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满分为120分,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阿荣旗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模拟二语 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3.请将姓名与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6分)朝阳中学九年级(2)班举行“我们的初中生活”纪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部分活动,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6分)过往的分分秒秒都是人生的音符,蓦(①mù/mò)然回首,终成乐章。回望初中生活,我们曾吹响令人心潮(②péng pài)的胜利号角,也曾将(③chàng wǎng)寥落的内心低吟浅唱。但不论旋律高低起伏,贯穿其中的仍是对理想的追逐。乐章尾声,是来自诗人流沙河的(④zhēn yán):“英雄失去理想,蜕(⑤tuì/duì)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⑥gōng xūn);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⑦zǔ zhòu)着眼前的环境。”若岁月如歌,则理想如火,照亮生活,印刻下隽(⑧juàn/jùn)永篇章。 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同学们写在纪念册中的感言,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做一个坚定的追梦者,面对质疑,无动于衷;面对挫折,无畏前行。B. 更广的天地总有更多的可能,我们应好高骛远,乘风破浪,勇闯未来。C. 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说辞,把责任都推卸给环境。D. 时光匆匆,曾经的迷茫与怀疑都已戛然而止,只留下真挚的友情。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B.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C. 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违规和失误。D. 他大学毕业,就回乡建设新农村,不仅很能干,也很能吃苦。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红活圆实的手,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一句的主干是“魅力源于高超技巧”。C.“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中“沉甸甸”是形容词。D.短语“沉着冷静”“学生读书”“考得理想”“更加美好”的结构都相同。5.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也因此美丽。①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A. ③①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6.古诗文默写(9分)“爱国”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精忠报国的忠义之士,他们以诗文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韩愈尽管招来一场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欲为圣明除弊事,(1)____________” 这是他刚正不阿的气概;辛弃疾引用典故,描绘策马扬鞭上战场的画面,“(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这是他御敌报国的理想;诸葛亮深感刘备三顾茅庐之恩,“(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这是臣子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龚自珍以落花自比,“(6)___________,(7)____________”这是他不忘报国之志。 “家”寄托了人们多少情怀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8)____________”流露出了词人的思乡情愁;杜甫的《春望》中的“(9)_________”道出了诗人思亲情切。综合性学习(5分)学校准备开展“读名著,谈感悟”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100左右。(3分)【专题探究】专题一:《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童年专题二:《海底两万里》介绍尼摩船长专题三:《昆虫记》中跟着法布尔学写作专题四:《傅雷家书》中的父子情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2分)A.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诗人”法布尔的优秀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二、古诗文阅读(21分)(一)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8~9题。(5分) 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3分)9.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5题。(16分)【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 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C. 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 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2.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2分)A.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D. 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2分)15.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6分)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楣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6.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8分) 饺子①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常见的食俗丰富多彩 ,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前的饺子,出土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和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作“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统称为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⑥民间有“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语。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两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蕴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20.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很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 、 、 。(2分)21.第③段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22.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们主要是为了说明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9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的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3分) 25.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26.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四、作文(50分) 几年的语文学习之旅,你一定有所收获,也有所感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篇篇耐人寻味的课文、一次次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一次次别开生面的名著分享活动、一节节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带你走进了广阔无垠的语文世界,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的喜怒哀乐,人性的真善美;语文学习有收获,有挫折,有喜悦,有忧伤┅┅请以“语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② 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 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600,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 (4分) ①mò ②澎湃 ③怅惘 ④箴言 ⑤tuì ⑥功勋 ⑦诅咒 ⑧juàn (每空0.5分)2. (2分) C 3. (2分) B 4.C(2分) 5.D(2分)6.(9分) (1)肯将衰朽惜残年 (2)马作的卢飞快 (3)弓如霹雳弦惊 (4)受任于败军之际(5)奉命于危难之间(6)落红不是无情物 (7)化作春泥更护花(8)浊酒一杯家万里(9)家书抵万金(每空1分,错一字不得分)7.综合性学习(5分) (1)(3分) 能结合作品,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符合题意,言之有据即可。(2)(2分)D、E (只选对一个不得分)二、古诗文阅读(21分)(一)(5分) 8.(3分)京城破败荒凉 战乱频繁、山河破碎、百姓流离 感时忧国思家悲己(或忧国思家) 9.(2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二)(16分) 10.(4分)(1)回声 (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像北斗星 (4)可以11.(2分)C 12.(2分)D 解狐 13.(4分)(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14.(2分)记叙、描写15.(2分)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意思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6分) 16.(2分)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 (每点0. 5分,答对四点得满分)17.(2分) 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1分)18.(2分)①对故乡的眷恋;②对浓浓母爱的赞美;③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④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每点0. 5分)(二)(8分) 19.(2分)饺子 时间顺序20.(2分)馄饨、粉角、扁食、煮饽饽、饵饼、角子(写出其中四个即可。写对一个给一分,写对三个即给二分)21.(2分)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22.(2分)列数字 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饨两个品种。(三)(9分)23.(2分) 论点: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24.(3分)论证思路:一是读书的目的或作用(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二是读书的态度(始终如一);三是读书的方法(讲求质量、学思结合)。(归纳出三个要点即可,只答具体内容也可。每点1分共3分。25.(2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1分)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或论证了“活到老,学到老。”1分)26.(2分)示例:我在学数学、物理时,几乎背熟了所有相关的公式,但很少去思考某一公式应如何运用,以至在解题时我无从下手。现在我知道了学和思必须结合,才能解决问题.。四、作文(5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50~45分,基准分为47分。主旨突出,文情并茂。二类卷:44~39分,基准分为42分。主旨明确,语言流畅。三类卷:38~32分,基准分为35分。主旨较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病句少。四类卷:31~25分,基准分为28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其余25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内容不健康,未完成写作,字数严重不足,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基准分为20分并酌情赋分。(抄袭作文5分以下)【评分说明】(1)评分程序:整体把握,初定类别,按基准分上下浮动。(2)以下5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按相应等次的基准分向上浮动:A.感情真挚 B.立意新颖 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E.字迹美观,卷面整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 【整本书链接】,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填空,文言文阅读(12分),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