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展开专题10 诗词鉴赏
(一)(2022春·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古诗鉴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文。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有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君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并非“窈窕淑女”;故选D。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进行赏析,并体会古诗抒发的感情。诗歌大意: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二)(2022春·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演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出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导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4.这首诗运用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3.D 4.这首诗通过描写河畔茂盛的芦苇、秋天的露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诗中通过写主人公对理想中的“伊人”的苦苦求索、执着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前半句“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正确,但诗歌并没有体现出“绝望”的情绪;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诗歌抒发感情的理解。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诗歌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主人公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三)(2022春·福建宁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以时间为序,脉络清晰,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B.“三男邺城戍”可见朝廷征兵无度,“出入无完裙”写出百姓生活贫困潦倒。
C.“前致词”的内容可分为三层,一层一韵,暗示县吏对老妇人的多次“怒呼”。
D.“独与老翁别”的“独”暗示老妇人被官吏抓走,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5.A 6.表达了诗人对石壕吏野蛮行为的不满,对老妇人深受苦难的同情。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
A.“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这首叙事诗,用对话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故选A。
6.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这两句从写实的角度,生动的再现了事情发生的场景,侧面反映了官吏的蛮横,以及老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石壕吏野蛮行为的不满,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的同情。
(四)(2022春·广西百色·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8.从运用动词和表达情感角度对这首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答案】7.C 8.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错误。“娇儿恶卧踏里裂”是说因为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写出布被又旧又破,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而不是“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故选C。
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大意是: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也表现出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的场景。这句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境况的困难以及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五)(2022春·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下列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注释“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0.卖炭翁不愿意将炭卖给宫使,“惜不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9.D 10.反映了老百姓承受统治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D.“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有误,此句通过写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艰难过程。体现路远的是“晓驾”和“日已高”,体现车重的是“冰辙”,体现雪厚的是“一尺雪”,体现“人苦”的是“晓驾”;
故选D。
1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意思是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惜不得”是舍不得的意思,表现了卖炭翁虽万般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结合“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分析: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反映了老百姓承受统治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六)(2022春·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动态,动静结合,写景颇为精妙。
B.【乙】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C.古诗常以“蓬”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甲】诗将孤身远行的自己比作“孤蓬”。
D.【甲】诗中的“故人”和【乙】诗中的“知己”都是指朋友。
12.【甲】【乙】两文都是写送别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11.C 12.示例一:【甲】诗中“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示例二:【甲】诗首联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示例三:【乙】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别的愁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解析】1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将孤身远行的自己比作‘孤蓬’”表述有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作者是把将孤身远行的朋友比作“孤蓬”;
故选C。
1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的含义,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诗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别具匠心;
乙诗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这是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七)(2022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八月时节,眺望洞庭湖水,水岸齐平,水天含混,景象宏伟阔大。
B.颔联中“气蒸”二字写出湖水的丰厚蓄积,“波撼”二字展现了湖面的澎湃激荡。
C.颈联“无舟楫”暗指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识,“耻”则指为谋求功名者感到可耻。
D.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前两联写景豪壮,后两联抒情真切。
14.尾联化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3.C 14.诗人巧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借以表现对丞相张九龄出来主持国政的羡慕,表达能追随左右、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政治渴望。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C.有误,“耻”指作者因为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而感到羞愧;
故选C。
14.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能力。“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八)(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初到黄州时所作。
B.开头两句景物描写通过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
C.“惊”“恨”二字直接抒写词人离开故乡时的惊恐愤恨和依依不舍之情。
D.本词写景和叙事均简约凝练,语言显得空灵飞动、含蓄深远、生动传神。
16.这首词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词人托何物抒写了怎样的心境。
【答案】15.C 16.词人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或: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意对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有误。“依依不舍之情”表述有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意思是: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这是直写自己孤寂心境,没有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这首词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对残月、疏桐、人声、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九)(2022春·海南海口·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7.这首山水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个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17.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18.“曲径通幽”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一问。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意思是: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颔联、颈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幽”“深”两字可以体会出环境是清幽、宁静的。“竹径”“花木”“山光”“鸟”“潭”这些景物又是美好的。所以本诗描绘出古寺宁静、幽美、超脱尘世的景象。
第二问。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潭影空人心”,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诗的“空人心”中的“空”意思是“使……空”,这里是使人内心空明,即俗念全消,心境纯净。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18.本题考查成语及哲理分析。
诗的颔联是千古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后禅院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在深远之处,有弯曲的小路,能通往到幽深僻静的地方。蕴含的哲理为:想取得某种过于常人的境界或者成就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必须经过曲折和坎坷才能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太易获得的事物都是比较平凡的,人们往往不会太珍惜。
(十)(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①山下荒。
六月禾②未秀③,官家已修仓。
[注释]①劚(zhú):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掘、挖的意思。②禾:禾苗,特指稻苗。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19.下列对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农家父子的辛苦,父亲在高原上耕田,儿子在山脚下开荒。
B.后两句暗写六月庄稼未成熟时,官家已把收租过来的粮食堆满了仓。
C.“官家已修仓”一句暗示统治者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
D.此诗短小精悍,抛开正面描写,取收租之景来揭露黑暗现实。
20.这首诗的主旨与白易居的《卖炭翁》有何异同?
