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
下图是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中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人口主要聚居在沿海地区的是( )
①美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大洋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①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②终年干旱的地区
③一年旱雨季分明的地区 ④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和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3~4题。
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4.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是( )
A.集中于高纬度地区 B.集中于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高海拔地区 D.集中于沿海地区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下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在距河4~7 km范围内
B.距河流越远人口越密集
C.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区域
D.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取水便利程度 ②土壤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水能资源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7~10题。
7.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北非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8.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9.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10.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关键能力综合练
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共性特点是( )
A.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B.都为低纬度地区
C.都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
D.多濒临海洋
2.图中人口稀少区与成因匹配正确的是( )
A.⑤——湿热 B.⑥——干热
C.⑦——干旱 D.⑧——高寒
下图为世界各纬度海陆面积、人口占比及各海拔人口占比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60°N相比,60°S附近人口占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过高 B.陆地面积小
C.气候过于湿热 D.经济发展水平低
4.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 )
A.丘陵地区 B.高原地区
C.平原地区 D.盆地地区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B.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C.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D.北方人口多于南方
6.纬度大致相同的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巨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经济水平、气候 B.地形、矿产
C.植被、水源 D.植被、土壤
分析下图有关资料,完成7~8题。
7.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D.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8.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开发历史的长短
B.自然环境因素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经横断山区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与高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高程变化情况是( )
A.流域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B.0~400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
C.1 400~2 999m人口密度先升后降
D.5 000m以上是人口分布集中区域
10.推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 )
A.澜沧江上游地区
B.澜沧江河谷地区
C.湄公河上游地区
D.湄公河下游地区
11.读世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角度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2)说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3)图中甲处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但人口密度小,试分析自然原因。
核心素养升级练
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人口密度在9.66人/km2以上的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世界人口密集区分布的共性是( )
A.沿江河分布 B.临近海洋分布
C.趋向低纬度分布 D.以赤道对称分布
2.甲区域人口密度小的原因是( )
A.海拔高 B.深居内陆
C.气候湿热 D.水资源短缺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东南丘陵
C.藏南谷地 D.内蒙古高原
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由图推断,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
B.人口分布趋向于高原地区
C.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流两岸
D.人口分布趋向于内陆地区
6.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0 km~1 km B.1 km~2 km
C.2 km~3 km D.3 km~4 km
7.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矿产 D.交通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
8.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特点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9.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气候严寒,多大风,不宜居住
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
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人口稀疏区,其内部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侧与西北侧人口比例达到93∶7,且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据此完成10~11题。
10.祁吉线东南侧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
A.交通 B.降水
C.河流 D.光照
11.造成祁吉线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的最根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条件
B.经济发展水平
C.计划生育政策
D.社会历史条件
二、综合题
12.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表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 m地区的原因。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的影响来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来影响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各大洲的大致轮廓可以判断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少,欧洲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①③错,②④对。所以该题选D。第2题,读图,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高寒地区人口稀少,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地区终年干旱,①②正确。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旱雨季分明的季风气候区人口密集,③④错误。所以该题选A。
3~4.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接近90%,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从图的信息可知,六大洲的人口在距离海岸200千米的范围内占比都超过40%,说明世界人口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区,D正确;高纬度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A错误;部分大洲不位于中低纬度,B错误;高海拔,空气稀薄,气温低,交通不便,C错误。故选D。
5~6.答案:5.C 6.C
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该流域距河流1~2 km人口密度最大,2~6 km随距河距离增加人口密度快速降低,7 km以外人口密度很小且变化不大,可知该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的区域,C正确,A错误;距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B错误;空间分布不均匀,D错误。故选C。第6题,该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距河流越近的区域取水越便利,①正确;距离河流近的区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生产和生活,③正确;土壤条件随距河远近相差不大,②错误;水能资源分布与距河远近没有关系,也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选C。
7~10.答案:7.B 8.C 9.D 10.D
解析:第7题,东亚地区气候适宜,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分布稠密,B正确;北非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西亚热带沙漠广布,气温高,温差大,河流较少,水资源短缺,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稀疏,C错误;南极地区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没有常住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B。第8题,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分布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气候恶劣的地区,B错误、C正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靠近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人口往往比较稠密,A、D错误。故选C。第9题,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而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A错误;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正确;水源、土壤不是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第1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也叫“胡焕庸线”,该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因此西北半壁人口稀疏;该线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因此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该线是以从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为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A错误、D正确;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呈东西走向,与题意的“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不符合,B、C错误。故选D。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是人口密集区,但这些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地区,A错。欧洲西部为人口密集区,但位于中纬度,B错。北美洲和南美洲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但为西半球,C错。世界人口稠密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区,D对。故选D。第2题,⑤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干热环境,人口稀少,A错。⑥地区是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人口稀少,B错。⑦地区为南极大陆,终年寒冷干燥,外加大风,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定居,人口稀少,C错。⑧地区为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缺氧环境,人口稀少,D对。故选D。
