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5,Ba,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无为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
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Na:23,S:32,Cl:35.5,Ba:137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化学与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医院中的“血液透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 “铁质菜刀生锈”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C. 目前“加碘食用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
D. 维生素C可将Fe3+转变为Fe2+,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其过程与胶体胶粒带电性质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铁质菜刀生锈”过程是铁单质与空气中氧气、水等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其过程中铁单质被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碘食盐添加的碘物质为KIO3,故C符合题意;
D、维生素C能够与Fe3+反应,Fe3+被还原为Fe2+,维生素C被氧化,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O2的电子式:O=C=O B.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元素Og在周期表第七周期0族 D. O2和O3互称同位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的电子式为,O=C=O为CO2的结构式或结构简式,故A错误;
B、、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其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Og为118号元素,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其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0族,故C正确;
D、O2和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Fe2+ 、Cl- 、 B. H+、K+ 、、Na+
C. Ba2+、K+ 、OH- 、 D. Na+、Fe3+、I-、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Ba2+、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而不能大量共存,Fe3+、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强弱:HClO4<HBrO4<HIO4 B. 碱性强弱:Mg(OH)2<NaOH<KOH
C. 还原性:Al<Mg<Na D. 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Cl2、S、P、Si
【答案】A
【解析】
【详解】A、HClO4、HBrO4、HIO4均为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因非金属性Cl>Br>I,故酸性HClO4>HBrO4>HIO4,故A符合题意;
B、因金属性K>Na>Mg,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g(OH)2<NaOH<KOH,故B不符合题意;
C、Al、Mg、Na为同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还原性:Al<Mg<Na,故C不符合题意;
D、Cl、S、P、Si为同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Cl>S>P>Si,故其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Cl2、S、P、Si,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加入粉,过滤
B. ,通入饱和溶液中
C. 溶液(),加入适量的溶液
D. 溶液(),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粉与氯化铁、氯化铜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错误;
B.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会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错误;
C.适量的会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能达到除杂的目的,C正确;
D.过量溶液均会与硫酸钠、碳酸钠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D错误;
故选C。
6. 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氯气与冷的石灰乳:Cl2+Ca(OH)2 = Ca2+ + H2O+ Cl-+ ClO-
B. FeCl3溶液中加入Cu片:2Fe3++Cu=2Fe2++Cu2+
C. 氯气溶于水:Cl2+H2O=H++HClO+Cl-
D. 过氧化钠投入水中:2Na2O2+2H2O=O2↑+2Na++2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与冷的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水,其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 = Ca2++H2O+Cl-+ClO-,故A不符合题意;
B、FeCl3与Cu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铜,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次氯酸,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HClO+Cl-,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氧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O2↑+4Na++2OH-,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从反应原理进行判断,如反应是否能发生、反应是否生成所给产物等;②从物质存在形态进行判断,如拆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表示了难溶物和气体等;③从守恒角度进行判断,如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守恒等(如本题中D项);④从反应的条件进行判断;⑤从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物之间的配比进行判断。
7. 用NA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O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23 g钠与O2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2NA
C. 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O2含NA个CO2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所含原子数为2NA,故A错误;
B、23 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在与O2反应的过程中,只有Na化合价升高,其化合价从0价升高至+1价,故转移电子数为NA,故B错误;
C、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分子数为NA,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含分子数为0.5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 类推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如、都是酸性氧化物,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故也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B.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能使溴水褪色,故也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A错误;
B.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二氧化碳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使其褪色,但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有溴水发生反应,也不能使其褪色,D错误;
故选B。
9. 已知:稀能与或亚硫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量盐酸环境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亚铁离子、二氧化硫均能被氧化,二氧化硫转变成硫酸根,因此出现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A不符合;
B.过量盐酸环境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转变成硫酸根,因此出现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B不符合;
C.硝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C符合;
D.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得到的仍然是无色溶液,说明原溶液中没有银离子存在,则后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D不符合;
答案选C。
10.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 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C. 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 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而题目中的装置制取气体无需加热,所以无法制取氯气,故A项错误;
B.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醋酸和碳酸钙反应: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该反应无需加热就可以发生,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有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生成,所以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故B项正确;
