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 平均数的意义教案
展开20.1 平均数
1. 平均数的意义
2.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重点)
2.会用平均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会用平均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某校有24人参加“希望杯”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分成三组进行竞争,在一次“希望杯”比赛前进行了摸底考试,成绩如下:
甲:80、79、81、82、90、85、94、98;
乙:90、83、78、84、82、96、97、80;
丙:93、82、97、80、88、83、85、83.
怎样比较这次考试三个小组的数学成绩呢?你有金点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均数
【类型一】 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10,12,13,21,40,16,17,18,19,20.那么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
解析:利用平均数公式x=(x1+x2+…+xn)计算即可.
解:x=×(10+12+13+21+40+16+17+18+19+20)=18.6(元).
答: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18.6元.
方法总结:利用公式求平均数时,要数清数据的个数,求数据总和时不要漏加数据.
【类型二】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据
如果一组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则a的值是( )
A.8 B.5 C.4 D.3
解析:∵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3+7+2+a+4+6)÷6=5,解得a=8.故选A.
方法总结:关键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
【类型三】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新数据的平均数
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另一组新数据x1+1、x2+2、x3+3、x4+4、x5+5的平均数是( )
A.6 B.8
C.10 D.无法计算
解析:∵数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5,∴数x1+x2+x3+x4+x5=5×5,∴x1+1、x2+2、x3+3、x4+4、x5+5的平均数为(x1+1+x2+2+x3+3+x4+4+x5+5)÷5=(5×5+15)÷5=8.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类型四】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例4:已知数据9.9,10.3,9.8,10.1,10.4,10,9.8,9.7,利用计算器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为简单题.
解:利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9.9+10.3+9.8+10.1+10.4+10+9.8+9.7)=10.故填1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平均数的求法及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能力.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各种型号的计算器统计功能按键不一样.
三、板书设计
1.平均数的意义;
2.平均数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并且会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还能把不同意见发表出来,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这种前提下,简便算法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教学设计也努力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如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课内外结合等等.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平均数的意义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平均数的意义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平均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平均数的意义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突破,前期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