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1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2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三所中学联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祝福》中,鲁镇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着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构成。我与祥林嫂都是有别于“鲁镇”的外乡人“祝福”的习俗发掘了我与祥林嫂外乡人身份,见证了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构成。因祥林嫂外乡人的身份,她的悲哀无法唤起鲁镇民众的同情心,反而成为鲁镇民众把玩、鉴赏的对象。鲁镇本是我的故乡,我作为新知识分子,早已成为“文化”外乡人,祥林嫂试图借“祝福”重新介入生活的失败,向我提出“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发问。我无法应答,无法行使启蒙民众的职责,更是彰显着半殖民地语境下知识分子启蒙民众的困境。
    (摘编自赵瑾怡《论<祝福>差序格局同构与启蒙殖民话语》)
    材料三:
    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社交平台,它使得人群在网络社交空间中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以不同的微信圈层为代表,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网络社交圈子”。所谓微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现实中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趣缘等为熟人关系,以“己”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微信圈层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其呈现了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也由此开启了新型社交互动方式。
    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中,社会圈子具有很强的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的社交圈子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社交圈子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这种伸缩能力简单概括就是“推”,同样的、在差序格局影响下,微信圈层亦如波纹一般向外“推出”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微信社交圈子”。微信圈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生圈层,是对固有传统社会关系进行巩固的圈层,称之“血缘、地缘”圈层;二是拓展圈层,是通过广泛的社交而新组建的圈层、称之为“学缘、业缘、趣缘”圈层。
    微信社交原生圈层指的是基于血缘、地缘、亲属等传统关系而组建的社会交往圈子,具有紧密性和稳定性,在微信圈层中,以血缘、地缘抑或是亲属关系成为原生圈层,每个人微信中都存在着类似“相亲相爱一家人”“xx县老乡群”“表哥表姐群”等人数不等、大小不一的聊天群,微信中重新建构起一个个家庭圈子,工作在不同地区的亲属常常通过这些微信群组建成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拉近了亲属关系。微信群中的聊天内容无非是家长里短、回忆儿时快乐时光等内容,尤其是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期间,这些微信群异常活跃。
    作为圈子中心的“己”通过个人努力和其他影响力而扩大圈子,以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费孝通先生在论述具有很强伸缩能力的“社会圈子”时,特意突出伸缩能力的大小是依据圈子中心,也就是“己”的实力而定,可以说个人圈子的范围取决于个人实力的大小,在微信圈层中,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阻隔,打破了传统社会人口不流动的禁锢,辐射范围大大扩大,“推”的范围随着个人外地求学、异地工作、兴趣相投等机遇而不断向外延伸。微信拓展圈层主要包括学缘、业缘、趣缘等圈子。学缘关系圈层,指的是以外出求学或外出学习而有着共同生活经历的朋友之间建立的关系网,如520舍友群、高一五班同学群、中文系专业群等。业缘关系圈层,指的是工作中的同事圈子,或者是由于某项工作而有了工作交集的群体,如某某项目组、某公司同事群、人力资源互动群等。趣缘关系圈层,指的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而建立起的圈层,其目的是提供联系的便捷、生活空间的扩展、交友范围的扩大,如球类运动群、跑友群、茶友群等。这些微信圈层相互交友,不断重叠,但都是以“己”为中心,不断拓展出去,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摘编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差序格局”就如同把一块石头丢在水中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而乡土社会道德的意义也建筑在这种以“己”为中心的联系里。
    B. 在《祝福》中,对于“我”和“祥林嫂”,鲁镇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外乡,因文化或地缘的原因,“我”和“祥林嫂”都无法真正接近鲁镇。
    C. 微信因为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所以呈现出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
    D. 微信圈层的出现极大地扩充了公共领域的边界,打破了传统乡土社会相对封闭的局面,其圈层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血缘、学缘等诸多因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鬼神作为十伦中的一伦,祥林嫂与鲁镇的民众都十分信服。祥林嫂将希望寄托于参与“祝福”,鲁镇人希望借“祝福”向神灵祈求保佑。
    B. 微信是通过一根根私人联系所连接成的社交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新差序格局”的影响下,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微信圈层。
    C. 《红楼梦》中攀附贾家的人,在贾家得势时,与贾家攀亲带故,在贾家失势时,避之如恐不及,这体现了“差序格局”理论中的伸缩性。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及了“差序格局”,但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用“差序格局”分析文学作品,而后者则用来分析社交软件。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D. 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墨子》)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 在鲁迅的作品《故乡》中,小时候“我”和闰土一起玩乐,充满了快乐与童真;成年之后,“我”和闰土渐行渐远。“我”与闰土关系亲近,家里的东西任他挑选了拿走;而“我”与杨二嫂关系疏远,对她没什么印象,同时也看不惯她偷拿东西。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述情节。
    【答案】1. C 2. B 3. D
    4. ①材料三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先以“差序格局”的理论分析了微信圈层的概念,然后从“原生圈层”和“拓展圈层”两个角度展开论证;②“原生圈层”和“拓展圈层”构成逻辑上的并列关系。
    5. ①按照差序格局的理论,在上述情节中,是以“我”为中心来感知关系的远近;②相较于“成年闰土”,“少年闰土”在差序格局的圈子中离“我”更近,因此“我”觉得与“少年闰土”在一起快乐,而与“成年闰土”渐行渐远;③相较于“杨二嫂”,“成年闰土”在差序格局的圈子中离“我”更近,因此同样是从“我”家里拿东西,但是“我”却看不惯“杨二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微信因为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社交需求,所以呈现出……”错误,原文是“微信圈层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其呈现了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强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微信圈层”错,由原文“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网络社交圈子’”可知,微信圈层可以互有交集,并不一定都是“界限分明”。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
    D.强调的是公正,并没有体现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一二段“所谓微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现实中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趣缘等为熟人关系,以‘己’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同样的、在差序格局影响下,微信圈层亦如波纹一般向外……”,以“差序格局”的理论分析了微信圈层的概念。
    三四段“微信社交原生圈层指的是基于血缘、地缘、亲属等传统关系而组建的社会交往圈子,具有紧密性和稳定性……”“作为圈子中心的‘己’通过个人努力和其他影响力而扩大圈子,以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微信拓展圈层主要包括学缘……”从“原生圈层”和“拓展圈层”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材料三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原生圈层”和“拓展圈层”构成逻辑上的并列关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可知,在上述情节中,是以“我”为中心来感知关系的远近;