C.实验室制备NH3,可用浓氨水和CaO固体反应,化学方程为:NH3∙H2O+CaO=Ca(OH)2+NH3↑,浓氨水易挥发,CaO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减少,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制得氨气,可选择图中的制取装置,C中盛AlCl3溶液,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和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C中不可能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故C项错误;
D.亚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Na2SO3+H2SO4=Na2SO4+SO2↑+H2O,所以能用图中的制取装置制备SO2,二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C中盛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故D项错误;
正确选项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或2个正确选项)
1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 B. 溶液 C. 液态 D. 熔融的
【答案】AB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物质若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则会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电解质为化合物,Fe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但自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导电,A符合题意;
B.电解质为化合物,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但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符合题意;
C.液态溶于水会电离成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电解质,但本身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和电子,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熔融的本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也符合电解质的定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2. 为了防止枪支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枪支的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保护层— “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反应为3Fe + NaNO2+5NaOH =3Na2FeO2+H2O+NH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处理过程不会产生污染 B. 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
C. NO2-的氧化性大于FeO22- D. 反应中转移2mole-,生成还原产物
【答案】AD
【解析】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零变成正二价,化合价升高了2价,铁为还原剂;氮元素的化合价从正三价变成负三价,化合价降低了6价,NaNO2做氧化剂,反应中生成1mol氨气转移6mol电子。
【详解】A.该反应产物中有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A错误;
B.铁的化合价由零价变成正二价,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符合题意,B正确;
C.NO2-做氧化剂,FeO22-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故C正确;
D.氨气为还原产物,氮元素从正三价变成负三价,化合价降低了6价,生成1mol氨气转移6mol电子,则转移2mol电子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生成氨气的质量为 ,故D错误;
答案选AD。
【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氧化还原剂;比较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13. 能证明只含Fe2+而不含Fe3+的实验及现象是
A. 只需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B.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C. 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足量铁粉红色消失
D. 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只能说明溶液中不含有Fe3+,无法证明其中含有Fe2+,故A不符合题意;
B、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只能证明加入氯水后,溶液中含有Fe3+,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或Fe3+,故B不符合题意;
C、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再加足量铁粉红色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与题意要求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与题意要求相符,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需注意排除Fe3+干扰,且试剂加入顺序不能颠倒;若需要检验含Fe3+溶液中的Fe2+,则用氯水和KSCN溶液无法校验,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不过需要注意排除Cl-等还原性微粒的干扰。
14. 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的元素不可能为
A. 第ⅢA族 B. 第ⅠA族 C. 镧系元素 D. 第ⅢB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是短周期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的族序数位于第ⅢA族,A不符合题意;
B.第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加1后的元素不可能位于IA族,B符合题意;
C.若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是第六周期II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的族序数位于镧系元素,若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是第七周期II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的族序数位于锕系元素,C不符合题意;
D.若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是第四、五周期II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的族序数位于ⅢB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加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氧化为
B
箔插入浓硫酸中
无现象
箔表面被浓硫酸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
C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D
向盛有紫色石蕊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
溶液变红但不褪色
二氧化硫没有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量的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是硝酸亚铁,如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现象和结论错误,A错误;
B.铝箔表面本来就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看似无明显现象,结论不准确,B错误;
C.浓氨水显碱性,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C正确;
D.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浆、毛和丝等,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
16. A、B、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A是一种黄色固体单质,则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其中B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B的_______性。
(2)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固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①②③三步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②. ③. 还原
(2)
(3)①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A是一种黄色固体单质,则A为单质硫,B为二氧化硫,C为三氧化硫,D为硫酸,对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两者可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还原性。
【小问2详解】
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固体,则推知C为过氧化钠,A为Na,则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应流程可知,结合第(1)(2)问得出,有氧气参加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①②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③步反应中,可能是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
17. 下表列出了9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示意。
周期
ⅠA
1
0
18
1
ⅡA
2
ⅢA
13
ⅣA
14
ⅤA
15
ⅥA
16
ⅦA
17
2
①
②
③
④
⑤
3
⑥
⑦
⑧
4
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考古工作者利用元素②的一种核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_______。
(2)画出元素⑧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写出元素④和⑥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4)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