3~4.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结合“世界各纬度海陆面积图”可知,与60°N相比,60°S附近人口占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60°S附近陆地面积小,B正确。60°S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拔低,A错误。60°S附近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C错误。60°S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此人口多少主要与陆地面积小有关,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各海拔人口占比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C正确。海拔较高的丘陵、高原地区人口比平原地区人口少,A、B错误。由于盆地地形没有明确的海拔要求,因此从图中无法判断盆地地区人口的多少,D错误。故选C。
5~6.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且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A、B、C叙述正确;我国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人口,D叙述错误。故选D。第6题,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稀少,气候条件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乙地位于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人口稠密,A正确;甲地位于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B错误;植被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7~8.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A错误;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B错误;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发达,如巴基斯坦,D错误;因此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C正确。故选C。第8题,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B正确;开发历史的长短、政治经济因素、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会影响到人口的分布,但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础的因素,因此A、C、D错误。故选B。
9~10.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由低到高经历了一个急降缓升又下降的变化过程;0~400 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1 400~2 999 m人口密度先升后降;5 000 m以上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澜沧江流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不利于人口分布;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集中分布海拔400 m以下的区域,因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呈“北疏南密”的基本格局,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位于南端的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地区以及近海地区。
(2)地形平坦;大部分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条件适宜;经济较为发达,工农业水平高,交通条件便利,人口密集。
(3)甲处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较湿热;热带雨林植被密布,不适宜人类生存等。
解析:(1)读图可知,从纬度位置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地区,因为这里气温较为适宜;从海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近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近海地区比较湿润,适宜人类居住。(2)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的生存;该地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人口的集聚。(3)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热带雨林密布,雨林内毒蛇、食人鱼等生物众多,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世界人口分布图可知,世界上多数大洲或国家、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临海地区,具有近海分布的特点,B正确。从图中不能确定人口集中沿江河分布的特征,A错误。图中北欧、北美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中纬度地区,C错误。图中人口分布并不根据赤道对称,北半球多,南半球少,D错误。故选B。第2题,图中甲区域人口稀少,主要是由于该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C正确。亚马孙平原,海拔较低,A错误。距离海洋近,B错误。该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多,所以水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C。
3~4.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随着高程和距河流距离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3 550~3 650 m的曲线斜率最大,即该百米高程的人口最为密集,B项正确;从“不同距河流距离的人口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距河1~2 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而距河8~10 km处人口密度较小,C项错误;从“不同高程的人口总数累计频率”曲线可以看出,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故选B。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3 500~4 000 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较多;4 000 m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 700 m左右,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4 000 m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因此,藏南谷地符合图示特点,C项正确;从高程数据看黄土高原海拔800~1 200 m、东南丘陵海拔200~500 m之间、内蒙古高原海拔1 000~1 200 m,均不符合图示高程,A、B、D错误。故选C。
5~7.答案:5.A 6.C 7.A
解析:第5题,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亚洲人口密度在0~1 km约52人/km2,1~2 km约20人/km2,2~3 km约5人/km2,3~4 km约5人/km2,4~5 km约1人/km2;欧洲人口密度在0~1 km约65人/km2,1~2 km约15人/km2,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都是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说明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A正确;高原地区海拔较高,B错误;从图中不能读出人口分布与沿河流和内陆地区的关系,C、D错误。故选A。第6题,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非洲人口密度在0~1 km约8人/km2,1~2 km约10人/km2,2~3 km约18人/km2,3~4 km约10人/km2;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2~3 km,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7题,欧洲人口分布都是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高的地区更冷,不适宜人类居住。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高海拔地区,非洲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高的地区更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海陆、矿产、交通也能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8~9.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据图可以看出,江苏省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A错误;中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C错误;南部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北部沿海人口密度小于内陆,D错误;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东南部位于长三角地区,B正确。故选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为江苏省的盐城地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A错误;M地位于沿海地区,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居住条件相对较好,B错误;江淮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为江苏省的盐城地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滩涂面积广阔,历史上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导致人口密度相对较低,D正确。故选D。
10~11.答案:10.D 11.A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祁吉线东南侧城市多,交通便利,利于人口聚集,A正确。祁吉线东南侧降水量基本都在400 mm以上,且河流多,水源充足,适合人口聚集,B、C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强,区域差异小,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祁吉线两侧距海远近、地势高度都不同,导致气候、河流、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大,东南侧更适合人类居住,自然因素长期稳定,造成祁吉线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A正确。经济发展水平、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历史条件会随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变化,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
12.答案:(1)水源 地形 气候
(2)温带和亚热带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4)增长 城市
解析:(1)读图1、图2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地势平坦以及气温适宜的地区,因此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2)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因此世界人口最集中分布的温度带是温带和亚热带。(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0~200米的范围内属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和生活的开展。(4)上述自然因素主要为地形、水源、气候等,主要通过对人口增长来影响人口数量,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密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104 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 500
14 000
236
1 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
>29 ℃
>24 ℃
(21±3)℃
<18 ℃
<10 ℃
<-20 ℃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山地可能是,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澳大利亚的居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当堂检测题,共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