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
展开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膀胱内的尿液 B.神经细胞间的液体
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2.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仅有淋巴液
B.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和组织液
D.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3.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液和血浆 ④淋巴液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如图是人体肝脏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结构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液
B.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增多
C.甲液成分与乙液、丙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
D.甲液中的O2浓度比丙液中高
5.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
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D.若婴儿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
6. 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阿根廷夺冠,在球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胃蛋白酶
7.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
A.氨基酸、甲状腺激素 B.O2、尿素
C.纤维蛋白原、抗体 D.呼吸酶、血红蛋白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溶质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C.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与HCO eq \\al(\s\up1(-),\s\d1(3)) 、HPO eq \\al(\s\up1(2-),\s\d1(4)) 等离子有关
D.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9.[2023·福建三明高二开学考试]血浆渗透压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长期缺乏营养会使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降低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C.给机体注射生理盐水会使血浆的晶体渗透压降低
D.机体适量饮用清水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变化不大
10.剧烈运动后,人的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 )
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血浆中的乳酸增加了
C.血浆中的酒精增加了
D.血浆中的K+增加了
11. 2022年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清远市举行。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等酸性物质,但运动员血浆的pH却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 )
A.Cl-B.H2PO eq \\al(\s\up1(-),\s\d1(4))
C.CO eq \\al(\s\up1(2-),\s\d1(3)) D.HCO eq \\al(\s\up1(-),\s\d1(3))
12.[2023·全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述了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下列对该诗句描写的情景下,农民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农民体内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仍能保持动态平衡
B.随着农民排汗量的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持续升高
C.农民体内产热量增加,但其体温仍维持在37 ℃左右
D.“锄禾”使农民肌肉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1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
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
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
1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分别为( )
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D.血浆、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15.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
B.肝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H2O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内环境
C.血液流经肝组织后,血浆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均会发生变化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的参与
1.[2023·重庆巴蜀中学校考模拟]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的液体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血液会经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因此血浆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导致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于无机盐,所以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
2.[2023·陕西咸阳校考模拟预测]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
C.若人体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3.[2023·河北邢台二中校考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内液
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脊髓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
4.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坚持素食 ③小蛔虫进入淋巴管 ④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浆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睾酮、麦芽糖、抗体等
B.正常人误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多
C.体力劳动后手掌上磨出的水疱,主要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
D.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组成成分,与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的组成成分相同
6.[2023·山东聊城高二校考模拟]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的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中化学物质种类与血浆相似
B.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淋巴管的管壁通透性变大便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7.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胃液和唾液不属于体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8.[2023·山东威海文登第一中学校考模拟]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9.(不定项)小李同学在用镰刀收割小麦时出现如下现象:身体肌肉酸痛,手上出现水疱,同时伴有口渴、胸闷、头晕等症状,经稍微休息后好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疱内的液体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
B.小李收割小麦过程中,内环境的稳态在不断变化
C.身体肌肉酸痛与机体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有关
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0.(不定项)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胰蛋白酶、激素、尿素、CO2等
B.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一般是不相同的
C.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主要途径是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量是不相等的
11.如图表示小肠绒毛的结构,甲、乙、丙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丙以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丙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丙中渗透压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液体增多。
(3)用图示表示甲、乙、丙三者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
(4)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所示的几处细胞中,内环境有两种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①②③④属于人体体液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治疗方法。静脉注射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2)某人体内遭受病原体入侵后仍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为________(填序号)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
(3)若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示意图,人体在空腹时A、B端葡萄糖的浓度为A________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①③④中CO2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B
解析:膀胱内的尿液,属于与外界相通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神经细胞间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肺泡腔内的气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也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答案:B
解析: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淋巴细胞也可随之进入血浆,故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A错误;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B正确;唾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口腔上皮细胞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均是组织液,C、D错误。
3.答案:C
解析: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②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④淋巴液和组织液,C正确。
4.答案:A
解析:图中2结构末端封闭,是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液和组织液,A错误;甲液为血浆,乙液为淋巴液,丙液为组织液,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此时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流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B正确;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不同,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正确;氧气由血浆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又因为氧气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血浆中的O2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D正确。
5.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A正确;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错误;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②组织液会增加,出现组织水肿现象,D错误。
6.答案:D
解析:血浆蛋白属于血浆的成分,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符合题意,A错误;血糖属于营养物质,需要随着体液传送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符合题意,B错误;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需要随着体液传送,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符合题意,C错误;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符合题意,D正确。