    小时候“我”和闰土一起玩乐,“少年闰土”在差序格局的圈子中离“我”更近,因此“我”觉得与“少年闰土”在一起快乐;而成年之后,闰土在差序格局的圈子中离“我”远,所以与“成年闰土”渐行渐远;
    “我”与杨二嫂关系疏远,对她没什么印象,她在差序格局的圈子中离“我”远,所以看不惯她偷拿东西;相较于“杨二嫂”,“成年闰土”在差序格局的圈子中离“我”更近,因此家里的东西任他挑选了拿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泰格特(澳大利亚)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6. 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B. 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
    C. 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
    D. 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
    7. 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
    B. 《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
    C. 《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
    D. 《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8. 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9. 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答案】6. B 7. C
    8. ①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②刚产生嫉妒心时感到惭愧;③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④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矛盾挣扎;⑤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惊愕(困惑/惭愧/悔恨)。
    9. ①从人物形象看,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直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②从情节上看,前文用靠窗病人的描述充分蓄势,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曲折生姿。③从主题角度看,这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④从读者感受看,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错。医护人员的表现,说明靠窗病人的死是在意料之中,他们了解病情,并不是麻木冷漠。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属于典型突转式逆向构思法”错,突转式逆向构思法是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很显然,《荷花淀》的情节发展不符合突转式逆向构思法;
    B.“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错,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顺势”,而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最后逆转”也错误,并未实现“逆转”;
    D.突转式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氓》中没有情节逆转。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的能力。
    结合“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可知,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
    结合“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知,刚产生嫉妒心时感到惭愧;
    结合“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可知,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
    结合“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可知,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他在同伴痛苦的挣扎中却纹丝不动,体现他内心的矛盾挣扎;
    结合“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同伴去世后,他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并没有同伴为他描述的美好场景,而这些场景只是同伴为了他想象出来的,此时的他惊愕(困惑/惭愧/悔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看,“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前文用了大量笔墨表现同一间病房的两个人在描述窗外的一切时的满足与幸福,后文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他漠视他人,渴望占据窗口床位,使他漠视一个生命的逝去,故事也有了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直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
    从情节上看,前文用来大量笔墨描写靠窗的同伴为另一个病人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后文不靠窗的病人对“窗”的占有欲促使了情节的转变,“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曲折生姿。
    从主题角度看,一扇窗,将病房中本不相干的两个人连在一起,两个不幸的人命运有了交集,窗也因此成了他们共有的窥望窗外世界的平台以及精神生活的依托。转折的情节演进,运行中情节突转,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故事也有了矛盾冲突的戏剧性。这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
    从读者感受看,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的主要矛盾是不靠窗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微观世界里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乙】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有删改)
    【丙】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固,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 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B.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C.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天下始
    D.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意思不同,前一个指田间小路,后一个比喻门路、途径。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鸿门宴》)两句中的“山东”意思一样,都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③“然秦以区区之地”与“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的“区区”意思相同。
    ④七庙,同“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庙”,指天子或诸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王室国家的代称,只不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⑤“秦离战国而王天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的“王”读音、用法皆相同。
    ⑥“群臣之不信”与“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信”意思相同,都是诚信可靠的意思。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③④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秦与六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方实力悬殊,为抒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了有力的铺垫。
    B.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治理国家,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C. 秦朝吞并了六国诸侯以后,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却所向无敌。
    D. 因为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之臣,所以虽然有险固的工事,沃野千里的关中之地,也难免秦朝的败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14. 贾谊在《过秦论•下篇》中为什么说秦“亡,不亦宜乎”?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①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般地跟着他。
    ②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就是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
