力孤危
    A. ②④⑨ B. ②⑦⑨ C. ④⑥⑦ D. ④⑦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古今异义,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句意: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
    ②古今同义,不忍心。句意:(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③古今异义,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句意: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④古今同义,奖赏不当。句意:不要因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⑤古今异义,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⑥古今异义,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⑦古今异义,古义:书信往返;今义: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句意: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
    ⑧古今异义,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优秀人才。句意:齐国、楚国的精华物资。
    ⑨古今同义,安稳地熟睡。句意:这样之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
    ⑩古今异义,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句意: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
    与今义相同的是②④⑨。
    故选A。
    4.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貌恭而不心服 ②曾皙后 ③未云何龙 ④若不阙秦 ⑤不能独完 ⑥良庖岁更刀 ⑦李牧连却之 ⑧夜缒而出 ⑨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⑩项伯杀人,臣活之
    A. ①④⑥/②③/⑤⑦⑨/⑧⑩ B. ①④⑨/②③/⑦⑧/⑤⑥⑩
    C. ①⑥⑧/②③/⑤⑨/④⑦⑩ D. ①⑥⑧/②⑤/③⑦⑨/④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②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句意:曾皙走在后面。
    ③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句意: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出现龙?
    ④使动用法,使……亏损;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保持完整,保全;句意:不能单独保全。
    ⑥名词作状语,每年;句意: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
    ⑦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李牧接连打退了他们。
    ⑧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
    ⑨形容词用作动词,献媚;句意:把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
    ⑩使动用法,使……活;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①⑥⑧为名词作状语;②③为名词用作动词;⑤⑨形容词用作动词;④⑦⑩为使动用法。
    故选C。
    5. 下列句子中,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吾知也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技盖至此乎
    ⑤技经肯綮之未尝 ⑥是寡人之过也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吾令人望其云气,皆为龙虎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虽董之以严刑 ⑪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⑫至于怨诽之多
    ⑬戍卒叫,函谷举 ⑭秦人不暇自哀 ⑮洎牧以谗诛 ⑯苟以天下之大
    A. ①⑪⑭/②⑩⑮/③⑬/④⑦/⑥⑧⑨/⑤⑫⑯
    B. ①⑪⑭/②⑩/③⑬⑮/④⑦/⑥⑧⑨/⑤⑫⑯
    C. ①⑤⑪⑭/②⑩/③⑨⑬⑮/④⑦/⑥⑧/⑫⑯
    D. ①⑤⑪⑭/②⑩⑮/③⑨⑬/④⑦/⑥⑧/⑫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是宾语前置,正常句式“不知吾也”。句意:没有人了解我呀!
    ②是状语后置,正常句式“乎三子者之撰异”。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③是被动句。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④是省略句,补充后为“技盖至(于)此乎”。句意:技术怎么竟会⾼超到这种程度啊?
    ⑤是宾语前置,正常句式“未尝之技经肯綮”。句意:都不曾用刀去碰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
    ⑥是判断句。句意:这是我的过错。
    ⑦是省略句,补充后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⑧是判断句。句意: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
    ⑨是被动句。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⑩是状语后置,正常句式“虽以严刑董之”。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
    ⑪是宾语前置,正常句式“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句意:(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⑫是定语后置句,正常句式“至于多之怨诽”。句意:以至于其他人对我有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
    ⑬是被动句。句意:戍边的士卒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⑭是宾语前置,正常句式“秦人不暇哀自”。句意: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
    ⑮是被动句。句意:等到李牧因受污蔑而被杀死。
    ⑯是定语后置句,正常句式“苟以大之天下”。句意: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
    ①⑤⑪⑭是宾语前置句;②⑩是状语后置句;③⑨⑬⑮是被动句;④⑦是省略句;⑥⑧是判断句;⑫⑯是定语后置句。
    故选C。
    6. 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一起朝见天子。同,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B. 孝梯,孝,指善事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敢,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办事的官员,表示恭敬。
    D. “思厥先祖父”中的“先”表示对去世尊长的敬称,如称去世的皇帝为先帝,称去世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会,诸侯一起朝见天子。同,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说法错误。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题(22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曾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性。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驱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容“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消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是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读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是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 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8.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 《红楼步》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 《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9.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关怀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10.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7. B 8. C 9. D
    10. ①引证法,作者引用了刘的语句论证了“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的观点;②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训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论证了“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③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论证了“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实属正常”;④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论证了“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B.“整本小说从始至终”错误,曲解文意。作者只是说“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错误,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不是梦幻色彩。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中说的是“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D.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刘鹗《老残游记》言……”,引用鲁迅、刘鹗的话,使用了引证法,论证“《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选取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使用了例证法,论证了“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将文学作品比作饺子、西瓜里的那些子儿。论证了“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实属正常”。
    “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使用了对比论证法。论证了“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茅盾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云察看情形了。
    “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G君问。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
    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股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好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
    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
    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他们都走到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
    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
    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
    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
    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
    “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G君很诚恳地留他。
    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G君看见他手里那本很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
    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
    “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
    “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
    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G君于是问道:“你是哪里人?”