7.答案:D
解析:氨基酸可经消化道吸收进入内环境,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二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O2由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被排出均需要经过内环境,二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纤维蛋白原存在于血浆中,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后进入组织液,二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呼吸酶是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A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B错误;正常人的内环境接近中性,pH为7.35~7.45,内环境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O eq \\al(\s\up1(-),\s\d1(3)) 、HPO eq \\al(\s\up1(2-),\s\d1(4)) 等有关,C正确;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环,组织液积累,引起下肢水肿,D正确。
9.答案:C
解析: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机体长期缺乏营养会使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进而导致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降低,A正确;血浆中比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内容,故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B正确;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0.9%的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因此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不会降低,C错误;胶体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有关,机体适量饮用清水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变化不大,D正确。
10.答案:B
解析:人在剧烈运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也会进行无氧呼吸,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乳酸渗透进入血浆,能引起血浆的 pH 略有下降,但因为血浆中含有大量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因此 pH 下降不是很明显。B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运动员的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HCO eq \\al(\s\up1(-),\s\d1(3)) 。
12.答案:B
解析:在劳作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包括组织液通过生成与回流的动态平衡维持组织液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农民劳作过程中,机体排汗量增加,但细胞外液渗透压通过机体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该情景下,农民体内产热量增加,同时散热量也增加,农民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农民血浆pH也能通过机体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13.答案:C
解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也可通过皮肤和呼吸系统,B错误;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C正确;营养物质是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的,D错误。
14.答案:B
解析:肌肉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中,a为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进入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所以b、c为血浆和淋巴液,静脉点滴药物首先进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的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发挥作用,d为组织液,B正确。
15.答案:D
解析: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中的,A错误;CO2由肝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B错误;血液流经肝组织后,对于肝细胞吸收的物质和肝细胞代谢排出的物质,血浆中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但肝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和不是肝细胞排出的物质,血浆中的含量可能不变,C错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和器官的参与,D正确。
能力素养综合练
1.答案:C
解析: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人体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环境是细胞内液,A错误;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错误;组织液有一部分会流到淋巴管中,若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会增加,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所以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无机盐,D错误。
2.答案:D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液)组成的,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体液①血浆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两层膜,共5层膜,B错误;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②处组织液会增加,C错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中和作用,使pH基本稳定,D正确。
3.答案:B
解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错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正确;脊髓细胞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是内环境成分,膀胱内的尿液和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D错误。
4.答案:D
解析:①毛细血管壁破损导致血浆中物质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②长期坚持素食,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少,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③小蛔虫进入淋巴管,导致淋巴管堵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受阻,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④正确;⑤ 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
5.答案:C
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麦芽糖是二糖,不属于血浆的组成成分,A错误;正常人饮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体力劳动后手掌上磨出的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C正确;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组成成分包括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的组成成分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等,D错误。
6.答案:C
解析:淋巴液中物质种类与血浆相似,A正确;血浆和淋巴液中存在淋巴细胞,故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B正确;淋巴液是组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因此,淋巴管管壁通透性变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C错误;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使淋巴液只在淋巴管中流动,最后进入血液循环,D正确。
7.答案:D
解析:长时间行走,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A正确;汗液、泪液、唾液、胃液等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所以不属于体液,B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C正确;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8.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为内环境的组成,根据箭头的指向,甲是淋巴液,乙是血浆,丙是组织液,A正确;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说明可表示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B正确;长期营养不足,蛋白质合成减少,会导致乙血浆渗透压降低,C正确;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但并非所有细胞都需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中获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D错误。
9.答案:BCD
解析: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由组织液形成的,水疱液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低,A错误;收割小麦过程中,人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B正确;肌肉酸痛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积累造成的,C正确;内环境中,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内,所以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正确。
10.答案:ABC
解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CO2)等物质,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人体内酶的活性一般是相同的,B错误;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错误;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量是不相等的,例如组织液大部分可以回流进入血浆,只有少部分进入淋巴管,D正确。
11.答案:(1)细胞内液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蛋白质和无机盐
(2)甲
(3)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淋巴液,丙是血浆,三者构成人体的内环境,比较甲组织液、乙淋巴液、丙血浆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丙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丙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其渗透压降低,会引起图中甲组织液的液体增多。(3)甲组织液与丙血浆能够进行物质交换,乙是淋巴液,具有收集组织液的作用,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因此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4)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此这两种细胞的内环境有两种。
12.答案:(1)④ (2)② (3)小于 ①
(4)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其相对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故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数目远多于蛋白质
解析:(1)人体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③组织液、④血浆。(2)②所在的管有一端是盲端,为淋巴管,淋巴管内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④所在的管两端开口,为血管。(3)若该图为肝脏组织,空腹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所以血管上游A端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端。CO2是组织细胞呼吸产生的,往外排出的途径是①→③→④→呼吸系统→体外,越往外CO2浓度越低,所以浓度最大的是①。(4)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这是因为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其相对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故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数目远多于蛋白质。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知识点2
细胞外液的成分
知识点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知识点4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能力素养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