    14. ①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②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③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终身不觉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以诈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不信功臣”“不亲士民”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排除A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用法的能力。
    ①错误。“越陌度阡”句意: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阡陌”也指田间小路。
    ②正确。句意: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刘邦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物。
    ③错误。“然秦以区区之地”句意: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区区”指很少。/“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句意: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区区”谦称自己。意思不同。
    ④正确。
    ⑤正确。都读“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句意:秦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天下。/这样却不能称王,还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⑥正确。句意:大臣们不诚信可靠。/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之臣”错误。原文“籍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是作者假设的情况。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斩”,折断;“揭”,举起;“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赢”,担负。
    ②“所以”,……的原因;“为”,表被动;“戮没”,杀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可知,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
    由“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可知,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由“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可知,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
    参考译文:
    【甲】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峭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尊贵于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宋国、卫国、中山的国君;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乙】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以诈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欺诈和武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应形势,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集权力于一身而占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到来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治理国家,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丙】
    秦朝兼并了诸侯,崤山以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和桥梁来不及关闭,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像篱笆那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崤山以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大臣们不诚信可靠,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终身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啊,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就是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双脚紧靠着站着,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正道,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坏消息不让皇上知道,这难道不可悲吗?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②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诗人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即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②文姬:蔡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擅长音乐、书法、文学。匈奴入侵时,被掳走嫁给匈奴人。③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
    B. 颈联写诗人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显示了此曲震撼人心的魅力。
    C. 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不同。
    D. 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奇。
    16. 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答案】15. C 16. ①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刘诗尾联描写了两种景象:漂泊的诗人和战马的出塞。前者是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杜诗也描写了两种景象:北方边境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着栏杆流泪的诗人。前者是诗人的想象,后者是实景。②情感: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身在岳阳楼,内心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错误。全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描写音乐,主要是写诗人听胡琴的感受,如:“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等。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答题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答。
    从表现手法来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说“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当时杜甫身在岳阳楼,但是心却在边关。而“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是说“我漂泊在外,远方战马出塞,风声低吟”,当时刘长卿身在鄂州,但是心却在边塞。由此,可以看出,两首诗都是采用一实一虚对应,把实景和想象结合起来,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从抒发的情感来看,杜甫颠沛流离,漂泊到了岳阳。“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抒发了作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而刘长卿离开长安,到了鄂州。“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抒发了作者漂泊沦落,依然心忧国家边塞的安危的爱国之情。两个人都有漂泊沦落之苦。结合注释,两首诗都指向安史之乱,自然可以得出他们虽然都在漂泊,但是两个诗人都心系国家,都抒发了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
    (2)酒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李白在《将进酒》中写曹植纵情畅饮名酒来抒发心中有志难展的不平之气的句子是“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酒的句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修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多在水边举行,取涤旧荡新之义,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名士们三月初三到兰亭集会的目的就是“修禊事也”,这一习俗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也有体现,即“______”。
    【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斗酒十千恣欢谑 ④. 往往取酒还独倾 ⑤. 一尊还酹江月 ⑥. 浴乎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指”“类”“迩”“恣”“谑”“倾”“尊”“酹”“沂”。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并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她们的品质特点。