    “新加坡。”
    “什么学校?”
    “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睫毛又闪动一下。
    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
    “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有人冒昧地问。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
    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
    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便转身走了。
    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
    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
    (有删改)
    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B. 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
    C. 在C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
    D. “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
    1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
    B. 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
    C. “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
    D. 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13. 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印象?请概括分析。
    【答案】11. C 12. D
    13. ①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态度却从容不迫;
    ②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
    ③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错误。结合原文“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股定心剂”可知,青年的到来起到了暂时安定人心的作用。
    B.“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错误。结合原文“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分析可知,文章只是描写了几个人进来的场面,没有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因为他们本不打算睡觉。
    D.“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错误。结合“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分析可知,对青年人的身世的了解不是“推想”,而是青年人明确告诉给他们的,让他们兴奋地也不是“推想”的过程,而是感觉到“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错误。原文没有详细记录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只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展示了人物特点。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原文“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云察看情形了”“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分析可知,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态度却从容不迫;
    结合原文“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分析可知,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
    结合原文“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分析可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
    三、古诗文阅读(44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内一项是()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期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17. 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2)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答案】14. B 15. D 16. B
    17. (1)(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
    (2)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3)竭尽诚意待人,那么彼此隔绝的胡、越也会结成一个整体,对人傲慢,那么骨肉之亲也会变成互不关心的路人。
    (4)等到燕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才招致了祸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
    “镇天下”是“强宗室”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故”表结果的连词,引领下文,“故”前断开,所以排除AD;
    “虽”为连词,经常用于句首,所以在“虽”前面断开,“皆为王”作“童孺”的谓语,主谓间不该断开;“遍封宗子”中“宗子”作宾语,“子”后断开;“于天下利乎”是疑问句,承前省略主语“此(这样做)”,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C。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说法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邪”可知,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选项概括不准确。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刑”,树立榜样;“刑于寡妻”,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寡妻刑”;“至于”,推及到;“御”,治理。
    (2)“批”,击,砍入;“郤”,通“隙”,空隙;“因”,依照;“固然”,本来的构造。
    (3)“竭诚”,竭尽诚意;“傲物”,看不起别人;“行路”,路人。
    (4)“以”,用;“计”,计策;“始”,才;“速”,招致。
    参考译文:
    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即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
    (二)(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杨巨源
    严城①吹笛思寒梅②,二月冰河一半开。
    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
    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③不知晚,将星④高处近三台⑤。
    【注】①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②寒梅:指古曲《梅花落》,《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③朝天:朝见天子。④将星:象征大将的星宿。⑤三台: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边城笛声和二月冰河,边城的笛声引发了诗人的思绪。
    B. 颔联出句写二月的季节里,长安亲友正紫陌踏春,诗兴正浓。
    C. 颈联,写长安游人曲岸看花之际,正是边城之人平沙猎雪之时。
    D. 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长安的美好和对长安亲故的思念。
    19. 有人认为这首诗虽为应和之作,却俨然是一首边塞诗,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D 19. ①选取边塞地区的意象(“黑山”)和事件(“平沙猎雪”),表现了边塞诗的特征。②极写边塞之城的苦寒,渲染其恶劣环境。③表现出边塞诗常有的建功立业的昂扬之气。(意思对即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突出了长安的美好”错,通过对比主要突出边地的苦寒。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题材的能力。
    此篇为酬和大夫《边春》诗而作,兼以寄赠长安亲友,大夫是指边镇将帅。
    首联两句说,虽然是二月,冰河半开,但边地气候严寒,梅树仍未开花,笛曲中有《梅花落》,所以说听到笛声而思寒梅。其中笛曲《梅花落》是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颔联中“紫陌”指京城道路,“黑山”为唐北部边塞,这两句说,此刻想长安亲友紫陌踏春,诗兴正浓;而边塞依旧苦寒,手指冻僵而坚弓难以拉开。边地春寒甚于严冬,故说“畏春来”。这一联中“黑山”突显边地恶劣气候,是典型的边塞环境。
    颈联中也是上句写长安,下句写边地。“平沙猎雪”也是典型的边塞诗意象。
    末二句写大夫(边帅)居功归朝,必当位列三台,不必介意于时间的早晚。表现出边塞诗常有的建功立业的昂扬之气。
    此诗极写边塞之城的苦寒,而勉励大夫最终成功,班师回朝。这首诗虽为应和之作,但却充满浓郁的军旅气息,俨然是一首边塞诗歌。

    (三) (20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话·先进》中,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之前,先谦虚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冉有谦逊踏实的品格。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政治境界。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7)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大家要吸取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将会重蹈覆辙。