(5)⑤⑧⑨三种元素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弱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6)②、③、④、⑤四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元素⑥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写出一个能证明元素⑧比元素⑨非金属性强的反应事实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2) (3) (4)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5)HBrO4 (6) ①. HF ②. 2Na+2H2O=2Na++2OH-+H2↑ ③. Cl2+2Br-=Br2+2Cl-
【解析】
【分析】根据题表中信息可知:①为Li,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Al,⑧为Cl,⑨为Br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可用于文物断代的是C元素的一种核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8,则其质量数为14,写表示为;
【小问2详解】
⑧为Cl,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Cl原子获得1个电子形成Cl-,则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小问3详解】
元素④和⑥分别为氧和钠,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所得产物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小问4详解】
⑥为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NaOH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相结合,氢氧根内部氢、氧原子之间为(极性)共价键,则化学键是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小问5详解】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其最高价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弱的是HBrO4;
【小问6详解】
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所以最稳定的是HF;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所以利用Cl2+2Br-=Br2+2Cl-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
18 某“84”消毒液部分标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净含量:500
密度:1.19
主要成份:25%(的摩尔质量74.5)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变质
(1)写出变质失效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2)计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下同)。
(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配制10000.50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
(4)某实验用4802.0的消毒液,现用固体配制。
a.要用托盘天平称量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g。
b.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移液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在配制过程中,除需要烧杯、托盘天平外还必需的仪器有_______(写两种)。
(5)下列操作可能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
A.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B.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C.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直接使用
【答案】(1)
(2)4.0 (3)27.2
(4) ①. 74.5 ②.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③.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5)AC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质失效的原理为:,生成的次氯酸受热易分解,涉及的方程式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由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上述两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小问2详解】
根据公式:带入数据可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所以答案为4.0;
【小问3详解】
根据可知,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再根据稀释定律可知,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解得;
【小问4详解】
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配制480mL2.0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时,应选用500mL容量瓶,则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次氯酸钠固体的质量为2.0mol/L×0.5L×74.5mol/L=74.5g;
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配制480mL2.0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时,应选用500mL容量瓶,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故选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配制500mL2.0mol/L次氯酸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为烧杯、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5详解】
A.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A符合题意;
B.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B不符合题意;
C.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C符合题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D不符合题意;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直接使用不会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E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9. 长期存放亚硫酸钠可能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将虚线框内的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则应该怎样检查虚线框内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
(2)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称量a g Na2SO3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向B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b g,原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C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a,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过一段时间观察液面是否变化,若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②.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③. Cl2+SO2+2H2O=4H++2Cl-+ ④. ×100% ⑤.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在A装置中,硫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H2O+SO2↑;生成的SO2通入B装置中;D装置中,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生成的Cl2通入B装置中,与SO2在水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为确保SO2全部转化为H2SO4,通入的Cl2应过量,过量的Cl2在C装置内被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详解】(1)若将虚线框内的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则应该从长颈漏斗往锥形瓶内添加水,通过形成液面差,确定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为: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a,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过一段时间观察液面是否变化,若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答案为: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a,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过一段时间观察液面是否变化,若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2)D装置中,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成MnCl2、Cl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B装置中,SO2、Cl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SO2+2H2O=4H++2Cl-+;
(3)反应生成的bg白色沉淀为BaSO4,则由反应可建立下列关系式:Na2SO3——BaSO4,则原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100%。答案为:×100%;
(4)C装置中,Cl2被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答案为:Cl2+2OH-=Cl-+ClO-+H2O。
【点睛】浓硫酸与水按体积比为1:1混合所得的硫酸,与Na2SO3发生反应,生成SO2的效果最佳。若选用98%的硫酸,则因硫酸浓度过大,粘稠度过大,生成的SO2不易逸出;若选用稀硫酸,则因SO2的溶解度大而不易逸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无为一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拓展训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