    如薛宝钗咏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林黛玉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史湘云咏白海棠:“蘅芷阶通萝薜门①,也宜墙角也宜盆。”
    (【注】①蘅芷:蘅芜、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萝薜:藤萝、薜荔,都是蔓生植物。)
    红楼群芳虽然都凋零了,但她们的优秀品质却千古流芳。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请联系高中课本中出现过的令你记忆深刻的女性形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直言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第二部分列举薛宝钗咏柳絮、林黛玉葬花、史湘云咏白海棠的诗句。根据诗歌内容,可概括出三个人物的品质。①薛宝钗: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②林黛玉:高洁傲岸,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史湘云:真名士自风流,有傲气也有豪气,豁达乐观,潇洒恣意。
    题目有明确的写作要求“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所以考生应明确选择一种品质(高中课本中出现过的其他女性形象亦可),并适当联系比较另外几个女性的品质,以突出“最”的涵义。写作时要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思考。比如写薛宝钗的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可以先从阅读《红楼梦》的感想入题,通过对比谈谈对《红楼梦》女性形象的看法,接着详细分析薛宝钗的品质为何是当代女性最应该拥有的,如“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最后联系新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总结自己的看法。比如,可结合时代女性的身份发出呼吁,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始终保有一颗坚守自我的心,才能成为国之桥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立意:
    1.不惧身世浮沉,坚守内心真我。
    2.顺势而为,巧借青云。
    3.坚守自我,初心不染。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1年,翟婉明刚考上西南交通大学,他乘火车赶赴学校所在地,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火车。“没想到大雨致使宝成铁路一段路基塌方。只好绕道,我辗转了三天四夜,才从老家江苏靖江赶到位于四川峨眉山的学校。”翟婉明回忆说。
    首次乘火车的经历让翟婉明深刻认识到中国铁路亟待提高。他上车后发现,车厢被挤得 ① ,想找个站的地方都难,更别提有空座了,这一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针砭之痛,这一次经历让他萌发了改变中国铁路落后面貌的想法,这一次经历让他走向了科研之路。
    翟婉明深知像他这样的农村青年考上大学不容易,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如饥似渴、 ② 地勤奋钻研。苦心人,天不负,翟婉明很快便 ③ ,成绩名列前茅。翟婉明提出的把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大系统,综合研究列车在线路上的动态行为的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面。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19. ①. 水泄不通 ②. 夜以继日 ③. 崭露头角
    20. ①翟婉明提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②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就是把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大系统,综合研究列车在线路上的动态行为的学说。③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面。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
    21. 以“针砭之痛”来比喻这次经历带给翟婉明的感受,形象地表现了交通落后给他带来的刺痛;又以排比的方式写出了这次经历对翟婉明的影响之深。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根据“车厢被挤得”“想找个站的地方都难,更别提有空座了”可知,第①处所填成语应含有拥挤的意思,可用“水泄不通”。水泄不通: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根据“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如饥似渴”可知,第②处所填成语应含有勤奋不息的意思,可用“夜以继日”。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昼夜不停。也说日以继夜。
    根据“苦心人,天不负”可知,第③处所填成语应含有获得成功、脱颖而出的意思,可用“崭露头角”。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先运用抽取法,把句子的主干抽取出来,使之独立成句,即“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面”。
    然后将长句的修饰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如果修饰成分里面还有修饰成分,就依次把它抽取出来,使之独立成句。再用分述法,把并列的成分拆开,重复和并列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如“翟婉明提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就是把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大系统,综合研究列车在线路上的动态行为的学说”“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
    最后得出句群“翟婉明提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就是把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大系统,综合研究列车在线路上的动态行为的学说。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面。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这一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针砭之痛“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以“针砭之痛”来比喻这次经历带给翟婉明的感受,从表达效果上看,形象生动地交通落后给翟婉明带来的刺痛之感。
    “这一次……这一次……这一次……”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从效果上看,突出了这次经历对翟婉明的影响之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土壤学家常常将土壤比作“地球的皮肤”,它不仅是地球的最大“器官”,更是抵御外来伤害的首要屏障。作为地球的“器官”,土壤也像皮肤一样维持着陆地生命的存续。我国早在唐代就把土壤称为“地皮”,这一贴切的比喻, ① 。
    除了能生长农作物、提供食物,土壤还有许多“特异功能”。 ②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化解危机;可以将产生温室气体的碳封存于体内,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富豪”;可以为土壤动物、微生物甚至人类提供栖身之所,还可以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 ③ ,如云南土林风景区、甘肃彩丘地貌奇观等, “吸睛”无数。倘若离开土壤,人类文明将失去生机,难以为继。
    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3.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使用和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百合花》)
    B. “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哦,香雪》)
    C.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街上捡些菜叶子,用盐水浸浸,就成了工友们的佳肴。(《包身工》)
    D. 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探界者”钟扬》)
    【答案】22. ①形象地概括出土壤功能
    ②土壤可以阻挡洪水(调蓄洪水)
    ③有些土壤还是旅游资源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此处是说把土壤比作“地皮”的作用,比喻的效果是形象生动,而“地皮”就是地球的皮肤,写出了土壤对于地球的功能,由此可填:形象地概括出土壤的功能。
    第②空,此处是介绍土壤的“特异功能”,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知土壤可以挡住洪水,可填:土壤可以阻挡洪水(调蓄洪水)。
    第③空,由后面的例子可知,此处是说有些地方的土壤还有观赏功能,可以成为旅游景观,可填:有些土壤还是旅游资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吸睛”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三进行概括,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七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七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黄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