【答案】19.B 20.相同:都描写(勾勒)劳动年者辛勤劳作,官家或筑仓虎视以待,或巧取豪夺,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残酷剥削的无情嘴脸和诗人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不同:①《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②此诗通过“地租”揭示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底层农民的黑暗现实。
【解析】19.B.“官家已把收租过来的粮食堆满了仓”错误。后两句意思是都六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故选B。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相同:《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心忧炭贱愿天寒”和《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等语句,都描写(勾勒)劳动者的辛酸劳作。而《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和《田家》中“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都表现了官家或筑仓虎视以待,或巧取豪夺,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批判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不同:《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侧重揭露“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田家》是唐代诗人聂夷中所作的一首讽喻诗。“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侧重通过“地租”,描写了农家希望丰收的焦灼如焚,但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的种种事实。据此回答即可。
(十一)(2022·江西上饶·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游南亭
[唐]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①宠。
[注释]①专城:诗人时任专城刺史。
2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从细枝末节处着笔,完全通过想象写春游之地的大季候。
B.“草心绿”“泉脉动”这两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特有征候。
C.“看柳重”三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杨柳的独有风姿。
D.最后两句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既愉快又惭愧的心情。
22.请简要赏析“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两句诗。
【答案】21.A 22.“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句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刚刚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解析】2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有误,“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的意思是“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这两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并不是通过想象写春游之地的大季候;故选A。
22.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的意思是“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这两句诗抓住了初春景物的特点,“草心绿”“泉脉动”着笔细腻,写出了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的情态,意象鲜明,用词精当,画面感极强,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写春草碧绿,春泉欢快地流动,表现了初春时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
(十二)(2022·江西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拟岘台①
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②,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③。
萦回水抱中和气④,平远山如蕴藉人⑤。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①拟岘(xiàn)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城东抚河边。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②城堙(yǐn):亦作“城闉”,指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③十年尘:十年间宦游四方所沾的尘土。尘,暗喻世俗官场的污浊。④中和气:指河流水势平缓,含蕴着雍容和平之气。⑤蕴藉(jiè)人:含蓄有修养的人。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点出拟岘台的地形,也点明了登临的时间、目的。
B.“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虑一空,心灵进入了澄明之境。
C.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以工整的对仗句写诗人登台远眺所见浩荡春景。
D.本诗与《黄鹤楼》同为登高览景抒怀之作,但一“忧”一“喜”,感情截然不同。
2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3.C 24.表达了诗人登览拟岘台的喜悦,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喜爱。
【解析】23.C.颔联“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意思是: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衣上凡尘洗涤一空。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并非写所见之景,写景的句子是颈联;
故选C。
24.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诗首联突出了台之高峻及视野的宽广、心胸的开阔;颔联联写登高远眺,极目千里,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表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喜悦;颈联写景,无边无际的春色,使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通过描写山水的情势营造了一种雍容和平、含蓄脱俗的高尚意境,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尾联再次写景抒情,复言自己有情而无巧诈阴谋之心,沙边的鸥鹭可与相亲,表达了作者抛却世俗名利后的旷达兴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喜爱。
(十三)(2022春·湖北咸宁·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卜算子·咏梅
陆游①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②,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③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①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②坼(chè):开放。坼晓风,即在东风中开放。③何方:有什么办法。
25.对这两首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算子·咏梅》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B.《梅花绝句》第二句中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
C.甲词渲染了梅花孤独凄苦的生存环境,从而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整个词的格调是沉郁、苦闷的;乙诗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诗歌的格调积极而明朗。
D.乙诗中,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
26.甲词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27.陆游在这二首诗词中分别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5.C 26.碾,意为压碎、压平。“碾”字表现了梅花处于恶劣的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以此衬托梅花仍不改其香的坚贞与高洁,从而突出了梅花不屈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 27.在《卜算子 • 咏梅》中,词人托物言志,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却坚守高洁志行和不媚俗,不屈服,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在《梅花绝句》中,诗人巧用夸张(托物言志、想象、虚实相生、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痴迷,希望自己有梅花一般高洁、坚韧的品质。
【解析】25.C.本项对甲词的赏析有误。在《卜算子 • 咏梅》中,词人托物言志,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却坚守高洁志行和不媚俗,不屈服,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渲染梅花孤独凄苦的生存环境,是为了衬托梅花的坚贞高洁。整个词的格调是积极、乐观的。故选C。
26.考查词句赏析。“碾”本义为碾碎、压平。这里被“碾作尘”的对象是“梅花”,由此可见梅花所处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它每时每刻都在遭受来自狂风暴雪的巨大打击,但它仍旧傲寒挺立,香气散发如故。从这一幕中我们可感受到梅花傲寒不屈和高洁独立的特征。作者运用衬托手法,表达了对梅花品格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27.考查比较阅读。甲词:此词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乙诗: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是实写。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是虚写,既是想象,也是夸张,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一样有高洁、坚韧的品质。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0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0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0诗词鉴赏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0: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共9页。
专题09: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9: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