    (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9)在《六国论》中,苏询就“弊在赂秦”的观点可能引发的疑问而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洵在《六国论》中直接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最后他告诫统治者“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非曰能之 ②. 愿学焉 ③. 如其礼乐 ④. 以俟君子 ⑤. 鸣琴垂拱 ⑥. 不言而化安人 ⑦.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⑧.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⑨.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⑩. 以授之于有司 ⑪. 胥怨者民也 ⑫.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⑬.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⑭.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⑮.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⑯. 用之如泥沙 ⑰. 六国互丧 ⑱. 率贿秦耶 ⑲. 弊在赂秦(也) 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悄怆”“俟”“拱”“戒”“廷”“胥”“鉴”“锱铢”“率”“劫”。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 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 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 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2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 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2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答案】21. A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面说的是“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也就是“社会交往”,因此应以“社会交往”开头与前面衔接;括号后面说“‘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说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而“社会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B.将二者关系定位为递进关系,不正确;
    C.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
    D.“除了社会交往”说法错误,且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
    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原句语病有:“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语序不当,“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是后面“互动性增强”的原因,“由于”应该放在前面,应改为“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
    “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句式杂糅,要么说“……得到显著提高”,要么说“有助于……提高”,可改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综合分析可知,只有B项修改正确。
    故选B。
    五、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道:“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意为人的才能越大越好,而志向却不一定要立得高远。而后来的左宗棠则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务期与古来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这是教导子女要立大志,以古代圣贤豪杰为榜样。两位名人所说各有道理。
    人生在世,有人有志,有人无志,有人志大,有人志小。读了上述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立志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志当存高远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道出了有志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志向呢?是燕雀小志,还是鸿鹄大志?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志,还是献身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抱负?我想说,携高远志向,抟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翱翔天宇,我们的生活将精彩无限!
    鹞子只看到到手的食物,放弃高远的志向,把“更大的鸟”看成“渺茫的东西”,自作聪明,终难成翱翔天宇的雄鹰。
    王安石曾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想要看到高远的风景,就不要担心未来的渺茫,不畏惧远方的艰险,怀一颗追求高远的雄心,迈开探求的脚步,无限风光就在险峰。
    还记得热情洋溢追求卓越俞敏洪吗?大学时代的俞敏洪土里土气、沉默寡言,大家都认为他是同学中最没出息的一个,也没有一个女孩正眼看过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曾说:“存有一颗追求之心,即使每天琐碎的生活,同样能堆砌成伟大的人生。”他怀着穿越地平线的渴望,纵然地平线忽隐忽现,或清晰,或模糊,但只要你心中拥有高远的志向,就能体会到成功的甘甜。
    还记得不惧权威不惧挫败被誉为80后代言人的陈鸥吗?他面对生命中的逆境,事业中的低谷,携一颗张扬自我,追求更高的雄心,在自己的事业上挥洒汗水,终于迎来了“为自己代言的时代”。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将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这是谁的时代,这是追梦人的时代。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欢欣与畅快。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立志高远,领导中国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贝多芬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追求卓越,创造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勇攀高峰,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立志高远,成就了他们人生的美丽。
    赫胥黎有言:“时间是最不偏私的,它给每个人的都是24个小时。”如何在有限的人生里跑出美丽,唯有立志高远。高远的志向,是袅袅微风,唤醒人踯躅的心灵;高远的志向,是黑夜微光,给迷茫的人以希望;高远的志向,是冬日阳光,给人以前行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当存高远,努力当不懈,坚定追求的鹞子,终有一天会成为翱翔天宇的雄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袁枚和左宗棠关于立志的话,袁枚认为人的才能越大越好,而志向却不一定要远大;而左宗棠却教导子女以古代圣贤豪杰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材料最后一句话认可了两个人的说法,给了考生思索的空间和方向。
    两位名人所说各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可见文章的主题是“志之小大之辨”,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袁枚的话是希望人们努力增加自己的才学,而理想愿望要小一些,才能大而愿望小,愿望就容易达到;左宗裳教育子女的话,是要求他们学习古代圣贤豪杰,立高远之志。两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但都各有道理。袁枚是从个人生活品质角度而言的,志小,易满足,人就更容易幸福快乐;左宗棠是从人生的意义角度而言的,志存高远,就有可能成为圣贤豪杰,使生命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写作的时候,应对两人的主张进行辩证的分析,不宜偏执。其实,有时志不在大小,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即为树立的积极向上的志向。
    从“认识和思考”“表达你对立志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先谈立小志也可成大事;然后谈立小志与为国为民立志并不矛盾;最后联系现实,谈青年人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和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行文中,可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合理、透彻地说理。也可以运用辩证眼光看待立志,谈志无大小,适合自己的、能实现有意义的立志就是最好的。
    立意:
    1.欲求人生幸福,志须小而能达
    2.鸿鹄之志诚可贵,燕雀之志焉可觑?
    3.志存高远,人当为鸿鹄。
    4.生活上的志宜小,事业上的志宜大。



    相关试卷

    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

    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